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醒人心

> 电醒人心

布拉斯 Thomas Blass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46.00

HTML clipboard

第1章:无名社区

   1933年8月15日,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出生于纽约的布朗克斯。父亲为塞缪尔•米尔格拉姆(SamuelMilgram),母亲为阿黛尔•米尔格拉姆(AdeleMilgram)。两人都是来自东欧的犹太裔移民,他们相识于美国,1931年2月结婚。之所以移民美国,是因为这片土地在他们心中就是一个完美的“黄金麦地那”(GoldenMedina),一个遍地都是金子般机遇的地方,这几乎是所有犹太人远赴美国的初衷。塞缪尔是一个糕点师,身高5英尺 8英寸,容貌与南斯拉夫的铁托总统颇为神似。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于1921年从匈牙利移民至美国。几年之后曾在德国短暂居住,在那里做学徒。斯坦利记忆中的父亲“特别结实,多年在店里揉面团的经历练就了他粗壮的双臂。他的面庞散发着犹太人特有的温暖光芒,高颧骨又表明了他的匈牙利血统”。阿黛尔 1908年出生于罗马尼亚,5岁时随母亲移民美国。她身材娇小,温文尔雅,浑身洋溢着快乐开朗的气息,一点小事都会让她开心大笑,深受家族中孩子们的喜爱。她在家族中德高望重,人们遇到难题时都会向她征询意见,处理家庭纠纷自然也少不了她的协调。

   1941年12月7日,日本轰炸珍珠港,美国正式加入“二战”。米尔格拉姆一家当时搬到了沃德大街的1239号,距离之前的出租房只有两个街区远。马路的一侧是一栋栋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双户砖房,门前有一块小得可怜的草坪。他们就住在这样一栋房子的二层。新家更宽敞一些。约尔刚刚出生,他们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容纳新成员。

   整个国家都开始在为战争进行国民动员。萨姆担心会再次入伍,觉得有必要采取点措施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他已经43岁了,按理说入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做过战俘。那些不堪回首的经历让他特别害怕会噩梦重演,必须做到防范于未然。1942年末,他们临时搬到了新泽西的卡姆登(Camden),萨姆在当地一家军用船厂做电焊工。从事与战争关系紧密的工作可以保证他不用参军。事实上,他完全可以在布朗克斯附近找一份这样的工作,但他认为,以他这名“老战士”的经验来看,德国的技术水平先进,可能会发射远程火箭袭击美国,届时纽约将是他们的主要目标。斯坦利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大人对纳粹德国的恐惧感。萨姆在欧洲还有亲戚,他和阿黛尔每天都听收音机里的新闻,密切关注着战事发展。

   米尔格拉姆的父母有着强烈的犹太文化认同感,每当有亲戚拜访的时候,家中都回荡着阴阳顿挫、音调优美的意第绪语。在13岁犹太男孩成人礼之前,斯坦利曾在专门的语言学校中学习了几年的希伯来语。但是这家人并不那么严格地遵循犹太宗教的生活方式。他们会过一些犹太人的节日,比如逾越节和犹太新年。但节日的意义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家庭团聚,宗教色彩已经淡化了。

   斯坦利13岁那一年,“二战”刚刚结束不久。他在自己的男孩成人礼上做了一个简短的演讲,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思考。

   此刻,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成年人,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真正以色列人的快乐。但此刻也是一个庄严的时刻,因为我知道在战火蹂躏的欧洲,很多犹太同胞都经历了巨大的痛苦。此刻更是一个思索犹太传承的时刻。我不知道是否会沿袭父辈的方式保持这些传统。但是我会尝试了解我们的民族,尽全力承担历史赋予我们所有人的责任。这是一个转变的时期,整个世界正在经历巨变。也许,我生命中的第13年将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一年,因为它标志着犹太人民新时代的开始,这将是正义和自由的时代,是以色列人回到迦南故乡的时代……谨愿所有迫害、痛苦和战争彻底结束,愿以色列bimharehbeyomanu(希伯来语:快速地在我们这个时代)建于锡安。阿门。

   在战争即将结束的1945年初,米尔格拉姆一家人回到了布朗克斯,并在威乐大街(WheelerAvenue)1214号租下了一个5室的公寓。萨姆和他的妹夫在附近买了一家面包房,重拾面点师旧业,孩子们也回到77小学继续学习。

   1947年秋天,斯坦利升入詹姆斯•门罗中学(JamesMonroeHighSchool),学校离家几条街远。他的中学同学和密友伯纳德•弗莱德(BernardFried)还记得,学校的建筑漂亮又实用,配有一流的设施和教学设备。这所高中成立于1925年,属于同一批示范学校中的一所。这批示范中学的外形类似,宽敞壮观,令人印象深刻。米尔格拉姆上学期间的学生人数大约为3500到4000名,据报导,这里的戏剧舞台是当时纽约所有学校中最大的,仅次于无线电城音乐厅(RadioCityMusicHall)。大门入口处有一块大理石牌,上面铭刻着威廉•皮特(WillamPitt)的座右铭:“法律的终点就是暴政的起点(Wherelawends,tyrannybegins)。”

  学校采取分班制,高智商的好学生都会被安排在荣誉班。米尔格拉姆的智商为,全校第一,自然也是荣誉班的一员。他学习成绩出色,暑假也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学习班,每个学期都参加一两个课外班,只用年就完成了中学的全部学业。

   与斯坦利同期毕业的校友中,有一位名叫菲利普•津巴多(PhilipZimbardo)的学生。他后来也成为了一名社会心理学家,并曾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津巴多最为著名的研究是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PrisonExperiement)。实验随机选取普通大学生来扮演罪犯或将他们关在一个模拟监狱中。实验结束后,这些学生的行为都出现了巨大转变。津巴多还记得米尔格拉姆是同届学生中最聪明的一个,当其他学生还在看《每日新闻》这样的小报时,他就已经开始看成年人专属的《纽约时报》了。

   在门罗中学期间,除了学习之外,斯坦利还有很多其他的爱好。他是荣誉团体“阿瑞斯塔(Arista)社团”成员、是校报《科学发现者》(ScienceObserver)的编辑,还担任学校戏剧演出的编剧工作。每年毕业之时,他都负责编写毕业照下面配着的两行押韵诗。当时,菲利普• 津巴多是他们班级中最受欢迎的学生之一。米尔格拉姆为津巴多配的诗是这样的:

   菲尔副主席高又瘦,

   蓝眼睛征服女孩心。

   在为自己的毕业照配诗的时候,他写下了两句古怪的话:

   当代最奇怪的事,

   我写我的小小年鉴诗。

   在门罗中学的三年中,斯坦利和其他荣誉班的同学一样,从未和女孩子约会过。他的这些同学们在成年后几乎全部事业有成,有的做律师,有的当医生,有的像他一样搞学问。米尔格拉姆中学最好的朋友伯纳德•弗莱德是一名著名的生物科学家,目前是拉法耶特学院(LafayetteCollege)的荣誉教授。他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如果你想考上大学,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业人才,那么最好离女人远点儿,除非你已经准备好处理此类事情……你不能把理想和女人搅在一起……那会让你偏离你的人生追求。

   萨姆和他的妹夫共同买下的面包房开始的时候生意兴隆。可惜好景不长,两人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最终一拍两散。1947年,萨姆自己在皇后区的列治文山(RichmondHill)又买了一家面包房,但离家很远,需要换三次地铁花上1个半小时才能到达。萨姆只能周末的时候回家,平时就住在面包房附近的家庭旅馆里。阿黛尔也在那里工作,但为了照顾孩子,她每天都披星戴月地奔波于家和面包房之间。身材瘦小的约尔常常在夜深之时在地铁站旁,等着母亲回家。

   这是一段特别艰难的时期.1949年,一家人搬到了列治文山的109大街,距离面包房只有几个街区的脚程。但斯坦利没有换学校,每天要辛苦地在皇后区和学校之间往返,一直坚持到从詹姆斯•门罗中学毕业。

   一家人之所以搬到皇后区还有第二个原因。约尔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和一些小混混交朋友,有一次甚至和那些狐朋狗友一起砸汽车玻璃时被警察逮到。阿黛尔担心,如果继续生活在布朗克斯,约尔最终可能会变成一个小流氓。

   但是烦恼和灾难却在搬家后接踵而至。由于前任店主不守信,萨姆的面包房生意受到严重影响。在面包房转让合同中有一个条款,规定前任店主不得在20个街区内开设面包房,但是这个人却用诡计绕过了合同规定,以他妻子的名义在同一个社区又开了一家面包房,这无疑抢了萨姆的饭碗。此外,萨姆的一次失败投资也让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他的一个兄弟劝他大批买入糖,因为糖价近期肯定会涨。当时家中有8000美元的积蓄,这笔从牙缝里省下的钱是准备将来买房子用的。但萨姆十分相信他兄弟的预测,坚持用这笔钱投资糖。阿黛尔虽然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然而,糖价后来大幅下跌,萨姆的投资血本无归。

   1950年秋天,斯坦利高中毕业,成为皇后学院(QueensCollege)的新生。选择这个学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里离家很近,而且这个学校属于纽约市立大学的分校,可以免学费。皇后学院的原址曾是一所少年犯工读学校,斯坦利刚入学时的学校规模还很小,只有6栋密集的建筑,围绕着一个铺着草坪的四方院。只有雷姆森大楼(RemsenHall)是全新的,这是专门为该学院修建的建筑。玛卓丽也在这里学习,她记得这个学校是“离家最近的市立大学,让你真的有上大学的感觉”。除了离家近之外,皇后学院的学术氛围也相当不错。1950,福特基金会(TheFordFoundation)对全国的大学进行了排名,该校名列人文学科第二,社会科学第十,被称为是市立大学体系中的哈佛。

   上大学之前,斯坦利的兴趣点是“硬科学”,主要是化学和生物学。但到了皇后学院之后,他思想中一些“柔软”的部分开始占上风,对“软科学”越发感兴趣。他在学校中主修政治科学,但也辅修了很多其他课程,比如英国文学、音乐和艺术等。他的学习成绩非常突出,获得过学校政治科学奖(SchoolAwardinPoliticalScience)和辩论优异证书(Certi.cateofExcellenceinForensics),还是国家政治科学荣誉社团(NationalPoliticalScienceHonorsSociety)成员,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PhiBetaKappa)会员。他是很多课外活动中的主力干将,曾担任大学国际关系俱乐部的主席和辩论社团的副主席。音乐也是他涉足的领域,曾与一名同学合作了一部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而中学时养成的吟诗爱好也被带到了大学。

   1953年大学三年级的暑假,他千里迢迢来到欧洲,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游览了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最后到达的地方是意大利热那亚的美国领事馆,当时已是九月初,他口袋里只剩下2美金。他告诉领事馆的工作人员自己口袋空空、身无分文。为此,一名好心的年近五旬的助理领事为他提供了一点儿经济资助。为了能以最省钱的方法回美国,他找到一艘从德国开往美国的船,请求船员让他免费搭船回美国。船员们最初拒绝了他的这个请求,但凭着一股子执著劲儿,他终于如愿以偿,被安排在船上做电报员,甚至还有一个舒服的小房间。这种执著在他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帮了他很大的忙。

   在这3个欧洲国家中,他在法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从7月15号到8月14号。为了能够比较熟练地说法语,他还在巴黎大学参加了一个短期语言课程,法语口语练得相当熟练。他声名鹊起之后,当出现在法国的电视节目中时,流利的法语让观众误以为他是地道的法国人。那年夏天他遇到了自己的初恋,爱上了一位叫弗朗茜的法国姑娘。与此同时,他也爱上了这个国家,

   后来曾多次旧地重游。但是不幸却在这一年末降临在米尔格拉姆家。他的父亲萨姆•米尔格拉姆脑血栓突发,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那段时间他白天睡觉,晚上起来在面包店干活,因此可以和约尔分享一张床。12月11日的晚上,约尔听到父亲的闹钟响,但是萨姆却再也没有站起来。整个家庭经受了巨大的痛苦。除了精神上的打击之外,一家人也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由于萨姆为了筹钱买面包房而退掉了人寿保险,他的离世使家人无法得到保险金。家庭陷入无以为续的危机,但是阿黛尔是一个聪慧的女人,她选择从苦难中崛起,而不是被逆境打垮。由于过去一直在面包房里帮萨姆干活,她很快就在另一家面包房找到了工作。但斯坦利的学业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皇后学院免学费,此外他还获得了纽约州雷振茨奖学金(NewYorkStateRegentsScholarship),4年共 1400美金。玛卓丽毕业后开始在一个小学教书,她计划次年结婚,在这之前还可以帮助母亲一段时间。

   父亲的突然辞世让斯坦利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保护自己未来的家庭,不要因为自己去世而受到经济方面的影响。此外,这件事情让他开始担心自己也会像父亲一样早早过世。事实上,结婚后第一年,斯坦利就曾对妻子说,希望自己能够活到55岁。当时他的身体很健康,这句话似乎太不合时宜了。他的妻子回忆道:

   他不停地说希望能活到55岁,我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斯坦利都是我见过的最健康的人之一……如果患了伤风感冒,他不加理会很快就能好。后来,当他再说希望活到55岁时,我就对他说:“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

   米尔格拉姆以荣誉文学士学位从皇后学院毕业。由于主修政治科学,他对驻外事务处的工作很感兴趣。1952年春天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曾经写信给国务院的评审委员会,希望了解该处对工作申请人教育背景的要求,并索要考试模拟题。毕业那一年,他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SchoolofInternationalAffairs)的研究生,很快就被录取。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彻底改变了他的事业轨迹。第一件事情与他的好朋友伯纳德•弗莱德有关。斯坦利在皇后学院上学期间,伯纳德•弗莱德在纽约大学主修生物。但是弗莱德一直考虑在研究生阶段改学心理学。他密切关注心理学的发展情况,对这个领域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弗莱德清楚地记得在毕业那一年,“我和斯坦利待了一整天,主要是我给他讲述……我对心理学的看法。”他认为,这次谈话对米尔格拉姆后来选择心理学有着重大的影响。

   此外,随着学习的深入,斯坦利对政治科学有了清楚的认识。那时候的政治科学思维方式多是哲学式的,但斯坦利不是思想派,而是行动派,因此对未来研究政治科学并不是很热衷。1954年春季学期的一天,米尔格拉姆在毕业班社会科学研究班上做了一次演讲,一位旁听的系主任对他的表现十分赞赏。他建议米尔格拉姆毕业后到哈佛的社会关系学系(DepartmentofSocialRelations)读研究生。米尔格拉姆从未听说过这个专业,那位系主任给了他一份介绍。这份介绍让他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生平第一次了解到,很多政治科学家感兴趣的团体现象还可以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比如,领导风格(leadershipstyles)和大众说服(masspersuasion)。而在实验方法的前沿阵地上冲锋的都是社会心理学家。

   20世纪50年代,福特基金会的行为科学部(BehavioralScienceDivision)设立了一个奖学金,鼓励大学本科生学习行为科学。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如果选择行为科学为研究生专业,基金会将为他们提供每年1800美元的奖学金。斯坦利申请了这个计划,并于1954年4月收到了一份电报,通知他申请已经批准。那一年,该计划收到了来自54所大学的103份申请,共有22人获得了奖学金,其中8名奖学金获得者将有幸到哈佛的社会关系学系深造,米尔格拉姆就是其中之一。

   阿黛尔对儿子的成功充满自豪。约尔和玛卓丽都记得母亲曾对亲戚朋友们说,基金会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也就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个公开的反犹分子。米尔格拉姆是第一个获得福特基金会奖学金的犹太人。但事实并非如此。1954年到1955年的22名奖学金获得者中有很多犹太人,大多都是来自美国东部的学校。当然,米尔格拉姆的确有个“第一”,他是皇后学院第一个获得福特奖学金的学生。只不过这个“第一”被阿黛尔的民族自豪感放大了。

   虽然获得了奖学金,但他却没有达到去哈佛攻读社会关系学的标准。由于在皇后学院期间没有参加过任何一门心理学课程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基础知识,他的哈佛申请后来被驳回。在写给哈佛社会关系学系的信中,他表达了被拒绝的失望之情。他认为,整个奖学金申请过程中存在一个内在的矛盾:如果他曾经选修心理学的课程,那他就不能申请福特奖学金,因为该奖学金是为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设立的。他在信中说,为了弥补“专业基础不足”的问题,他将在夏天参加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心理学课程,每星期5天,总课时相当于普通心理学一学年的课程。此外,他还将在皇后学院人类和社会科学系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专业阅读。

   很快,他就收到了哈佛社会关系学系高等学位委员会(CommitteeonHigherDegrees)主任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Allport)的回复。奥尔波特当时也是研究生部的主任。他对米尔格拉姆的夏季突击补习计划提出了异议。他认为,仅靠夏天的突击难以确保他在秋天顺利入学。他建议米尔格拉姆向哈佛特殊学生办公室(Of.ceofSpecialStudents)提出申请,以特别学生的身份在哈佛读一年的预科,弥补专业上的不足。奥尔波特会亲自告知特殊学生办公室,“是本系建议你提出该申请。”此外,他还表示,米尔格拉姆以特殊学生身份入学之后,他会在课程选择上予以指导。一年之后,“估计就可以申请来年的正式学生了……当然,你夏天的学习计划也是很有用处的。”米尔格拉姆听从了奥尔波特的建议,6月30 号,哈佛特殊学生办公室批准了他的申请。

   奥尔波特在信中明确表示,预科期间主要学习心理学大学本科课程。一年预科结束之后,转为正式学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米尔格拉姆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能在夏天尽可能多地完成本科课程,预科期间就可以继续学习博士学位课程。如果第一年的学习效果很好,并且在第二年顺利转为正式研究生,他就可以提出申请,将预科期间所学课程的学分纳入总成绩中。如此一来,即使是作为一名特殊学生进哈佛,他也会如期毕业,而不是浪费一年的时间。

   他大幅度增加了暑假的学习计划,一口气在纽约的三个高等学府中学习了6门心理学大学课程,分别是:布鲁克林学院(BrooklynCollege)学习人格心理学(PsychologyofPersonality)和社会心理学折衷法课程(AnEclecticApproachtoSocialPsychology)。在亨特学院(HunterCollege)学习普通心理学(GeneralPsychology)和社会心理学格式塔方法(GestaltApproachtoSocialPsychology),在纽约大学(NewYorkUniversity)学习儿童心理学(ChildPsychology)和一门社会学课程语言与社会(LanguageandSociety)。所有科目的成绩都是A。

   奥尔波特为米尔格拉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此,米尔格拉姆在一封信中表达了他的谢意:“您和系里提供了慷慨的建议和指导,我对此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期待着与您和社会关系学系愉快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奥尔波特在信中叮嘱米尔格拉姆:秋天来到校园之后,一定要来找他。然后“我们共同制订一个对你的学业最有利的计划”。这段书信往来奠定了两个人未来关系的基调。奥尔波特不仅是斯坦利的导师,还是他后来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朋友,一直给予他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奥尔波特欣赏斯坦利勇往直前、永不妥协的冲劲,当他感觉这名学生需要些忠告时,会巧妙地施以压力,却不会激发米尔格拉姆的逆反情绪。斯坦利对奥尔波特的建议和忠告也表示出充分的尊重,尽可能冷静行事,避免显得过于好出风头。

   奥尔波特去世后,斯坦利曾用充满尊重和爱戴的语气回忆道:“高尔顿•奥尔波特是我一生的良师益友。他为人谦逊,总是那么精神焕发,你能感受到他的关爱…… 他让我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潜力,在精神和情感上给予我巨大的支持。他对人有着一种深刻的关怀。”

   选择哈佛是米尔格拉姆事业发展历程上的关键一步。他终于从宽泛的兴趣爱好中精选出一条最适合他的道路。他在这里遇到了很多朋友,其中一些人成为他的毕生挚友。此外,虽然他在皇后学院期间曾经有过几次约会,但那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到了哈佛后,他变得越来越自信,这有助于他建立更加严肃的爱情关系。

   但是在1954年的那个夏天,年轻的米尔格拉姆并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人生转变。他感到开心只是因为可以离开列治文山的小圈子。他觉得周边的同龄人大多无聊乏味、无知粗野,这让他倍感孤独,如饥似渴地希望寻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此外,继续研究生学业还有一个附加的好处:可以让他避免征兵入伍。他已经准备好拥抱哈佛,哈佛准备好迎接他的到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