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训练心理学

> 体育与训练心理学

温伯格Weinberg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6-8
9787518408757
118.00

前言

译者序

     对于心理学在体育领域的重要性,运动员的体验绝对称得上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特别是对于那些技术水平已经到达世界一流水准的运动员。在竞争冠军的最后对决中,选手之间的技术水准不相上下,彼此的差异只在毫厘之间,因此最终决定高手之间胜负的关键因素就是临场发挥。换句话说,谁能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控到一个最佳水准,谁就拥有更大的胜机。

     做了很多年的棋手,生活在充满竞争胜负的世界中,我深知心理学对于运动员成长的重要性。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把比赛比作选手上台表演,那么平时训练就是运动员在台下的长期苦练。这种长期苦练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锲而不舍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这样的训练如同璞玉必须经历的一场艰辛打磨,其中不乏重复的练习和模拟实战,还有伤病困扰和外界五光十色的诱惑,诸多因素令运动员成长成才之旅充满了变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追逐冠军梦想的道路上,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状况在运动员身上交替出现。持之以恒地勉力前行去跨越难关,需要一颗坚强的“大”心脏,需要高水准的心理掌控能力。

     曾经,说到体育二字,人们习惯于将其与职业运动员赛场拼搏联系起来;或是仅仅想到学校体育课如何发挥作用,再将其与青少年体质健康联系起来;又或者将目光限于在社区中晨练、晚练的退休老人身上,似乎体育只属于人生某个特定阶段或者某个特定人群,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并不那么紧密。时至今日,体育已经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眼里,体育的能量已经远远超出了赛事活动和身体锻炼。且不提在总统任上,他选择橄榄球作为和解武器,消除黑白肤色之间的隔阂;退休之后,他又帮助南非获得世界杯的主办权,以大型体育赛事为抓手,全面提升南非的基础设施建设。最令人对曼德拉肃然起敬的是他在长达20多年的牢狱生涯中,坚持自律的体育运动,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完善的人格。体育的魅力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早在20世纪4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就将健康定义为“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这一阐释明确将心理健康提升到与身体健康同样的高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老百姓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身心健康是个人实现理想、获取成功人生的根本前提与保障。如今,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无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体育,正在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与生活。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职业体育生涯经历和心理学专业基础的教育工作者,当我第一次看到《体育与训练心理学》(第六版)这本书的英文原著时便被其深深吸引,读来更是满心欢喜爱不释手。这是一本综合介绍体育与训练心理学内容的经典著作。它不仅适用于体育与训练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可以让读者全面具备研究者、教练、运动员、体育医学、保健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更为可贵的是,书中每一章都将体育与训练心理学的最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辅以原汁原味的参考文章、案例研究和趣闻轶事,并用每章结尾的回顾与提问启发读者进行深度的思考。通过本书翔实的介绍与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体育与训练心理学。

     这是一本在全球体育心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认可度和影响力的专业著作。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力图保持原作者轻松的文风和严谨的表达方式,令其中文版本同样成为一本可读性强的学术作品,为训练提供参考。在此,我要感谢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对本项工作的重视,将本书的翻译引进列为2016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感谢首都体育学院将本书的翻译工作列为学校科研支持项目,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支持保障,感谢首都体育学院科研处、心理学教研室同事们的集体智慧,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德高望重的张厚粲教授由始至终给予我们细心指点,感谢付全、徐守森、燕凌、张磊、刘沛几位老师兢兢业业地为本书的翻译和其他工作做出了贡献,感谢轻工业出版社编辑们的敬业。本书的翻译如有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身心健康离不开体育,体育训练也需要琢磨心理。希望《体育与训练心理学》一书,能够帮助广大读者更加专业地理解、使用好相关理论知识和技巧,活出自己精彩的体育人生!

谢军 梁自明

2016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