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 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王佳艺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4
9787213047374
39.80

推荐序 专念:积极的力量

赵昱鲲

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会创始人兼副主席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亲传弟子

埃伦?兰格博士是个创造历史的人物:她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有史以来第一位终身女教授。这要归功于她做过的那些开创性的研究。比如在70年代,她和耶鲁大学的朱迪斯?罗丹博士一起,发现如果给予养老院里的老人一点自主权,他们的健康和心态都变得更好。这项研究一锤定音地证实了自主对福祉的促进作用。

她的另一项开创性研究是著名的“复印机”实验(详见本书):复印机前有人在复印东西,你去问他:“对不起,我能借用一下复印机吗?”,对方多半会拒绝,因为他会想:你凭什么就插队?但如果你说:“对不起,我能借用一下复印机吗?因为我有急事。”对方经常会同意,毕竟大部分人还是通情达理的。可如果你说:“对不起,我能借用一下复印机吗?因为我有些材料需要复印。”这句话的内容明明和第一句一样,并没有特别点明你要插队的理由,但由于句式和第二句类似,对方会不假思索地觉得你真的有个需要插队的特别理由,于是允许你插队。

兰格由此发现,人们经常貌似神智清醒,但其实是处在无意识的“潜念”状态。她随后对潜念做了大量研究,总结出了潜念的特征、根源和后果(详见本书第一部分)。但是,仅仅揭示出潜念的本质和危害,还是远远不够的,兰格还想要知道:如何才能克服潜念?

答案就是“专念”。兰格做了一系列研究,确认了专念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好处,比如工作更出色、更成功,还能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快乐、更健康。从潜念到专念,她的这个研究转向,象极了“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转向。根植在两人的学术生涯背后的,也正是同样的信念:仅仅找到问题、治愈问题是不够的,还要找到力量、发挥力量。

积极心理学非常欢迎“专念”这个概念。它天然契合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宗旨 研究人的正面心理、力量。提倡专念,还有助于澄清长期以来对积极心理学的一个普遍误解:很多人以为,积极心理学,一定是提倡积极情绪、反对消极情绪。这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积极心理学这个名词的望文生义。如果他们耐心地读一读积极心理学的主张,就会发现,积极心理学从来不否认消极情绪的作用,更反对强行压抑消极情绪。积极心理学只是针对人容易沉溺于消极情绪的本性,主张我们不要被消极情绪绑架,要用积极情绪去平衡消极情绪。积极情绪专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总结说:“科学表明,抵制消极念头和情绪会得不偿失 也许你一下子不能理解,但面对消极,要比抵制消极更健康。练习专念,就是一种科学验证过的驾驽消极的方法。”可见,专念能够帮助我们摆脱消极情绪的绑架。

尤其值得赞赏的是,兰格不是那种隐居在象牙塔内的科学家。她的目标是让普通人也能从她的科研结果中获益。于是就有了这本《专念》。她在本书中,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潜念、专念的各种特征和后果,以冀把专念的力量,传播到普通人当中。而读者对此的反应,也非常热烈正面。亚马逊网站上对本书的评分,达到四星(总共五星),最被认同的评论都充满着“这本书能改变你的一生”“百读不厌”等称赞。

我尤其高兴地看到这本书被引进到中国,因为“专念”这个概念,来自于佛教,而我们中国人对佛教是非常熟悉的。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国人目前也常处在“潜念”状态之中。比如,兰格指出,“潜念”的一大来源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因为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孩子们会忙于追赶各种目标,表面看起来似乎效率很高,但结果是他们对每一件事都无法真正地专心致志。这就会使他们习惯于“潜念”状态,而很难用“专念”去生活、工作。因此,我相信,《专念》对于中国读者,会有特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