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与侵犯行为
作者: 网络转载 / 11878次阅读 时间: 2013年1月14日
标签: 愤怒 攻击 侵犯行为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3spA1w-G.eF&e @0愤怒侵犯行为心理学空间QG [\9I$wb

3_3KnY+u6EHYH0每个人都有“愤怒”的经验,愤怒常常是侵犯行为产生的根源,人们为什么愤怒?

%r| [3x.I OH6^_0心理学空间zV"anM*S5J.r]

遭到他人攻击或烦扰

2NQWm3h Sx0

w)_INd0这是引起愤怒的最常见的原因,心理学家柏科维兹(Leonard Berkowitz 1983)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当人们闻到恶臭的气味、烦人的烟味、或看到令人恶心的景象时,侵犯性情绪上升。巴龙(Baron 1977)也指出,对于他人的攻击,人们常常采用“以牙还牙”的方式加以报复,而这又使侵犯行为因交互报复而扩大。史特劳斯(1981)在研究家庭暴力时就指出,这种交互报复使家庭暴力酝酿更多的家庭暴力。

o9UY*i;wwb0

} },\.S ~t)x:l0遭受挫折

-xi;u!k}x[0

J~ }T`n d0挫折(Frustration)是指任何妨碍个体获得快乐或达到预期目的的外部条件,如果他人阻碍了我们做自己喜欢或想要做的事情,他人就是挫折。早期的挫折侵犯理论把挫折和侵犯看成是互为因果,既挫折必然导致侵犯,侵犯也必然有挫折为前提,并且认为宣泄(Catharsis)是减少侵犯的有效方法。多拉德(John Dollard 1939)、米勒(Miller)、杜博(Doob)和西尔斯(Sears)等人提出的挫折侵犯理论(The 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就说明了挫折与侵犯之间的关系

;N&[{X9z0心理学空间"VK+`jf|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挫折侵犯理论又提出了一些批判。比如米勒(1941)就发现挫折并不一定导致侵犯,其他研究者也证明了这一点(Averill 1983 ;Worchel 1974)。研究者发现,当我们感受到挫折是无意而不是有意的时候,我们并不会有侵犯行为;另外挫折侵犯理论对宣泄的看法也未必全对,Shahbaz Mallick 和 Boyd McCandless(1966)用小学三年级儿童进行了一项实验:小孩两两一组玩堆积木游戏,每组当中一个孩子实际上是实验者的助手,他的任务是或让被试完成堆积木的任务,或是阻碍其完成任务。之后一部分学生(包括受到挫折和没有受到挫折的学生)参加打靶,剩余的学生和老师聊天,老师告诉其中一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的同伴累了或是情绪不好,而对另一部分学生仅仅谈了一些中性的话题。在这些干预之后,让助手进入另一间屋子玩堆积木的游戏,让最初的被试有机会帮助或阻碍这些助手完成任务,被试可做的是按“伤害键”不让助手完成或不按该键使其完成任务。结果发现,除非告诉被试同伴是由于疲劳或情绪不好,否则挫折一般会引起侵犯行为。这一结论说明,当人们认为他人有意给我们造成挫折时,更可能以侵犯行为回应之。

:M%n#f,M{3\L0心理学空间"vhPA(pZG gQ

对这些争论,柏科维兹(1989)修改了这一理论,他认为挫折只是引起侵犯的因素之一,这些因素还有疼痛、极端的温度、以及遇到讨厌的人等。挫折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史特劳斯在家庭暴力的研究中发现,在美国家庭中造成挫折的原因依次为:性生活、社交活动、金钱、儿童教养。在中国情况大致也差不多,只是顺序有一些不同,这四种因素正好倒过来。心理学空间|$db&y(\Ck

qu&UL ?1_5A:Ia0归因的影响心理学空间 `?2d%BI1Z t]

$^(W R@G NX0一个事件之所以能产生愤怒或侵犯行为,关键在于受害者必须知觉到这中侵犯或挫折是他人有意造成的伤害,因此人们对他人行为的归因会影响到自身会不会愤怒以及处理愤怒的方式。心理学空间#}^:Cz2gNt-R

心理学空间6];P{.M8z'N

专栏3-2: 当人们感到愤怒时如何反应?心理学空间8}Q D+[5pM&U2l/f

心理学空间x*`QQ0lN)O

反应类型        侵犯冲动 实际侵犯

&eH\`:y ?g0心理学空间2Gq-TBI+[E*^

直接的攻击行为:心理学空间 l \rj%k2S"wk(t

!b6e/TKm0口头或象征性攻击        82%  49%心理学空间2lV*Gz0h6w5zr

心理学空间 L8c j2}2dd8C3^

予以拒绝或收回某些利益     59%  41%心理学空间;v#\2s]D4_6f0[

CAlOmtnS |f0身体攻击            40%  10%心理学空间4q!^9Am}j| m3?

z.z zK|8nNA0

M'N{l2k{'_W5G0

@\B nP7vg0间接的攻击行为:心理学空间B$}G0x7P~E%V

心理学空间0c(RO0d1C&@oS7]

向第三者说,诅咒        42%  34%心理学空间a2l#]*r)YK,IB0r

*CLG/Y1l-c&[0伤害对冒犯者有重要意义的东西  25%  9%心理学空间w `+f6}W

心理学空间j8QV~ A U

心理学空间!x*l+|WSc

:h ID${'y0替代性攻击:心理学空间6jliv L cy

心理学空间 N#g(dK A gcP

攻击无生命物体         32%  28%

"h.A8y kT$Ejz#p0

/IKHf"c0攻击另一个人          24%  25%

&sk6S.iU7h%g&Y0

/rK v8@(Rh$P P0心理学空间so'mB.B\|WQZ

心理学空间5W{.I/m%H }#H o

非攻击性行为心理学空间l)? ~&PY

心理学空间TwM1} HS

平静活动            60%  60%

\}4l&H^0心理学空间6bw0xFjdq

就此了事,不伤害无礼者     59%  59%心理学空间g`-pr"XA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愤怒 攻击 侵犯行为
«愤怒的情绪 Leonard Berkowitz 76 伯考维茨 | Leonard Berkowitz
《76 伯考维茨 | Leonard Berkowitz》
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Examination and Reform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