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周恩来谈青春期性教育
作者: 马晓年 / 6677次阅读 时间: 2010年3月02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2QsxELv#UR)vu5G

在1963年2月22日至3月8日卫生部召开的全国医学科学工作会议期间(制订卫生科研十年规划),周恩来总理特地召集部分医务人员明确提出:“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能用科学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这是可以使他们终身获益不浅的事。要在女孩子来月经之前,男孩子发生首次遗精之前,把科学的性卫生知识告诉他们。”重读周总理的谆谆教诲,作为医务工作者和健康教育者,我的心情怎能平静呢?当然45年之后的今天(我也正是在那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开始从医之路的),人们已认识到性教育应从出生后便开始,等到青春期再开始就已经晚了。由于我国每年有近2000万青少年进入青春期,所以性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决不是抓一阵就能完成的临时任务,这就需要我们牢记周总理的嘱托,加倍努力做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性教育工作。

8a.HB2d+q{0 心理学空间Ux^l"Eya

在性咨询实践中我曾收到过几千封读者来信。绝大多数咨询信件来自16-25岁这个年龄组的事实说明他们最需要性知识,特别是当他们遇到青春期发育过程中身体形态、生理、心理等变化时往往不知所措,他们既不好意思问自己的父母,更羞于向医生或教师求助,所以他们的性关切和性焦虑尤为严重,常常默默忍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许多青少年对遗精、手淫、第二性征发育等性知识毫无所知,不知道这是自己性成熟的标志,反而一味责备自己“毫无控制力”,“我曾想到死,但又怕父母受不了打击……只想自己承受这个痛苦,等待着死亡的到来”。他们往往悲伤至极,认为是病魔缠身。翻阅每一封来信都会使我感到心情沉重和触目惊心,本来应该是活泼奔放、无忧无虑的火红年华,但他们却背负着异常沉重的精神包袱,整天萎靡不振、惶惶然不可终日,这是多么可悲呀!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性教育工作远远没有跟上群众的需要,至今没有把周恩来总理在45年前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

(b @/Yro!Ii(~M0

\#pkWM3_,n\d ` {0早期性教育的好坏无疑将决定儿童此后一生的性观念,若在这一关键时期受到压抑性性教育或父母对其性好奇和性探究予以粗暴责骂和肉体惩罚时,他们将形成性不洁感、罪恶感、压抑感,然后在青年期和成年期的漫长岁月里备受其害。咨询者中的许多人曾是三好学生、学习尖子、父母和教师的宠儿,然而由于缺乏性知识,所以在进入青春期后造成严重的性关切和性焦虑,他们变得沉默、自责、内疚、羞愧、孤癖,从而导致意志消沉、学业倒退,甚至丧失了生活意志。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更是经常遇到类似的案例,抱怨父母过去的过分压抑的性教育造成她们成年性生活如何如何不幸福。

!O![+h;tw4x\0 心理学空间-Erk6_iQ CY2z9K+[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咨询者的性别差异,男女之比为6:1,其原因可能包括:男孩子具有男子汉的优越感,这就迫使他们硬装大人充好汉,应该什么都懂,所以不愿向父母或教师求教,而女孩子却比较容易得到这类帮助;男性的性心理发育比女性为早,在这一年龄阶段,男性的性冲动、性要求更为活跃和积极;男性在性活动中充当“主角”的封建残余在作怪,于是男性承受的责任感、心理压力和负提也更大;女性青少年的思想更保守,更不敢面对现实寻求帮助,在这一年龄范围的自杀者也往往以女性居多。此外,从所提问题的性质来说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的问题更直截了当地针对具体性问题,而女性的问题多是与性问题相关的外围问题,如发育、生育、妇科病等。心理学空间X| M2ELrg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青少年父亲是新生儿健康问题的高危因素 儿童与青春期性教育
《儿童与青春期性教育》
致一位忧心忡忡的母亲»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