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有关整个生命周期成长的理论
作者: 肖泽萍 施琪嘉 / 7531次阅读 时间: 2003年8月01日
标签: 精神分析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 ~6p pl0精神分析有关整个生命周期成长的理论——精神动力学理解及治疗的基础

zr'{2B'd0心理学空间b+]"|8]2|e4[J+p$t

(肖泽萍,施琪嘉译)取消一些说明性的例子。心理学空间bJj(ks[nD E

(jV g3h+[C8tB02003年8月29日

]u oD9T3L x%WF8l0心理学空间 n n^O{ i f;_%UO0D

在第五次中德心理治疗集训项目讲演稿(成都,99.4.1)

+\0o-L0y@k*VZ0心理学空间]W?&g `!ck

在我今晚的报告中,我将简介精神分析有关人类成长发展的理论。这个题目很大,而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因此,我的讲演或因太复杂或因太简单可能会导致诸位打瞌睡。可惜不得不取消一些说明性的例子。心理学空间I%sb%bB de

PG8L-e4@N9t5| k0一、 前言

} S D&d.\6_\0d&[J0

B1kF2I\7t0人类的生命周期,即从胎儿时期至死亡,可表现为以下不可分割的几个维面(dimensions):

l3M h0ER;W!w*c0

V kjZd'pqFIg01. 身体的生物性成熟;心理学空间$GM#H3e7D

心理学空间;_z#}Ah:L#a3R

2. 思维(认识)与感觉(情感)的内在精神性(intra-psychical)成长发展;心理学空间,b8r_3AK(d]w

心理学空间,u6O|K+H

3. 人际间的和社会性的发展。

a@6p/]/~"hd@S,Qy0

f9Aw3Nr.[0d0精神分析作为总体(或超)心理学(Meta-psychology),详细论述了人类正常成长发展;作为病理心理学,它阐述了病人的病理性发展过程。其重点主要放在儿童及青春期,以心理发生( psycho-genetic)假说为理论基础,认为来自儿童时期的基本经历、冲突和精神创伤,对于成年期的神经症、心身疾病甚至精神病发生有重要致病作用。心理学空间 _;q'v.h0Tq%y4E"TX

z4CfVI B7d(A o/oZ2F0在这个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应用了两种方法:心理学空间:q$_6yVY&` \ y R

心理学空间c:\B7F0f b

1. 重塑(The reconstruction):即治疗师通过对成年病人的治疗而得到有关其童年期成长的结论。这一方法主要由弗洛伊德(1905)创建,当时他描述了儿童期的娥底普斯情结和不同的性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学空间U.a#L/b3~EK ~HB

心理学空间Ukp2x U8y*@3]|*Zy

2. 对婴儿、儿童及青少年的行为直接观察:对于这种方法,人们可以想到象任乐.施皮兹(Rene, Spitz, 1995)、玛格丽特.玛乐儿(Margarete Mahler, 1978)、比利. 布拉蔡尔通(Berry Brazelton, 1979)等研究者。

8Ha9dnlvgVS0

Q1RY1HlN:r3[z,FNG0这两种方法(“重塑”相当于释义学方法,“直接观察”相当于经验性自然科学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人的重塑性成长没有必要与真其实成长过程相似。弗洛伊德早就注意到这一十分明显的矛盾,当时他就指出不是所有神经症病人均可追溯到有真实的亲生经历过的创伤事件。对现实进行内部精神性处理而形成的幻想,常常导致情感功能失调。在精神分析中,人们经常谈到主观性“内在精神性现实”。在儿童与青少年时期,幻想的中心内容是围绕性别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等问题。心理学空间G,L4E-t&p{+`

心理学空间4lik4XQ"S4e^P

据弗洛依德说,人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渴望是基于童年性取向性的(sex-oriented)探究。您选择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等专业动机,可能就是自己儿童期性取向性探究的一种升华的结果。对吗?心理学空间 S:Ek7L_1A%GkAl

9t` iz|Dir:[0二、 特殊的精神分析成长理论心理学空间5[#x\m y

&KZA$QQH|%UI0人类精神的发展可以分为数个可观察的、与文化不太相关的阶段。这些阶段是人类固有特性,彼此紧密结合。这个发展过程中包括了每个阶段特征性的任务,以及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可见的、外部的冲突,如赢得权威,实现欲望,分离,争取自主,接受限制和禁忌等等。解决这些冲突,使人经历精神性和社会性的成长过程,并建成了心理性结构。心理学空间uba"`9e8K;~6B

心理学空间&ry'p/d5@d I

具有心理病理学重要性的是那些未能解决的、内化的冲突,在开始被压抑而到成年期重现。随后再现为个人的体验、行为和躯体功能障碍。

r)l+qs$H6D}v0心理学空间l]Ao6]*E aG*BN t*We

成熟过程的躯体方面得到一种重要的趋向调节(trend-setter)的功能。一定的精神成长发展过程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密切相关;反之亦然,即精神与社会性环境可在一定范围内增强或抑制躯体的成熟。我将就上面所提到的三个维面,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进行以下心理动力学方面的进一步论述:心理学空间OQsQ$sz4wm

%^TZ({9z ]Y01)、沿著身体性敏感区域,驱力(利比多、攻击性)的发展;

fF8US7L@3v C3{0

"fwaza DY02)、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客体关系),以及它们的内在化(internalization)的发展.心理学空间+Cq.vsR

;V8F%xT@$a03)、 自信(自恋自我及身份)的发展。心理学空间Rv9eWZy#m

6Ou,E2l8]b`0驱力为生物性序列中的精神性成分,负责介导与客体的接触并与之发生交互作用。他们依赖于某一客体,而客体关系常常是驱力导向性的。这一过程的目的是达到一种自恋性自我平衡,并建立起自己的身份。

9N XH%B!{]0心理学空间Z'n AEt-j3vu

现在,我将概括性地描述儿童的“正常的”成长过程。要紧要记住的是,各个成长时期的质量好坏不仅取决于儿童本身,也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关。客气地讲,父母在不经意中重演著自身儿童时期未能解决的冲突。这种心理源性遗传(psycho-genetic inheritance)可以经过数代而形成,从而变成一种系统性模式。

S9}p)I`:E0心理学空间j6x7\ABp%{h Aq

1、出生前期( antenatal)和出生

0jFp+a"H:w0

(HwBbd0生命并非在出生后才开始。对胎儿出生前子宫内阶段的研究证明:胎儿的知觉开始行使功能的时间比我们至今想象得更早.胎儿好甜胜于喜咸;对母体外的听觉及视觉刺激作出反应,较大的胎儿还可以将母亲声音与男人的区别开来,并能识别音乐等。我们谈论躯体性怀孕,但也讨论有关精神性怀孕。母亲怀有对孩子的各种幻想,同时有期待、愿望和焦虑。可以说,在怀孕孩子以前,母亲们和父亲们就已经有了与孩子密切相关的愿望。因此,出生的过程无疑是第一次与母体的重要分离。母亲与胎儿躯体合一的状态(Monade)通过分娩而成为的"二元"(Dyade)状态。由心理社会的家庭性"子宫"取代了母亲的身体。珀尔特曼(Portmann, 1950)指出,人类只能被看成是生理性成熟前(premature)出生(注:人类在出生时,相对与其它动物,不能走、觅食等,是不成熟的,故称“成熟前的”)。心理学空间 {{7]l(Jd

5N~5`|K-^W#Tv02、 口欲期(约至1岁)心理学空间;Z Pk? PZ8S"c+j

h XuJE2W0弗洛伊德将婴儿或乳儿期称为口欲期,因为嘴和口腔黏膜构成了能够满足欲望以及进行交流的最重要身体部位。婴儿通过他的口来品尝、体验和“观看”他的世界,通过"口腔"来看待世界。皮肤接触(感知觉)和运动性刺激(前庭器官),在经历神经生理性与精神性需求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在确定身体范围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获得快乐与避免痛苦的体验是婴儿每天生活的中心内容。心理学空间3?$t&]h `1i

心理学空间2fJFv Y

婴儿生活依存于与母亲处于"共生"状态(Symbiose)。母亲的重要任务是识别婴儿的要求并给予满足。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信任感。二元关系更多为躯体性的,通过喂奶和抚弄、清洁身体,使得母亲与婴儿之间达到强烈的、需求取向的和快乐的交互作用。婴儿在此期间尚不能通过象征信号,如语言进行交流,而是通过情感进行交流。施皮兹(Spitz)将此分为三步曲:3月会微笑,8月见到陌生人焦虑,以及12月后会说“不"。这种自身-客体区分的过程是成熟的标志(玛乐尔, Mahler)。只有在经历了与母亲间固定的、安全的紧密相连的体验,个体化过程的这部分才能顺利发展。口欲期的特点是,当孩子要某样东西时,就去抓并把它塞到嘴里。(孩子)通过能说“不”宣布进入肛欲期。有趣的是我们先学会 "不"字,心理学空间7e'e3@~}c

心理学空间tm5zBN,c

然后会说"是"。牙的形成是口头表达攻击性必备条件:咬固体食物,咬也代表愤怒。心理学空间$C*A/[9WT^B

-UX LWh-@ q`)U"Y0婴儿在将满一岁时,认识到不同性别的不同点。心理学空间q3K"pm@%W/Qu

心理学空间u-IB'p3kj4ho4x

开始时,婴儿被视为是被动的和完全自我中心的:孤独的、自恋的(弗洛伊德、施皮兹、玛乐儿)。在过去25年里,分析性婴儿观察家发现,婴儿有强烈的交流需要,人们讲一个活跃的、“能干的”的婴儿,具有“情感调节”能力。2个月大的婴儿就有了区分体验的能力,比我们以往认为的要多(如交叉知觉模式)。成人型形态学(adulto-morphous)及病理型形态学(patho-morphous)思想,可视为来自婴儿观察家以现代研究而提出的可以接受的批评,由于是根据其新的发现,修订了精神分析理论中有关婴儿第一年假说.这些假说是通过大量观察性方法以及重塑方法的深入释义而发展形成的。新的发现扩充已有理论,但并未取代驱力与客体关系理论。

Md,]Zf0

4e6c$H:k"M0w]v8s5V03. 肛欲期(约2-4岁)心理学空间7Q"a6@D @

P3DZQ wY I E0此期母子的二元关系的解体过程进一步发展。孩子在此期间学走路,运动的灵巧性进一步发展,并用一些词语(爸爸、妈妈、汽车、不……等等)作为交流的媒介语。籍此他们体会自主性,并做重要的环境观察(如对空间)。他们寻找一个母亲的替代物,并得到一个过渡性客体(如柔软的玩具、一块毛绒物或他们的指头),这些东西当母亲不在时给之以安慰。这种过渡性客体被爱也被虐待。2岁半至3岁间是一个易感期,尽管孩子们有自主的要求,但对遗弃有著很多恐惧的体验。这使得他们在游戏期间需要确信母亲的存在,这反映出他们焦虑。马乐尔提到重复接近期,期间孩子为自主性冒险而积累勇气。在第18至24个月时,客体还未足够地内化以提供可以控制恐惧的内部精神性代表。好与坏的客体代表仍以要么好与要么坏形象分别存在。这是矛盾期前。大约在肛欲期中期,有了对于客体好和坏的感觉(同时存在)的一种实质性的矛盾的体验。这就是在体验或表现对某一客体攻击性驱力或驱动时内心冲突的一种原由。心理学空间8O3v?}YrY

心理学空间4\9Ne}-w i9@OhPJ

孩子们注意到自己在一些人、事方面的作用。肛欲期可以描述为力图控制和拥有的时期:"不"、"我的"、"自己一个人"似乎是爱用的词。弗洛依德强调肛门是一个性敏感的身体区域,同时,肛门和膀胱括约肌的使用也是对权利和意愿的一种躯体表达方式。在此期父母开始培养孩子用尿盆等,大便是孩子与父母权利争夺时最合适的工具。发脾气或违抗的表现可以看作是攻击性、有时是虐待性驱力冲动的强烈表达。在此期口欲期特征消退入背景中。心理学空间(|U S8O mry

心理学空间N ZR7WbOYU2^kS

在肛欲期的早期,孩子们经常玩给出或拿取的游戏,而在其后期特征性地表现为确定界限,并且对某些项目不肯放弃。肛欲期对于自恋性来说也象一个艰果。孩子们想要许多东西,但他们不得不体验在实现他们的愿望和幻想中,有界限设定的艰苦现实。在创造性游戏中孩子们控制他们的环境,例如,用虚构的幻想,并将越来越多的客体(父亲、兄弟姐妹、爷爷奶奶)拉进他的自己的世界。

mDB4[O#C0心理学空间 z6`8dz3ng&w

在这一时期孩子已经能够将人分类为不同性别。在肛欲期女孩也相当具有活力和攻击性地面对母亲,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要求)自主性的愿望,但也可以看作为早期娥底普斯阶段,期间女孩体验与母亲的竞争。此期如果女孩体验到很强烈的性别差异,例如当她有一个小弟弟时,则可以观察到其有强烈的嫉妒感,这可以是潜意识的**羡慕,觉得(自己)内部世界不完整(没有**)。潜意识中认为母亲对这些推想的生理缺如负有责任。心理学空间W:g`f6w7R

心理学空间$u&V!cS_H,~L

4.娥底普斯情结期(婴儿-性器期,性蕾期),(约4-6岁)

1S'q]%\6`0心理学空间I:IE }%~4uX[h

弗洛依德以希腊神话中的娥底普斯王来命名这一时期(娥底普斯王杀了他的父亲,并在无意中与自己的母亲结婚)。继口腔黏膜及肛门之后,现在生殖器发展为性感区域,孩子对这感兴趣。相对于青春期的性冲动,称此时躯体性冲动为"婴儿的性"。尽管对这些身体部位带有性欲色彩的发现,直至此时才发生,孩子已经表现出对生殖器刺激的兴趣。心理学空间Y&M7{fk\|

E#m%T^[ x0此时肛欲期的权力斗争渐渐消失。孩子松解了与母亲的两元关系,在娥底普斯期孩子对父亲的认同逐渐形成第三个客体。关系结构变为三角性的,孩子发现自己面对两个不同的客体(母亲和父亲)。只有将两种性别分开来,才能对男孩和女孩的发展过程的讨论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进行。

&J.W#jE2q/^L9o]0心理学空间,z g(sb u4M v

此时男孩发现父亲是有趣的可爱的对象(“负性”娥底普斯情结),他(男孩)表现得大部分是被动的,且几乎女性化的,模仿母亲,想象母亲一样“拥有”父亲。其潜意识愿望(无法实现)导致的失望感,可以产生对父亲-客体的悲伤感与攻击冲动。现在男孩在三角关系中转向母亲,并进入与父亲竞争的情境(“正性”娥底普斯情结)。在这个年龄(约5-6岁)男孩经常相当公开地指明,若爸爸在车祸中死去,他便与妈妈结婚。

s!YqhH5sCI b"r0

&ia'ZR7P9Q&j:uT0主动的攻击性冲动是瞄准父亲,男孩开始玩玩具武器,如手枪,寻找强有力的角色偶像。这种性蕾期的攻击性带来来自父母的惩罚和干预,这在潜意识中可看作为阉割恐惧。

O p0f*F {!O0

t3C1x^t.lZJM0女孩常常在肛门期就表现出与母亲有距离的态度,并发现父亲是一个令自己向往的客体,希望得到父亲的赞美和承认,如此以来母亲则变为一个竞争对象。一方面女孩发现很容易将父亲看作一个性对象,而另一方面,她必须将其攻击性对准两元关系中的母亲。只有在娥底普斯期前的冲突得到成功地控制的情况下,才能成功地完成这一步(否则变为自恋)。举一例,一个父亲,他的两个五岁的孪生女儿告诉他,她们一致决定以后与他结婚并给他生孩子。然后父亲问他们:"这样的话妈妈怎么办?",对此她两都说道"那她就变成一个奶奶了"心理学空间X4y.TK o w

2j@A-yy8X fy0在这个年龄,孩子试图将父母亲密的关系分开,比如晚上跑到父母的床上来。包括潜意识的乱伦在内的隔代界限,引导孩子认同于相同性别的父母,并内化为一个较成熟的超我。这种认同有助于孩子抚平由娥底普斯性的拒绝而引起自恋性伤害。在这一时期已经可以进一步观察到有许多经历被遗忘和置换,我们称之为“儿童期遗忘”(childhood amnesia)。

r*g,o l.L:wRis4O0心理学空间c[&l"U \0r9@'d0^s'I

5. 潜伏期(约6-10岁)

OM8F [:t\0

~Y.N!cv0潜伏期的概念产生于对孩子们的观察和体验,他们较好地渡过了口欲期、肛欲期和娥底普斯期(保留部分驱力诸如受虐狂、施虐狂、恋物癖、窥阴癖及暴露癖等),现在进入一个较安静的阶段。孩子对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兴趣减少,对于象动物、运动、好奇于自然界等对象的兴趣徒增。对米奇老鼠和木兰的兴趣远超过父母亲。在此时期孩子开始上学,学习阅读、写作和记算。建立了家庭之外亲密的朋友关系。心理学空间k3wO7RcSc-z

)DpV gD3f0我们可以说,对家庭中原始客体的儿童期性探索和兴趣,正进入一个升华或冬眠阶段,代之以其他社会兴趣。这段性心理发展暂停对于的进一步成熟和巩固是必要的。心理学空间}E g4n@+D;k

o]8kg}h06.青少年期和青春期(10-20岁)心理学空间p!bO1Y!Zf.d

心理学空间Z e^ }%G(Gp

青少年期是就心理-性发育而言,青春期是就躯体性发育而言。以下功能逐渐整入约10年的这一时期:

c N"b.MpJ}u0

#w/w*KB&g(dG0l 躯体成熟(性功能,身体发育逐渐停止)

QC0P C:d/cM0

3L Pd.EwJ0l 与家庭内原始客体的心理社会性分离,建立家庭以外的亲密客体关系心理学空间3C4r_qIr

:quQ1XgB7?,fc0l 建立自己的性别身份和发展自己的(社会)身份

hw6Q:{&lE0

@F3sdc{$d0l 进一步发展认知功能(据皮阿奇特,PIAGET,1972)言,在16岁时思考的能力已经发育完全了)

4wC.yS7U0心理学空间+F&^0H8h3iW(rg

l 与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同化和融合

j/b-Sh8D.l0心理学空间,nN#W/f-suuFh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这表现为不同驱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与不同客体和自恋的关系。爱力克森(Erick Erickson, 1956)及彼得.布隆斯(Peter Blos, 1962)对这一阶段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弗洛依德将人类性的发育确定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随著在娥底普斯期的结束而完成;第二阶段则开始于青春期。在青少年期躯体的性成熟使精神结构变的不稳定。退行过程重新出现,口欲期、肛欲期及娥底普斯期的一些话题及未解决的冲突再现。相对于自我与超我的发育,本我的发展得更快,引起强烈的躯体性兴奋,是自我和与客体关系在后面阻挡著它。这些动力学内容对于一过性障碍及危机很重要,但对于青年和年轻的成年人而言,多少还是正常的。心理学空间0tn|+m Z s)n4K

LDb;u2Pr5O|&L0爱斯乐(Eissler, 1966)谈到关于心理-社会结构的松解(dissolving)现象。对于儿童时期未解决的冲突,青春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和转折点。不过,它提供了第二个机会处理这些未解决的冲突。针对这一关键的成长时期,爱尔得海默(Erdheim, 1984)强调了青少年在社会中对文化、科学和技术的创造性与改革的作用。一个对青年人造反不予理解的社会,不是去面对解决,而是一棍子打倒,肯定不能走出其自身的僵化。心理学空间&o6K^V r%zP

心理学空间J;M.oFOa

布隆斯将10年的青春期分为如下亚期:

8I }B q p2UG4K j0心理学空间0t(i\"ph)m9LQAs

1) 10-12岁,青春期前期

3Q_w wb8hO0心理学空间!CI'x?uC F`

在此期间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向肛欲期行为退行的类型,用带火药味的言语表达权利。人们称之为"烦人的年龄"。男孩更喜欢与男孩在一起,女孩则与女孩在一起。

3~G'aua%A P0心理学空间a;yh _$q0Om0e

2) 12-14岁,青春早期

*o` Lc;MVN$Kt$S0

4o `dg7V3R9^&l0随著女孩月经初潮,男孩的第一次夜晚遗精,恰似躯体成熟的门栓打开,引来一个躁动的,精神的和躯体的转折点,童年期突然结束了。女孩的月经初潮较男孩遗精来得早,后者常在青春期中期出现。此时肉体的性与脑海中(相应的)心理性构想的差别最显著。出现从对童年期客体父母退行到自恋,出现对自我感兴趣和对身体新的(兴趣点)定位。必须找到新的理想客体。对生殖器手淫主要为自慰,但其确实显示了一种尝试。寻找家庭以外新的角色偶像,如艺术家、运动员、英雄等偶像、意识形态、自己选择的音乐、自己选择的服饰或发式等,可看作是集体的认同客体。这些不同于父母,但青少年还是需要他们的父母亲。心理学空间(rGT@3z/x0v

心理学空间9P_~X l+`g1B

3) 青春中期,实质期(14 -16、17岁)心理学空间 T P;PH\%l `

(}4h:U/U'?d]T0在此期,青少年得要处理好他的自恋性退避,必须转向异性客体。驱力的压力推动年轻的男孩和女孩走出自我天地,转向向往的新客体。与这个客体的关系从外表满足了自恋性的自我感觉。青少年迷恋著另一个的客体,但又因为自己的性冲动而体验著焦虑。心理学空间&^fq.QU WG)Uj

心理学空间 l2[4R*@$zUI9x

这是一生中很容易受伤害情境,在这期间儿童期未解决的潜意识冲突会浮到表面,表现为崩溃,自动退行,药物滥用,酗酒,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年轻人通过对同志或其他权威领导集体退行的动力学特点,表现为感觉敏感和富有暗示性。这时自我是嬴弱的,超我尚未成熟,而驱力冲动却是强烈的,攻击性驱力支配力比多驱力。心理学空间$a i$b*g"Nu7d.N

心理学空间 R!M3n"C d,D5J R

4) 青春晚期或青春后期,17-20岁心理学空间iOo#DP;r9m6_ j!i

-dA*|C Cb;Zk0进一步巩固中期特征,趋向于将自己的驱力欲望与客体的希望整合起来。通过受教育、工作,社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必须自己作出决定,必须经历分离。通过自己的职业工作,确定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形成自己的身份,这些变得更重要了。心理学空间r&JwFu3j8K

,o M*U3j-k3y P8w0从这一阶段开始往后,社会影响可因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心理学空间5MuLY3w K0Net

HH2@g8|+`3e'D07.一段插话心理学空间7m^%Q%s`L-^

j3`%EkT.mZ/@0我试著向大家阐明“正常”情形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没有未解决的冲突和创伤,就可以具有个性化,人际交往的和社会性等几个维面。心理学空间8?+oNo5fe~

心理学空间z_L0a!DS8n-l

分析性成长心理学强调,其本身著重于儿童期的基本意义:

5U1q*s9MG0心理学空间.fW{d _W|6i,}

1) 对于健康的精神结构的形成

4l"`]0l!E _l0心理学空间1s} wo3G1zO&zp!n

2)精神障碍的原因可以在青少年和成年表现出来

v)FwJ(N\RA0

!Kjy!Y ? IZ)[q Y0这是被称为心理起源性纠正,到今天仍被使用

HJk9{Fs8o0

;b ]-UQ1v:Xy?G0不过,该理论在最近30年中,用接下来的各生命阶段的内容充实了自己(例如ERIKSON,1966; LIDZ,1968; BOHLEBER,1987; RADEBOLD,1992)。当一个人面临特殊境遇时,如果他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那么会导致精神性、躯体性、和社会性的危机或疾患。尽管现在时间有限,还是有必要在此对之总结一下。

V[8k(cqkq0心理学空间G0x3Hn T_z;W

在此期,力比多和攻击驱力特别强烈。一个古代行为生物性的说法是,此期的目的是找到伴侣,为了其自身或其生育的需要要建立一个较好的环境。这些可被看成是个人的或集体性的。

%i:zcHR)@/Z4T%@0心理学空间 umT%d;gg

从精神分析的观点而言,此期人们努力寻找一个满意的、稳定的客体关系,并想在社会中创立有意义的地位。据Erickson所说,人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从未停止发现自己(新)身份的过程。心理学空间|8o e#kjX#T,F)I wh

i#j&t^$YO0在一个驱力得到满足客体关系中,有利于形成一个健康的自恋,一个稳定的和进取的自我想象和自信心。成家,职业教育并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都在这一期进行。不同的社会阶层、种族、文化准则以及社会变化,在这里都或多或少的起著作用。心理学空间L8P-U2R'I6i Q+DH

心理学空间w9L[$y i g'@n

必须提到的是,根据精神分析成长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发生学,大部分的神经症、心身疾病和精神病的首次症状表现多在此期(开始)出现。在这时生病,是因为那些压抑的,未解决的儿童期冲突复活了,并会退行到青少年期和婴儿期。当年轻男子或女子不得不让自己当父亲、母亲,或接受成年的职业角色,这种角色变化本身就是一种冲击和挑战。现在他们开始经历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发展阶段。此期有双重水平:

6f$Qw_K0

@IJ#q:`%K,Z$A X01)自己的儿童期幻想重现心理学空间e*?(?n+u/Nj

/j+IFv'P8uzh02)进入成年客体的角色心理学空间Hv_:nw q'v3jI-XC

心理学空间N&o"o@dpjhW

比如,年轻的妈妈可以将与自己母亲不好的关系,以自己都不清楚的方式延伸到自己女儿身上,例如潜在的敌意或过分溺爱。

_!H4Q C;M4k Q@ OUV0心理学空间1]*E8~BB"CP

9.成年中期,约35-50岁心理学空间Kr"M6u }}

心理学空间DK*d _Z

对年轻成年期实用的,在此期同样可用。到了这一期,由于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身体不如从前硬朗,疾病分离的体验,诸如父母去世带来的丧失体验等,使自恋性危机越来越明显地存在。随著此期的开始,变得很清楚一点是自己的孩子不再依赖,并离开家庭。可以认识到,理想性自我的危机是此期最主要的问题。这时渐渐明白了,许多理想和目标只能部分或根本不能实现。这一条可以针对个人、家庭、职业,以及社会理想而言。

bDyv P0t,M0心理学空间+uX,h8S F{

竞争的想法,想出人头地的压力而又缺乏应对的能力,是精神和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

6u_#G A5^/ISwr*Q+u)J0

hA:r^!bF;@0从分析性观点看,令人吃惊的是,躯体化的抑郁障碍在此期最多。这可用于男人所谓的“中年危机”,和女人停经后心理应对。

`I4f5l A@9H3y {0

as JRV0在一些西方国家,采取了针对这一时期的医学病理方面的处理,即给妇女提供停经后的激素替代品。

s7N Akq f|0心理学空间 c3j-rc0U SS

10.成年后期:约50-60岁

w`iF)e;pT7Z2z c0

7tZ.B1_QhZ6x0由于自己或配偶患病,这时出现自恋性攻击。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对自己职业认识的贬值感和真的失业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对此起了重要作用。这意味著当危机不能通过自己的兴趣、家庭的或社会的以及社会环境中的社会支持系统网络解决的时候,会有强烈的自恋性攻击。

|#G#} v nzH0心理学空间;jS|h G%{"ie{W

在西方工业化国家,我相信在中国也会同样,以一个倒置的“几代人的合同”(年轻人为老年人付保险等),对于得到生活的满足感,家庭变的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祖父母的作用特别重要。

K g,vHH'W2S`0心理学空间6]-s+l2w%K"J

11. 老年,死亡或将死亡,约65- 某年某月

rhm$w \e3ci0心理学空间G?J2hf%I

在德国,平均期望寿命是男子73岁,女人78岁。这生命的最后时期,尽管每个人的情况可有很大不同,但一般都有越来越多的困饶:身体慢性病、精神性和社会性隔离等。老年人的主要问题,趋向于孤独。精神分析对这一阶段可以有许多贡献,但我现在还不想进入其中。心理学空间u z'e n7Y;T:}6k6S

{ f/XN|0我想提出一个假设,是否可以说,老年期躯体和精神的退行而进入了第二个“童年”期,可以出现客体依赖并希望有依靠,直到安静的死亡--这一最高形式的退行。

#rB)mb8l1E5t"H0心理学空间Fn%?*c8Pp]:y

整个生命历程,籍此,如同一个寓言,结束了。心理学空间5ILJy} d

o$Dc1zJsdq0三.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结果—一些短述

D^7g M/@8s0

Po L/VwUGYOA0如果不探究患者的躯体的、心理发育过程的和所处社会的历史等内容,医学,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会变得如同兽医一般。心理学空间(M;k{0D PxFF

.Z/DM:Iw0有关动力学成长阶段的知识必然会把我们引向以病人本身为中心,而非仅仅注重了解某一疾病。

9{A9GQD"eX ~8Gx0

5k\BV_L'p'mg0什么是一个诊断的意义,比如说抑郁症

-f)`_1xh.d+l)P.Pr9_#j6J0

;FB d:oK Iol0我知道人们如何鉴别神经症性和精神病性抑郁症。可能我还会知道在患者一生中是何时(开始)产生该病,有多少躯体部分被涉及到。

mc{] TC'n2N4P2P `0

FI}\n&M.KR e0当我以精神分析成长理论的观点理解了病人,那么在治疗性的移情反移情的关系中,我会认识到(认知)和感觉到(情感),这个抑郁症是患者的自恋性危机,因为攻击性驱力的力量对其嬴弱的自我进行自动攻击,使他恨自己,想毁坏自己。这要在其惩罚性的超我和未满足的、失望的理想的自我对此拍手叫好的情况下发生。心理学空间0O.tb-[R5ry#w"js

s'x}'f dg*pm%f0然后,我会注意这么一个抑郁症病人,如何在客体关系的水平,开始让我对他满怀怜悯,但以后感到(对他)也有些攻击性和无能为力的感觉,他把我推到一个我想拒绝他的角色,就象某个源子他童年期的客体。通过这个客体(治疗师),他展示于我他自己婴儿期冲突,从那开始他试著建立客体关系。我不知道当时那个客体是否真的拒绝他,或者在他童年幻想性活动中他是这样理解这个客体的。病人可以,也必须将我看成是他童年某个人物的替代者。我知道并感觉到这些,它帮助我从心理动力学和成长学的角度理解普通人,病人,特别是根据他自己的生活史。心理学空间f.T3Y,d"C%X

Y,Tj1j5V JZ-y0在分析性心理治疗的治疗室里,通过病人的移情,进入到其童年的被指责的客体,才能使其与我继续他童年期的、被压抑的内心的交谈。这样以来,病人可以不将攻击的目标对准他自己,并为这个人(治疗师)接受。而另一方面,通过我治疗师的作用,比如作为帮助者的自我逐渐增强他的“自我”,使他能够表达出他的攻击性。

4q'Yg0]IY0心理学空间o6l,j5t0G9m

谢谢大家。心理学空间o\*E'@8^ uw

心理学空间/Q)p,by]q2t#d7}

Reference:

k'{jl'b0

/m/DM0f2}%YG\0BLOS, P. (1962): On Adolescence. A Psychoanalytic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pS;|2`2EQf*h'@0心理学空间 pb/uoPw*e

BRAZELTON, B., ALS, H. (1979): Four eraly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 Psychoanal. Study Child 34:349-369

6|F(M7U d GFX;_!\0

5exb[U6z3q c0EISSLER, K. (1966): Bemerkung zur Technik der psychoanalytischen Behandlung Pubertierender nebst einigen uberlegungen zum Problem der Persversion. Psyche 2037-872心理学空间l V];y@

,X ?h ebE0EMDE, R. (1994): Individuality, context and the search for meaning. Child Development 65:719-737

!I4] J-B9v t)s;N0

W5Y*\7H,W T}0ERDHEIM, M. (1984): Die gesellschaftliche Produktion von Unbewussheit. Frankfurt, Suhrkamp心理学空间Y,A9F R s7J w

h!L W3MySK0ERIKSON, E. (1965):Kindheit und Gesellschaft. Stuttgart, Klett心理学空间r(Z(s R:`

cc/uM8qxw)p0FREUD, S. (1905): Drei 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 GW V

4b%CoX!SBC0

d y:W"mM0LIDZ, TH. (1970): Das menschliche Leben. Die Entwicklung der Personlichkeit im Lebenszyklus. Frankfurt, Suhrkamp心理学空间3u&KT;k7[^,Q

b5ZK?7b1t0MAHLER, M., Pine, F., Bergman (1978): Die psychische Geburt des Menschen. Symbiose und Individuation. Frankfurt, Fischer心理学空间%yyA-A5C{

心理学空间dR%`Uu6?q

PIAGET, J., INHELDER, B. (1972): Die Psychologie des Kindes. Olten, Walter

Q [(|uGIW4u R0

2m ^j%?"G!m2kJ0RADEBOLD, H. (1992): Psychodynamik und Psychotherapie Alterer. Berlin, Springer

Dk9^Fu"s](sp9YG0心理学空间m5Y8pCq!t

SPITZ, R. (1959):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Normal and Deviant Development of Object Relations. New York, Internat. Univers. Press

/`C#^o1\ Vy0心理学空间:?!f6h#xIZUV:u {

PORTMANN, A. (1956): Zoologie und das neue Bild des Menschen. Hamburg, Rowohlt

7U_|L1D#t}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精神分析
«Byways of Our National Character 12 埃里克森 | Erik H Erikson
《12 埃里克森 | Erik H Erikson》
埃里克森和莱文森的发展理论»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