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琪嘉:所有去现场的人,都应进行心理创伤干预培训
作者: 张茵萍 / 6673次阅读 时间: 2008年5月01日
来源: 心理月刊 标签: 创伤干预 汶川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施琪嘉:所有去现场的人,都应进行心理创伤干预培训
VH5@ib0报道/张茵萍 《心理月刊Psychologies》编辑部
 
    5.12地震灾害发生以来,在整个社会掀起了救援热潮,各种形式的救援队伍开往四川各地,包括心理援助队伍。《心理月刊》专家组成员、武汉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施琪嘉冷静地提出:所有去现场的人,都应预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h| UB'c1`.E)r0
    他举了广州日报刊登的一篇名为《地震孤儿目睹亲人惨死:求你别让我去想了》的文章为例。文中提到,福利院的孩子说:“我姐姐说的,她说爸妈在山上,他们要翻山过来,山好高,所以我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施琪嘉说,心理危机干预时有些原则,第一就是不要欺骗孩子,不要过分的许诺和承诺,不要给他/她虚空的希望,要给就给实在的希望。
心理学空间%I3MF*\4uC.\
    广州日报记者见证了一位心理咨询师与这个孩子的心理治疗。咨询师的问话单刀直入 “你看到了什么?”孩子像崩溃了一样,浑身开始抽搐。咨询师继续追问,孩子突然大声地喊着:“我说不出来,我不想去想,求你别让我去想了。”一边说,一边哭个不停。施琪嘉说,要进行正确有效心理创伤干预,是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创伤干预时有些讲话的技巧和原则,比如不要一开始就让孩子回忆创伤事件,而是要谈他/她拥有资源。这种资源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感桥”,是指具体的、可以联系得上的、对他/她有帮助的人,可以与他在情感上建立联系的人,亲朋好友、老师、朋友……总能找出这样的资源。可以问孩子“现在和谁在一起”这样的问题。
心理学空间+\!w2@3\V _OI
    施琪嘉指出,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不仅对被干预的人有帮助,这对于去援助的每个人也有保护作用。他来四川前接到一些记者的短信,说情况很糟糕……但是来到现场以后,他感觉“他们的内心比现实更糟糕”。在四川,施琪嘉还遇到一个记者,为灾区做了很多事情,也见了很多悲惨的事情,不过这个记者在描述其见闻时,就像在描述一个故事、战争大片。施琪嘉说,他之所以表现冷漠,可能因为记者身份,也可能是避免自己也进一步受到创伤而采取的态度,换句话说,他也是在创伤的边缘。他建议,媒体人员不要在灾区现场待得时间太长,应定期撤离、替换,有心理反应的回去后还要做评估、治疗。

]YNU [h5P0
附:当灾难刚刚发生时,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灾难幸存者的基础上
心理学空间TB:wxJ6a)L
要说: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这不是你的错。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很好的反应。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会发疯的。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不要说: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出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创伤干预 汶川
«灾后不同群体的集体干预原则 5.12
《5.12》
没有了»

 施琪嘉

施琪嘉 教授
医学博士,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武汉市心理医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精神分析学组华中地区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得德国对外学术交流基金(DAAD)留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及获得国家教委对外学术交流基金留学奥地利茵斯布鲁克(INNSBRUCK)大学。



微信公众号:人人江湖


施琪嘉老师的微课
微信扫码报名

创伤30讲



真正的疗愈,是内在小孩的成长




精神分析入门6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