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一潭死水吗?
作者: 迟毓凯 / 4103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Ykb;cF|

  正在和刘良华博士讨论观察研究与调查研究的问题,半路杀出个”一潭死水(网名)”,对心理学的现状进行了一番剖解。如果说心理学和算命关系的纠缠体现的是一般人对于心理学的误解;那么一潭死水所提到的问题则是不少心理学专业内的学生和老师们的困扰了。在很多方面,我并不同意这种对于心理学的悲观解释,但一潭死水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心理学研习者们考虑一下的,这其实也是很多学生对心理学爱之深,则之切的一种表现。迟毓凯题记心理学空间'vRb1L3_.Da:xa6~

$J4`4_ ]p(tpt8i0  刘老师和迟博士的辩论其实也是心理学目前的困境。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我不得不说,中国的心理学研究是高度残疾的。心理学空间k3[I EU8C

6p1hIhxM0  我们的心理学工作者所推崇的是方差分析,t检验,f检验还有因素分析。固执的认为我们的心理是可以数量化的,可加可减的。也许科学这个国度里有着这样的规矩:只有可以通过数量化的具有信度和效度的客观试验结果支持才能允许被冠以科学的名号。心理学自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为争取拿到”科学”国的绿卡而努力。所以也一直在努力为自己是一门科学找证据。从这点来说心理学也是不容易的,毕竟为了一个合法的名分,即使是人类也会做出一些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更何况,心理学有着这么多的忠实粉丝(心理学工作者),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名分了,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工作者的饭碗问题。心理学空间f)iU(J9dP0b q

心理学空间 Uw#r1@:A B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苦心经营,心理学终于成为了一门”中间科学”。虽然”中间”究竟是代表着什么谁都不知道。那么,心理学都在干些什么呢?心理学史上说是因为心理学开始采用了实验的范式后才过渡到了科学心理学阶段(科学心理学是什么意思其实也很难说清楚)。那么也就是说,心理学用得最多的还是像实验室研究这样的实证研究。那好,实证可算是一大法宝了。看看实验室研究在干吗?”你看见了吗”?”看见了!”"用了多少毫秒?”"560ms”"好”-得出结论:如果人们这样这样,就会那样那样!!多么伟大的实证研究。调查问卷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心理测量学坚信的经典测验理论假设就是,凡是数量的多系都可以测量书上说这就是CTT的心理特质的可测性假设。此外还有什么IRT模型、GT模型。多么艰辛的努力才找到这么些证据,但是,这些东西有用吗?

A[J1SDEh]W0 心理学空间d Sd6s'k

  美国有心理学工作者做过统计:美国心理学史上所作的实验室和社会调查研究,被试的选择上69%会选择在校大学生。这也就是说,史上的很多结论大都是建立在这些可爱的大学生身上咯。不知道美国史上的大学生是怎么样认真对待这些心理测验、问卷和实验室研究的。但从我们这些心理系的学生来说,很不幸的告诉大家:我们根本就是胡乱回答的。而且,随着经验的丰富,我们已经达到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不用看就乱填答案,施测的师兄师姐还没办法辨别出我们的问卷答案有问题。说到这,恐怕迟博士看了也要汗颜了。今天冒着杀头的危险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心理学现在学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教科院动不动就吹嘘:我们华师我们学院的心理学在全国其实排名也不是太靠前,也就第三吧。大家关心的只是排名和发表的论文。教科院在全国多么强作为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我们并没有多大的感触。毕竟我们不关心这些。我们所关心的是教授们是如何用心理学武装自己并希望我们也可以用心理学解决一下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你看到了什么就证明了什么(实验研究);我们所关心的还在于我们将来可以用心理学解决我们周边的事情。让大家觉得,学习心理学不仅可以自救还可以”救人”而不是人们所误解的那样如同江湖神棍;我们更期望,毕业之后可以凭借着手上掌握的心理学的这点技能混口饭吃。这是多么简单的想法。扈中平教授在他的文章里也讲到这点,我很感谢他对我们的理解,他的这种想法和我们的思想很接近,让我们觉得,其实教授和我们的想法也是可以一样的,我们的心一下子就拉进了。但是,在我们学院,有多少教授是可以这样的呢?我们深深的知道,当教授其实也不容易,你们也忙,但是忙的不仅仅是你们。做学生的总是希望教授们能给我们传授一些除了心理实证之外的东西。难道心理学该做的不是为了完善我们自己的吗?这个是个很值得深究的问题,解决了它,社会自然会给心理学一个最恰当的名分的。

)?W3};y*rN%a0 心理学空间 a"a(bn T-A.fO

今晚一下子说走题了,但是发泄后真的是好爽。只是希望心理学不要在科学的路上走得太远。刘老师,您同意吗?迟博士,您反对吗?心理学空间5oQ"SwKX7e

心理学空间:\ ?&e4J0JX:y)~ h

原文作者:一潭死水

s ?m4bp W0 心理学空间 E h qH*p-qk

原文链接:http://xushi.cersp.com/

PxJD4rd/F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西周时期的司法心理学 迟毓凯
《迟毓凯》
写博客的,都是些自恋的人吗?»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