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的归因协变理论 covariation
作者: 心理空间整理 / 21544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月24日
来源: 《动机心理学》 标签: 归因 凯利 协变原理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凯利认为,人们有一种控制与之产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需要。为获得控制,我们必须首先收集信息,并确定是什么导致了特定变化的发生。换句话说,归因就是试图详细说明了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被视为是几种可能的因果动因的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凯利认为,在对事件作出归因时,我们选择那些“最适合”观察结果的解释。不论我们是对自己的行为还是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归因,这都是真实的。对于凯利而言,做归因可以比作形成一系列关于特殊事件的因果假设,然后,通过我们的观察和逻辑过程排除各种选择,直到获得对事件的最合乎逻辑的“解释”。凯利将归因过程同科学家检验试验问题的方法做了类比。归因和科学假设都基于对选择的逻辑排除。
凯利提出了指导我们归因决策的几条原则。用于归因过程的一项主要原则是协变原理covariation。跨时间的协变(或相关)是我们可以做出因果判断的重要方式。虽然不是所有彼此相关的事件都反映了因果关系,但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是相关的。因此,对于任何结果来说通常都有几种可能的原因,但只有那些总是与特定结果相关的事件才可能是因果关系。
凯利明确指出了与过去行为密切相关的三个维度,以帮助我们确定作出何种类型的归因。三个维度分别是区别性distinctiveness 一致性consensus 一贯性consistency。这三个维度的组合有8种可能,但实际上最直接的归因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下。
wz |[@y2{ h"_-e)V0心理学空间/sE4d8}#a X
区别性 + 一致性 + 一贯性 = 归因心理学空间"@t X2Lkg|
 低     低     高    倾向心理学空间0j@_(Nh gVsi
 高     高     高    情景心理学空间F6WEY4y
心理学空间0^7r|%E^oKO
动机心理学》P263
;SyF#{] AV7\Q| b0
'rV8F(v0k oJ^Y a0attribution theory in social psychology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归因 凯利 协变原理
«NEW DIRECTIONS IN ATTRIBUTION RESEARCH 归因理论研究的新方向 43 凯利 | Harold H .Kelley
《43 凯利 | Harold H .Kelley》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