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洛伊德之「性發展」理論,談性別認同與心理衛生
作者: 陳珠璋 / 8990次阅读 时间: 2011年6月07日
标签: 心理卫生 性别认同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從佛洛伊德之「性發展」理論,談性別認同與心理衛生!by 臺灣大學醫學院 陳珠璋教授
gr7b2]oh.E0星期二, 9th 三月 2010心理学空间qxQQ/} Sp

X#FIo(WPyt0人類男女的性別認同需要經歷:對性器特殊形態的發現、對性別異同的好奇、對自己性別的認識及接納等之過程。按照佛洛伊德之以「力必多」為中心的性心理發展理論,其認為人類會經過口腔期、肛門期、性蕾期、潛伏期及性器期,而達到青春期對異性的愛慕階級。由於生理學上的身體發展過程中,不但可以看到人類本身一生下來以後的心臟血管與肺氣管系統的基本功能與五官知覺的逐漸成長,就連消化與排泄器官的通暢和筋肉骨骼的健全以及生殖系統的發育等之平衡成熟過程亦影響到兒童在心理社會層面的發展。心理学空间i+B CajYpE

#@,E J@n q s4z0出生後的小孩,他的營養必須靠著母奶或牛奶而自然地產生對母親的依賴,這可以解釋出在嬰兒時代就有「口腔期」的存在。然後,人類社會規範的第一步是儘量保持乾淨。由於受到腦皮質功能的影響,才能控制排泄系統,所以,進入幼稚園以前應建立如廁訓練,這時應可稱為「肛門期」階段。然而,在家庭與父母的三角關係之間以及包括與兄弟姊妹的多角關係裡,甚至擴大到與親戚、鄰居、同學、老師、同事、老闆與社會人士的平行接觸,凡此種種,皆與自己的家庭角色還有社會角色的形成與性別角色的產生有著密切的關係;於是,人類於環環相扣的社會環境中,逐漸地對心理衛生的進展有所認識。心理学空间F m:_:LF2E| SG/g
心理学空间 U?7?bE6wNlq/u
如果在正常的性心理發展中,因受到旁近人物的態度與行動的影響,而於性別的認同上產生了改變。例如:想要與母親更親近一些,卻害怕被父親發現而遭受處罰,這些經歷過所謂「去勢情結」的男孩,就易扮演娘娘腔的女性角色,也許在長大後即處於同性戀的被動地位。另外,假如男性在小時候對於母親角色感覺不滿時,就會逐漸懷有對異性的反感心而不願意與女性來往,因此,就較易採取同性戀的主動角色。不過,這種組合只是舉例描述形成同性戀的一種可能歷程而已。
+u$br3gj.v O0
,j1~Wq_/Ao)}1{0另一方面,在性心理的不尋常發展之下,更可導致各種性心理變態。例如:對自己的生理性別產生了不適合感而嘗試異性的打扮(扮異性症);甚至企圖改變自己的性別,並進一步尋求變性手術(變性症);自己的攻擊心理未能適當發洩,因受此阻礙而虐待異性(虐待症);將被虐待視為快樂的反彈作用(被虐待症);或者想要強調自己性器的特殊存在,並證實自己的性別特徵,而表露其生殖器(暴露症)等異常行為的表現,皆被稱為「性心理變態」。青春期以後的正常傾向,如果性性發展成熟,理應趨於異性對象,但是假若發生偏差,而轉向於兒童(戀童症);或是異性所帶的東西(戀物症);或者動物的身上(獸姦)等不成熟性行為。這些疾病都可能是由於幼年或少年時代的性別認同內容或過程,受到某些傷害及挫折而引起的。
5W8u!Mk#Ra-^;Tj9ag0心理学空间!F mN_4Uo
小時候,大部份的人都聽過父母親的提醒:「應該表現男兒志氣」或「應該表示女子溫柔」等,於是在不知不覺中,皆被鼓勵著必須對同性性別行為加以認同的觀念。然而,站在較為理想的人格發展立場來看,人們應加強同性性別認同的傾向,且要接受異性性別角色的不同,而與異性建立健全的異性愛關係。同時,亦可與較為合得來的異性互換持久性的朋友感情,卻不一定要發生異性戀的性關係;且亦不必排除與同性維持著自然趨向的親密朋友關係。如此一來,不但與同性及異性都能夠相處得和睦愉快,而且還可以由這種雙性愛順利發展至同胞愛的境地。心理学空间Y xhb$SO0zx
心理学空间4Ae&z&osY7l%G5T
http://blog.ilc.edu.tw/blog/index.php?op=printView&articleId=91158&blogId=4759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心理卫生 性别认同
«婚姻與心理衛生 陳珠璋
《陳珠璋》
没有了»

 陳珠璋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