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有八万四千种解药

> 烦恼有八万四千种解药

[美国] Tara Bennett-Go
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9787508627731
32.00

杂乱中的空间

在日本花道这又一种正念艺术中,鲜花枝叶周边的留空和鲜花本身一样重要。正是有了留空,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看到鲜花的美丽,更好地欣赏缠绕着的枝叶的自然优美。留空生动地勾勒出鲜花的线条轮廓,令其更显柔美。

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如此。当我们的头脑中塞满各种想法和反应时,我们就会离开现时,无法看清头脑在自然状态下的开放性质。我们头脑的自然状态是开放、清醒和有鲜明意识的,能够像镜子一样反映出我们所亲历的每一件事。也像镜子一样,头脑有不被脑中出现的影像所干扰的能力。

这种自然的意识就像鲜花周边的空间—我们的思维、感觉、感知和记忆随着空间的开放而提升。训练头脑冥思的目的,就在于唤醒这种自然的意识空间。

但是,思维和情感习惯的杂乱枝节似乎充塞了这个空间。有时我们试图弄清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却觉得越想越乱—解释、对解释的解释、新冒出来的想法,无穷无尽。我们头脑里塞满了来自体验的各种观念,但是最后总是越来越糊涂。

当头脑停止急速旋转而安静下来时(无论是通过冥思修行,还是隐修,或只是到大自然中散散步),我们常常能把事情看得更清楚,常常能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当头脑摆脱混沌状态时,问题的真相更容易浮现出来。给自己一定的空间,让头脑回归简单,往往更能揭示意识的自然本质。

而且,头脑对这种清醒并不陌生,也不需要我们花大力气才能得到:它只是反映了我们的自然状态,倒是心烦意乱、情绪波动是暂时的。我们静下心来时头脑中出现的清醒空间,使我们更能倾听到内心直觉的智慧。

正念提供了一系列方法来做到这一点,每种方法在使用时都可以利用其多种特性中的某一种。正如抚平不安情感提供了梳理内心困惑的方法,正念的其他特性提供了探索情感生活的有效方法,也提供了清醒的空间,让我们可以平静和沉着,摆脱自我评价,自信、有勇气,相信直觉,信任自己,振作精神,增加可塑性等。也许对情感炼金术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断探索的意识,带着开放心态探索情感直至揭示真相的能力(对这一至关重要的特性我还要谈很多)。正念的所有这些特性把我们引领到更接近真相的地方,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清醒的空间

正念意识与经常支配我们心态的三心二意形成鲜明的对照。仔细观察头脑中的意识流状态,我们会看到一锅大杂烩。正如佛教学者向智尊者指出,当我们审视头脑时,除了不时有指向明确的想法之外,我们看到的是一片令人不安的图景:到处是纠结成一团的偏见、思维、感觉、随机想法等,显示出难以忍受的混乱和困惑。几百种乱流在脑中冲撞,到处是没有完工的思想残片、被扼杀的情感,以及正在消减的情绪等。

这些由干扰、困惑和无序组成的混乱状态构成我们醒着时的精神活动,这样的日常状态又培育了不良情感的温床。如向智尊者所说,“我们最危险的敌人是强烈的情感力量,如挫败感和压抑感;冲动的激情,如贪婪、憎恨、愤怒和幻灭等”。

针对情感困惑和干扰的解药是正念。注意力一般会不断转移,随着心不在焉的状态到处游荡—随时冒出来的想法、一闪而过的记忆、奇思异想、所见所闻的片段和感觉等。而正念把持续的注意力全部投向现时一刻,并保持到一个又一个下一刻,如此继续下去。如果注意力分散滋生了情感波动,那么专心致志、持续审视的能力是我们赖以解决情感问题的意识的重要特性。

正念有两种最基本的特性:超常集中的注意力和坚忍不拔。这些特性使我们能比使用普通意识感知得更加敏锐。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正念创造出持续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能透过最初印象和浅薄假设,看到更全面、更细致入微的真相。

例如,为了避免情感痛苦,我们常常设法使自己在困惑的感觉和想法中分散注意力,把注意力从痛苦中强行抽离出来,因而在痛苦的感觉没有成熟时就把它切除了。但是,假如我们不能让痛苦感受保留足够长的时间,让它走完自然过程,我们就排除了一个可能的学习机会。

但是假如我们用正念去探索它,我们将注意到它会历经许多变化,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多种表现,如痛苦、心脏紧缩、恐惧、强烈的悸动、一连串想法和反应等—包括直接明显的表现和更微妙的表现。在痛苦感觉历经这一系列的变化时,集中的注意力能够对情感进行探究,通过深入观察痛苦的起因和路径,采摘到丰硕的内观果实。

重新认识

于16世纪后期创立茶道的千利休,在他的花园里种植了美丽的牵牛花,在那个年代,牵牛花在日本是很罕见的。当时日本的残暴统治者丰臣秀吉要千利休请他赏花,但他到了花园后,却没有见到一朵牵牛花,因为千利休把它们都移走了。秀吉勃然大怒地冲进千利休的茶室,这是茶客最不该有的举止。

然而,秀吉进到茶室里后,却由怒气冲冲转为平静愉悦。因为在茶室的壁龛里有一朵完美无缺的牵牛花在等着他去观赏。

这朵牵牛花象征着茶道以新眼光看待庸常事物的美学理念。这种重新认识事物,甚至如同初见的特质,是正念的核心。

正念不拘泥于期望、习惯,或过去积淀的重负,所以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如同初见。这在禅宗中被称为初始者之心,能从陈旧和熟悉的事物中看出新意,甚至不无惊奇。初始者之心能使人有新鲜的意识。

这种新鲜意识有神经科学的基础。通常我们看见熟悉的事情或听到熟悉的声音(如每天上班路上看到的相同景色,或者卧室里时钟的滴答声),大脑会有片刻把它记录进来,然后再把它排除出去,不再对它发生反应。对大脑来说,这意味着不值得把很多能量放在观察同一熟悉的事物上。

但是每当有新的或非同寻常的事物发生,大脑就会注入能量变得更加活跃,注意力会集中起来—就像一个无聊的一岁小孩突然看见了能让他兴奋的事情,如另外一个宝宝或一条狗。无论何时我们初次看见事物,这种大脑活动的速率加快都会发生。这种现象被称为定向性反应。这种兴奋状态会一直持续到大脑熟悉了新事物。然后,当新事物在大脑的某个分类里被安置妥当,大脑就又开始排斥它了。

厌倦是注意力降低的症状。当我们厌倦时兴趣会减退,大脑活动也相应减少。与之相反,快乐和新奇来自注意力的提升,也由此带来大脑活动的高涨。神经兴奋是由于新事物引起我们的愉悦感,无论是一件新时装、到国外旅游,还是搬动了客厅家具的位置。

但是,我们不必改变环境来使大脑振作:我们能够通过把对已有事物的注意力锐化来做到这一点。全神贯注能消解厌倦,正念能提升大脑功能,打开定向性反应,这一点是在一次经典研究中由经验丰富的禅宗冥思者发现的。这些冥思者正在进行一种正念修行,他们倾听着一种类似于节拍器那样的装置反复发出同一种声音。

没有进行冥思的人听见无休无止重复的声音,大脑在节拍打到10下左右时就习惯了这个声音—他们接受声音的听觉区域事实上已经对声音不起反应了。但是禅宗冥思者,特别是那些经验丰富者的大脑,听到的第40下节拍声还是像第一声那么强烈。换句话说,他们始终保持着初始者的精神状态,具有每时每刻保持敏锐感觉的能力。

正念训练像大多数冥思修行一样,能锐化感知能力。心理学家罗杰•沃尔希在总结对冥思修行持久效果的研究时说:“冥思者报告他们的感知能力变得更敏锐,色彩变得更鲜明,内心世界更容易打开……接受过程变得更敏捷,同情心更到位,内观和直觉更敏锐。”

初次遇到激发兴趣的事,我们注意力的自然特性是开放和有新鲜感的,我们会全神贯注。通过正念,我们可以选择用同样敏锐的注意力来观察人生,并保持注意力的持续。正念给予我们无论何时对事物都如初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