心理学书籍 » 小心你的爱在伤害孩子

定价 ¥29.00

小心你的爱在伤害孩子

作者文恩禧(世界名校心理学博士,韩国资深女性心理咨询师)把毕生的研究都倾注在了这本书里,字里行间充满了她对妈妈们的深切关心和爱护,并从一个女人的视角跟妈妈们分享了让自己、丈夫和孩子活在爱里的秘诀——找到情绪爆发点,妥善处理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拒绝逃避,找回真实自我,学会爱自己;改变自己,让婚姻充满激情;把丈夫的角色还给丈夫,把爸爸的角色还给爸爸;学会辨别孩子爱的语言,给孩子所需之爱……

小心你的爱在伤害孩子

作者:文恩禧

译者:千太阳

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4

ISBN:9787115313881

平装:16开184页

定价:29.00

丛书:生命树父母学院

编辑推荐

这本《小心你的爱在伤害孩子》并不是为了攻击妈妈们而写的。作者文恩禧只是想通过这本书,与众多妈妈一起找出那些子女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分析原因,使之得到有效地解决。我希望每位妈妈都能真正地疼爱自己的子女,而孩子们能够因为这些疼爱而健康幸福地长大成人,更希望所有的妈妈和孩子都能愉快而幸福地生活。

媒体推荐

韩国经济日报

现在的年轻妈妈与上一辈的母亲不同,她们更乐于接受育儿知识,更喜欢向专家学习,对成为一位好母亲充满信心,但孩子得到的惩罚和打骂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这是为什么呢?文恩禧博士说这是因为妈妈的关爱模式出了问题。

韩国NAVER网

确实正如这本书中所说,妈妈们喜欢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常常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帮孩子规划未来的人生。殊不知,妈妈们为孩子选择的那条最平常、最妥帖、最保险、最安全的路,却毁了孩子的一生。

摘自韩国城市日报妈妈的读书心得

我在看这本书时,常常泪流满面,为过去因自己的无知而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而心疼。这本书就像上天给我的一个礼物,不仅教会我读瞳孩子的内心,还让我从童年的压力和阴影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到了自我,让我整个人充满活力,家庭变得和谐!

新浪网友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的生活就开始变得混乱。我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吃的、用的、玩的……都是先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成了我的生活重心。但我的脾气却变得越来越大,生活得也很不快乐。这本书让我明白,找回真实的自我,做好自己才能成为好妻子、好妈妈。

目录

中国版序文 致中国读者

原版书编者按 让孩子伤心的妈妈们,那些不经意间的错误行为

序言 妈妈怎能让孩子伤心?

1 献给孩子的检讨书

1-1 本想成为不一样的妈妈

1-2 只有达成目标,才有资格接受爱吗?

1-3 被誉为“家庭是人权的盲区”的尴尬现实

1-4 如果真希望孩子幸福的话

1-5 无视孩子心理的妈妈

1-6 一味地顾着子女的外在需求

1-7 只顾模仿别人的妈妈

1-8 认为自己的孩子好就可以

2 “包含”――东方妈妈的行为模式

2-1 一辈子“包含”子女的妈妈们

2-2 东方版“女人的一生”

2-3 专职爸爸又如何

2-4 不管包含不包含,都会有内疚感

2-6 只专心做妈妈的角色

2-7 只有妈妈独自奔跑吗?

2-8 孩子并不是妈妈的佣兵

2-9 不知不觉间给的伤害

2-10 妈妈的声音,调下大小吧

3 使妈妈的角色越发艰难的社会文化习俗

3-1 不学习,长大之后就是失败者

3-2 妈妈应该把爸爸的角色还给爸爸

3-3父母需要只会赚钱的孩子吗?

3-4 妈妈们真的摆脱了三从四德吗?

3-5 按照孩子外婆的做法当妈妈

3-6 只有妈妈的心理健康,子女的心理才能健康

4 回顾自己的小时候

4-1治愈儿时的伤口

4-2 我怎样做才能让妈妈称心如意

4-3 给妈妈当卫星的女儿

4-4 没有一出生就定型的孩子

4-5 只知道自己的孩子,只看他人眼色的孩子

4-6 父母吵架,在孩子眼中就是战争

4-7 只能以“恼怒”表现的心情

4-8不要用花打人

5 治愈儿时伤口的妈妈

5-1 认识你自己

5-2 回到小时候

5-3 用希望的曙光战胜绝望的黑暗

5-4 从来没有人在过去中自由过

5-5 成为好妈妈

5-6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6 与孩子共享心理的好妈妈

6-1 读懂孩子的眼睛,然后理解他们

6-2 怎样传达所感受的世界

6-3 改变自己是改善家庭关系的第一方法

6-4 摆脱儿时习惯的影响

6-5 不要活在妈妈的标准之下

6-6 妈妈的改变――故事1

6-7 妈妈的改变――故事2

6-8 妈妈的改变――故事3

6-9 妈妈的改变――故事4

6-10 妈妈的改变――故事5

结束语 为了更加疼爱孩子

序言

由于父亲曾在中国留过学的关系,我很小就从父亲那里听到过很多有关中国女性的传奇故事。记得父亲说中国的女性比韩国的女性更积极主动,穿得也更漂亮。后来,我在美国和英国留学时,也认识了一些中国女性,在与她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她们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很强。可能同是东方人的缘故,我与中国女性很有共同语言,走得也更近一些。

之后我读过很多有关现代中国女性的书籍,也与朋友们聊起过中国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等问题,感觉两国的女性在对待丈夫、孩子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我感觉这本书应该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因此我很期待本书能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

以前每家有好几个孩子,再加上经济条件普遍不好,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不怎么重视。近些年来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很多家庭都只要一个孩子,再加上生活也比之前富足了,父母也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希望孩子可以幸福健康地成长。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都存在妈妈伤害孩子的现象。甚至有时连背后的原因都很相似,有些原因可以说是东方妈妈独有的。这可能跟我们都接受儒家文化有关,相同的文化熏陶,使我们有着相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儿童观。

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再受到来自妈妈的伤害,我们需要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我认为妈妈只有治愈了小时候来自自己母亲的伤害,重新找到真实的自我,才能做一位不会伤害自己孩子的好妈妈。我坚信女性的精神健康在营造美好社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常年致力于“精神健康问题社会运动”这一心理咨询研究,为的就是帮人们(尤其是女性)解开幼年时期就已经植根于内心的各种心结。只有打开了这一心结,才能为孩子创设出一个更加健康的精神世界,使家庭变得美满和睦。在这本书中我收录了五个妈妈发生改变的故事,她们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她们的改变之大,令人很受鼓舞。

我希望这本书也能为中国的父母带来一些帮助。不仅仅只有妈妈会伤害孩子,比孩子年长的任何人都会让不具备还击能力的孩子受到伤害,所以我建议所有要照看孩子的人都能看一看这本书。韩国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我很期待这本书在中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时候父亲总想教我学中文,可是我却没能学会。如今,我的这本书要被翻译成中文了,我想在另一个世界的父亲知道了也会为我感到欣慰的。虽然我不会中文,但我也很希望能收到中国读者给我的反馈。

非常感谢关心这本书的所有读者,能与大家一同分享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同时也感谢为我这本书做翻译、出版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

文恩禧

后记

经历过爱情的人不会忘记爱情带给人的兴奋和感动。相爱的人眼中只看到对方喜欢和需要的东西,只看得到对方的优点,会产生愿为爱人做任何事的热情,,这就是爱情的力量。相反,怨恨只能让人看到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我就想通过这本书揭开和证明这些。在给爱情和怨恨下定义之后,我想问妈妈:你真的疼爱你的子女吗?

如果妈妈希望与孩子相亲相爱过一辈子,就要表现出真正的爱。爱是妈妈的义务,也是乐趣。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妈妈只剩下爱的义务,而乐趣却消失了。我们应该从责任的“艰难”中逃脱,充分享受养育子女的真正乐趣。

分娩时的阵痛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所以生孩子之前准妈妈们都会害怕。我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教自然分娩法的老师总是对我们说,生孩子并不是生病而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与即将出生的孩子保持一致的呼吸,那么在分娩的过程中体验到的痛苦不会有多么恐怖。怀孕和分娩是妈妈生活的开始,之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妈妈同样可以和孩子协力度过。

如果妈妈认为可以随意带领子女,认为孩子只是自己的负担和义务,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妈妈的感情就成为累赘了,而且容易让孩子缺乏独立性、丧失对生活的热情。有一部叫《黑天鹅》的电影,影片中母亲对舞台上跳着完美舞蹈的女儿感到自豪,她却不知道心爱的女儿正在走向死亡。妈妈们是否像这位妈妈一样随意带领子女的生活,使他们内心受伤呢?

我们需要成为呵护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保护神妈妈”。为了使孩子心理健康,妈妈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感情,但也不能冷淡对待孩子。

现在,我们的社会很难保护所有孩子们的心灵,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到处都是。一想到他们将来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我心中不由得焦躁起来。西方人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果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养育孩子的话,孩子肯定能独自获得成就。但是东方国家的文化并不简单,我们在家庭内部,是作为相互依赖和不可分离的“包含”的单位在生活。但是在现实中父母却把孩子推向竞争和成就取向的冷酷世界,孩子缺乏家人充满爱的支援。

现在很多妈妈不知道如何经营、维持和改变家庭关系,所以她们期待专家们能解决孩子们的问题。外界的帮助固然需要,但是孩子的品行主要是由家里的妈妈塑造的。拥有好品行的孩子可以走在自己的正道上不偏离。

所以妈妈们需要尽到妈妈的本分。在一定的年龄结婚、怀孕,并不代表具备了作妈妈的必要充分条件。作为妈妈,不能失去爱的感觉,这样孩子长大后,妈妈不必经历“空巢综合征”也能愉快地生活下去。父母不是子女的“提款机”,而是给予他们爱的坚强后盾。

文摘

大部分东方妈妈都因为子女的问题而患有心病,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采取“包含”的行为模式,没办法将自己和子女们分开对待,所以经常把孩子的问题当成是自己的问题,时时刻刻都在为子女担心。

东方妈妈都会为了把子女送进重点大学而费尽心思,这点我也不例外。我年轻的时候认为可以利用西方心理学来解释东方妈妈的这种行为,所以我尝试从心理分析学的角度分析自己。当时还觉得用形态心理学(一门专门研究相貌与性格之间微妙关系的综合性学科)认识孩子是非常神奇的,更觉得行为主义心理学可以帮助我分析东方人的心理,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我期冀的效果。结婚之后我发现,即使尝试着和婆家搞好关系,也总不能避免矛盾不时发生,而在我成为妈妈之后冲突就变得更多了。于是我按照西方的理论,阅读了培养孩子独立性和激发孩子创造性的相关文章,并且编写和演讲了相关的话题。可是当我合上书本后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感觉那些方法都是白费力气。听演讲的时候,妈妈们不断地点头表示自己理解了演讲内容,但一回到家里就大脑放空,根本无法付诸实践。这是因为妈妈根本无法把子女和自己分别视为是独立的个体。或者说妈妈根本无法忍受孩子不听话、自作主张。

在我46岁时,我意识到西方的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东方妈妈的这种心理,于是我来到了英国,正式着手研究这部分内容。我的研究主要以妈妈的“心病”为主题,而这种“心病”也可以说成是“妈妈忧郁症”。在东方妈妈和西方妈妈同样患有忧郁症而原因不同的条件下,我开始分别研究这两类不同的妈妈。

两者最为不同的是,西方妈妈能把子女问题和自己的问题分开思考和处理。东方妈妈则认为子女和妈妈生活在一个圈子里,必须要同步处理两者的问题。西方妈妈认为,只要孩子有能力找到自己的方向,上不上大学、何时上大学、上哪所大学等等都以孩子的意见为主。西方妈妈对子女的入学问题如此泰然处之,这让我很吃惊。在我们国家,子女不愿上大学就是天大的事情。

如果子女的健康状况不好,东方妈妈会以“我的饭做得不够有营养”或者“我没有把孩子照顾好”等原因责备自己;但是西方妈妈就会认为这是由于“孩子的身体一出生就很弱”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如果子女在性格方面有问题,东方妈妈会说“因为我们是双薪家庭,没有时间好好照看孩子”或者其他类似的原因,并会为此反省自己;但是西方妈妈却说这是“孩子自己的特征”。如果子女的成绩不好,东方妈妈会认为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能给他上辅导班”,还会因此感到深深的内疚;而西方妈妈却解释说“孩子的能力有限,天生就是如此”。

经过不断的观察和研究,我觉得这些差异都可以用“包含”的行为模式来解释。东方妈妈是把自认为重要的人都列入“包含”的行为模式之中,而西方心理学更关注“个体”,所以很难利用西方心理学理论来解释东方妈妈的行为。明白了“包含”行为模式之后,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总是忍不住向孩子大声叫嚷了。而西方妈妈把自己和孩子区分为具有完全不同特征的存在,因此他们能相互对视,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且尽量理解对方和等待对方。但是东方妈妈却把孩子“包含”在自己心中,并期待孩子可以任由自己随心所欲地打造。一旦孩子稍不符合妈妈的期待,妈妈就会变得很焦躁。妈妈们最经常说的话不就是“赶快”吗?

不仅妈妈如此,再看看我们周围的生活,在血缘、学缘、地缘方面,“包含”行为模式已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扩张,所以我们无法做出合理而冷静的判断。如果一位爸爸或妈妈对孩子使用暴力之后又说出“打你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话,我想问这位爸爸或妈妈所在的国家还正常吗?

曾有一个东方妈妈在美国独自养育子女。因为她必须要外出工作,而一时又找不到可以照顾孩子的人,所以她就只能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家里。有一天,孩子在玩耍时出了事故,不幸死亡了。看到孩子尸体的妈妈,悲痛欲绝地说:“我杀了他,是我害死了孩子。”而听到此话的当地警察立即逮捕了这位妈妈。我们无法理解美国的警察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们都明白这位妈妈并不是说自己是杀孩子的凶手,而是说孩子的死亡是因自己的过错而感到万分痛苦,所以才表现出的深深自责。

只负责孩子到18岁的西方父母绝对无法理解我们这种独特的“包含”行为模式。“树欲静而风不止”,或许西方人永远也无法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P31-33

 

标签

孩子

评论0

最新评论

心理健康自助 » 亲子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