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度:引爆个人成功与幸福的人气心理学

> 欢迎度:引爆个人成功与幸福的人气心理学

米奇·普林斯汀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12

可爱的影响力

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可爱的影响力。起初,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孩子经常会被同班同学一致认同为“最喜欢的人”,而很少会成为同学们“最不喜爱的人”。一系列研究就此开始。这些孩子便是第二章中所讨论的“获得接纳者”。然而,可爱的力量并不仅仅体现在儿童中──任何年龄段中都可以找到那些获得接纳的人。同伴关系的张力在整个生命周期里都异常相像,从4岁的幼儿园儿童,到退休社区里的老人。获得接纳者也可以在任何环境中觅得,教室、办公室、垒球队、宗教场所、家庭教师协会(PTA)。所有地方都有那些毫不费力便能获得喜爱的人。

在心理学文献中,关乎获得接纳者享有的长期利益的发现比比皆是。1987年,发展心理学家杰夫·帕克(Jeff Parker)和史提夫·亚瑟(Steve Asher)总结了数十项研究,开创性地审视了可爱的长期效果。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遭到拒绝者”相比,“获得接纳”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更不容易辍学、犯罪或在成年期遭遇心理疾病。在另一项研究中,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心理学家斯科特·格斯特(Scott Gest)及其同事要求205名三到六年级的学生报告彼此的讨人喜欢程度。接着,10年后,格斯特要求所有参与者报告自己的生活状态。那些最初被同伴选定为最可爱孩子的人,长大后也最可能得到聘用,并不断晋升。讨人喜欢的孩子还更有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长期友谊和爱情。这样的发现似乎具备普遍性──科学家花费了七年时间来研究中国上海的青少年,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但此类研究往往带来更多问题而非答案。我最常听到的问题是:这些研究之中,有哪一个证明了是可爱本身导致了积极的结果?我们怎么知道,那些让人可爱的因素不会同样是让他们幸福成功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的确有研究告诉我们,存在一组特定的品质,可以保证个体得到他人的喜爱。它是个相当简单明晰的列表,成人和儿童普遍适用。

最讨人喜欢的人是那些能够与他人合作、乐于助人、喜欢分享和遵守规则的个体。

可爱的人普遍能自如地待人接物。

他们很聪明(但不会太聪明!)。

他们往往心情愉悦。

他们能够很好地回应他人的谈话。

但也会确保给予他人说话的机会。

他们富有创造力,尤其善于解决尴尬的社交困境。

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会破坏团队。

是这些行为给人们带来了成功和幸福吗?还是在可爱之中,在高欢迎度之中,有些东西直接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自科学的角度观之,这些问题的理想解答方法是进行随机临场试验;换言之,操作一个班级的学生,让随机组的孩子成为“获得接纳者”,而其他人则是“遭到拒绝者”。经过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将会观察每组成员的发展情况。你必须告诉学生,“记住,这些孩子是你非常喜欢的,你必须友善地对待他们。其他孩子你不太喜欢。请确保在接下来几年间,你不会热情地和他们相处!”幸运的是,研究者们被道德准则束缚着,被禁止以此种方式来实验人们的生活。

回到1968年。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被暗杀后不久,三年级教师珍·艾略特(Jane Elliot)的确在教室里进行了相类似的实验。她著名的“棕色眼睛、蓝色眼睛”示范教学,旨在教育孩子们什么是歧视,实验仅仅持续了几天。第一天,她随机选择棕色眼睛的孩子为“优越者”,而那些蓝色眼睛的孩子则低他们一等。她指示棕色眼睛组不要与蓝色眼睛组坐在一起,或一起玩耍,还指出了蓝色眼睛组的缺点。同时,她给予棕色眼睛组额外的关注和赞扬,还指导他们一起热情地玩耍。需要说明的是,她的示范教学意在说明偏见而非可爱的影响,并且,艾略特女士有意促成了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孩子之间的差异,以展示少数族裔所忍受的劣等民族广泛假设。

不管怎样,有趣的是,仅仅享受了同伴们一天的喜爱后,棕色眼睛的孩子们便开始表现得更加自信,功课也做得更加出色。与此同时,蓝色眼睛组的孩子变得怯弱、消沉和自闭。他们甚至不能再像前一天那样频繁正确地回答问题。第二天,艾略特女士反转了实验设定,如今,蓝色眼睛的孩子被认为优越于棕色眼睛的孩子;她获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可爱的影响力能在一生之中都产生类似的效果吗?可爱真的关乎我们长期的幸福和成功吗?还是,这两者都是其他变量导致的结果[一般而言,A和B显著相关存在三种可能性:A导致了B;B导致了A;C导致了A和B──译者注]。

研究人员无法利用随机临床试验来研究可爱的影响,因此转而开始依靠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research)──长期跟踪观察一群人,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来审视早期生活经验对后来生活的预测能力。纵向研究允许研究者分析预测幸福与成功的各种可能因子,进而确认出哪些因素与预测的生活结果相关。在验证可爱是否能够预测生活结果,以及是不是其他因素(第三变量)导致了两者上,这种方法同样适用。

这些第三变量是非常重要的考虑。你曾经读到过这样的文章吗?科学家发现,冰淇淋销量的增加与谋杀率的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你很容易就会猜测,是一者导致了另一者──也许是冰淇淋中的高热量让人在离开冰淇淋店后有了行凶冲动。事实上,完全独立的“第三”变量能够解释两者的联系:炎热的天气。

可爱与日后的成功之间的显著相关是否同样由第三变量导致?事实似乎并非如此。一项又一项的研究表明,即便在考虑了智商、社会经济地位、心理健康或其他任何让我们可爱的行为的影响后,“获得接纳”之中的某些特质还是直接预言了我们多年以后的幸福、满足乃至成功。

有一项研究调查了1万多名瑞典青年,并在随后30到40年间跟踪研究了他们。这些孩子们的可爱程度在13岁时被测量,与之一同测量的还有能够解释他们的可爱以及未来成就的一系列可能因素。研究者测量了每个被试的智商,攻击性及破坏性行为,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历史,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甚至是孩子的未来目标。在考虑了所有这些可能影响成年后成就的因素后,正是可爱程度预测了幸福感、就业和几十年后的收入。事实上,遭到拒绝者失业或申请福利援助的可能性,是深受喜爱的孩子的2到5倍。成长过程中,可爱的孩子甚至更少可能会被诊断出糖尿病、肥胖症、高胆固醇或高血压。

相关研究还借助探究可爱预测生活变化的方式,审视了它的价值。这种方法提供了另一种确定可爱是不是导致因素的方式。毕竟,“获得接纳”的孩子长大后看起来更快乐或许是因为,他们起初就是快乐的,而“遭到拒绝”的孩子仿似变成了抑郁寡欢的成年人,只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沮丧消沉。事实上,他们的抑郁气质也许就是导致他们被拒绝的因素之一。

在我自己以及其他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中,这种可能性也已然得到验证。例如,我的研究室与当时的博士后朱莉·沃格·艾金斯(Julie WargoAikins)针对青少年展开了一项研究。我们收集了150多名十年级学生的信息,以测量可爱程度和抑郁症状。研究中,所有的学生都挑选了班级最讨人喜欢和最不讨人喜欢的同学,接着,借助临床医生使用的标准检查表,我们调查了每位参与者,以确定他们是否有任何抑郁症状。大约18个月后,我们再次收集了这组人的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在我们初步的调查中,某些青少年已经表现出了抑郁的症状。然而,到临近中学毕业时,更多参与者报告了抑郁症状,而正是“遭到拒绝”的十年级学生明显更容易进入这一分类。

相反,在同一时期,受人喜爱的情形预言了情绪的改善,甚至是在我们初次见到他们时就很快乐的青少年中也是如此。

那么,可爱之中蕴含了什么,使它具备了如此强大而持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