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与教育入门

> 脑科学与教育入门

小泉英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训练的必要性

  “经验依存型”教育有很多观点,基本观点认为人脑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训练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过程还算有趣,但是一个人学着学着就难免觉得无聊。最基本的技能,比如读写和计算,有些未必有趣,但是最低限度的这些技能是必须要学习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孩子们逐渐形成神经回路的过程中施加给他们一些准备好了的外界刺激,促进他们形成神经网络。

  技能学习要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自动化模式才能被很好地掌握。而掌管自动化工作模式的部位在大脑的深处,基底核的功能要非常完善,还要有良好的反射功能。掌管反射功能的部位包括脊髓、脊髓到脑干,尤其是中脑。而中脑、视丘、视丘下部、旁边的大脑基底核以及起关键作用的小脑之间必须要相互联合形成神经网络以后才能自动地、下意识地自动完成任务。因此,技能的学习需要训练,这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必须反复训练才能掌握。

  来看一下乐器演奏和运动技能的学习,比如弹钢琴就必须弹练习曲,必须要练哈农和车尔尼这些作曲家写的曲子。但是我们也知道肖邦创作了很多艺术性极高的练习曲,可是肖邦却是一个备受争论的、自身有很多问题的音乐家。当然,让初学者弹出美妙的作品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掌握了弹奏技能才能自如地演奏出艺术性高的作品。可是,有关技能与音乐感觉的争议也古已有之。我们知道,在正确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早期教育比较容易让孩子掌握技能,成为卓越的演奏家,但是如果在孩子的音乐感觉和音乐萌芽还未开始的时候就让他终日练琴的话,大脑就有可能过多地受到技能反射系统的支配,这对孩子乐感的发育是不利的。最好的做法是在孩子理解范围内,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悟和感动,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孩子对虫子的奇特运动感兴趣,或者是摘一朵美丽的小花,或者在小溪里一边玩水一边感受潺潺水声的凉意,等等,这些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在国际音乐比赛的评审中常常听到对“square music”(方方正正的音乐)的议论,所谓“square music”指的是那些演奏技巧娴熟、但总感觉缺少心灵感动的死板音乐。早期教育如果偏重技巧训练的话,对孩子的音乐感受以及心灵感受的培养都有损害。

  “宽松教育”的理念里包含着一些很重要的观点。从大脑的进化结构分析,技巧与欲望和感动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反作用条件的,“脑科学与教育”的研究和尝试就是为了克服这一问题。

  不过,“宽松教育”如果只有“宽松”没有“教育”,也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社会生活需要我们掌握最低限度的技能,实现高度精神生活也需要具备基本的技能,所以技能训练是必要的。但是长大以后只有技能是不行的,我们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的东西,这时就显出“宽松教育”的意义了。如果基础没打好,将来想再如何提高和丰富已经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