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種或多種精神分析?──談唯識學與諮商治療(四)
作者: 陳政雄 / 6936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2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d(`KD u J_v

心理学空间k%C^9_}Gw
心理学空间0zH8c\&s/S8q
大略的談完了前七識,接下來應該要說說第八識了。但是在談論第八識之前,先談一個近年的熱門話題。衛生署或一些醫療單位一直都在大力推展器官捐贈的活動,宣導這是一種遺愛人間的行為,讓需要器官來挽救生命的人有一個新生的機會。在臺灣,器官捐贈活動的推廣也確實因此而讓許多生命垂危的人獲得新生,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也因為器官捐贈而讓不少病人在接受移植後提高了生活品質。因此一直以來,器官捐贈都被一般民眾所接受及稱許。但是,在這一項看似是善行的公益活動背後,是否還有可以再思考的空間呢?如果從唯識的觀點來看器官捐贈,又會是如何呢?

.dX2bqPPfe0 心理学空间Qb/n#{#j%hP

之前的文章曾經提過五無心位這一個現象,就是在五種情況之下,意識心及前五識是斷滅不運作而沒有功能的,這其中就包括了正死位。所謂的正死位就是人真正死亡的時間點,大約是一個人心跳呼吸停止,被醫師宣告死亡(註1)的 3 或 4 個小時以後(註2)。生平未造大惡業之人,在這幾個小時的時間,因為尚未進入正死位,因此前六識還是在運作,還是可以有感覺的功能。只是這時候的肢體肌肉的運動功能已經無法正常運作,就像漸凍人或植物人一般,即便有感覺,也無法透過肢體動作來表達。而器官捐贈,通常都是爭取這前幾個小時的時間來摘取人體器官,在這種情況之下來摘取亡者的器官,其結果會是如何呢?就像是沒有使用麻醉劑而直接對一個人開腸剖肚一般,大家應該不難想像其下場,一定是劇痛難忍的。而其實也不單是動刀摘取器官時會產生劇痛,這個時候的亡者對於搬動身體也會痛到難以忍受,甚至連平常習慣的聲響也會像如雷貫耳般難以承受的。

4dQ4^"WPox,xo0 心理学空间+Y'u5L5ih-q[

因於上述所談到無心位的現象之緣故,佛教界在面對信眾的死亡就制定出了一套臨終儀軌,也就是人尚未死亡時就要開始作準備的一套殯葬程序。這些臨終儀軌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人死亡之後八個小時內,都不能去搬動亡者,而要不斷輕聲誦唱佛號,也不會在亡者旁邊哭泣或製造聲響,更不會在亡者附近擺放味道刺鼻的東西。之所以會有這一些規定要求,當然也是源於一直要到正死位時前六識才會斷滅不運作的認知。如果按照這一套臨終儀軌來做的話,就不會因為搬動、碰觸亡者而令其疼痛,也不會因為聲響、味道而讓亡者起煩惱,反而因為佛號的誦唱幫助亡者提起正念而往生。佛教界為了保險起見,所以將時間從 3 或 4 個小時延長到 8 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註3)。這一點很顯然的與現代醫學對生命現象的理解,認為呼吸心跳停止時,該人就已經死亡而成為一具屍體的看法是互相牴觸的。因此很難讓一般認同現代醫學觀念的人接受佛教的唯識生命觀,才會響應推廣器官捐贈的活動。但是從唯識的觀點來看,器官捐贈這一件善事對一般人來說顯然不能做,因為在捐贈器官的當下,自己會產生很劇烈的疼痛,會容易因此而出現很強烈的瞋恨心,反而讓自己蒙受不好的結果(註4)。如果真的很想遺愛人間,該如何處理才會圓滿呢?那就是在簽器官捐贈卡時,要附上一個但書,要求醫師在死亡前(重點在心跳停止前,否則打了麻醉劑也無法循環到全身)數分鐘時作全身麻醉,而且藥效要持續到八個小時。這樣一來,在取器官時,以及取器官後到正死位之前這段期間,意識心就因為大腦受藥物麻醉的緣故而不起作用,也就不會有痛覺了。瞭解了這一些現象之後,大家在考慮簽器官捐贈卡時,就可以多一些思維及考量了。除此之外,下次如果在醫院中遇到一聽到醫師宣判病人已經不久於人世,就急著想要將病人接回家中料理後事的家屬時,應該就比較可以理解他們的想法而不覺得奇怪了。

:H;F1|QxE0T}C0

i^^d1M:tO!_0五無心位時意識心斷滅而不具有功能,這是佛教經典對生命現象的理解。那科學界是否有類似的看法呢?在哲學界,有一位專門研究心識哲學(Philosophy of mind and consciousness)的 John R. Searle 教授(1932~),他曾在一篇名為《The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的文章中寫道:「By 'consciousness' I simply mean those subjective states of sentience or awareness that begin when one awakes in the morning from a dreamless sleep and continue throughout the day until one goes to sleep at night or falls into a coma, or dies, or otherwise becomes, as one would say, 'unconscious'.」從其文章內容可以知道,Searle 教授認為在無夢的睡眠狀態、昏迷、死亡或其他喪失意識的狀態,都是不具有主觀的覺知經驗的,也就是說在這些狀況下人的意識功能是暫停不運作的。現代的哲學家藉由觀察及思維推理所提出的觀點,與兩千多年前佛教經典中所提出的五無心位的看法,其吻合接近的程度,是否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呢?是否可以因此而稍加領略釋迦佛於經中所表達出來的深廣智慧呢?心理学空间y&hhnnd

心理学空间8P;?/ZE8ln

除此之外,2005 年的 Science 雜誌,有一篇名為《Neural Communication Breaks Down As Consciousness Fades and Sleep Sets In》的文章(註5),文章中提到幾個論點,包括(1)As sleep sets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erebral cortex breaks down. Such communication is a likely prerequisite for consciousness(開始進入睡眠狀態後,數個不同部位的大腦皮質的連結溝通會中斷,而這些連結溝通功能可能是意識形成的先決條件)(註6)(2)Sleep is the most familiar alteration of consciousness. It happens every night to all of us. Every night, when you fall into deep sleep, your consciousness usually fades(睡眠是我們最熟悉的意識狀況改變的情境,人每天晚上都會睡覺。當我們晚上開始沉睡時,我們的意識往往就隱沒了)(3)When we fall asleep, consciousness fades yet the brain remains active(當我們進入睡眠狀態,致使意識功能隱沒時,我們的大腦還是很活躍的在運作著)。由這一些觀點,可知目前的科學家逐漸的了解到睡眠,尤其是眠熟無夢的深度睡眠時,大腦功能依然活躍的在處理很多訊息,可是這時意識心卻是不運作的。在這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當意識不運作時,大腦的功能仍然是活躍的這一現象,是否很不可思議呢?目前的科學研究可能還無法提供適當的解釋,但是佛教的唯識學卻可以說明這一現象。因為在熟睡無夢時,雖然前六識都已經不運作,但是每個人的末那識並沒在有休息,仍然忙得很啊(註7)!就像是目前大家經常使用的電腦,當一段時間暫時不用時,可以讓電腦進入休眠狀態。表面上看好像電腦什麼事都沒做,但其實電腦的 CPU 及其他電氣線路仍然忙得很,要隨時監測是否有人碰觸了電腦,以便隨時終止休眠狀態。人的大腦功能,也很類似這個現象。這個道理在之前的文章曾說明過,各位可以自行參考前面的文章內容便可瞭解。

#[d'xX!Ud m0

(DO d:S4zO g;I0(待續)心理学空间T P/[9y#xO6g!Wh w

  1. 這種狀態稱之為初死位,是醫學上的死亡。就唯識觀點來說,則還不是真正的死亡。
  2. 《緣起經》卷 1:「云何為死?謂彼彼有情,從彼彼有情類,終盡壞沒,捨壽捨煖,命根謝滅,棄捨諸蘊,死時運盡,是名為死。」(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 冊 No. 0124 緣起經),經文的意思說明了眾生的死亡,是以壽命終結、命根謝滅、身體敗壞來定義。這時色身及心理情緒等種種現象都消失不再產生作用,再加上體溫喪失,就謂之為死。可知,人死亡時會有捨煖的現象,也就是身體溫度會逐漸降低。若依現代法醫學的瞭解,人死亡後,屍體的溫度會逐漸降低,依當時環境氣溫及身上所穿著的衣服而有差別,一般約 3 至 4 小時後會降到與環境等溫,之後身體就逐漸腐壞,此時就是開始進入正死位,6 至 8 小時候就不再有體溫。
  3. 依佛經對生命現象的理解,每個人死亡後進入正死位的時間長短並不一樣,是依於其在生前所造作的善惡業差別而定,一般沒有作大惡業的人大約是 3 或 4 小時至 8 小時不等。
  4. 《法苑珠林》卷 70:「今身若多瞋恚者,死即當墮泥犁地獄,於歷劫中具受眾苦。」(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3 冊 No. 2122 法苑珠林),意思是說,在世時常起瞋恚心的人,死後很容易就會墮入地獄道中受生成為地獄眾生,受長時劫的痛苦。若在初死位到正死位這中間的時間因為器官捐贈而遭利刃切割身體,當受此大苦痛的時候恐怕是很難不起瞋心的。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以為人死了就完全沒有感覺了,因此就不會害怕斷氣之後馬上開腸剖肚這一件事情。可是等到真正動刀取器官時,才突然遭到劇痛的衝擊,那時恐怕很難不起大瞋心的。譬如熟睡中的人,突然間莫名其妙被他人吵醒,隨即被打了幾巴掌。試想在這種情況之下誰不會生氣而起瞋心?甚至很可能一怒之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和對方扭打起來。睡覺被吵醒與沒有麻醉被開刀來相比較,情況可說是太輕微了,這種情況都會起瞋心了,更何況是突然被利刃開腸剖肚呢?只要大瞋心一起,就很容易被三惡道的境界拘繫而往生三惡道了。
  5. Science. 2005 Sep 30;309(5744):2148-9.
  6. 中譯部份乃筆者所附加。
  7. 第七識末那識即使在五無心位仍然不會停止其功能。其實在生命生死輪轉的過程當中,末那識與第八識一直都是「孟不離焦,焦不離孟」的伴隨著,永遠沒有休歇的時候。在唯識經論上就形容末那的這種特性為「恆審思量」性。但是末那識也有斷滅不運作的時候,那就是二乘人修解脫道證入四果阿羅漢,待其命終入無餘涅槃時,其第七識就會連同前六識一起斷滅。除此之外,別無例外。因為末那一直在遍緣外境的所有法,因此即使是在眠熟無夢等四種無心位(正死位除外),雖然意識斷滅了,大腦仍因還有末那識所緣也是不可能休息的。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只有一種或多種精神分析?——談唯識學與諮商治療(三) 陳政雄
《陳政雄》
只有一種或多種精神分析?——談唯識學與諮商治療(五)»

 陳政雄

台北市立療養院住院醫師
台北市立療養院主治醫師
美國密西根大學附設醫院自閉症特別門診進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身心障礙鑑定學障組委員
財團法人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