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伊德如何書寫與修訂「夢的解析」
作者: Ilse Grubrich-Simiti / 6685次阅读 时间: 2012年1月07日
标签: 梦的解析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6?'{lR M0佛洛伊德如何書寫與修訂「夢的解析」(1)心理学空间B]4JMDp
By Ilse Grubrich-Simitis (2)
4a%Yp LD(Q0[6r02002.08台灣精神醫學會通訊專欄心理学空间H'R!p6C4_3k _ iWrf2m6~
蔡榮裕 台北市立療養院心理学空间N*f)J7_1s9T
心理学空间(AE!{~~G-vG2T
心理学空间 f\ QmBf
佛洛伊德的世紀之書「夢的解析」(3),出版年代是1900,至今已超過一百年了。Ilse Grubrich-Simitis以歷史角度分析這本書,於佛洛伊德在世時,夢的解析經過八次的再版,而再版的過程裡,佛洛伊德皆有或多或少的修訂。Grubrich-Simitis以史家之筆,爬梳佛洛伊德於再版內容的修訂變化,論述佛洛伊德為了精神分析的「科學性」而做出的努力;並由此歷史議題,而衍生她個人對於精神分析的未來關切,以及提供她的精神分析的「科學觀」,辯護精神分析的特殊認識論(epistemology)狀態。
@i~9D5d|,}C+QP0心理学空间^^6CR'm6U'z,K!n

4r9l H;PZy];Y0佛洛伊德早年在神經醫學裡的訓練與研究,顯現了貫穿他一生的實證科學者(positivist)的傳統,然而,由於夢的解析裡的材料與洞見,有不少是來自於他個人的分析自己(self-analysis)的主觀起源。Grubrich-Simitis的基本論點如下:假設佛洛伊德對於夢的解析,充滿了矛盾之情,因為精神分析所出發欲研究的潛意識主題,涉及了一些個人經驗的探究,而這些內容又頗具模糊性(obscur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多義性(ambiguity),這使得佛洛伊德擔心,雖然經歷精密的觀察與思考,可能仍會使別人誤解精神分析缺乏科學性,因而將會危及精神分析的未來。心理学空间cz g9h,o8g
就Grubrich-Simitis的文章結構而言,她涉及了兩個時間點,一是佛洛伊德當時的矛盾,二是目前精神分析常遭受的不科學的批評。
+y A;@@;h0心理学空间T2@[]fJ5o?

I#v;uYk4`5o"Q"AM0為了處理佛洛伊德當時對於精神分析的科學性議題的著重,Grubrich-Simitis的論述策略是回到「夢的解析」裡,針對佛洛伊德本人前後共八次的修訂內容,尋找其中的歷史微義。我不在此細述那些修訂內容的變化,雖然那是她為自己的論點的舉證方式,在此,我將較偏重她本人的推論內容,以及她對於精神分析的未來論點。心理学空间+thD*DD I}
心理学空间KTaEU0g-L.Nk
心理学空间1Lq+h)u:T
縱觀佛洛伊德的文本,基於實證科學的要求,當他宣稱夢的解析是通往潛意識的皇家大道時,似乎面臨了一個很重大的爭議。因為若將夢做為研究人類內在世界的主要客體(object)--客觀的客體(objective object),進而研究人類主觀的精神現實(psychical reality),由於這其間所涉及的認識論的爭議,使佛洛伊德始終處於,顧慮被攻擊「夢的解析」裡的材料,是以他分析自己的夢為主軸所開展出來的知識,如何推論成為人類共通的知識。Grubrick-Simitis仔細地研讀佛洛伊德每次改版的修訂內容,做為她解讀佛洛伊德一生在客觀與主觀之間、科學家與詩人之間的擺蕩;也就是說,如何擺脫被批評為私人主觀的知識,而期待成為一種一般心理學,但是又不希望因此而使得精神分析,對於夢的分析,失去個人與親密的特質。
W0Vem(af#|7[0心理学空间h'M"J:S5F0o
心理学空间/V4tY3i-v s3v$]
例如,1900年第一版所印的600本,直到1909年才又出版第二版,但在這九年裡,佛洛伊德早已又出版了一些重要作品,包括: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4)、性學三論(5)、案例朵拉(6)與格拉蒂娃的研究(7)等,已將精神分析的發現,不僅用於精神病理學,亦拓展至文化與日常生活的現象裡。這也使得佛洛伊德在第二版的快結尾處,提出著名的說法:「夢的分析是邁向心靈潛意識活動之知識的皇家大道」(8)。但是在1911年第三版裡,則又意圖降低他個人的主觀來源與色彩,將Otto Rank、Wilhelm Stekel等人的意見納入,形成是集體作品(collective work)的展現,意圖呈現更客觀的方式,將焦點置於夢的解析的普遍特質,強調夢的語言裡,所隱含的種族發生學的根源(phylogenetic roots),在每個人裡具有共通之處。心理学空间+m"k%r^nv1i&| |

$tc f`+^(uC K0
.p Z(o2t9K1Y1Q&k;M01914年第四版直到1922年的第七版,佛洛伊德仍較延續集體作品的客觀取向,為修訂內容的方向。但他於1923年被診斷出有癌症時,他的同儕與學生以Gesammelte Schriften(9)為版本名,完成了當時首次的作品選集版。但在此版本裡,佛洛伊德又回到了第一版的態度,強調了單一作者,他再度確定這些豐富的材料,是科學研究的適當客體。他也又再加入了許多增補資料,亦提供了一些他個人的私密細節。但在1930年第八版(10)裡,他則又再度使自己較疏遠於書中的材料,宣稱它已是「一種歷史文件」(11)。
^:_;D'QnN0
E2z$}bZ0心理学空间 a3X aY0m;Pm_,v
之後,Grubrich-Simitis再考察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新論(12)與精神分析綱要(13)裡對於夢的某些修訂論點,分析佛洛伊德態度的移動。然後,她則將論點拉至目前,由於對於轉移(transference)與反轉移(counter-transference)的著重,因此較著重夢裡治療雙方的交互主觀(主體)的創造(inter-subjective creations),由此而顯示她對於主觀性的強調。話鋒一轉,她則轉至「我們的學科(精神分析)仍常被攻擊,被控訴為「非科學」。我們並非積極地巨服於標準的證明與可靠的條例、或者借著適應於其它己建構完整的學門以尋求保護,而是應持續保持攻勢。」(頁125)她的堅持是,精神分析的特定臨床方法,產生一些高度特定的材料主題,需要另一種全新的認識論做為爭論的基礎。不是陷於傳統的主觀與客觀的二分法,而是得強調其間所涉及的交互關係(interrelationship)。心理学空间4o*JCk3u6@
心理学空间/IZW`5R h(d5vP
心理学空间 {M`n'e x5Q
她最後呼應法國分析師Andre Green的論點,強調精神分析的研究是一種 主觀性的客觀化(objectivation of subjectivity),期盼經由這些爭論,而產生新的標準,來重新界定什麼是證據(evidence)、什麼是信度(reliability)。這種堅持,她認為是源於佛洛伊德對於精神分析的存在方式,在夢的解析的書寫過程裡,所努力累積的文化遺產(14)。心理学空间'n-v Rl pz/x
心理学空间3Gv0EKa V+`ST0e

+U L/e:k.a(C\0註:心理学空间6V OU,i,lg%v9x p
(1) 本文乃評介How Freud Wrote and Revised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Conflicts Around the Subjective Origins of the Book of the Century,出自Psychoanalysis and History, p.111-126, vol.4, no.2, 2002。Psychoanalysis and History這本新興的期刊,是以英國為基礎的編輯群,是一本值得觀察其後續發展的期刊。
rN ayH+uF0(2) Mrs. Ilse Grubrich-Simitis,德國法蘭克福的精神分析師,她是德國出版社S. Fischer Verlag的佛洛伊德作品的編輯者。這是一位值得推薦的書寫者與精神分析史家,她的著作如:Back to Freud’s Texts (1996)、Early Freud and Late Freud (1997)皆是有趣、嚴謹且值得閱讀的書籍。她強調所謂的 “Back to Freud”,乃是指回到佛洛伊德的德文早期或原始手寫文本裡,重新閱讀與審視佛洛伊德作品的意義。這與法國的拉岡(Lacan)強調的 “return to Freud”採取其它角度,如語言學等,重新閱讀與批判是不同的方向。
;bT4G$zyA0(3) 依Grubrich-Simitis在文中的意見,本書亦是一本臨床方法之書,佛洛伊德逐步分解夢的顯明內容(manifest dream-content),並進行相關的細部聯想,而構成一部重要的世紀之書。雖然目前的分析技術,由於著重轉移與反轉移(transference & counter-transference)的存在與影響,已較少依循佛洛伊德當年在此書裡的分析技術。心理学空间z?l"hA`
(4) Freud S., 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 1901, S.E.6, Hogarth Press。心理学空间-}/VC'`EX!J
(5) Freud S., 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1905, S.E.7。
u gZ g,^2R$~E G,~"R0(6) Freud S., Fragment of an Analysis of a Case of Hysteria (Dora), 1905, S.E.7。
'WE] {n7|2Y#k'p0(7) Freud S., Delusions and Dreams in Jensen’s ‘Gradiva”, 1907, S.E.9。
;~,e QcW4eQ0(8) Freud, S.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1900, S.E.5, p.608。
a_*I"wi.dsd&Q0(9) 簡稱為G.S.版,此選集共12冊,1924-34年間於Vienna出版。另一常被稱為佛洛伊德德文版全集的是Gesammelte Werke (簡稱G.W.版),共18冊,前17冊於1940-52年間於London出版,第18冊於1968年在Frankfurt and Main出版。
*P2k4CpI'E _ rU$]0(10) 這是我們目前較熟悉的版本。
5lo8v6Au N8P'mS0(11) S.E.4, p.xxxi。
d0Wz cL0(12) Freud, S., New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1933, S.E.22。心理学空间#Yk"}.pHHY M
(13) Freud S., 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1938, S.E.23。心理学空间4{ g;UT5o _
(14) 讀者請勿誤解,以為她只是以研究「夢的解析」的歷史書寫過程,而要以古思今的簡單邏輯,來堅持精神分析的特有論點。心理学空间4cizne!w&X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梦的解析
«再從認識論看精神分析的方法學 蔡榮裕
《蔡榮裕》
評介【從躺椅上跳起來:幻想與情緒結構】之一»

 蔡榮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英國倫敦Tavistock Clinic精神分析研究、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
事長、台灣精神醫學會監事
專長:精神分析、心理治療與精神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