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骄傲,那么孤独:我们内心的隐秘世界

> 那么骄傲,那么孤独:我们内心的隐秘世界

约瑟夫·布尔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6

早期悲惨的丧母经历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位名人被称为自恋者。

歌手麦当娜5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此后,她开始引诱那些对她有利用价值的人,在利用完之后又无情地抛弃他们。

成名后,麦当娜总说:“我们一生中总是或多或少要受伤,然后用余生来解决它,或者将它化为其他东西。”对麦当娜来说,失去母亲的痛苦“让我充满孤独和对某种东西的强烈渴望”。她还说:“如果我未曾感到如此空虚,就不会如此充满动力。克服失去她的痛苦后,她的死使我意识到,如果我没有母亲,我必须变得格外坚强。我得照顾自己。”根据客体关系理论,自恋者认为需求和依赖令人无法承受,因此他们发展出一套极端的反依赖心理防御机制。“我不需要其他人。我能照顾好自己因为我没有可缺的。”在文章前面,麦当娜似乎承认了失去母亲令她无法承受,激发了她攫取功名的野心。我们可以想象,5岁失去母亲的她承受了多么巨大的痛苦,有多么无助。痛苦之下,麦当娜发誓要“统治世界”,以此来逃避自卑和无助。 尽管客体关系理论用需求和依赖来解释自恋,我们仍然用羞耻感来解释。引诱型自恋者将需求或渴望的感情当作羞耻感的根源。在无意识层面(有时在有意识层面),他们害怕情感依赖。他们努力让别人依赖他们,自己却不产生依赖和需求,以此来摆脱令人无法承受的渴望并操控他人。

我的客户茱莉亚利用约会对象过上她远远承担不起的生活。麦当娜利用别人,主要是男人,一步一步实现她巨大的野心。只要一个男人的事业有助于她往前发展,她就和他发展恋人关系。早在1980年,在麦当娜放弃当舞者的梦想后不久,丹·吉尔罗伊爱上了她并邀请她加入乐队。在丹那里,麦当娜获得了一些乐器的基础知识,懂得了如何带着乐手们在观众前展开歌喉。然后她抛弃了他,组成了自己的乐队。

“退一步说,做她的男朋友很艰难,”吉尔罗伊后来说道,“大部分是因为你知道她不可能对你忠心不二。她有大批的追求者,每个人对她都有所助益。当她和我结束了,我们就永远结束了。”后一任男友马克·卡明斯将麦当娜介绍给华纳兄弟唱片公司的一个年轻制作人,帮她签了第一份唱片合同,以为他会负责这张唱片的制作。但是,麦当娜抛弃了卡明斯,找了一个更有名气的制作人。

艾丽卡·贝尔直言不讳地道出麦当娜的行为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此言出自麦当娜的老朋友而不是前男友或者对手。“她引诱别人,”贝尔说,“她会说你想听的话,奉承你,让你觉得自己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很聪明,知道如何达到她的目的,在你陷入她的圈套后,她就把你榨得一干二净。”抛弃吉尔罗伊和卡明斯后,麦当娜遇到了约翰·本尼特斯。他是曼哈顿一位有影响力的DJ,为她的第一张唱片做了最后的润色并添了一首曲子《假日》。最后,他们成了情侣,并订了婚。

麦当娜订了婚却开始约会史蒂夫·纽曼。他是纽约一家小型但有影响力的杂志的主编。当纽曼说如果她不能与他确立正式关系,他不想与她有感情纠葛,麦当娜保证他可以如愿以偿,但那时候她还是本尼特斯的未婚妻。“噢,当然可以的,”她说,“这个世界上我最渴望的便是和你在一起。”充满嫉妒和愤怒的本尼特斯花了整晚跟踪他的未婚妻,最后在纽曼的公寓里找到了她。他破门而入,大打出手。

据纽曼描述,三人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她冲本尼斯特喊道:“如果不是我,你今天什么也不是。我成就了你。如果不是我的到来改变了你的生活,你还是一个无名小子。”本尼斯特好不容易离开后,麦当娜请求纽曼的原谅,说她只爱他。然而,几个月后,麦当娜成功出名,她告知纽曼,两人的关系结束了。“你只是个无名的穷作家,对吧?我可是麦当娜。我能赚多少钱呢?一年25万美金?明年我可以挣10倍那么多的钱。”“这就是你想要的一切吗?”纽曼问,“成功和金钱?”“没错,就是它们,”她回答道,“既然你提出来了,我也不否认。”麦当娜的传记作者J. 兰迪·塔拉博雷利解释道,到此刻,“她走的每一步都是引诱手段,一个又一个人被她引诱,完成她的目的。”麦当娜引诱的对象不限于异性。卡米尔·巴尔本以前是她的经纪人,很早认识到麦当娜的无限才华并预测她会在星坛迅速崛起。她把麦当娜签到自己的公司,每周给她薪水,给她租赁公寓,甚至可能爱上了她。麦当娜给巴尔本一个印象,就是她也是爱她的。

“她在精神方面引诱我,”巴尔本说道,“她将你吸干榨干后就去找下一个受害者。”巴尔本认为麦当娜“并非有意作恶,她只是无法替他人着想。她得到她要的,如果你不给她,她就与你反目成仇。”麦当娜违反合同,抛弃了巴尔本。许多年后,巴尔本的话听起来仍旧充满酸涩,但也富有同情心地揭示了麦当娜的动机。

“一切都和她母亲有关;所有的事情都能追溯到她母亲的死上。母亲的去世让她倍受打击,她从此再也不想付出感情。因此,她在别人离开她之前选择离开,就像她妈妈那样——她的母亲是所有事情的根源。”客户茱莉亚的母亲在她6岁时在车祸中丧生。麦当娜的母亲在她5岁时患乳腺癌去世。尽管自恋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一种相同的家庭背景,但是相当大的一部分极端自恋者经历过类似的早期的创伤和丧失。正如第三章中提到的,兰斯·阿姆斯特朗的父亲在他不满3岁的时候抛弃了他。而第七章将会提到,史蒂夫·乔布斯的父母将还是婴儿的他送人收养,一走了之。朋友和传记作者都提及过该事,它能解释他的自恋性格。

在他人的描述中,麦当娜冷酷、无情和富有心机,但她认为自己确实爱上了被利用的对象。茱莉亚对和她约会的男人基本无动于衷,麦当娜则不同,她会轻易地爱上一个新男人,但也会很快地失望或者感到无趣。不少引诱型自恋者会疯狂地爱上一个人,认为他们是理想的对象,是成就完美自身的伴侣,但一旦他们的缺点暴露,对他们的爱也就消失了。

这样的恋爱没有真正的相互了解。自恋者缺乏同理心,总是强迫他人背负羞耻感和欲望,他们很难将对方看作是有自己生命的独立个体。就算他们陷入爱情,他们将爱人当作镜子而不是个体。他们将对方理想化,至少暂时地,希望对方也将自己理想化。

“你是完美的,你对我的爱肯定了我的完美。我们在一起简直是太完美了。”在恋爱初期,蒂娜·斯威森的追求者赛斯相信自己爱上了她。在他眼中,她是美丽、值得疼爱的和优秀的。她回应了他的爱,这肯定了他对自己的理想化。完美根本不存在,现实会打破一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期理想化的爱恋将随着对另一半的全面了解而演变为更为现实的爱。对于引诱型自恋者来说,缺点一旦暴露,爱便不复存在,转而变成冷漠,嘲笑甚至仇恨。

即使到这时候,引诱型自恋者也无法用现实的眼光看待另一半,无法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另一半不再是“完美无瑕”,只剩“一无是处”。他们成了可耻的失败者,从神座上跌入垃圾堆。

你可能有这样的朋友,他们不停地开始和结束一段关系,轻易且充满激情地爱上某人,但是几周后幻想破灭。一开始他们对新恋人赞不绝口,关系破裂后却轻蔑地贬损对方。有时候他们走极端,在恋情的初期充满疯狂的火热,关系结束后就陷入抑郁。如果是对方提出分手,自恋者就会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这时他们的抑郁有核心羞耻感的作用。勤换对象的人不总是极端自恋者,但是这种恋爱形式的确是自恋性的。一个人不停地追求完美来逃避羞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