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伪君子

> 人人都是伪君子

罗伯特·库尔茨班
中信出版社 2013-8

道德的心灵

2007 年11 月,有一名英国籍教师因在苏丹喀土穆的课堂上允许她的学生们用了某个单词去描述一个玩具导致她自己被捕、被审判、被判罪,并被监禁。她的惩罚是有可能会挨四十下鞭打。这比在街上游行、喊着联合报上“零容忍,死刑”的口号的示威者所得到的惩罚要轻得多。

在一个有成千上万无辜平民、男女老少随时会遭到无情的伤害和杀害,上百人流离失所,不能用言喻描述的暴力行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增长的国家,吸引大家以及国际媒体所关注的事情竟然是,一名老师让她学生们在课上用以形容泰迪熊的几个字。而老师和学生可能对此根本毫不在意。为什么人们反堕胎,主张堕胎合法化,反毒品,反卖淫,反市场,反裸体海滩?

这些是很好的问题。

作为一个进化心理学家,在我看来,人们最奇怪的事情之一就是他们有多关注别人在干什么。本质上来讲,在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除非一个有机体的命运和另一个有机体的决定紧密相连,比如当一个有机体是另一个的潜在食物或者配偶,有机体会忽略掉别的有机体。这在生物学上来讲是很有道理的。关注别人在做什么事是件很耗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有机体应该被设计得去监视他们的亲属、同盟和敌人在做什么。只关注和他们有直接联系的事物会更好一些。

但是人类是不一样的,我们似乎太关心别人在做什么了。当别人点燃一片树叶,吸气,说一些不可思议的词语,或者将自己的身体的某一部分卖给(或租给)别人时,我们就不仅仅是关注,我们还坚持他们应该被惩罚。这是生物学上头等的神秘事件。尽管很多人声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对人类为什么有“道德”的很多解释实际上是解释为什么人们这么“慷慨”,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

我们从这里面得到了两个重要的结论。第一,也是这本书的中心论点,即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在道德上去谴责一些行为。我们只是认为他们错了,声明他们错了,并且还试图去纠正他们。问题是我们的正当理由前后不一致,很容易发现理由是在给出了道德判断之后,而不是之前。我一直认为,新闻秘书不知道产生道德判断的原因,所以它被迫生成一个原因。

第二个结论直接和我们的模块性相关。很有可能是人们采用了一套非常基础的道德原则装置,我们的想法都系统地来自这个装置。我在第一章暗示了这是在一个假设的道德机器人的帮助下。但是这似乎并不是我们的运作方式。看起来似乎道德判断是在无意识模块的指导下运行的,然后,新闻秘书模块再常常拙劣地纠正它。这没有那么令人吃惊。人们经常谴责一些东西,而不谴责另一些,这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原则的前后不一致性,给新闻秘书留下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人们的道德观前后不一致的原因。大脑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职责,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判断,没有什么东西使得他们相互一致。前后不一致不是大脑思维的默认状态。为了使思维保持系统前后一致需要精心设计。在一些情况下,人们的思维意识就是这样设计的。但在另一些情况下不是这样的。如果前后一致不能促使整个系统更好地运作,那么就没有理由继续保持一致性。在道德判断中保持一致性就没有好处,那么相互矛盾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要比这更糟糕。

话题回到良心和谴责之间的区别上来,有的模块被设计为阻止别人做一些事情,比如使用生育控制,反裸体海滩等等,这和指引我们自己的行为的模块是不一样的。我不会要求纽约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前州长去说服任何人:一个人是否遵守某项关于禁止某种行为的道德准则,和他是否认可这些道德准则无必然联系。

那些指导良心的模块无疑被其他的一些因素控制着。再来看看可怜的斯皮策先生,当他决定和一个妓女发生性关系的时候,有些模块是负责衡量利弊的。其中一项弊端当然是会对他的政治生涯造成危害,特别是因为他众所周知的反娼妓的立场。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和权衡利弊模块相对的,是寻找性的模块。很明显,寻找性的模块占了优势了。

负责人们行为的模块和负责声明遵守道德的模块是全然不同的。因为负责谴责和良心的模块是不同的,所以行为和言语不一致也是理所当然的。总体来说,以上观点说明,人类大脑思维的模块化特点使得人们很虚伪。

这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你觉得这观点对你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