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暴露技术在团体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 陈慧仪 柏晓利 / 6300次阅读 时间: 2013年8月29日
标签: 分享技术 团体治疗 自我暴露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nJ mO9H*H

自我暴露技术在团体治疗中的应用心理学空间I.sg4L9c K'C%X

心理学空间df vFBg#s

陈慧仪、 柏晓利心理学空间V8@FIr]

8?2g1m4MvYR0摘要:本研究以欧文∙亚隆的《日益亲近》一书中,治疗师与来访者定期互相交换周记为蓝本,在一个为期半年的20次封闭式的人际关系团体治疗小组中,尝试三种不同形式的周记分享活动。除了向组员发放每周一次的团体治疗摘要以外(由治疗师撰写的临床形式周记),组长与组员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分别记录自己的内心感想,并在团体治疗后期与组员一起互相分享这种非临床性周记。在团体结束数月后向组员发出问卷对三种形式的周记进行追踪调查。在统计分析上,以测量法及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以记录小组互动过程的临床形式周记,及记录治疗师与来访者各自的内心感受过程的非临床形式周记,看三种形式对团体组员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师撰写的临床形式周记(小组摘要)与非临床形式的周记(组长周记),均对组员有不同维度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拉近组员与治疗师的距离与信任度,对团体治疗有正向辅助作用。来访者的非临床形式周记(组员周记)对组员的自我觉察能力亦有辅助作用。

XCr*J)E:\? H vx#u!J8C0

3M t7GXN)DS,ZJ0关键词:团体治疗;自我暴露;分享技术;周记;人际关系

ikU }R)Z%|0

B"Onte.Z-e0oq0一、介绍

%|CK5v W$Yx0心理学空间G!|'x(A4bb

本次研究的目标,是想探讨治疗师的透明度对团体治疗的影响,探讨在团体治疗中治疗师的自我暴露所隐含的强大力量的具体内容和影响。我们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由10名团体组员组成一个连续20次每周一次的封闭式亚隆式人际关系治疗团体,每次活动结束后,两名组长和组员分别记录团体非临床形式周记(以下称为组长周记和成员周记)并在小组治疗末期与组长互换分享,同时每周组长会向组员派发临床形式周记(以下称为小组摘要)。再通过问卷测试法与调查法,调查团体治疗师的自我暴露分享,对团体治疗与组员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员周记》对组员起到自我觉察的辅助作用,而这种团体治疗师通过周记与组员分享的方式,无论是临床性的《小组摘要》或是非临床性的《组长周记》,均起到增加治疗师的工作透明度,促进组员与治疗师的距离,也对团体组员有正面影响的作用。心理学空间Z:| b O@;R

心理学空间V"o3`f2b

二、背景调查

XEo"\y[y0hU*QB0心理学空间/XoO8nb~

先介绍欧文亚隆《日益亲近——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一书的由来,此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是治疗师欧文亚隆和来访者金妮。由于经济与有利治疗等原因,亚隆建议以作家为生却无法写作的金妮,以治疗后的一份真实心情记录以代替咨询费,而亚隆也在每次治疗后记录一些自己的感想,每隔六个月双方互相分享。根据亚隆当时的说法之一,他“着迷于自我暴露所隐含的强大力量”。(Yalom,1974)。这份长达20个月的双方的手记,后来以书本而非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让大家能够从不同角度去了解治疗师与来访者双方对每次治疗的态度与看法。心理学空间P#M0Y4H[ I:`

心理学空间9M4U6zv{S'K&~

在《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对组员自我暴露对团体治疗获益有着相当丰富的描述,比如组员适当的自我暴露与治疗获益是正相关,治疗成功的来访者的自我暴露程度,两倍于收获少的来访者(Yalom & Molyn, 2010),让我们了解到来访者的自我暴露在团体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空间^E&b qe

){4y Y8l.]H]0以上两份丰富详尽的材料,分别描绘与反应了个体治疗师与来访者,以及团体治疗当中,来访者在团体作自我暴露的研究。童三红(2005)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也描述过有关分享技术的详细情况,其中有关治疗师的自我暴露技术对来访者的影响,辅导者在恰当时机进行自我暴露,有助于消除组员顾虑,产生安全感。心理学空间9O"igA\RQ

心理学空间e T4Ny&CE `b}^%?

本文着重研究在团体治疗过程,治疗师与组员的自我暴露对团体治疗的影响性,以及对团体组员带来的影响和调查 。作者假设,在团体治疗中,通过交换周记的方式,这种治疗师的自我暴露方式,能提高治疗师的透明度,为来访者带来帮助,拉近距离提高凝聚力,让来访者获得学习迁移的效应,从而更坦诚地表达。

:T!Yh:vj.[X0

Q/E Njz0三、研究方法心理学空间dv)\-~v$mG}W

心理学空间-N,YBU\

研究工具:

#o1T?N(VPg {~|0

{2RJ |;A!mG TP6T0《组长周记》;《组员周记》;《小组摘要》;《团体治疗回馈测量问卷》心理学空间!MRPA0H*SI

心理学空间wIm$\1_

研究对象:心理学空间{#Ol5i5^Y(c\P\

心理学空间l8d]r#_$gN`

随机选取的10位团体组员组成的异质性人际关系团体,入选标准:年龄范围25岁到60岁之间,没有理解与表达困难,访谈中提及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以及以躯体化障碍表现出来的不适,有改变动机。团体带领者为资深治疗师以及协同治疗师,在治疗中担任同等的责任与任务,均系统地接受过亚隆模式的人际关系团体治疗、精神分析动力学、认知行为和人本主义等培训。心理学空间+w#EyedX0q { c xh

U2k U%vL1Y0研究方法:

3Tr7lrG:]8Wt4i[ U0心理学空间3RAY5TM

由2名治疗师、7名女性组员、3名男性组员和2名观察员组成的人际关系团体治疗,每周进行一次,每次2小时,共计20次的团体治疗。治疗期间,组长撰写临床性治疗摘要即《小组摘要》并每周向小组组员派发,摘要内容包括报告团体流程,对小组过程作历程回顾和历程评论。另一方面,组员与组长每次会后写下自己对活动感想的周记,在下一次团体活动开始前,把周记放进治疗中心的密封纸盒中,在第十八次取出周记整理与分享,组长向10名组员派发组长周记,组员的周记分享给组长,组员之间,则由组员自行决定是否与其他组员分享周记。研究员安排在小组结束4个月以后再进行回馈问卷的发放与调查,以免除临近团体结束阶段,组员可能出现的高涨情绪对问卷测量信度与客观性的影响。测量问卷中,对《小组摘要》、《组员周记》用评分测量法获得反馈,《组长周记》是在治疗后期一次性派发,通过前后对比测量法进行,再对《小组摘要》、《组员周记》和《组长周记》进行质性研究分析。心理学空间!Jz'E|G*S_y

)W] d h rZ%|k)|*]0四、分析

+v7G4@'O K\5jN0心理学空间+fkh*qB/d*ii

获得的数据与资料:心理学空间0r"[xo4Iuv

心理学空间BT;g o g2np5K

1、发出去的10份问卷,一共回收8份问卷,采用均数计算法进行统计。反馈问卷的测量部分,采用分数范围1-7分的方法,1分表示没有帮助,7分表示很有帮助。包括对每周发送的《团体治疗摘要》的评分以及《组员周记》的评分。由于《组长周记》是在治疗第18次一次性派发,采取前后测评分方法,分别对组员对组长的远近度,信任度,技术水平,力量水平四个维度进行评分,采用分数范围1-7分的方法,1分表示很远,很没水平,很没力量,很不信任;7分表示很近,很有水平,很有力量,很信任。数据量表如下,调查项目解释:小组摘要,代表组员为每周派发的团体周记对他们帮助程度的评价;组员周记,代表组员对每周由他们记录的周记对他们帮助程度的评价;团体疗效,代表组员认为团体治疗对他们的帮助程度的评价;组长周记,代表由组长记录的非临床形式周记,并于第十八次向组员派发的周记。对两位组长的评价,得分由两位组长平均分的均值再获得。栏目右边的评分,评估范围为1-7分,4分为中点。均由8名组员的总和除以对象数得出的平均值。远近程度代表组员感觉与组长的远近程度;技术评分代表组员感觉组长的技术水平程度;力量评分代表组员感觉组长的力量程度;信任程度代表组员对组长的信任程度。心理学空间+T[8g_{c;| lU

心理学空间T H mv-vuS

=======================================心理学空间!M3Gg0V6X.G/F$j$Z(C

C5f7t~l+QV0调查项目                   评分平均值(1-7)

J-oZkd)a+O,sC0心理学空间Jp&z;~0G o4?6e)m

---------------------------------------

+_m |}u+`X(pi0心理学空间B:k iM2Z&{ m

小组摘要                      6心理学空间 M6C(z8a+XA*~ h/Z

&{:N]v D3zi[%s0组员周记                      5

/YJ8Snf(]2ao:X\0

/RNq _/J?&w0团体疗效                      6

.F8phV s0

^&g8J.B"d @#N:u0=======================================

_8I'j(r3W D|0心理学空间8s+^2PAId7v

组长周记             远近程度  技术评分  力量评分 信任程度

V8G7E9^+z3SpR }0心理学空间J J/o k'GB6bzwW

---------------------------------------

~ n6E3CqY~i0

u ~rd w0阅读组长周记前,对两位组长的评价  4     5     5    4心理学空间3Fh,Kp c P5mw

心理学空间3Df)r(j YhP4F0e/D

阅读组长周记后,对两位组长的评价  6     6     6    6

v I?rh }o q)i/[0

@1T `qSv0=======================================

3R%e}(]^-D$?M0心理学空间*Tau8by)z


x#V^g {(v qYX0心理学空间3] lwt D*i2^Z-e6B

心理学空间l}u R8q

从获得的数据显示在组员反馈中,团体小组摘要与组员周记均分都高于中点分数4分,而且数据显示组员认为小组摘要比起组员周记,更令组员获益。组员在小组结束后4个月,认为团体疗效的评分为6分。从比较阅读组长周记前后,组员对组长的评价中,数据显示组长周记的作用,包括提高组员对组长的远近度,技术及力量评价,以及信任程度。

5Ed9?sI6~ sg0心理学空间;`y n{n!_%S}R ~1{

2、对于开放式问卷中,邀请组员反馈《组长周记》、《组员周记》、《小组摘要》是如何帮助到他们的,发放的10问卷中,一共收回7份问卷。再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组员反馈进行分析。一共收集到文字1219字,分成分句99句。其中《小组摘要》29分句,《组员周记》16分句,《组长周记》49分句。再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组员反馈进行分析。编码方法,对开放式问卷进行手动编码,以团体疗效因子问卷中的60个条目的类别与排序进行分类,再归结到12个疗效因子,利他性、团体凝聚力、普同性、人际学习投入、人际学习产出、指导、情绪宣泄、认同、家庭重现、自我了解、重塑希望、存在因子(Yalom & Molyn, 2010)。形成类目,档案资料。结果反馈如下:心理学空间'vHefz;mnU

Z3V({f!Rp3BE0姓名编号 c1 c2 c3 c4 c5 c6 c7心理学空间Vw Hl0q7F}9}Lm

心理学空间&r9^"M+zZ(Gq/b"`

性  别 男  女  女  女  男  女  女

6g1`{7nG0

c*{C&Q*tIk0心理学空间"K3k Xqu

c?+T\[i%cO2|0心理学空间'~ x(CwV7vL

分句    小组摘要与治疗因子 分句    组员周记   分句    组长周记

k3I!m{,jb;S ji0

/qxiP)]Y0出现频率            出现频率         出现频率  心理学空间5|2O&HC0S9w

9vu:j:T2h!t_t08      人际学习投入   9     自我了解   26    认同

3U G1i.|!D"`:W\^0心理学空间xk%m5L7o J

7      指导       7     人际学习投入 12    团体凝聚力

z\7QcWk0

*y9NzqyL6c06      团体凝聚力    8     人际学习投入 6     自我了解心理学空间8nkvv l#z

心理学空间jE$d#_5b?"H%X

2      自我了解     2     重塑希望   2     情绪宣泄

x Caj2` y0

v)KG#Q}*\&m J0《小组摘要》 :从对小组摘要的文字分析反应出,去除出现频率比较少的疗效因子,《小组摘要》反映了4个疗效因子:人际学习、指导、团体凝聚力和自我了解。以下为一些文字反馈。人际学习:“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问题”,“那种真实的状态,像看录像的回放,可以随时暂停在某个地方”,“又像一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看不到的细节”等。指导:“尤其是加入了组长和协同组长的专业性的指导”,“很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吸收到自己想要的‘营养’”,“摘要中某句话都能触碰自己”等。团体凝聚力:“摘要就像小组活动的一根线,把每一次活动连接在一起”,“都是在一起向着一个目标前进,这种感觉很棒”等。自我了解:“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很清晰的看到了自己成长历程,”等。而没有结算在总结中的重塑希望的对应分句有:“看到每个人成长变化的过程”,“也许有的人是在飞奔,有的人还在爬行”。心理学空间 eZ/JeS{5_l-X

wF0c lC0《组员周记》:在治疗过程中,为保持组员的私隐度,治疗师没有强制组员互相交换周记,也没有调查组员的交换情况,而是把组员手写的信件转录成电子文件,分别交由组员自己保管,由组员决定是否发给其他组员。用同样的方法整理,《组员周记》反馈的包括2个疗效因子:自我了解和人际学习投入。以下为一些文字反馈。自我了解:“听到成长的脚步声是很欣喜的”,“也庆幸自己能够坚持着等待下次的“飞奔””,“ 看到自己的变化” 等。人际学习投入:“可以帮助我了解其他组员对我的感受”,“看到大家对自己的分析”,“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等。

i&jN0@RGJ#{0心理学空间C7H?|(r1Bkb

《组长周记》:组长周记由两份反馈组成,分别是组长周记以及协同组长周记,统计的时候合并在一起计算。用相同分类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组长周记》主要反映了3个治疗因子:认同:“更重要地是组长坦露了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有自己感性的一面”,“更真实了”,“像一缕清泉滋润我的心灵”,“增强对组长的信任与了解”,“让我感受到了组长的真诚与力量”,“极大地帮助我们拉近和组长的心理亲近程度”,“了解组长在过程当中的付出”等。团体凝聚力:“让我觉得不再孤单”,“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她/他心中也占据着那么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小组中始终有人温柔但坚定的陪伴在我身边。”,“同样,字里行间渗透着爱与感情”,“更多地拉近了与协同组长的心理距离”等;人际学习投入:“从另外的角度看清自己”,“不仅有对组员的分析观察”,“对每次小组活动有一个小结”等,其它涉及的治疗因子包括自我了解:“更多的是发现问题和对问题的反思”,“能够更全面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绪宣泄 :“让我明白原来感情可以这样表达”。心理学空间o-gZY:e

心理学空间4z^vNqSV

资料结果从疗效因子角度获得三种周记对组员的帮助各有不同,帮助未来的团体治疗师了解不同类型的周记对组员的影响角度。证明了三种周记均为组员提供与疗效因子有关的辅助功能。

9o|F$}"u.s:M0心理学空间anS)L8d/Sg'}J r

五、讨论心理学空间q0?3H h)baN9S

s5bQ]sHV0有研究讨论过《小组摘要》对组员的具有反映当时与提醒干预点的作用,而且治疗师在带领小组后也可以对摘要进行补充,在本研究中也同样获得了高度评价。(Yalom & Molyn, 2010)而本研究更从疗效因子的角度来分析《小组摘要》的功效,主要体现为人际学习,指导,团体凝聚力和自我了解。作者认为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下,治疗师的指导对小组组员起着重要功能。对于《组员周记》在最初的预设中,组员周记的功能是促进来访者从连续的小组活动和事后的学习中获得对行为模式反省的分析练习机会。结果显示《组员周记》对组员的帮助,包括增进组员对自我的了解,辅助组员回顾自己在实践中的成长历程与足迹。如果组员获得他人的《组员周记》,还可以获得额外信息,就是在不同阶段的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如何的。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有强制组员完成周记的设置,因此《组员周记》完成情况,会受组员的状态,包括其参与度、开放度以及治疗动机等所影响。没有参与《组员周记》写作的组员局限于从小组过程获益。总体而言,《组员周记》对组员的获益水平会有所不同。而从受益评分的角度来看,《组员周记》相比治疗师发送的《小组摘要》的评分略低。对于日后的治疗服务中,作者认为,如果设有《组员周记》的小组设置,需要治疗师预先进行充分的解释与会谈前教育,帮助组员理解到坚持记录当下这个机会以及未来获益的可能。在对《组长周记》的调查的结果表明,治疗师自我暴露内心感受的结果,给组员带来的影响是感觉治疗师更为真实、亲近,有效促进凝聚力,另一个明显上升的效应是得到组员的认同,两者都大幅提高治疗联盟的强度,拉近了组长与组员的距离,有助治疗师的治疗工作。作者认为《组长周记》对组员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治疗师分享感情的内容与过程,而是治疗师作为团体权威代表进行自我暴露的勇气与坦诚;这对处于高级团体阶段的小组有着很好的支持意义,其意义在于陪伴和鼓励组员逐渐地获得成为他们自己的勇气。此外,来访者对治疗师的理解与信任,并未影响组员在小组中的进程与表现。作者认为,治疗师的自我暴露,不但有着迁移式学习的治疗意义,治疗师的自身处理情绪与表达能力,对组员形成正面的认同与影响,同时也有助提高团体治疗的核心团体凝聚力的水平。心理学空间&j`^!L)O1K/F r

心理学空间4e-r&|AhA

六、限制与展望心理学空间T/o `!MqJ(e

&U9t;a#h6[U2yA v#S7r0在进行《组长周记》派发的时机上作出如下考虑,首先作为一个初步尝试,每周把周记投放入密封盒子内,等到治疗团体末段再整理派发。这个做法初衷为跃过团体风暴期阶段,假设如果组员提前了解治疗师在前期的干预手法,或许会影响对组员的治疗进程。《组长周记》的过早发送,有可能造成组员对治疗师的失望与挑战被压抑,影响组员在挣扎中的自我成长。结果从派发后的效果看来,除了提高组员们与治疗师之间的凝聚力这一疗效因子,对治疗进程没有负面影响。从本研究中,我们无从知晓如果从小组初期就派发《组长周记》,对组员进程的效果有何影响。在日后的研究后,计划在《小组摘要》中小篇幅加入组长的心情分享以及协调过程,以进一步研究治疗师的自我暴露对组员的影响。

J?&Qz4~ I)w0心理学空间9h YtJ)[\`%zGA

参考资料心理学空间+])U ~'iF,aZ^

心理学空间Mrd}C*ZR+f"ni

1.Irvin D.Yalom & Molyn Leszcz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心理学空间[.{0E2A5AW

心理学空间`HQ]8\.M0x

2.欧文亚隆.《日益亲近—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心理学空间$i5BX]1hs W%^

心理学空间7w(e`@z5iI:x7O

3.童三红.团体心理辅导的分享技术.沙洋思凡高登专科学校学报.2005,5心理学空间&J6I VcH r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分享技术 团体治疗 自我暴露
«心理治疗技术在短时门诊中的应用 柏晓利
《柏晓利》
人际取向团体治疗对心理门诊病人的疗效探析»

 柏晓利

柏晓利,198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就职于北京友谊医院,1995年开始主持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工作。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行为发展协会(ISSBD)会员
培训经历: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心理测量”专业学习
参加海林格家庭系统排列治疗培训
接受连续四年的“北京市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
接受美国家庭治疗专家 “家庭心理治疗培训”
http://blog.sina.com.cn/u/128045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