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比多概念与荣格之反叛
张涛 作者: 张涛 / 25294次阅读 时间: 2010年10月22日
标签: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力比多 荣格 自我力比多 客体力比多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uH^,L+r^5H

力比多概念与荣格之反叛
1OCQ yE}0  心理学空间/wVp(i}/O
  张涛
/`4me9Cq/H\fk ?e0  心理学空间0XpU+B)mT`vG6q O
  [摘 要]力比多作为弗洛伊德动力学的肺腑牵涉了众多理论概念,在精神分析的历史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至今未曾有国内文献对其进行阐述,故此文将简述力比多概念由来,进而主述力比多概念的发展尤其是1911年左右的弗洛伊德荣格力比多之争,最终阐述精神分析中的力比多位置。
O#?.` FS\4uo~0  心理学空间k_8L`(?I9rk
  [关键词]力比多;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荣格;自我力比多;客体力比多
\+fRR5|0  心理学空间K7]$I't1z5u
  一、 引言
t.k5Kj/zE(Lz0j8XNL0  心理学空间?%Ez]Kbl
  弗洛伊德事业继承人其女安娜称力比多为精神分析动力学之肺腑,因为它不仅牵涉到众多精神分析理论概念,直接指导精神分析之临床,并且还因此在精神分析变革史上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1911年的 Schreber个案对弗洛伊德有着重要的使命,因为它是为了让其“儿子”荣格回到性力比多的立场而特意写的。对力比多概念的立场直接决定了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分裂。这甚至导致所有精神分析词典对力比多概念阐述的二分。如Jean Laplanche的《精神分析词条》中力比多的定义是:对于弗洛伊德,力比多是性冲动转化到客体或性目标的能量基础。而在荣格那里它是被扩大成为广泛意义的心理能量。[1]以下作者将从弗洛伊德的力比多概念的提出与发展,进而过度到其与荣格的分歧来阐述这一事件,最终获得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荣格分析心理学中力比多的位置。心理学空间OsVK/}1B z
  心理学空间)_F z!IF
  二、 力比多之特性:双性性与双极性
!h6lJh*o~0O)FM{9o0  心理学空间:m1d1K4n[D$y%X%i
  弗洛伊德本人最早提出力比多概念是在1894年给Fliess的手稿中:“生理的性欲强度超过一定的值后唤醒心理的力比多,然后导致性交行为。” [2,192] 可以看出力比多从其最初定义就充斥着性色彩,而且对于弗洛伊德坚持欲望只有性的欲望,而力比多就是性力比多,并且根据双性性,只有男性的力比多。对于力比多概念的详细阐述出现于1905年《性欲三论》,开篇即提出:“只有一种力比多,即男性力比多,并且它在幼年的自淫中就是这样出现的。对于女孩,它位于陰蒂,并且伴随成长,性感区从陰蒂转至阴道。”进而弗洛伊德得以阐述性倒错(主要是同性恋)机制,从阐述中我们看到力比多是与弗洛伊德的双性性联系在一起的,而早在1896年①,弗洛伊德就已经有力比多双性性的雏形,即主动-被动的对子,可以看出早期力比多概念虽是单一的,然而支持男性力比多的双性性却是由非性欲色彩的两极:主动与被动,这一观点在1915年②中得以阐述。并且力比多与焦虑关系非常密切,焦虑其源于累加的紧张[2,192]。而自《焦虑神经症》③开始,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源于力比多冲动的累积,根源是力比多在无意识中受前意识抑制所致,进而弗洛伊德得以解释各种神经症。之后关于力比多的特性重大改动就是1911年Schreber中尝试解释妄想狂而发展并在1914年的《论自恋》正式提出的自恋力比多和客体力比多的二元区分。并认为“它我是力比多真正和原始的储藏库,力比多从这里才能被扩展到客体中去.”自我取代了性对象,力比多寄居其中,它导致这样的后果,即自我冲动和客体冲动的混淆不清,“弗洛伊德从客体力比多中区分出自恋力比多,但事实上此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复杂性导致了自我冲动和客体冲动之间无法明确区分,荣格拒绝承认任何不同冲动间的差别,然后将力比多用于一切心理能量,弗洛伊德坚持各种冲动不可能是相同本源。荣格试图通过中性力比多以及不同的冲动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3]弗洛伊德晚年认识到自己理论的不对称性,于是相对于代表力比多的Eros 只能提出破坏冲动或死冲动。然而死冲动的动力学能量却没有相应提出。而在《超越快乐原则》中,弗洛伊德又认为自我力比多是和生冲动连在一起,而死冲动的力比多他认为最早在口唇期吃掉客体的渴望以及后来牙齿长出撕裂客体就已显现,并认为死冲动和生冲动是纠缠在一起的,快乐原则服务于死冲动。心理学空间E {Er1Q Fu&x5yW
   而到了 1923年弗洛伊德似乎作出妥协认为“客体力比多到自恋力比多的转变是对性的放弃,即一种去性化的过程,所以是一种升华作用,之后,性力比多的升华得以在各种创造性工作中实现。” [4] 既是说性力比多是可以通过升华等途径去性化为中性力比多的,即似乎含糊地接受了有中性力比多的观点。 应该提及的是力比多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分期理论中得以建立力比多理论:其详细阐述最早见于《性欲三论》性冲动的力比多由各种部分冲动组成,部分冲动只有逐渐整合才能在精神结构中相互协调,部分冲动的来源是身体的一些器官,尤其是在特定的性感区,身体的每个功能过程都对力比多有所贡献,起初,单个部分冲动独立地寻求满足,但是发展过程中,越发收敛和集中。各期固着和退行导致各种神经症精神病。对于此Freud大弟子Abraham将之总结为:表一[5]
d+A"U(~-js0  
Co(W9B0d7b,N0    力比多组织发展各期  客体爱的发展期  固着的后果
,W8rs!g b4b!S6f!Gi0  
{Zlm$h;l`0  1  口欲前期(吮吸)  自淫(无客体)  某类精神病(痴呆)心理学空间.CJq zqGZu
  2  口欲后期(咀嚼)  原初自恋     燥狂-抑郁情感障碍
v+hMJ Zo H.X;K@0  3  肛门施虐前期    有不合作的局部爱 妄想狂
QAz rc/sV$e0  4  肛门施虐后期    局部爱      强迫症,其他前生殖转换神经症
'a O-l*I2d Np0  5  生殖前期(性蕾期) 局部爱,由显著的阉割情结限制 歇斯底里心理学空间N@Iw$` N
  6  生殖后期(成熟期) 爱        一般人心理学空间t q1j4G;?T
  心理学空间*{v+OiL D
  即Freud的力比多最终可界定为原初自恋的力比多到性力比多(即客体力比多)的动态对立。通过这样的总结我们得以发现虽然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可以去性化成为中性的,但是早年的自淫与原初自恋的力比多仍然是性欲化的。即坚持精神病状态力比多紊乱仍属于性力比多范畴。
,Dz!O*D%Sh0  
G~S\u5fg:F0  三、 力比多之论战:弗洛伊德的性赌注心理学空间X6@;uE'~T%{.NvQ{
  心理学空间h-tvg!O(E2yD
  对于弗洛伊德,妄想狂是对同性恋防御的结果,所以弗洛伊德选择了这个当时尚在世的妄想型精神分裂患者Schreber院长写的《回忆录》对其进行分析,以说明是其性力比多的紊乱,当然也是其对个人同性恋防御之结果,所以在1911年的Schreber个案中,对于弗洛伊德:Schreber其妄想是对同性恋的防御,最终力比多由于同性恋的压抑有四种转化形式:即著名的:心理学空间']B$Y5TJ m5@@
  (1)同性恋的逻辑:我,是个男人,我爱他;他,也是个男人。(性力比多的原初紊乱)心理学空间[t,g|M
  由于防御转为:
BijH3~3`@3j1r%y0  (2)迫害妄想逻辑:我不爱他,我恨他。力比多经过投射变为:因为他恨我,他迫害我,所以我恨他是应该的。心理学空间4}:Pp$p X1o1cc
  即否认防御:心理学空间l B)J@3W-Ad
  (3)色情妄想逻辑:我爱的不是他,而是她,而且是因为她爱我,色情产生嫉妒得到:不是我在爱这个男人,是她,她在爱这个男人。心理学空间2S2CX|%`
  (其女人幻觉的机制)力比多最终撤回自我得到:(4)自大妄想逻辑:我根本不爱,对谁也不爱。并且我只爱自己。[6]
!Wn^l'Q0x&z4xQ0  力比多得到最终归宿,即撤回力比多的继发自恋状态。弗洛伊德通过四大妄想逻辑认为谵妄时力比多是从外部客体的撤回,但对于一开始就是与Blueler一起进行早发性痴呆工作的荣格,他更关心的是精神分裂患者的现实感的缺失问题,对于荣格而言,他认为其中并没有性的意味,弗洛伊德的性理论“看来更适合于歇斯底里而非早发性痴呆。” [7 v3,180]并且就Schreber个案质问到:“Schreber通过其所创造的谵妄系统到底是要得到什么目的?” [7 v3,181]他似乎在暗示谵妄是现实缺失的补偿。
7_U"C^#K1JYM0  早在1909荣格甚至请求过弗洛伊德给出力比多更完整的定义,弗洛伊德认为不可能比已给出的更加明确了,两年后荣格就把它等同于Bergerson的创造性能量(élan vital) ,并从训诂的角度重新定义力比多, “它没有一个像医学中的那种排他性的性的含义,”并且“力比多倾向于作为心理学价值上的能量的表达” [7 v5,341]荣格对早发性痴呆研究认为,弗洛伊德用的性意义上的力比多无法和心理能量进行区分,他甚至提到对于Schreber分析也必然得到相似的结论,但是弗洛伊德在《论自恋》,《自我和本我》中继续坚持这样的区分并给出了比较牵强的理由。弗洛伊德就此在《性欲三论》修订时增加注释“力比多必须与其他形式的心理能量相区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化学作用,性过程与摄取能量的营养过程不同。荣格的做法会让精神分析的一切成果付诸东流。”在荣格方面,起分裂决定性作用的《力比多的变化与象征》④一书起草于1910年,1912年出版,这期间荣格收集了众多的神话材料,试图用神话考古学来考察力比多的演变问题,《英雄的诞生》开篇就认为:力比多的所有精美的象征是人类的特征,它就是以魔鬼和英雄的形象来观察得到的。[7 v5,455]而《飞蛾之歌》⑤中荣格认为三种方式可以找到象征化的力比多:(1)分类比较;如与太阳和火,(2)原因比较:a与客体的;b给予健康的太阳主题的:力比多的特征例如石祖或相似的蛇。此文中荣格把力比多等同于自然界的基冲动量,并且将力比多与太阳,火,上帝,父亲等相比较,读起来甚让人觉得这些就是同意词,此书第一部分认为有两种思维:1理性的,聚合性的抽象的,这是正常人的思维。2象征的,非连续性的,幻想性的,这是原始人,儿童,梦以及基督异教徒和精神疾患人的思维方式。而后者正是人的心理底层-这里显然受到进化论影响-个体的上层被破坏,远古的神话材料就会以错觉和幻觉的形式再现。接下来,尤其是此文第二部分,荣格用大量经过筛选的神话证实个体发育和种系发生的起源问题,但荣格挑选的是埃及以及印度等的太阳神话未免有些偏颇,在其《无意识的心理学》⑥中,荣格认为力比多象征性分析最终都将回到与母乱伦的问题上,被提升为上帝的力比多渴望,它是被压制在无意识中的实际上最初只是与母乱伦的渴望。荣格还将力比多远远延伸到个人经历之外,延伸至象征体系,也就是他所声称的那些古希腊、古罗马、古巴比伦、古埃及、早期基督教等等的神话能够影响到个人或能够解释梦与幻觉,即使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接触过这类神话材料。在 《母亲与再生象征》⑦中声称象征和形象是力比多的人格化。”力比多的各个部分,每一情绪就有或是一个(不完整的)人格。”
!XX C@/B g0  此时与荣格博士论文即荣格对其精神病的堂妹的分析,甚至与其自身早年接触的诸多神秘事件再次相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早年个人历史重复的机制,从此荣格走入异教炼金术中找寻其所谓的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理论依据的不归之路。这时的荣格认为:只要回归自身母地(无意识最深层)就能获得新生,要达到此目标:第一点是内省:让力比多注入自己的“内在深层”,也即“记忆的世界”,而要达到新生,就要改变内省的方向,回到已被遗弃的“表层世界”:“如果我们的力比多能成功的放松,然后八自己推上抵达一个新世界,奇迹才能出现。通往冥界的旅程是青春的圆圈,新的生机从这个看似死亡的地方涌现出来。”并且最终荣格试图表明的是:这些幻想材料是早发性痴呆患者精神退行的产物,退的越深,错觉和幻觉也越久远。
4n[3oXqr.CX'C,q0  弗洛伊德在《论自恋》中针对荣格中性力比多及其神秘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但荣格在《力比多的保存》一文中反对弗洛伊德认为青春期前后力比多是相同的性欲化的。而《早发性痴呆的力比多问题》中,他认为弗洛伊德把Schreber案例中幻想作为力比多的撤回来解释,然而事实是大多数案例中现实感的缺失是与性欲的缺失一起发生的。并且这是不能简单归于性兴趣的丧失的。在1914《心理学的理解》⑧中,荣格认为必须以客观科学的立场回顾Schreber幻想结构,并且应该以最简单的基本的元素来理解。这些就是弗洛伊德的工作,但是弗洛伊德未对这个妄想体系有建设性的理解,荣格接下来说:这其实是非常不同的,他所涉及的是母亲的内容,而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妄想体系,是因为Schreber要回到心理能量的平衡。荣格接着用其著名的内向和外向的概念来谈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在《论自恋》中,弗洛伊德对此还击,首先对于力比多自恋和客体的二分充分应用,二者对立又可以互相转化,妄想狂就是客体力比多撤回到自我,以幻觉形式存在。导致的力比多的继发自恋的病理性结果。并认为荣格前述的单单不同意弗洛伊德 力比多内向导致了对自我的贯注,结果是现实的丧失,但他未给出合理的解释。荣格 1948《论心理能量》一文中再次对力比多的进行和退行(内投和外投)进行阐述,但未涉及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只用神话宗教象征进行原初能量的描述,对于荣格,力比多最终却成为了集体无意识之动力而与原型概念联系在一起,它是先天的象征力比多(libido-symbols)。对于荣格,Schreber是在上帝原型的作用,谵妄是力比多的退行所致,就像太阳阴茎人一样,光,太阳,上帝等象征性力比多退行作用之结果。心理学空间x,H+X9`M;Z(F3C[0\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荣格象征的作用如同转换器,他们将力比多从更低转入更高的形式。“力比多与任何事物均无联系,力比多象水一样,如果它进入某事物,一定要有一定的坡度。” [7 v5,227]力比多的转化就是一种心理内容到另一种心理内容的价值强度的转化,即:力比多的运河开通。并且荣格的力比多概念遵守1力比多的极性,(理论的对称性)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规则(继承了弗洛伊德的影响)。
dsMbq q0  在他们一次私下交谈中,弗洛伊德让荣格发誓永远不要背叛性理论,荣格问他为何。他对荣格说:永远不要放弃性理论,以免声败名裂。无论如何,Schreber个案最终没有说服荣格,而且荣格最终在信中说:还是让查拉图斯特拉代我表达心声吧:一个人如果永远是学生,他就没能好好报答师恩。[8]心理学空间,vw p1z m:g6d4Wwy
  于是荣格成了雅利安人的神。
Z.z;E I~,t0  
qK["_d&Z6o8c8QV.yT0  【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ekY?
  [1] Jean Laplanche et J.-B.Pontalis 《Vocabulaire de la psychanalyse》(精神分析词典)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67.224.心理学空间3z F!@2gC6N
  [2] Sigmund Freud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vollume1, London,the Hogarth Press . 1966.
3W$M"j(|'}]2|2n7x0  [3]Ernst Jones 《Essays in applied psychoanalysis 》vollume 1 ,new york press ,1937. 146.
7hV,p#Cs0  [4] Sigmund Freud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volume19 ,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 1966,16.
~ ]8j0] r0  [5]Jacques Lacan《 De la psychose paranoiaque das ses rapports avec la personnalité》(论妄想型精神病与人格的关系)Paris ,édition du Seuil , 1975 . 258.心理学空间i!K3Eby#K
  [6] S.Freud 《Cinq psychanalyses 》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54, 308-309.
"}Y+q+u}8V~2Y0  [7]C.G. Jung《the collected works》second edition ,London,the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press ,vollume 3.
U)x'G7O'e$VNw0  [8]Edited by Miguel 《Freud/Jung: the letters》New York press ,1979,第303J封信,491.心理学空间 }^#{@+i@ U#`
  [9]Edited by Miguel《FreudöJung: the let ters》New Yorkpress , 1979, 第303J 封信, 491.心理学空间K!t0P }"J mjD _8C4L
  注释:心理学空间lPm U%|!^/j
  ①《再论防御性神经症》收入弗洛伊德文集标准版第3卷,其雏形见于更早期与Fliess的通信。
zRKsr x7i0  ②弗洛伊德标准版第14卷《冲动及其变化》,此文开始正视力比多事件.心理学空间1AhR:og]
  ③收入弗洛伊德标准版第3卷,1894年此为弗洛伊德早期重要论文.心理学空间1q4U)p*~G
  ④收入荣格标准版第5卷后此文改名为《转化的象征》,其发表标志着其与弗洛伊德的决裂.心理学空间z!v)x8?1?
  ⑤收入荣格标准版第2版第5卷第一部分,飞蛾之歌此章起名可以看出其牺牲的意向,此书最后一章名为牺牲,牺牲的是与弗洛伊德的父子之情.
"O6u t1oJ(JPA0  ⑥收入荣格标准版第2版第7卷,写于1917年,在1926与1943年各修订过一次,修订显现了其神秘主义走向.心理学空间 YCW'a%g2^op/t i
  ⑦收入荣格标准版第2版第5卷第2部分,在这里作为与弗洛伊德的决裂,我们看到其在神话上已经走得太远.
$^R3D)P&q1O4\0  ⑧收入荣格标准版第2版第3卷,这里显示的是荣格弗洛伊德之争的余悸.心理学空间 GD[ZhGb8G-W;T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力比多 荣格 自我力比多 客体力比多
«没有了 张涛
《张涛》
《拉康研究期刊》专访保罗.沃黑赫»
延伸阅读· · · · · ·

 张涛

专业训练

成都精神分析中心专业会员(2006至今),
《精神分析笔记》执行编辑(2005-2010年),
本科毕业于暨南大学医学院(2000-2005),
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应用心理学系(2005-2008),
成都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治疗师(2008-2010),
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系硕士(2011-2012)。
已完成个人分析训练(分析时长五年),
2014年起定期接受Jean-Gérard Bursztein的个案督导,现于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系Fabienne Hulak指导下进行博士研究:《症状中字母的书写与汉语主体之临床》。

相关论著:

豆瓣专栏:
《无意识的再发现》
《精神分析词汇》

参与译作:
荣格《红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年
杜兰特《哲学的趣味》中央编译出版社 (预期2015年出版)

接待范畴:慢性重度精神疾患、各种神经症、心身疾病以及一般性的心理问题。
会谈取向:高频率精神分析会谈

联系方式:pollus@sina.com


微信号:无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