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疗法概述
作者: 心理空间整理 / 15195次阅读 时间: 2009年9月13日
来源: 武汉心理咨询网等 标签: 此时此刻 格式塔疗法 能量 皮尔斯 人性观 逃避 完形疗法 未完成情结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F.FT'~&Ag3J0格式塔疗法(gestalt therapy)又称完形疗法,由皮尔斯(Frederick S.Perls)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这种疗法是一种非解释性,非分析性的心理治疗方法。

)Y-lR4hvcF;@0

1d3]3z;k.\@8x`;T0格式塔疗法运用了格式塔心理学其整体和完形的观点,在精神治疗的实践中基础于精神分析并结合东方佛教的禅修原则。心理学空间7e1J A!EP G(w#E

心理学空间8N2~0i A!wc

皮尔斯认为格式塔疗法的本质是“我必须对于自己的存在承担一切责任”。格式塔疗法主张通过增加对自己此时此地躯体状况的知觉,认识被压抑的情绪和需求,整合人格的分裂部分,从而改善不良的适应。

K*P+WpK+e#Pa8k0

9Ze_6]X'ROy0皮尔斯的思想保持了人本主义的精神,他认为,大部分人都只发挥其部分的潜能。我们的生活是定型、陈腐的,我们一再地扮演相同的角色,而极少设法再创造我们的存在,更别提去充分利用此时此刻的各种可能性。因此,培尔斯主张,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自己是如何地在阻碍自己发挥全部的潜能,那么我们就可以学习到许多方法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而使这个潜能发挥的基础即在于,我们要使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充满朝气蓬勃的态度。换言之,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协助当事人生活得更充实。

_W3cX [h'c2fx0心理学空间r1K/]7\9\|Yf&x

理论背景心理学空间5F`{3g+fs8M&P f

$t#N c\l6b LNk0皮尔斯认为,如果人要达到成熟,就必须寻找在本身的生活方式中,自己所应负起的责任。当事人的基本目标是去察觉他们正体验到什么及自己做些什么。通过这种察觉达成自我了解,并得到足以修正自我的知识,从而学习到如何对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负责。

7Ag+\l-D B(C@2{0心理学空间mg5?ZM+f#sh

由于看重的焦点在于当事人对现实环境的察觉,因而其取向可谓是现象学的;又因为该治疗法的基础是在此时此地,故同时也是存在取向。换言之,此刻的存在,用牵涉到一个人之过去与未来的过渡阶段。因此,该疗法要求当事人将其有关的过去与可能的未来带入此刻,然后直接去体验它们。由此可见,完形治疗法是生动、活泼的,它能实际的增进人们的直接体验,而非仅抽象的谈论情境。同时,该疗法是体验性的,当事人必须去摄取与治疗者交互作用时的情感、思维与行为。完形治疗法的功效取决于当事人在治疗过程中愿意坦露自己的意愿有多少。若有疗效,即是源自于两人愿意坦诚接触,而非由于治疗者所使用的技术或所作的一些合理解释。

/{EAA-OW/| i0心理学空间s q"n,Rj`'b^

格式塔疗法的主要概念:

@K V0EA{k9UG0

asZ-u^&X9PQ0人性观心理学空间 z/?TR)d'M g][

心理学空间s? oK[+J2h\

格式塔疗法的人性观(View of human nature)主要以存在哲学与现象学为基础。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由知觉者的立即体验而产生。治疗的目的并不在分析,而是在于整合一个人不时存在的内在冲突。重新拥有个人曾经否定的部分,以及整合的过程需要逐步渐进,直到当事人坚强得足以继续自己的成长为止。而通过察觉,一个人可以作决断,并且因而生活得更有意义。

ly8{ P_.F0q0

9\jN DpU/Xu3@lM P%~0格式塔疗法基本上假设个人能有效地处理生活上所发生的问题,特别是能够完全察觉发生在自己周遭的事情。人们经常用种种不同的方式去逃避某些可能面临的特定问题,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些人格上的障碍。对此,完形治疗提供了必要的处理方式与面对挑战的技巧,它帮助当事人朝着整合、坦诚,以及更富有生命力的存在迈进。

7dx0U L5v{0心理学空间~]Se%OBo8w

此时此刻心理学空间 P f @l]e,e UC

i M[*`o%Fe N;c0依皮尔斯之见,除了“此时此刻”(here and now),没有东西是存在的。因为往者已矣,来者则尚未来临,只有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完形治疗法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强调此时此刻,强调充分学习、认识、感受现在这一刻,留恋过去就是在逃避体验现在。为了增进当事人对现时的察觉,治疗者鼓励以现在式对谈。
+}/y8F$N9wX'U0心理学空间W I2U8Ho'W{Z"R
  波尔斯特(Polster,1973)曾根据“存在与现在”(now ethos)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命题:“力量存在于现在”(Power is in the present)。他认为,对许多人而言,“现在”这股力量几已丧失。他们不知把握此时此刻,却把精力虚掷于悲叹过去所犯的错误,枯思冥想该如何变化生活,抑或浪掷精力于未来无止尽的抉择与计划中。当他们把精力投向追忆过去或冥想未来时,“现在”的力量便消失无踪。但波尔斯特(1987a)也指出:若把治疗焦点过度集中于此时此地,也会有走火入魔的危险,他认为应适度地让当事人说出他们自己的故事,其中可能包括了对其过去、现在及未来同时进行治疗。

?-Z,J0zu KX0

O/cUV*ec0
h$qE-LV.~F0  为了有效帮助当事人接触现在,完形治疗者常会问“是什么”和“如何”的问题,而很少问“为什么”的问题。为了增进当事人对现时的察觉,治疗者鼓励以现在式对谈。治疗者常会问类似这样的问题:“现在发生了什么事?”、“现在进行什么事?”、“当你坐在这里试图表达时,你体验到什么?”、“此刻你察觉到什么?”、“你如何体验你的恐惧?”、“你如何试图从此刻中退却?”等等。培尔斯(1969a)认为:当一个人在平息激烈情绪反应的情境下,才能思索为什么他(她)会有如此之感觉,而“为什么”的问题只会导引当事人去编造合理化的解释及“自我欺骗”,进而离开此刻立即性的体验。更明白的说,“为什么”的问题将导致当事人不停地、顽固地去思索过去,从而助长他们抗拒去体验现在。
8EBLP#Lz0
0bu$xH?V Ng"zq0s4s _0  从回答完形治疗者所问的问题与进行的练习当中,可发现当事人用来逃避现实的方法。大多数人只能短暂的停留在现实?,他们总是在找寻截断现时之流的办法,同时常彷佛与现时经验无关似地提及自己的感情,却不去体验他们此时此地的感受。培尔斯从事完形治疗的宗旨就是在帮助人与现实活生生的接触与体验,而不仅是去谈论经验而已。因此,假使当事人一旦谈及悲伤、痛苦或迷惘时,治疗者就会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让当事人现在就去体验悲伤、痛苦或迷惘。倘若一昧地去探讨困境人的问题,极可能会变成一场无解的讨论,或是无止境地探索问题潜藏意义的一种文字游戏。就心理面而言,这是抗拒成长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某种型式的自我欺骗。因为在面对问题、讨论问题时,当事人常会欺骗自己并以为自己正在解决问题,甚至认为自己已更进一步向成熟阶段成长。为了降低这种危机,治疗者在辅导时应设法增强或夸大某些情感的表现。例如,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治疗者可请其中一位自觉能取悦他人或符合他人期望的当事人,立即在该团体中去取悦某些成员。心理学空间4o7G0{:\;\|

Ee2RG!O0  综前所述,完形治疗法是否就主张忽略过去?如果说完形治疗者对当事人的过去并不感兴趣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完形治疗者认为,当过去与一个人现时功能的重要课题有所关联时,过去就是重要的,又当过去与一个人现时所表现的态度或行为有关联时,就要尽可能的把那些过去带入现在加以处理。因此,当当事人谈及他们的过去时,治疗者将要求他们藉着重演过去而将之导入现在。治疗者指导当事人“将想像带到此地”(bring the fantasy here),试着再次体验先前所经验过的情感。诸如:不要当事人仅谈论童年时期与父亲相处间不愉快的创痛,而要当事人在想像中变成那个受创伤的儿童,直接与父亲谈话。透过此种想像历程,再度体验当初所受到的伤害,进而释放该伤害,再运用潜力的发挥达成进一步的了解及解决。心理学空间-~]3Pn5IL$k

心理学空间/To.MZ/W4A'A%Y

LAB l`:L }&|Q0

;}1B_ FR9Ht.K0未完成情结心理学空间)\{X.I6gc [Od I:d

心理学空间\Qzs2@9f r%X;LR

格式塔疗法的另一个重要焦点是未完成情结(unfinished business),它系指未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虽然这些情感并未表达出来,但却与鲜明的记忆及想象联结在一起。由于这些情感在知觉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而在不知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未完成情结常会一直持续存在着,直至个人勇于面对并处理这些未表达的情感为止。心理学空间5C R,qGf [8e

&T5]on8?&S:@2Hk0逃避

X"d7^'v/m$T)hr0

8J6coV'j0逃避(avoidance)是一个与未完成情结相关的概念。它所指的是人们用来避免面对未完成情结、避免去体验未竟情境所引发的不愉快情绪所使用的工具。皮尔斯认为,大多数人都宁可逃避体验痛苦的情绪,而不愿去做必要的改变。因此,他们会变得迟钝、无法突破僵局,从而阻碍了成长的可能性。因此,完形治疗者鼓励当事人在治疗阶段,充分表达以前从未直接表达的紧张情绪。心理学空间+A$EYD&M9Sc$qEr.c

心理学空间O:V-c4Sw]

接触心理学空间2JB1J!M4?

I&y^|$@(n0接触(contact)在格式塔疗法的领域里,可说是促成成长与发生改变的必要条件。当我们与环境接触时,改变就无可避免的发生了。接触系通过看、听、嗅、触摸和移动等方式来达成。良好的接触指的是与他人自然地进行交互作用,但仍不失其个人的个体感。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是一段不断变化而富创造性的历程(M.Polster,1987),而要与环境有效接触的首要条件就是敏锐的察觉、充满活力及自我表达的能力(Zinker,1978)。

g[-p#|| t![0

-M%Xt6jEe0

a6m];CW(]w,`)S0心理学空间 d]Q#u7k6m;WT \

波尔斯特更认为接触是成长的活力泉源,它可能会伴随着强烈的兴趣、想象力与创造力,但这种形态的接触却仅存在于片刻间。因此,较正确的接触方式不仅要考虑与环境接触的层次问题,而且要注意最后状态的达成,尤其是在完成接触之后,常常需要某种形式的退却以便去整合所经历的东西。心理学空间&v'tqG,[ X,G

l'R O!MNgg0完形治疗者同时对抗拒接触的问题也极为重视。就完形学派的观点,抗拒指的是形成防卫,而逃避以完全真实的方式来体验现在。前述神经症候的五个层面即代表一个人将其精力积以维持虚假的方式。自我防卫机制的存在也阻碍了个人坦诚行为的表现。波尔斯特二氏(E.Polster&M.Polster,1973)曾指出了在完形治疗中被质疑的五种主要抗拒接触方式。此即[内化](intrijection)、[投射](projection)、[回射](retroflection)、[解离](deflection)、[混淆](confluence)。心理学空间Pw&d(w2e

{7`!uibT+Cgm0内化系指毫不排斥地接受别人的标准与理念,而不将其同化为与我们内心一致的想法。正因为我们未曾去分析和重组这些标准与理念,因此所接受的实际上与我们并不相容。当我们内化时,我们被动的去合并环境所提供的东西,而不花时间去弄清什么是我们想要或需要的。如果停滞在此阶段里,则当我们找到真正想要的东西时,恐怕早已筋疲力尽了。

_"cRn}G0

1WXh}g0F0投射其概念恰与内化相反。在投射阶段里,我们否定了自己的某些部分,而将之指派给外在的环境。当产生投射行为时,我们将无法区分内在、外在世界的分际。那些与我形象不一致的人格属性,将不被承认是属于自己的,进而把他们归诸于别人身上。同样的,当看到别人具有某些人格特质时,拒绝承认自己也有。在逃避为自己的情感为自己本身负责的情况下,使我们自己也丧失了去主动改变自己的能力。

"cIc/PO?i-l0

7hU7B-l2X(T pk E0解离指的是一种精神混乱的历程,使人无法保持持续性的接触。具有解离倾向的人藉着幽默的反复使用、不实际类化与发问,而不去述及自己的问题,以此来扩大与环境的接触(Frew,1986)。他们与环境的接触系建立在一种不协调的基础上,因而经常使他们在情绪上感到空虚。解离的作用使得情绪经验逐渐减少,那些具解离倾向的人在与别人接触时很少谈及自己,只是不断地谈论别人的事。心理学空间$_sI:Mr/Xc

fH!y+KCf ]Bhv0回射指把我们愿意为别人做的事转回到自己,或是将希望别人为我们做的事转回给自己。例如,在攻击别人之后,我们常会因后悔而痛责和伤害自己,进而将攻击向内转为躲避自己。这种历程严重地阻绝了当事人与他人或环境间的互动参与。一般而言,这些功能性的不适应性是我们所难察觉的。完形治疗的部分疗效应于帮助当事人找到自律系统(selfregulatory system),并发挥其功能以实际地处理问题。心理学空间p_a1B4ye"M|5~

心理学空间5r.x!]'n0{Vx'g5k[6X

混淆系指自我与环境的分化,无法有清楚的察觉。对于具有混淆倾向的人,内在经验与外在现实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认为自我与环境不会产生冲突,同时会认为所有人都经验着同样的情感与思想。混淆是一种接触的形态,这种形态的当事人常期待着被接纳与被喜欢。他们与别人和睦相处的同时,并不轻易表达个人真正的情感与意见,这是一种他们认为让自己得到安全的方法。当一个人依赖混淆为一种接触形态时,一旦发生冲突便会产生极度的焦虑。混淆的方式使人们难以形成自己的想法并为自己表达意见,因此这种人常倾向于避免冲突,这使得他们很难去拥有真正的接触。治疗者常会拒绝当事人使用这种抗拒接触的沟通方式,他可能会问当事人:[你现在在做什么?此刻你感受到什么?你现在要什么?],通过这些问题使当事人逐渐察觉自我。心理学空间3A6c(}mO7D `j5t

U0oLB gz@0内化、投射、回射、解离与混淆均为抗拒接触的形态。完形治疗者必须谨慎防范的是,在当事人未能察觉到这些历程时,就干扰了当事人与环境间的接触。所谓的[抗拒接触](resistance to contact)与[界线侵犯](boundary disturbance),指的是人们试图控制环境所使用的某些特殊接触形态。完形治疗法的观点是,接触是正常与健康的。因此,在对于这些抗拒接触的形态进行讨论时,要把焦点置于个人在察觉的历程中所在达到的程度。完形治疗会鼓励当事人逐步去察觉阻碍他们去接触的主要形态。心理学空间kN}N"P/] G


a#h6tgreS0
)BXq h0R[,t]'S C0
nUt,J3A0Z:Y d@2K;a0心理学空间.G5| `%@'z lVf5H

心理学空间8F_jB sSD\

心理学空间&xU}"L3z&U

能量

/K1Jl#C$M4c0

@OA H+@tX0[x#j]Y0在格式塔疗法的理念当中,特别注意能量(energy)的问题,包括:它在何处?如何使用?以及如何被阻碍等。能量受到阻碍亦是抗拒接触的另一种形式。它可能表现在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例如,藉着姿势变换、身体紧缩、颤抖、与别人说话时看别处、音调异常等,但这些仅是极少数的几个例子。心理学空间 B i[6T&]

心理学空间3Oknag"_T8w q$gX

适应范围

KZi$zWz~+@ a0心理学空间9\ ~#])OU

格式塔疗法应用于人格障碍、神经症治疗,对于容易受诱导和语言能力较好的求治者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的目标是要病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自我信任的、有自我意识的人,他本人能指导和调节自己的生活。

)\ y){2{@fn0心理学空间d7uC7G g3q)E1`

方法与技术心理学空间vN*Z&MTKSQ My

)p%rjD`7Z4M0格式塔疗法的技术在于帮助当事人获得更敏锐的察觉力、体验内在的冲突、解决不一致性和两极化的问题、突破构成阻碍的僵局,以解决未完成事件。心理学空间#w(Hx,PI~rq

&W n"QPd si0格式塔疗法把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归为:
N Ci"aHy&D0心理学空间r F FxVY v
1、以假定的“必须如此”的思想对待生活。
EEvN-`|q02、以固执、僵化的思维代替行动。
@ q"G\'ki` A'X\03、拒绝现时的实际,回味过去,憧憬未来。心理学空间Z C:w&\QNd
4、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和别人不应如此,而不承认自己和别人的现实情况。
9w rx%I)aCQ05、对自己的决策缺乏责任感。心理学空间@K9S8L5zn!a/U

0YxA g g/y5Srw0格式塔疗法采用许多具体技术用以强化病人的直接经验,即“此时此地”经验,促进未完成情结释放;面对冲突和矛盾,提高病人的意识性,使他们了解自己所运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学空间`}S:}%tSli qc

_#BH0Lh O0皮尔斯等人对完形治疗法的一些技术曾有简明扼要的描述,包括:心理学空间D _i?2|.a
心理学空间hHe~Nely_
1、对话练习
6hmOi#b%U02、空椅子技术心理学空间4M } e m-b+]zBP
3、绕圈子心理学空间|1iuxx!Ta5@c/_
4、我负责心理学空间:?.u~$G"e-G
5、投射
l/WtD L6G]] gn06、倒转技术
Qa0Wy0{cI8D9SI07、预演练习
%r+Du,H|tG+qo08、夸张练习心理学空间\ rv5z |
9、感觉留置心理学空间8}6B}(N4D4q0W@RM }
10、完形梦境治疗心理学空间aL k2rK8H4oS

5] Cr7i-@YQa5Kg01. 对话练习(the dialogue exercise)心理学空间4\S"Y6E d3Q A

心理学空间6]Nm4Hw~ W3u%[ \:B

如前所述,完形治疗目标就是要使一个人的功能获得整合,进而容纳其人格特质中被否定及拒绝的一面。治疗者尤其注意当事人人格上的功能分裂状况。而人格功能主要可分成“优势”(top-dog)及“劣势”(under-dog)两极,因此治疗的重点也就在于此两者之间的拉锯上。

~9R)yJ9W fRV Fs0

6Kp.@;m(l"qn1j0通常胜利者代表了正直、权威、道德、命令、主宰及操纵,就好像一对“挑剔的父母”,他们用“应该”、“必须”的心态来困扰人,并且以灾难性的威力操纵别人。相对的,失败者则是借助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被保卫、歉疚、无助、懦弱无能等方式来牵制着对方,所表现的是被动的一面,是不负责任、借口逃避的一面,胜利者与失败者间即通过这种不同的方式争斗以期获得控制权。心理学空间+t8CM/@a`+z5\[

RI fE&^5lu0这样的争斗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个人承诺和解决方式无法执行,为什么懒散的习性持续不改等。霸道的胜利者常以命令的方式教别人如此这般,而失败者则带挑战性地像扮演一个不服从的顽童。在这种为夺得控制权而斗争的情况下,就使得个体分裂成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两部分,双方始终争战不歇,为的是要争取自己的存在。心理学空间*G"YfK_dU H}8MBw

$Q g\W8KPZ_(](Oy0上述人格中双方对立的冲突即导因于内射机制的作用。通过这种机制,个人常把他人(通常是父母)的观点纳入自我体系中,皮尔斯认为一个人必须,同时也是不可避免地会汲取别人的观点和特质,但是若未经自身批判而全盘接受他人的价值观是很危险的,因如此将会阻碍一个人的独立自主性。所以一个人对自己所投入的内射,必须小心察觉是否会戕害自我系统和阻碍自我人格整合。

V};`}{M\5W Ta4i0心理学空间#m6^2k'l-ub!Q6J

2. 空椅子(empty-chair)技术心理学空间!Gta1kdIH

心理学空间`]S&s9|'w

空椅子技术是使当事人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此技术运用两张椅子,要求当事人坐在其中一张,扮演一个胜利者,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失败者,而让当事人所扮演的两方持续对话。这项技术本质就是一种角色扮演,让当事人去扮演所有的部分。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内射表面化,使当事人充分地体验冲突,而由于当事人角色扮演中能接纳和整合胜利者与失败者,因此冲突可得到解决。

S@I M/FJSJFl0

CA:D(xY eb ~0同时此技术会协助当事人去接触他们潜藏深处的情感,以及连他们自己都可能否定的一面;藉此他们将情感外显化,并充分去体验它,而非仅止于对讨论而已。此外,这个技术是要藉此帮助当事人去了解情感是他们真正的一部份。例如,当事人说“感觉好像我的父亲在我体内!”当当事人抑制着内在父母式的内射作用,而用以惩罚和控制自己时,这个内射作用将使“自我折磨”的程序持续不断。

J!^W [s4QQD0

\UZ:}7z1t"iP~*]4G0前述两个相对势力间的对话,目的在于使人们内在的对立与冲突获得较高层次的整合,即学习去接纳这种对立的存在并使之并存,而不是要去消除一个人的某些人格特质。皮尔斯认为其他治疗法过于强调改变,当事人也才能根本地去除自我折磨的困扰。由于当事人内心存在着许多冲突,导致他们不时地进行自我对话的游戏。

6v5ma b"Y#a0

8R$~4hs*oN03. 绕圈子(making the rounds)

m*Y F:Le2Rz/r[C0

E*N(H&S X^?$G0此项完形治疗技术包括要求团体中的某位成员走到他人面前向对方说话,或做某些事,它的目的就是要去达成面质、冒险、表达自我、试验新行为模式、促进成长及改变。当治疗者觉得某位参与者的问题有必要使其面对团体中的每一成员时,不妨用此技术。心理学空间*h!@7`U!ldu

心理学空间Z*b:N ORH)W B9T G5}

4. “我负责……”(I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hYjj!R-A0心理学空间f1e/u8@raK%s8]8]

治疗者也许会要求当事人在每个陈述之后加上“而且我会为它负责。”例如,“我觉得无聊,但我会为我的无聊负责。”、“我现在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但我会为我的不知道负责。”、“我觉得受到排斥及孤独,但我会为此种受排斥感负责。”此种技术的进行可有效拓展个人的感觉领域,同时帮助个人接纳和认识本身的情感,以代替把自己的情感投身到他人身上。尽管这项技术蛮机械化的,但却颇具意义。

3tZR YfG5Q W0心理学空间xZ(U9MAA)R$i3V

5. 投射(playing the projection)心理学空间 A2iy(o9Qq{(sr

4R$T(DC(I,oK,I&~{0投射系指一个人在别人身上所看到的事物,其实正是自己所具有的但却不愿看见也不愿接纳的。一个人往往会花费很多精神去否定自己的情感,以及把某些动机转嫁到别人身上,因此,在团体里,当某人在说别人的时候,常常说是他自己本身属性的投射。在投射的历程中,治疗者会要求说“我无法信任你”这句话的人去扮演一个不值得信任的角色,亦好变成别人以便能够发现不信任原来是一种内在的冲突。换言之,治疗者是在要求此人去“试扮”(try on for size)他在团体中对别人的叙述。

`N ?3Wop8A$V0

5zkr6D ]#H8@ t06. 倒转技术(the reversal technique )

;Dj u9f [j&N|k0

+[kO8b7PqU0当事人的某些症状和言行,常是其潜在行动的倒转表现。针对此种情况,治疗者可要求这类因过分胆怯而痛苦的人,试着在团体中扮演一个爱表现的人。在过去经历的案例中,曾有位妇女,她除了糖衣食物外对其他食物都表厌恶,治疗者即要求她把过去的典型风格倒转过来,尽量表现与过去相反。这样做之后,她很快的就找到她喜欢的口味,亦即能够认识和接纳她的“消极面”与“积极面”。心理学空间d)dHWPY%}Mk e

}%FKmz%A2N0倒转技术的进行方式在于,要求当事人潜入每件会为他带来焦虑的事件中,去与他自己已经埋没和否认的部份接触。此项技术即藉此帮助当事人能够开始去接纳从前被否定的某些个人属性。

hO@'Q/up0心理学空间]!C0b @.~'W

7. 预演练习(the rehearsal exercise)心理学空间!n(Z!t&e K`4N?A

心理学空间;Jr5?Zs'C

就皮尔斯的看法,我们内心的许多想法其实都在预演中。我们常在想象世界里预演我们在现实社会中所期望扮演的角色。而当实际表演开始时,因为怕自己演不好,恐惧与焦虑便汹涌而至。由于内在的预演消耗了我们太多的精力,因此抑制了我们的主动性,也阻碍了我们去尝试新行为模式的意愿。心理学空间OX5xGb | x3Gh*U

D4D1~Ma.{W A\0借助团体成员相互帮助的治疗方式,并彼此分享预演的情境,可使当事人更能察觉出他们内心预演各种社会角色的进行情形,同时也使得他们更能察觉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并设法去达成。此外,藉此也使得他们自己更能察觉到希望被他人赞美、接纳和喜欢的程度与范围。

'q$FfN$tgy0

,VSn-K;[k*r+N08. 夸张练习 (the exaggeration exercise)心理学空间@zX h8m0\U(QC

心理学空间%X9mG#B@I3E i n-{

完形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当事人对自己身体语言所传递的微弱讯号或线索更能敏锐地察觉。虽然动作和姿势都能够藉之传递讯息,但所表达的也许并不很完全。若能要求当事人重复地夸张其欲表达的动作或手势,将可使之与该行为有关的情感强烈化,进而使其内在隐藏的意义更清楚地表现出来。心理学空间T KW3?wM4z T~-VT

0b)n"`*lJ(ir0有一些行为颇适于运用此项夸大技术,诸如:要表达痛苦或一些愤怒情感例如,抖动、弯腰缩肩、握拳、皱眉、苦瓜脸、双手盘胸等动作时,却面带不一致的微笑。以抖动为例,如果当事人告诉治疗者他的腿在抖动,治疗者此时可能会要求当事人站起来,更夸张地抖动双腿,然后为此动作做说明。

6_z)c$SuJ3u0心理学空间 y`ca%rQ

夸张练习也可应用在语言行为中。如治疗者可教会当事人重复说出他想掩饰的话,且愈重复愈大声,如此常能真的使当事人开始倾听自己真正的心声。心理学空间d7Mx3CN(Wf

daZM7`?09. 感觉留置(Staying with The feeling)心理学空间 Ob;{F g

心理学空间U8X%uF w0f.y~

当事人在情感或情绪不愉快而想逃避的关键时刻,治疗者即要求对方保持着这样的感觉。绝大多数的当事人都想逃避恐惧或不愉快的感觉,但治疗者会藉着要求他们停留在体验到的恐惧或不愉快中,从旁鼓励他们趁机去深入探讨这些想要逃避的感觉。要去面对、体验感觉,不仅只需要勇气,同时也要愿意忍受去除障碍时可能遭遇的痛苦,但经历这些之后,却能使人们有崭新的成长。

+VRj-I7T!].?0心理学空间*o{[k(X:c+Tg

10. 完形梦境治疗(the Gestalt approach to dream Work)

5[)O @"{O5YPYV0心理学空间oT0c(\t8g k(|

完形治疗法并不主张去解析梦境,而是要把梦境带至现实生活中使之重现。此时梦已不被当作是过去的事,而是要在现在表现出来。做梦的人或许正是梦境中的一部分。对于梦境的处理方式包括:展现梦境,回忆梦境里的每个人、事、物及心情,然后将自己变成梦中的每一部分,尽量去表现梦境,并引出对话。心理学空间"I4X!eF Z3{LZu-G

R1HM]Y0由于梦境的每一部分都假设是自我投射,做梦的人会为梦里的各个角色或短暂的际遇编造出剧本,而梦中不同的部分,就是自己的矛盾和不一致层面的表现。通过这些相互对立层面间的对话,当事人于是能逐渐察觉到自己情感表现的世界。心理学空间?${ Hv^oC

%Xz0H @[dx*Y0投射观念是皮尔斯梦境理论的核心,依其所见,梦里的每个人、物都代表做梦者投射的对象。他认为当事人不需要去对梦境作探索,而是要把梦当作一个剧本,然后以梦里各部分的对话来做实验。当事人若能表演出内在对立的冲突面,亦就能吸收它们的差异并整合这些对立的力量。皮尔斯同时也认为,梦是人类最自发性的表现,它不仅代表未完成的事件,但也可能远超过这些未完成的事务或未实现的愿望。其实每个梦都代表着一个人存在的讯息和内心的挣扎,如果梦境的全部都能被了解与同化,则梦里的每件事物都可很容易地被察觉。

S/_$Tr1nU&i#G0心理学空间dNXy6h ?.N)HX

事实上,在梦里所完成的每件工作都能导致某程度的同化。皮尔斯认为,如果能适当地处理梦境,存在的讯息就会愈清楚。在梦境中藉着显露出遗漏的部分及逃避的方式,最能发现人格的缺失。如果不愿去记取梦境,等于是拒绝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完形治疗者会要求当事人谈论他们所遗漏的梦。
@\]z ]4~/HX#e Y0
心理学空间;w jT en

心理学空间 ^(Y%Z6{&tJUA]

完形治疗:治疗目标心理学空间 j iU,gP
心理学空间X3V+v,t e+PN
完形治疗法的基本目标在于达到察觉的状态,以及经由察觉而获得更多的选择,及肩负更多的责任。察觉包括:了解环境、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以及能与别人会心接触。察觉能力的提升与丰富化,本身被认为就具有疗效。未能察觉的话,则当事人就没有工具去进行人格改变。有了察觉之后,他们就有包容力去面对与接纳自己原先拒绝接受的部分,并能充分地去体会这一部分的主观性。于是他们会变得逐渐统一与完整。在当事人停留在察觉状态时,重要的未完成事件总是会浮现出来,此时就可以在治疗中加以处理。完形治疗法是帮助当事人去注意到自己的察觉历程,使他们因而能够负责,能够有所筛选地做选择。在当事人与咨询员真诚相会的背景下,察觉就会出现(Jacobs,1989;Yontef,1993)。
]+k&d[,I0心理学空间;r&OG K_Z
  正如我们在存在主义治疗法里所提过的,我们持续处于再改造自己与发现自己的历程中,我们的自我认同感并非是静态的,而是当我们面对新的挑战时,就能发现自己的存在有新的面貌。完形治疗法基本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会心经验,其间,当事人常会往其他的方向移动。这些方向也就是完形治疗法要矫正的一般性目标。秦克尔(1978)曾将之列出大纲,即若要有具疗效而坦诚的会心,则当事人必须要能:
*[qc y5R6M9]6|"p8a0心理学空间/KSL ?a"}t
  ●对自己的察觉愈来愈多。心理学空间&CK`LB5ru
  ●逐渐承担起自己经验的责任(相对于过去要别人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及行为负责)。
y.iV1N H tiry;f0  ●学习技巧与领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又不会侵犯到别人的权利。心理学空间e+RuT x#lA
  ●更能察觉到他们所有的知觉。心理学空间sEw&}3G ?4}g1?
  ●学习去负起本身行为的责任,包括去接纳他们行为的结果。
s\Xl(Ef)ZmE(a0]0  ●从寻求外在环境的支持,转变成寻求内在支持。
d\td ?r0  ●渐能向别人要求帮助,同时也能给予别人帮助。
)di(p0^;zuh)Ke0
%Y$Vn ] i0  培尔斯的思想保持了人本主义的精神,他认为,大部分人都只发挥其部分的潜能。我们的生活是定型、陈腐的,我们一再地扮演相同的角色,而极少设法再创造我们的存在,更别提去充分利用此时此刻的各种可能性。因此,培尔斯主张,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自己是如何地在阻碍自己发挥全部的潜能,那么我们就可以学习到许多方法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而使这个潜能发挥的基础即在于,我们要使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充满朝气蓬勃的态度。换言之,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协助当事人生活得更充实。
7QF#jZ)h0J9M5CW0  心理学空间&CtD*|)t*Wv7st9]

心理学空间#k6]/|X-{wF[

,}X.O.?*^A [\-Z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此时此刻 格式塔疗法 能量 皮尔斯 人性观 逃避 完形疗法 未完成情结
«“格式塔疗法”及其九项原则 格式塔疗法
《格式塔疗法》
当对话理论坐上了完形治疗的空椅:完形治疗空椅对话的内在历程重构»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