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完美”的泥潭—教师心理健康散谈
作者: 迟毓凯 / 4484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b,a"Sg4Q!i)c jjO

*[OFs/|E,z0 心理学空间:{a9Kd)K bvDO(O8o S

《福建论坛》约稿,发表于该刊2009年第五期——www.xlxcn.net心理学空间&m m-CR}f#ek!u

心理学空间(q/Vq%Y L`*q

无疑,当前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是比较高的,关于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论述也充斥于各种教育媒体,然而,说教师压力大,你大我也大,但为什么有的教师承受不了这份压力,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另外的很多老师,却依然活得潇洒依旧,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除了客观存在的各种压力外,还与教师的个性特点有关,有些人,因为个性上的“缺陷”,才导致被工作压力所击垮的。心理学空间B'Z:l'ag J4Au9ufvu

心理学空间t"{h-JUS Yb

凡事追求完美个性特点,恰恰是一些教师心灵困扰的重要根源所在。在教师队伍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人,工作起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刻苦又投入,对他们而言,恨不得全部身心都投在教书育人上,加班加点问题不大,但就怕有人对自己的工作不认可,有人对自己不满意,比如说领导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啊,或者是学生不听自己的话啊,或者遇到家长的投诉啊……一旦工作出现某些问题,他们便满怀沮丧,痛苦不已,甚至诱发出一些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学空间:| D:a5|3Oh{D \3O

心理学空间 SV&Rm8okh8[)a3C

可以说,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凡是愿意追求完美的个性并非个案,相对于其他职业,这种人格特点在教师队伍中更为常见,这其中可能的原因在于:教师职业是一个要求更多爱心和细心的职业,很多时候,老师们不得不要求自己小心再小心。教育家陶行知的曾有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本意是指教师的不经意之举可能会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说,这其实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教师不可轻易犯错,教师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就会耽误学生的一辈子。因此,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容易形成这种谨小慎微、生怕出事、凡事追求完美的心态。尤其在当前的中国社会背景下,大众对教育问题非常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常常被放置在公众的聚光灯下,随时接受大众的检查,对许多人来说,作为一名教师,便更怕出问题,更希望自己能尽善尽美,让所有人都满意,这样一来,有些强迫性的“完美追求”几乎成了许多老师都具备的职业人格特点,也因此引发了许多教师的心理问题。

8H;c*D2}4v m#^+^0

p6W.o X"hl(mE3X0对于那些凡事要求完美,同时也正由此遭受心灵煎熬的教师们,我们的建议如下:心理学空间!g3f Kr6AbZ4}

G6^9O8@"AX+M&t0一、要承认自己的无能

_?!c'Pc/X'E0n%b6R0 心理学空间JP8B;P^OCDF&de

教育系统内有一句话,流传甚广但也祸害无穷,那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诚然,许多教师正是由于这句话,而倍增教育工作的自信,努力去研修各种教育教学的技能方法,从而也攻克了许多教育上的难点问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许多教师虽然工作中不乏认真和努力,但仍然面对个别学生而没有办法,既然许多教育专家和行政领导都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么目前的工作困境肯定是自己的问题了,这些教师的烦恼也由此而生。心理学空间m/P*Y(u'{'t6@

*Z'R ]9y(m)C%gg Z0然而,我们必须说,这些教师的心灵困境其实就是在教育名言影响下过度追求完美的结果。仔细思考一下便可以知道,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学过一点教育学或者心理学就会知道,一个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能不能教好,不仅取决于后天的环境,也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而作为教师,则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环境的一小部分而已,是不可完全左右学生的成长的,因此,“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实质只是环境决定论者一个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臆想,如果所有的人都能教好的话,那么我们早就进入大同社会,警察和军队都不是必须的了,所以,我们可以做出的断言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是无限的。作为教育者,不论多么努力,肯定会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师所能做的,有的时候只能像是希腊神话中所描绘的西西弗斯一样,明知道没有什么希望,但还是一遍遍将一块巨石推向山顶。必须承认,有些学生,在遗传素质欠佳、家长社会又不配合等等一系列条件下,是教不好的,教师的努力,也只能是如孔子所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l$k+e8k/Ly+XBx B0

8A1B o0q]R&N0因此,当一个老师,应当看到自己的局限所在,要承认自己的无能,有的事,你不可能做到完美。心理学空间w Ow8D"z y

心理学空间[IWO i'k G

二、要允许有人对你不满意心理学空间cqD8lz4u1O

心理学空间i:ys:f(u O!bk

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追求完美不正是一个人要求进步的体现吗?不错,追求更多的人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本来也无可厚非,但一些老师的问题是在追求完美的路上走得太远,给自己提出了其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追求完美没有问题,但要知道,不论一个人怎样做,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事。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人人都会喜欢,那就是钱,但你不要觉得自己是钱,人人都会喜欢你。换言之,我们不能以钱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塑造自己心理学空间&v0ABFC/YsF

心理学空间;s%y)J `g&|@4uL$PH

这是一个多元价值观的年代,我们做的很多事都会面对很多人的各种各样的要求,这些要求很多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甚至有些人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变态的,要一一满足这些互相矛盾的要求、变态的要求,不现实也不可能。从另外的角度讲,假设你连那些变态的要求都满足了,那肯定你也面临心理疾患的危险了。试想,连变态人的要求你都能满足,那你还可能正常吗?在当前教师的各种工作中,你所面对的,有政府机关的要求,有社会大众的要求,有校长同事的要求,有家长学生的要求……可以说,在这些工作中,不论你付出多少,努力多大,总之不管你怎么做,都会有人对你不满意。心理学空间2yaHKm5m!`f

AG!o)E|gU e6O^0很多时候,那些追求完美的教师就怕别人对自己说个“不”字,然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要清楚,有人对自己某个方面不满意也是完全正常的事,要允许有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有的时候,恰恰是因为有人对你不满意,才说明你是个正常人,放弃那些绝对化的完美要求吧。心理学空间.f+? i8k5p3\-A&`c

,[5d c]v(I,PX0三、要允许别人比自己强

?"K-a.`y&M p0

%` w0m0pt#h0追求完美的教师往往还有凡事不服输的特点,他们工作认真,也希望自己在单位能出类拔萃。他们常常习惯跟别人比较,别的老师努力自己也努力;别人及格率80%,自己及格率要85%;别人优秀率20%,自己优秀率要25%;别人培养出一个状元,自己要培养出两个状元。就是不服对方,相信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心理学空间g-L0H0I\

i+G)igJ'a u0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正是因为不服输的个性,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让自己拥有了当前所有的一切,也有机会开始了一段让人羡慕的教师生涯,这确实是事实。然而,我们必须了解的是,如果不改变凡事与人比较的习惯,一辈子这样比较下去的话,人们最终收获的一定是苦恼。为什么呢?很简单,随着人生的发展,比较的范围不断扩大,你虽然可能在进步,但“人比人,气死人”,只要你成为不了世界第一,最后导致的一定是烦恼。

U5E-}d'[9O oUE.T3B0

$LW7e?)y)y'A;z0因此,人生的前半段是跟别人比,人生的后半段要跟自己比,否则的话,即使你也取得了不小的人生成就,但你可能活得并不开心。作为一名教师,要允许别人比自己强,要学会欣赏别人的成就,这样你才会获得更多的友谊,也会因此更幸福快乐。心理学空间3N9AV*T K U4s

心理学空间3n2D6h\DC_@^6Wt

在这里,我们回顾一下对“完美”教师的三条建议,“要承认自己的无能”,“要允许别人对自己不满意”,“要允许别人比自己强”,似乎都很消极,很放纵自己,是要求教师放弃对自己的要求,放弃对工作的努力吗?不是,我们绝不是希望老师们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而放弃对事业成功的追求,中国有句古话,叫“置死地而后生”,我们这里想强调的是,教师要在保持一颗平常心的基础上,再谈工作中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这样,才更容易逼近成功快乐教师的目标。

B {U [9~w8dZ([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忙碌的心理意义 迟毓凯
《迟毓凯》
父母: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