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

> 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

加藤谛三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7

序 “你喜欢自己吗”

如果有人问“你喜欢自己吗”,你会怎么回答呢?

有些人会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有些人则会说“我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啊”,也有些人会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啊”。还有些人,他们说不清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但却觉得现在的状态很痛苦。这样的人通常不喜欢自己,容易跟自己过不去,或者容易顾影自怜。

人们为什么会觉得痛苦、伤心和焦虑呢?

无非是欲望所致。

人们总是会抱着诸如“要是工资再高一点就好了”“真希望自己更优秀、更强大一点”“要是自己能更受欢迎一点就好了”的期待,而之所以如此,不外乎是出于“不想输给某个人”“他买了好车我却买不起”“他居然升了经理我却还是个小职员” 等原因。

那么,人们又为什么如此在意别人怎样,总是非得跟别人一较高下不可呢?

这是因为,很多人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期望。也就是说,没了他人的关注,人们很少发自内心地想要做什么事,没了周围人的关注,就没了做事的动力。

再进一步追究下去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不喜欢自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觉得“我不行”。

为什么会有“我不行”这样的想法呢?

多数时候,这种想法是源于幼年时期对身边人对待我们的行为所做的反应。例如,妈妈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没有考虑先后顺序,顺手先给了弟弟,哥哥就会不高兴,觉得“为什么妈妈先给了弟弟呢”。妈妈无意识的动作,孩子却不能理解,他会觉得妈妈偏袒弟弟,会想“妈妈是不是更喜欢弟弟”,进而认为“连妈妈都不喜欢我,我是个不讨人爱的孩子”。就像这样,幼年时期家人对待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会让我们形成不同的自我印象,从而令我们成长为不同性格的人。

我们会因为周围人的言行而痛苦或沮丧,进而失去自信,得到“我不行”这个结论。但事实上,无论是老师、父母还是上司,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而不是神,同样也都有孤单或自卑的时候。尽管如此,仍然会有人别扭地想“为什么上司总是对自己不屑一顾,对其他人却是以礼相待呢”,如此种种,别人的漠视变成了痛苦的枷锁。

其实,我们毫无必要以他人的言行来衡量自己。

一般情况下,人们讨厌自己的原因无外乎“得不到爱”。这样的人多数在童年时期都有过不为人知的凄楚经历,比如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应有的爱而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或是因为家里贫穷受尽周围人的冷眼而觉得自己神憎鬼厌,甚至有人会因为这些错觉有了干脆纵身一跳离开这个世界的冲动。他们对自己的厌恶,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而令人生成这些错觉的,往往还是他们身边亲近的人而非陌生人。

很多人喜欢嘲笑别人来换取平衡,如果他们成了父母,就有极大可能让孩子陷入自我厌恶的深渊中。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旦被父母大声嘲笑,就容易产生自我厌恶的情绪。

受尽嘲笑的人自然会对没被嘲笑过的那个理想的自己产生憧憬,自我厌恶的同时,成年后回想往事时,就会生出报复的心理。一旦现实的自我背离了理想的自我,就会对现实的自我充满怨怼之心,日日想着飞黄腾达、出人头地、一夜暴富或是万人敬仰,认为只要实现了这些就能解开心结。这样的人极为在乎名声,对名声的追求真是永无止境,就如我们在前文所提到的“希望自己更优秀、更强大”的欲望。他们恨不得下一秒就立刻出人头地,可这在现实里又是无稽之谈。这种想得却不可得的失落,慢慢就演变成对自己的不满,然后就日日活在不甘和愤懑里,无法释怀。

这样的人的确容易神憎鬼厌。即便自己努力想要成为一个万人敬仰的大人物,但还是容易招人反感。道理很简单,顺其自然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会被他人喜爱和尊敬,而一个从自卑里寻求卓越的人终究还是难逃惹人生厌的宿命。不过,他们可不那么认为,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发达了,别人就会对自己俯首称臣。

当他们身处要职时,就会不可一世,即便周围人俯首称臣,但心底还是会觉得他们“很不招人待见”,而他们自己对此却毫无知觉。可一旦失势,他们就会立马无人问津。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人,别人怎么能感受到他的魅力而发自内心地充满敬仰之心?真正了不起的人,会让人觉得如沐春风,他们总是四处传达着“感谢大家”的讯息,即使不说出口,别人也能感受到这样的气场。

缺乏自信的人则不会有这样的气场,无论如何周围的人还是不待见他们,而他们自己也会不甘心地觉得“奇怪,为什么大家还是这样对我”,进而想取得更大的成就来征服他人。比如,开同学会的时候,自卑的人即使开着豪华汽车出现在众人眼前,还是和平常一样被人无视,不会有人说“好厉害啊”,于是他们就暗下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不吸睛誓不罢休,下次开个直升机来都说不定。

缺乏自信的人看不到真正了不起的人的言行,也不会去思考别人“为什么会如此优秀”。他们仅仅看到别人被尊敬的一面,一味嫉妒别人被尊称为“X总”,更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家会喜欢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他们一边迫切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敬,一边又瞧不起身边的人。自贱者人人轻之,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无论有多位高权重,都无法真正得到别人的尊重。相反,真正受人尊敬的人深知谁都会有落魄自卑之时,所以从来不会对任何人嗤之以鼻。

我希望大家读了这本书之后,能够喜欢上自己。当别人再问你“你快乐吗”时,能坚定地回答“现在,我很快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享受快乐,才是“充满自信、真正喜欢自己的人”。记住,“了不起”和“快乐”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第一章 无比软弱的自我

无法顺其自然的自己

顺其自然这件事,说时容易做时难。在与他人相处时,人们往往由于不自觉地想要表现一个更好的自己而难以将真实自然的状态呈现出来,给人留下不合实际的印象。欲壑难填的人受着贪欲的驱使对万事万物摆出一副垂涎的姿态,生性冷漠薄情寡义的人很容易装模作样摆出一副和蔼可亲的姿态,而自我要求甚严的人则因为过分严苛而不苟言笑,终日以一副马不停蹄向前冲的样子示人。

有些人经历过一次失败,再遇到类似情况时会反应过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性挫败。他们先入为主地认定自己还是不能做到,仍然会失败,从而无法冷静应对,顺其自然。如此一来,事情尚未开始,就已摆出了全盘皆输的姿态,人也因此失了自信,毫无底气。

还有些人则恨不得处处绕开失败走,比如偶尔在人前说错话,为了避免再说错话,以后干脆不想在人前说话了,变得战战兢兢,无法畅所欲言。但是,逃避本身就是一种不自然的心理状态。

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缺乏自信的人总是会将一次偶然的失败夸大,扭曲自己的经历,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倍感压力,无法放松心情,顺其自然。比如,曾经有过恋爱失败经历的缺乏自信的男人,一旦在喜欢的女人面前再多一次失败的话,失败感就会膨胀至无限大,给自己贴牢“我做不到”的标签。这样的人对自己的要求通常高得离谱,对自己的期待也大到不现实,结果就无法活出真正的自己,发挥本身具备的实力。

为什么他们会对自己提出如此高的要求和期待呢?这是因为,缺乏自信的他们隐约对自己感到失望,觉得真实的自己没什么用。当然,这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他们并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也就是说,他们是在无意识上认定真实的自己毫无价值。

受到以上这种感知方式的压迫,他们就会在意识层面上产生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待,进而无时无刻不被沉重的压力胁迫,感到不安、紧张、疲劳,根本无法展现出轻松自在的状态,发挥实力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选择正视,还是自欺

如果一个人在所有场合都装腔作势,无法顺其自然,他会隐约觉得“真实的自己没有价值”。慢慢地,这种模糊的意识就愈加清晰。

这样的人绝不能一直自欺欺人地过下去。否则,就会慢慢自我麻痹,感觉自己无所不能,为自己的人生迎来炼狱般的痛苦。

沉静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还是自欺欺人,这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审视自己的内心,坦然面对真实的自我,是通往天堂之路,反之则慢慢走向地狱。

遗憾的是,在这个十字路口上,选择走向地狱的人更多。

很多人会虚张声势,为自己的行为百般辩护,想要掩饰自信心的匮乏和内心深处的恐惧之情。当别人把他们自欺欺人的证据摆到他们眼前时,他们往往会反问“这世界上存在不自欺欺人的人吗”,或是狡辩“既然别人能选择入地狱,我为什么不能这样选择呢”。既然如此,对方也只能回复“你想去地狱,那么我们不阻止你,请自便吧”,任由他们去了。

相识的一位企业管理者曾跟我说:“以前觉得工作特别辛苦,之后是越来越辛苦,但奇怪的是,却觉得比以前幸福得多。”我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现在自己终于能诚实地面对自己了。” 和我预想的答案一模一样。他抿了一口加水的酒,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从工作层面上考虑,是越来越辛苦了,但是就个人而言却是越来越幸福了。”

选择做真实的自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接受自己的命运。

例如,当被告知得了不治之症时,有人会失去理智大喊大叫,有人会选择平静度过剩下的时间,有人尽情燃烧生命的每一瞬间,有人则继续碌碌无为了却残生,而只有勇于做真实的自己、接受自己命运的人,才能充分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与人相处的时候,有人总是故作深沉,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而有些人则坦坦荡荡,大大方方袒露人前。故作深沉的人通常害怕与人接触,坦坦荡荡的人则毫无畏惧。坦坦荡荡的态度其实就是顺其自然,是一种坦然接受自己命运的态度。

那么,如果坦然面对自我的人清楚地意识到“真实的自己没有价值”,那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这种自我贬低和自己本身可能是没有关系的。

例如,幼年丧母的孩子很容易会自我贬低,但是幼年丧母这个事实和自我本身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又例如,幼年时期不被父亲喜欢而导致自我贬低,但同样父亲不喜欢自己和自我本身也可能是没有关系的。诸如此类,有很多事情会导致人们自我贬低,但是这些事情可能和自己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人们之所以自我贬低,觉得自己没用,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强制灌输了“我没用”的观念而造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真的就是一个无用的人。还有一种可能,是周围人对待你的态度问题潜移默化所造成的。

习惯自我贬低的人,不妨坦然审视自己,试着了解“我没用”背后真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