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缘何成消遣?
作者: 心理信息服务中心 / 7640次阅读 时间: 2012年11月05日
来源: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标签: 心理解读 虐童 移置 职业倦怠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B o%} Uv-M!X0虐童缘何成消遣?心理学空间#o4z:UG8d

心理学空间gf U}_P

新闻事件:

]ZBFW-Pb0

!~ Z7Ye3o#y;u+K0

9Xe{?5K0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发生一起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温岭蓝孔雀幼儿园的教师颜某因“好玩”在该园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一名教师用手机拍下,之后该照片被上传到网上。被揪耳幼童双脚离地近20厘米,表情痛苦,嚎啕不止,相反,颜某神情愉悦,乐在其中。随后,网友在颜某的个人空间里,发现了孩子被扔进垃圾桶、胶带封嘴巴、头顶脏簸箕等疑似虐童的照片约700张。该事件之后,幼儿园教师虐童情况接连被爆出,温岭虐童教师颜某的理由是“好玩儿”“烦”,苏州虐童事件当事人陆某的理由也很接近:“蠢”“烦”……心理学空间sGn*A*M p

k?],O bb0心理解读心理学空间1Rr"cUg*?a KF]

0?`k7`$S+A"eg0虐童,竟然只为“好玩”,这种把孩子当成取乐工具的做法,完全无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是用扭曲手段满足自身需要的恶劣行为。心理学空间8o-[H2A:Y+mO Hc

心理学空间h-J(eb&V+E/Z/aY;|)\ B

攻击性移置,竟转嫁给孩子!心理学空间!RSR9HS p

*a{!v~o:v}0移置(Displacement)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指把在一种情境下属于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而攻击性移置,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或是愤怒时攻击无关的人或物的现象。因为某些原因,挫折者在当时或较长时期内无法直接发泄自己的情绪,就攻击替罪羊,以求得一时的心理平衡。心理学空间Q3S"H G TM D l

心理学空间as*A8R'M"B[CR7}

虽然因情感问题导致虐童的说法,没有得到警方的证实,但颜某在微博中就曾直言不讳地说:“对某些人的火,全发泄在学生们身上,烦。”可见,她拿孩子当“出气筒”或取乐源是毋庸置疑的。在颜某的空间中,也出现了很多情感纠结的微博。很可能在恋爱关系中,颜某没有掌控感和安全感,无法释放自己的情绪,遂在有掌控感的情境下肆意“发作”。在幼儿园里她面对的都是孩子,她是掌控者,是最权威感的人,而“移置”这种防御机制通常是当事人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g,Fo4]K'}#|2E2Tz){0

(RH"ga9~i0人在使用防御机制的时候,自己往往意识不到,而且促使攻击性移置发生的原因之一便是“挫折者对引起自己受挫的真正原因认识不清”。所以你问颜某为什么这样做,她只会说:就是觉得好玩。她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如此对待孩子是在把内心的消极感受外化,通过让孩子受惩罚来展现自己受了多少委屈,以此发泄不满。此外,颜某竟能对弱小的孩子下手,肯定和她的人格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尽责性低,共情能力低等,还有就是道德水平的原因。心理学空间[!H#|#H1\z q

心理学空间Xz9}9l/@ Ao

职业倦怠的杀伤力!

2g1].j]&Qh0C"[cfH0心理学空间&\ Yj Nk d @M

颜某的同事评价说:颜某最初工作努力,后来变得不好不坏,有点混日子的感觉。颜某自己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赚的少,要求又严格,不做一辈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Maslach等人的研究发现,人们对工作中持续不断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压力的长期不良反应会促成“职业倦怠”,这种倦怠又细分为三个维度: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玩世不恭(cynicism工作上孤立自己)、专业效能感降低(inefficacy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工作)。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指的是个体认为自己的情绪资源消耗殆尽,导致精力丧失、感觉身心疲惫,乃至无法应付工作需求。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个体会以消极、否定或者冷漠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使自身与服务对象疏离。职业倦怠的人在态度上会表现出对人冷漠、嘲讽、缺乏工作目标、经常改变自我的信念、对工作缺乏热情等。Maslach和Pines的调查就发现,职业倦怠程度越高,日托中心的员工会表现得更不耐烦,容易喜怒无常,缺乏忍耐力。来看看颜某,她的虐童照片很多描述都是:叫你不听话!老师应有的耐心、慈爱荡然无存。行为方面,职业倦怠的人会表现出过度的抽烟、喝酒,有暴力或攻击行为,或消极回避行为,而颜某的微博中也流露了可能酗酒的蛛丝马迹。幼儿园是最需要耐心、热情等积极情绪的地方,却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地,并且倦怠的杀伤力非同一般,因为受冷漠、嘲讽、攻击的将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心理学空间z*FJ*V3H,~ir}2L

心理学空间2T[l4Sl

你所不知道的伤害!

5LJ,N,mc+Wp0

itl0n0pCX2n].lE \X0有些人觉得小树要砍,不能娇惯孩子,但颜某的这种侮辱性惩罚对孩子心理的伤害是很多人预想不到的。3~6、7岁的孩子的自我情绪体验正逐渐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愉快、愤怒)向社会性体验(自尊、羞愧)发展。其中,自尊是最值得重视的幼儿情绪体验。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便会使儿童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高自尊会与以后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有关,而低自尊则与以后的不良情绪(如压抑、焦虑),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以及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关系的不适应有联系。颜某让孩子顶簸箕、跪地上、钻垃圾桶、嘴上贴胶带,这些都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孩子在受这些惩罚的时候,小伙伴们就在旁边,那么孩子会不会受到同伴的嘲笑?要知道良好的同伴关系和被集体接纳是孩子自尊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此外,孩子对教师往往有强烈的认同感,如果孩子们都认同了老师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后果可想而知。

B r3j O(hkO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心理解读 虐童 移置 职业倦怠
«报复,可怕的本能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為甚麼他們喜歡玩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