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培养孩子的第三性征
作者: 马晓年 / 5459次阅读 时间: 2010年3月02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r#?I v ^#R%X0wq

博客写文章不是发表正式论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问题又是孰是孰非的非常复杂的问题,难免出现种种缺陷或问题,敬请原谅,当然继续欢迎批评指正。

q&Ot]y ZD0 心理学空间Hb!U.A#D6O&cI

“我有一个5岁的女儿,我发现女儿特别依恋她的爸爸。单位里的姐妹们说男孩喜欢妈妈,女孩喜欢爸爸是正常现象,是这样的吗?”

i\(ZL{%|t+Z0 心理学空间w sU*v!v0L0e)I

这位家长提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据我所知,不少人都是这样看的:女儿更爱爸爸,男孩更喜欢妈妈。于是,爸爸们也就更多地接近女儿,妈妈们则更多地溺爱儿子。事实上,这种看法是没有道理的,这种做法甚至是有害的。心理学家调查发现,有些小伙子或“女性祟拜”或“女性恐惧”,甚至影响到婚后的性生活;有的姑娘渴求一种“丈夫加父亲”式的对象。追根寻底都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过分依恋异性家长有关。这提示我们,如果对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引导不当的话,可能影响到他(她)们的性心理发育,从而导致日后的性心理障碍。男女之别有三个层次上的含义:第一,生殖器官不同,这是第一性征上的区别。第二,体型不同,是第二性征上的区别。第三,举止、神态、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是第三性征上的区别。第一、第二性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唯有第三性征是要靠父母从小有意识地培养的,而第三性征对一个人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想想看,如果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脸上却沲现出蒙娜丽莎那样的微笑,恐怕会把人吓跑的。孩子接触父母最早也最多,父母是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更多地让男孩子亲近具有男性心理牲的父亲,使他把父亲当作本性别的典型代表,从父亲那里学到男性特有性格气质和举止神态,从而使他将来成为一个被社会所认同的男人。同样,女孩应该更多地接近母亲,以学会如何做一个女人。否则,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形成“性身份障碍”。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不偏不不倚”,也不是好现象,它表明孩子弄不清应该依恋谁、学习谁,同样容易导致孩子将来的“性身份障碍”。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与孩子的感情交往中,鼓励男孩爱父亲、祟敬父亲;引导女孩爱母亲、理解母亲。这种儿时的教育,对他们长大后进入正确的“性别角色”,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J3f-J;F&Gy%}z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儿童早期性诱导对成年后性行为的影响 儿童与青春期性教育
《儿童与青春期性教育》
美国电影《MILK MOMEY》简介»

 马晓年


 马晓年,出生于1945年,1969年华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1981年华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英国进修。
马晓年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