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心理月刊 2011年11月

定价 ¥20.00

心理月刊 2011年11月

蔡康永:我是常温的人

  统筹/姚岚 图片编辑/梁辰 采访、文/王珲

  蔡康永最近开始“近身肉博”。到大陆10个高校演讲、为女生制作高跟鞋。他要探头看看曾经隔着屏幕、书本后面的那些粉丝究竟是一个个什么人。这个贴近的意图里,有他一贯的好玩作风,其实却透露着他骨子里深浸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因为,他分享行事做人的妥帖与教养,看待世事的冷静和智慧。有趣的是,他很怕做燃烧的事,他却燃起他人追随的强大热忱。

   关于说话这件事,蔡康永把它写成书,结果被评为2011年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他是一个很会讲话的人嘛?是的,微博证实了这件事。他的书的畅销也证实了这件事。他甚至因为很会讲话和写作,被评为影响中国的意见领袖。借助对他过往访谈的大量阅读,看他的各种节目,以及密度很高的1个小时对话,我相信,他会讲话的真正原因,是他对人生、对人生有种诚实的了解。

  在这里,短短的6页能够分享的内容实在太有限。但是大家还可以去下载我们的APP版,听我们的对话,听蔡康永给残酷生活的善意进言。

  《心理月刊》:像“说话之道”这样的书在我的眼里基本上属于自助类的书。怎么蔡康永会有兴趣要写这种书呢?

  我以前写书,有一部分是因为很多事情被问了很多遍,就觉得还不如自己写一遍吧。后来,因为我在开了微博、博客,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上面问我的事情,是我本来以为老师和家长会教的反而没教的,那我就想,如果我能够给大家一些想法,他们能够派得上用场的话,这样也很好。而且说实话,写这类的书,耗费的心力比较小,就是我看莫言、贾平凹写的小说,那个要花很大的精力写,而写这种工具书呢,大概两个月就可以完成。

  对你来说,就是随手拈来喽。

  对,它跟做节目很像。做节目要传递信息,信息要很容易接受、很容易懂就好了。所以我就试着做了这件事。“艺术”(《艺术里的金钱游戏》)这书就更离谱,因为我做了鞋子这件事之后呢,我感觉,中国这个社会对于正当赚钱还是不好意思说,大家好像可以赚,但是不能讲,如果有一个人摆明了说,我就是要赚你口袋里的钱呢,好像一般人会觉得很尴尬、不喜欢,那我就要挑战我自己说,我有没有勇气跟大家讲,摆明了我就是要正当地赚钱,不要伤害到别人,是应该被鼓励的事情。

  我从你做的这两件事里有一个感觉,就是你现在越来越跟大陆这边有点共呼吸的感觉。因为你刚才说,你在网路上看到这些孩子们向你提的问题是他们的老师和家长没有教过的东西。所以你要把这些东西总结出来。

  我有点感觉,我在台湾该做的事情已经做过了。比如我们拿《康熙来了》这个节目做例子好了。《康熙来了》在台湾收视率虽然很好,可是它就只是十几个谈话节目里的一个,它出现的时候虽然很有趣、很轰动,可是它绝对不会被电视圈里的人孤立出来,当一个案例来研究,觉得这是一个空前未有的东西。可是不晓得某些原因,使它在大陆有这种气质在,教电视传播的老师会把它独立出来当作一个案例来研究...

  一个善意公民,既是独立的“我”,又与他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我们”的社会关系;在发自内心的付出中得到快乐,又在理性地给世界带来积极影响过程中实现自我

  关于善意,我们有太多问题。

  我们身处的社会是善意的吗?很难说。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们都跟着揪心地流过泪、全民参与救援支援的热情如火如荼;今年日本地震的场景也震撼着我们的心,伴随核恐慌传递着爱心……不过,“博爱时刻”过后,人们付出善意的热情也很快冷却了。

  我们的善从何而来?“因为我们有与生俱来的体会别人感受的能力。人比动物强悍,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能互相理解和彼此支持,能形成团队。这种恻隐之心、同理心、共情能力也是人的本源。”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总督导徐凯文告诉我们。

  把别人当作自己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性中也有恶的部分。

  毒de奶zhi粉、瘦肉精、地沟油……利欲熏心者不择手段,社会道德底线不断被击破。“明知危害社会、他人,还是往牛奶中加三聚氰氨,为什么?为获得即时满足。”徐凯文说,“即时满足也是人的一个特性,但成熟的人会克服它。更多需要道德、法律的监管和制衡。”

  “我们知道权力地位是多么容易诱惑一个人,不管其下属意愿如何,而只照自己的意愿办事。而且,客观上权力越大,号令越易,越不容易克制自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在《良心论》中这样说。要控制这种冲动,一定需要文明、理性的参与。

  还有一种常见的恶,是人们被侵犯时采取的恶。人们处于生存的极端状态时,容易丧失为他人考虑并以善意去看待他人的能力。当我们感觉痛苦时,往往很难向他人敞开心扉、表达善意,有时会不自觉地将痛苦宣泄给身边的人;情绪紧张时,往往无法对别人有足够的关心;缺乏自信和害怕他人时,我们也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变得自我中心、软弱……

  当我们忽略了他人的存在,良知受到社会污染,同理心、恻隐之心被屏蔽的时候,就可能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警惕自己心中的那点恶。何怀宏认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我们要把别人也当自己,在心里放着他人的权利,同意他人应享有和自己同等的自由。

  音乐剧演员魏雪漫对善意的理解与此类似:“我希望自己尽量给别人好的影响,至少不做坏影响的事。我可能无法确定好的影响,但比较能确定坏的影响,因为人有感受。如果我说什么话而让他人难受,那么我至少要负一半责任,我会去找原因。”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自己生活在人群中,忽视了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影响...

卷首 王珲
问问李子勋
沙发
蔡康水
“我是常温的人”
现相
全球
当月
微博
阅读熊培云:重新发现自由
网站
电影《丁丁历险记》
影响我的那句话张向东
父母孩子花钱太猛
优游杂志们开店
物语
卷宗
善意公民
从“我”到“我们”
“我们付出的每点善意,其实都在慢慢发生作用。”
我们是行动者
善意行动者的参考路径
悦生活
热点疯狂忙人能爱吗?
关系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
两性“小三”这个敏感词
行为承认吧,谁都说过别人坏话
调查信用卡:透支是场心理游戏
自画像黄海波“我曾很自卑”
报道一次次想放弃,却始终没有
见证那些最老的老人教给我们的事
职场你会批评吗?
第一次心理咨询“我总觉得自己不够成熟”
美丽
美丽让肌肤在70分舒适中
妆容底妆让情绪HOLD住
能量可以更勇敢
美肤那些小“干”尬
精油马乔莲,让人涌起微笑
身心百度
生活方式
居家如何玩转聚会?
旅行打开你的旅行箱
营养DHA,为大脑加油
味道欢乐的西班牙“大”餐
专栏
李维榕夫妻的战争
金韵蓉我心中的不老传奇
连岳去杠杆的人生

标签

心理月刊

评论0

最新评论

成功励志 » 心理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