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影响下的文学批评解析导论

定价 ¥12.80

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影响下的文学批评解析导论

本书是精神分析经典译丛中的论文学与艺术分册,收入了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弗洛伊德关于文学与艺术的专著。 该书具有严谨的结构,作者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等等方面入手,对人的病态心理——大至精神疾患,小至日常笔误、舌误等过失进行了深入的精神分析,其见解独到,分析客观,读后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从中深受启迪、获益匪浅。

在那儿买“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影响下的文学批评解析导论”.....

卓越价:9.90  节省2.90
当当价:9.90  节省2.90
蔚蓝价:10.90  节省1.90

作者:(法)贝尔曼-诺埃尔 著,李书红 计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1-1
ISBN:720104382X
字数:100000
定价:12.8

内容提要

作为面向大学新生的系列丛书的一部分,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孤立无援。为了方便阅读和理解,我们首先要对书中有关词汇进行解释,以说明该词汇在相关领域中的含义,并阐明它对学习文学的学生们有何意义。或许,人们会难以理解文学作品的评论为何要采纳心理学的理论。其实,心理学理论的目的就是通过了解人的精神机制来帮助由于隐秘的情感问题而无法正常生存的人们。
鉴于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对精神疗法持有一些不够确切的看法,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精神分析”一词最精确的含义.就此达成一致意见,并努力用最简短的篇幅尽可能清晰地阐明“精神分析”理论及相关的精神疗法。这将是本书第一章的主要内容。考虑到人类灵魂的复杂性,以及了解它的困难程度和寻找一种比较可靠的调查手段的必要性,相信读者不会真正惊异于第一章的篇幅。
此外,人们或许还要问: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往往指的是文学作品,那么,此处的“文本”又有什么含义呢?答案很简单:文本,就是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的评论不再以作者作为主要的考量对象,一个文本,即便是《红与黑》,一部作品,也应视为是司汤达及其一系列的创作。那么,评论又是什么样的评论呢?将“对一个文本进行精神分析”当做给病人看病确有不妥之处,实际上,“对一个文本进行精神分析”是指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在了解无意识所产生的作用的情况下,更好地阅读、领会文章。
这是我们要及时说明的一点,因为(读者在第二章会看到)自弗洛伊德开始的第一批精神分析家很自然地都将着眼点放到了作者的无意识上。这种做法引起了一些误解,令人感到迷惘,并产生一些不正常的态度,我们将对此加以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三四十年来,这种观点发生了变化。在第三章中,我们将阐述作品的精神分析法是在何种条件下进行调整的。实际上,作品之所以丧失了其珍贵的文学性,正是由于之前,人们从近乎医学的传统角度来看待作品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从此,发言权不再掌握在精神分析学者或文学史学者的手中,而是掌握在热爱作品本身的评论家的手中,他们将根据自己对作品本身的不同理解做出评论。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以波德莱尔(Baudelaire)的作品为例,探讨如何在实际当中通过对无意识的考量进一步对作品的文本本身进行解读,了解这种方法是如何赋予作品文本一个往往没有被我们抓住的含义,而不是作品“自己”的含义。因为原则上讲,一部作品的含义是无穷无尽的。在抓住这个往往同我们擦肩而过的含义之后,我们便可以隐约地了解到为什么文学及艺术的代表作品会令人感到美和愉悅,了解它们是如何触及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目录

引言
1 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
1.简单介绍
1.1 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对象
1.2 无意识和我的无意识
2.原则
2.1 里比多:冲动和快感
2.2 心理的复现表象
2.3 性
3.主体的成长
3.1 最初阶段
3.2 镜像阶段
3.3 男子性器官发育期和奥狄浦斯情结
4.典型形态
4.1 男子性器官的含义
4.2 阉割
4.3 幻想的产生
4.4 原幻想
5.非主流特征
5.1 倒错
5.2 恋物癖
6.各种体系和形象
……
7.机制
2 精神分析学/文学:最初的探讨
1.弗洛伊德对艺术的总体看法
2.弗洛伊德对文学分析的研究
3.玛丽·波拿巴和心理传记
4.夏尔·莫隆的精神评论法
三、文本重于作者
1.问题的焦点与前景
2.自传
3.本文分析:一种极端的处理方法
4.其他做法
四、实例:波德莱尔的两首同名诗文
1.前注
2.诗文
3.解读框架
4.诗体诗
5.散文诗:结构和起源
6.散文诗:叙事
7.散文诗:陈述
8.为无法结束的作结
参考书目
专业词汇表
编后

书摘

人们在对梦进行解析的时候,采用的是与人们在陈述梦时相同的词汇,此外人们还会仔细观察或倾听隐藏在角落和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地方的东西。
7.3移情和解析
治疗当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精神分析家对多次出现于疗程当中的表面看起来很随意的一个词、一幅图像、一状况做出反映,或是对由于某个以往的词、一次犹豫、一次结巴而突然变得明显的表面看起来很随意的一个词、一幅图像、一种状况做出反映。这或许是因为精神分析家的无意识受到某个细节的触动,受到震撼的缘故,因为他的无意识已经慢慢地与患者①的无意识达成了默契。我们很难说明它们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这种神秘联系。只能说:对于双方而言,这是一种十分强烈的相互关爱的关系,人们通常把它称为移情(transfert)。移情包含患者的移情和分析者的反移情(此处的”反”同时带有它所包含的所有意义:表示相反的方向,靠近、交换,处于……的位置)。简单地说,移情是在一个特定的合作者身上将其原型已消失在主体的童年当中的情感现实化,在现实化的过程中,这些消失的情感可能会重新被为人们感悟。在我将(自己的情感和表象)移情到另一个身上的同时,也将它们移情到了这个曾经是我、但却变得于法让人接近、令人担忧且过分地让人无法捉摸、过分呆 笨的另一个身上。
具体地说,以倾听为基础的默契让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劲!的解析(imterpretaion正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所谓的解析就是要找出人们进行化装和揭露的种种痕迹。在这里,化装是指无意识在对纠缠我的谜做出反映时,为了能够秘密地存在而做的工作。至于揭露,它是部分地、有选择地揭露,它形成于转移现象的重复当中。但对真实情况的逐步认识和对消失的过去的寻觅只能通过转移,并在转移当中进行。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特点)无论我如何深入地“透视自己”,我永远无法在自己身上看到那些我凭借分析而从自己过去的失败当中找回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我是个盲人,因为对我而言,这些已经是永远无法看到的了。但我可以从源自外部的词语当中对它有所“耳闻”诸神的翻译提瑞西阿斯(Tiresias)就是用底比斯城中)的流言来评说奥狄浦斯的:这种流言说瘟疫是对城中一位重要人物所犯下的罪行所进行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老仆人便被迫招供,说出了实情。
在同精神分析学家谈话当中,我尽可能自发地讲一些我平时从不谈起的事情,而处于我和我的言语之间的精神分析者却能从中听出其他东西,并将它反馈给我。因为我只有借助另一个才能发现存在于我身上的东西早已变了样。分析家不会根据他所听到、所理解的直接冲撞我,他会引导我、帮助我,让我自己重新组织,以便我也可以自己从中听到令我
惊异的、我所不知的声响、发音和真实的话语:这回它们变成了我的话。由此可见,观察自己的脐(多么神圣的烙印)实际上是无济于事的。但通过恰恰相反当的词语和细收的倾听,人们却可以发掘出古老而具有强烈震撼的真相,这些真实的情况或许不便函会让我们有些害怕……
有关疾病描述的附录
疾病描述是对各种病态的描述。这些病态在心理疾病方面——这里我们不打算重谈倒错——分为两大类:即神经症和精神病。但精神现象“正常”运作及其病态的机能障碍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人们最常见的往往是对某种倾向或者甚至是某一性格特征的夸大(在此我们可以想一下食欲亢进或厌食,以及苦行主义或狼吞虎咽的德行)。疾病的起因可以首先归咎于某种由于无法从事某些基本活动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残迹。
神经症是与由于没有良好地解决基础性的奧狄浦斯情结和阉割情结而引起的疾病,或是与之相关的疾病。有三种神经症可以导致残迹:人们通常称其为歇斯底里症、强迫症和恐怖症。歇斯底里症表现为一种病态的“演戏”方法,患者通过这种方法来补偿早期(口欲阶段)爱的缺乏。这种病症的症结首先便是性。强迫性神经症的核心症结则是另一个的死,也就是说有关主体是否有罪的问题(主体在努力摆脱令他感到窒息的爱),它会让人执迷于①秩序或整洁,成为有怪癖的人。这些人性格僵硬,具有明显的肛念,)(只生活在自己
强加给自己的各种束缚当中。恐怖症型神经症的表现多种?多样,通常为人们所熟悉:如广场恐怖症、幽闭恐怖症、恐慌高症、动物恐怖症、交通工具恐怖症。这种神经症的特点表现为某种具有破坏性的焦虑所引起的无意识的威胁,主体往往采取两种方式来消除这种焦虑:一种是将焦虑投射到他所害怕且尽全力避免去面对的某一物咸某一场景上,另一种是将其投射到他生怕失去的某一“抗恐怖的对象”(如护身符)之上。由于受到抑制,主体表现出来的满足感往往舍有虚假和不彻底的成分。
精神病同样也分为三种。大体上讲,当神经症患者对某一情况产生幻想或感到受压抑时,精神病患者对这一情况的反映往往是将其执于(身外)并开始妄想,也就是说精神病患者会将属于幻觉的事件变成词语或行为。一般来讲,这类患者从未越过,甚至没有触及过奧狄浦斯情结阶段。精神病症中妄想狂症的特点表现为系统化的妄想:妄想狂患者的推理是正确的,但其推理过程却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之上①。精神分裂症有一个共同标志,那就是“分离” (包括内部分离和同外部世界的分离)。与现实脱节的孤独症、以过渡为杀人犯的青春期痴呆症以及交替呈现出急性错乱状态和紧张状态的单纯性精神分裂症都属于这种病症。精神病
的最后一种是燥郁症型精神病。这种病症表现为欣快期和忧郁期的相互交替。这种病症当中的欣快和忧郁都表现得颇为夸张,而且其产生也没有明显的原因。
精神分析学产生于对神经症患者的治疗。神经症患者具有通过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交谈来敞开自己、解除心结的能力,这些病患最能从精神分析的治疗能力中受益。归根结底,健康就是在岁月的流逝当中表现出所有症状,当然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只处于早期潜伏状态。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幸福的人,也就是那些正常的人,往往是指那些什么都有点的人;而不幸的人,即病人,则往往是那些在某一方面过盛的人。
……

书评

引言

作为面向大学新生的系列丛书的一部分,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孤立无援。为了方便阅读和理解,我们首先要对书中有关词汇进行解释,以说明该词汇在相关领域中的含义,并阐明它对学习文学的学生们有何意义。或许,人们会难以理解文学作品的评论为何要采纳心理学的理论。其实,心理学理论的目的就是通过了解人的精神机制来帮助由于隐秘的情感问题而无法正常生存的人们。
鉴于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对精神疗法持有一些不够确切的看法,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精神分析”一词最精确的含义.就此达成一致意见,并努力用最简短的篇幅尽可能清晰地阐明“精神分析”理论及相关的精神疗法。这将是本书第一章的主要内容。考虑到人类灵魂的复杂性,以及了解它的困难程度和寻找一种比较可靠的调查手段的必要性,相信读者不会真正惊异于第一章的篇幅。
此外,人们或许还要问: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往往指的是文学作品,那么,此处的“文本”又有什么含义呢?答案很简单:文本,就是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的评论不再以作者作为主要的考量对象,一个文本,即便是《红与黑》,一部作品,也应视为是司汤达及其一系列的创作。那么,评论又是什么样的评论呢?将“对一个文本进行精神分析”当做给病人看病确有不妥之处,实际上,“对一个文本进行精神分析”是指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在了解无意识所产生的作用的情况下,更好地阅读、领会文章。
这是我们要及时说明的一点,因为(读者在第二章会看到)自弗洛伊德开始的第一批精神分析家很自然地都将着眼点放到了作者的无意识上。这种做法引起了一些误解,令人感到迷惘,并产生一些不正常的态度,我们将对此加以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三四十年来,这种观点发生了变化。在第三章中,我们将阐述作品的精神分析法是在何种条件下进行调整的。实际上,作品之所以丧失了其珍贵的文学性,正是由于之前,人们从近乎医学的传统角度来看待作品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从此,发言权不再掌握在精神分析学者或文学史学者的手中,而是掌握在热爱作品本身的评论家的手中,他们将根据自己对作品本身的不同理解做出评论。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以波德莱尔(Baudelaire)的作品为例,探讨如何在实际当中通过对无意识的考量进一步对作品的文本本身进行解读,了解这种方法是如何赋予作品文本一个往往没有被我们抓住的含义,而不是作品“自己”的含义。因为原则上讲,一部作品的含义是无穷无尽的。在抓住这个往往同我们擦肩而过的含义之后,我们便可以隐约地了解到为什么文学及艺术的代表作品会令人感到美和愉悅,了解它们是如何触及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标签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天津人民出版社 文学

评论0

最新评论

精神分析 » 精神分析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