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作者: 陈会昌 / 189896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n;MR([9u6R;} _x |0一、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W+Ve,Rwm:o8v,S0
jyw[s"cm&k S&l0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心理学空间u S9_,fW5j m

Y.K1b;FI0c_ {0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 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 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 性器期, 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 潜伏期, 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 生殖期, 12岁以后, 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Z$Zx%mLWHt0心理学空间8Z7@p(`)th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WU|{tkX,pic0
2N H?:p gV Wb:?%T9u8P0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心理学空间5]!W+P~r n1^P
心理学空间;t#Z&D)DY4@ FDBb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心理学空间C7P-S5X,e!v {B

"n:voY8e/cx0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心理学空间$~2| ^ C"t_

6zE|{.c&T}0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心理学空间Vr c5`T1ywAf
心理学空间1o](Jx)s/e"F&b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
O]E.^*{%R H![$t3dE0总之,直到上小学之前,孩子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3~6岁,真是个动荡时期。
f't7\4Bd0心理学空间2~!\D*@Y.?Y
二、幼儿的思维与学习心理学空间p9}s(R$sJ
心理学空间-EAHE&eRA7\Z_
1 孩童的思维心理学空间-J[A2u`8q ~7f{*g

q%JFTUe9x0从2岁到6岁,儿童智力发展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各种符号。例如,语言就是符号,象征游戏也是符号(这个大圆圈是爸爸,那个小圆圈是我),说自己做的梦还是符号(在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非现实性的幻想)。心理学空间8f YCZ0R-?En

$Y:S!s;VxR8p0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仍然是自我中心的。例如,他们还不能鉴别词语和词语所指的东西,不能鉴别他们自己创造的游戏、梦幻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差别。他们认为,名称都是事物固有的,一个物体只能有一个名称。当他们知道了理发馆是给他理发的地方之后,他会问“发廊是干什么的”?心理学空间Ox6r5{+Y:[2S#S

)R.v3A/c Kq0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主要表现在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例如,一个孩子给另一个孩子讲VCD机怎样用时,他会使用一些模糊的术语,像“往前转”、“往后停”之类,等他讲完之后,另一个孩子还是不会使用VCD机,因为他把最重要的信息漏掉了,原因是,这个时候的幼儿还不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或他以为词汇所包含的信息比实际的多,他相信,含混的“东西”也能表达物体的性质。所以,这一阶段的幼儿还不能清楚地鉴别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东西。
b"wd&J8ld}9]E,K0
l$CTX;s_0到了5~6岁,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算简单的算术,也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例如,6岁的小孩已经知道“家用电器”不仅包括电视机、电冰箱,还包括空调机、洗衣机、电风扇等家庭用的所有电器。而4岁小孩就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心理学空间]@h9omg*@

8Iu)z x'gZe05~6岁儿童在考虑问题时,已经能够同时考虑两个元素或两种关系。比如,把水从一个高而瘦的杯子里倒进一个矮而粗的杯子里,他们知道,水没有变少,也没有变多,这就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杯口直径这两个元素,他们知道这两个元素是互相补偿的。同样,他们也知道了,把一块面团擀成一张面积很大的饼时,面团里的面并没有增多;把一根很长的绳子缠成一团时,绳子也没有变少;一个小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梳女孩的头发时,他仍然是男孩,等等。
.pR^JD W C0
MXp(T%`N+cPG.eY#h0很多父母对自己3~4岁孩子智力发展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对他们的情绪、兴趣和态度的关心。这些父母不懂得,强迫一个小孩子学习一种专门的知识,会使他产生对学习的反感。这种消极情绪对他将来的学习是不利的,它所产生的负作用比他今天是否学到了字母、数字和算术要大得多。心理学空间,w,LmgxE7I
心理学空间EK5h~C6u,e"t6]
很多成人认为,孩子的思维和成人差不多,在感情上却离成人很远。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事实恰恰相反。孩子在感情上很像成人,而在思维上离成人很远。心理学空间 K3oG [au

Y[*L$J1U7_*Po0一个孩子偶尔从同伴那里学来了一句脏话,父母就断定孩子懂得这句脏话的含义,于是打骂孩子一顿了事。其实,孩子说的这句话,他自己并不一定懂得。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告诉他,有些话听了让人高兴,有些话让人讨厌。你说的这句话就让人讨厌。有些孩子说脏话,只是在试探爸爸妈妈的反应,一旦发现父母的反应不愉快,他们以后就不再说了。
-v+X$Y2^*aA `0
Ox2R4v)y2BG^!l.N04~5岁的小孩语言已经发展得相当好,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达到伶牙俐齿的地步,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发展还相当不成熟。您可能发现孩子能认出几十种牌号的汽车,能滔滔不绝地复述从幼儿园里听到的故事,但是,你把一个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动地倒进一个高、细杯子里的时候,孩子会说,水变多了。你把原来挨在一起的5块糖摆宽一些,他会说糖比原来多了。心理学空间7RxWAQ Ca`

]VAe4];K`-h02 在游戏中学习
4p+C.zG F0
TV\3MjN;h0孩子的学习常常是在活动中进行的,这与我们成人不同,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学习得最好的时候,常常是静静地坐着倾听的时候,比如听老师讲课或者自己看一本书。孩子却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心智活动或思维。他们只能通过对事物进行实际操作来学习,不管这些活动是搭积木、玩洋娃娃还是过家家。
&R@*X5V5y5Lw UJ6y0
&tM)C'?+k!]0^ k0举个例子,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是怎样学做饭的。老师教给他们剥豌豆皮,削胡萝卜皮和土豆皮。在干这些活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要炒的土豆必须削皮和怎样削皮,要煮汤的豌豆必须剥皮。他们通过观察了解到,开水怎样把蔬菜烫软了,煮熟了,又怎样使另外一些食物(如鸡蛋和肉)变硬了。他们还知道了,食物在烹饪之后的颜色和重量都有变化,等等。所以,做饭这一活动不仅是加工自然食品的过程,它提供了概念形成、语言丰富和数学实践的机会。心理学空间^p4wOz:l
心理学空间 n!U-A IS"mg%a4JR
所以,幼儿不是消极的学习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在游戏中,儿童从事各种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又慢慢地被内化为思维活动。相反,让儿童静静地坐着学习,对他们的成长不会产生持久的作用。只有让儿童通过积极应付环境而获得的东西,才能长久地得到保持。
%T3Lu6h:bVf0心理学空间8~4AzDi}?&f#V KT
3 幼儿不适合于规则学习
1S#YY!vQ9FP"G0
(XVRS\?0成年人常常错误地认为,幼儿可以按照规则来学习。许多父母有这样的经验: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不要拆散玩具,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但是孩子总是不听话,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心理学空间 `(T`g{i)H

([*y7K,{Pi9I0原来,幼儿还没有内化的思维,他们很难把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需要。结果,他们就可能在今天接受别人帮助时说了“谢谢”,明天又忘了。
)_%R^E_a.p;OP0心理学空间i-[V/D6aD}
幼儿不能掌握外界强加的规则。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游戏来学习,所以,对幼儿进行语法、数学等正式教育是不恰当的。因为无论阅读、学拼音,还是学习数学,都是以掌握一定的规则为前提的,这种方式不适合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空间2Ux@3yf]-R*a)}

K'A8? {yy0但是,另一些学习活动可能适合于幼儿,如学习写字、认拼音字母、学习打字等等。这些学习可以为以后的规则学习打下基础。心理学空间B\%bi f'X!edM.e
心理学空间5[Sj{rP[
4 快速学习与融会贯通
I%jzKR @#q6[0
/v l4uxY0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对孩子来说,纵向的加速学习比横向的融会贯通更重要。例如,学习数数,他们恨不得孩子能很快地从1数到10000,学习阅读,就希望孩子尽快地能够读文字很多的书。为什么这种愿望是不切实际的呢?因为,假如学习对孩子来说没有乐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会高,他们的情感还会受到伤害。
*\&P&hx+g e`0心理学空间 VuV&e$FzI
当您花了很多钱,给孩子报了钢琴班、书法班、舞蹈班的时候,必须首先考虑孩子是否有兴趣学习这些东西。诚然,孩子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可以在特殊技巧上得到大的提高,但是,如果孩子并不喜欢这些东西,他们的学习是被迫的,他们忍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习,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他们的情感可能会受到消极影响。这些,他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心理学空间aC q-yzf
心理学空间~lfU3^ t,]Xz
所谓横向的融会贯通,指的是,我们不求孩子在某一个或几个专门技巧上有大的长进,而是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多种多样的材料,让他们扩大知识面,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例如,认识了圆形或方形,以后,不要再让他学习新东西,而是让他熟悉他所见到的各种圆形和方形,这样做,有助于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圆形和方形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更高级的几何学作了准备。
H5J `(D j T_2I:k0
`as2r'a.T0当孩子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材料之后,他们就能对这些材料进行横向的比较、分类、排序等等,例如,让他们把狗、草、桌子、大象、月季花、柜子按照类别和大小分类并排序,如果他们做得很好,就意味着他们为今后的学习作了准备,这比仅仅学会数数、算术的孩子将来的发展可能更好些。心理学空间P$lli S g;X)E
心理学空间 q^%R!|L&N
为了考试忙着死记硬背的学生,和经常看课外书进行规律性学习的学生相比较,情况也很相似。这两个学生在考试成绩上相差可能不多,但是那个广泛阅读课外书、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学生,今后的学习可能更轻松,因为他为下一步学习作的准备更充分。想方设法教给幼儿一种专门技巧和知识的父母,客观上好像是在教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其结果,对学前儿童来说,这些知识很可能是短命的。
!\M8r x2D.g-jx6D\0
v i_1Om U!K(k8IG0三、幼儿期个性发展的主要任务心理学空间rGdp#c&R-FUs

(w7xjB w ?q FC-~A E!f0    我们在引言里已经提到,幼儿时期的智力发展状况并不能预测孩子长大以后的生活是否幸福,但是他们的个性发展却能够预测。可以说,3~6岁期间,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比整天关注他们的智力发展更重要,也更得法。心理学空间\DM-jOf$g,OK/f aM

T\!Q+u,m+cg%Z0那么,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孩子掌握那些为上小学作准备的知识,如会数数,会算5以内的加减法,会背乘法口诀,会认识多少汉字等等,也不是象我们现在多数父母想的那样,培养孩子遵规守纪,听说听道,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而是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IL QK2G$|,|j!n\v0
0nh@-wF!}'vD0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认为,3~6岁儿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游戏活动,亲身体验他们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一种目标方向感和自主性、创造性。例如,当你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教他学习一个数字或汉字,他听您说到学这些东西将来会有用的时候,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会非常好奇和认真地听你讲,认真地学习和掌握,而没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就显得比较无动于衷;又如,当幼儿园老师在班上拿出一个军舰模型要讲解的时候,孩子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会非常感兴趣、非常注意地听老师的讲解,下课之后,他可能对别的孩子说,我长大要当一名海军,要开军舰,象刚才老师上课时拿出的那艘一样。而缺乏目标方向感的孩子,可能对军舰模型不感兴趣,也没有什么感受能说出来和大家交流。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及时发现和抓住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目标方向感,给以及时的强化和鼓励。这种目标方向感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产生雄心壮志、远大抱负和主动精神的基础。有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普遍反映,那些后来考取名牌大学、成为人才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在幼儿期就表现出这种萌芽般的雄心壮志的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就表现出了高于别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心理学空间7kOB%_P
 心理学空间~2C#t&HY{-bfjkq&Q
    虽然您是自己孩子的爸爸、妈妈,但是您未必了解自己的孩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您对像遗传、环境这类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原理一知半解。如果把孩子比喻为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那么,遗传就是这棵小树的种子,它将来能长成松树,还是柳树,遗传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所以,了解自己的孩子,应该从了解他的遗传特征开始。心理学空间[4l u2`-qn2v%i*t

b1d HaK@;x$pQ0在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上,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研究和争论最多的,莫过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争论长达100多年,二、三十年代,遗传决定论曾经显赫一时,五、六十年代以后,人们开始重视环境的作用,近20年来的一些新的研究发现,使人们重新开始重视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近期的研究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各占多大比例,二是遗传怎样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
2G6CM,lHV(P!h6L3d8U0心理学空间3lVvu B UZ
四、遗传的作用有多大心理学空间:u/on!C;MxO&n7` s

t][2t6z050-60年代以前,遗传学只是针对生物的遗传形状、动植物的遗传规律、良种的培育与改造等问题进行研究,60年代以后,从遗传学中分离出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动物和人的行为与遗传的关系,这门新学科叫做行为遗传学,现在,该学科在我国还是个空白,但是在国外,却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心理学空间\U8bf jw;[
心理学空间Y LP0NZ/im7]
1 “聪明”老鼠和“笨”老鼠
'wc%r[6r0
Sq)bz]4Z(fM,j0    为了证实遗传是否真的影响行为,美国行为遗传学家特里昂用白鼠做走迷津实验,他把在走迷津中成绩好的白鼠和成绩差的白鼠分开喂养,让它们分别繁殖后代,发现,从第2代到第8代,成绩好的白鼠,其后代走迷津的成绩越来越好,成绩差的越来越差,在第8代以后的变化就不大了。80-90年代,国外的行为遗传学家们对白鼠、老鼠和鸡等动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在活动水平、情绪性、攻击性和性驱力等行为上,同样存在着相似的遗传规律。
8i:I%I5l!W-h zBp02 遗传究竟占多大比率?心理学空间 aFu4SaPN.p,^'^
心理学空间5L|d \7T+w1c(Y
遗传对行为有影响是肯定的,但是遗传究竟在多大比例上影响人的行为呢?行为遗传学家建立了一种方法,叫做遗传率估计,专门探讨遗传因素造成的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大小。研究者至今已获得有关智力和一些个性特征的遗传率的资料。遗传率估计多采用家谱法获得,这种方法把来自同一家庭的成员进行比较。最常见的是采用双生子比较,把具有完全相同遗传基因的同卵双生子和只具有部分共同基因的异卵双生子进行比较。如果在遗传上更相似的同卵双生子在智力和个性方面也更相似,研究者就假定遗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学空间bTg7]Z{M8{sG

q |f2`L3P|`0    现在,多数研究者同意遗传起着中度的作用。许多双生子研究证明,同卵双生子智商分数的相似性大于异卵双生子。有两位心理学家综合了30多项研究,发现,人的智力中,大约50%的部分是由遗传天性决定的。心理学空间8Sij-_#o!G
心理学空间:zF(l%U!{hY7[
    德国心理学家调查了2675名父母和他们10071个子女的智力的关系,发现了以下规律:
(kH4n _^"VY,E0心理学空间j`,DbS-K

德国2675名双亲和他们10071个子女的智力的关系

)f!F(c$p he0

父母智力组合心理学空间M-n"P?g)l2|H

子女智力优秀

(|X)T:L\#Ae0

子女智力一般

#r]nI.Be7x0

子女智力低下

-b;CEjm@e0

优+优心理学空间u)MTGxef

71.5

o1R:s9c*f F I_6}0

25.4

5V+t(b$g-N(x0

3.0心理学空间'~K Ur e6d1{.`"F

优+劣心理学空间e{~WD$s

33.4

If%Ub)wr$h2A0

42.8

9J\*F!za Z#y2J3`'[1N0

23.7心理学空间G-FZ;i8ez

一般+一般

Y}r&A"? T@GX!|0

18.6心理学空间gF,B!iHr%N.W M

66.9心理学空间r*rOyP9TTY

14.5心理学空间.Z JF rq9}Vb%f

劣+劣心理学空间!IAp*S Enf+g-LW

5.4心理学空间G%I%IK5qI \+y5j

34.4心理学空间jNYM A*d,hB&[

60.1心理学空间YQ5[fc-I

心理学空间!Q)TY5n.I
    遗传作用研究还发现遗传对个性也同样是重要的。一些重要的个性特质,如交际性、情绪表达和活动水平等,遗传性估计研究证明遗传对它们的影响和智力差不多,都是中等水平的。懂得遗传的作用对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很有帮助。例如,有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得非常胆小,怕生,有的孩子却很胆大,不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有的孩子从刚刚出生就表现出情绪大起大落,脾气特别大,有的孩子则情绪稳定,很安定,好带,好像天生就很听话;有的孩子好像天生就有一股倔强劲儿,他要干什么你必须满足,不满足他就大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另一些孩子则缓和得多,你不让他干一件事,他哼几声就不再闹了,这些都和遗传有直接关系。心理学空间0fPOt1H)y]^x

H9tf,tU#h0另一种推论遗传对复杂特性的作用的方法叫做一致性比率法。它指的是在一对双生子中的两个人身上出现的相同特征的比率。一致性比率从0-100。0表示当双生子中的一个人出现某种特质时,另一个人根本不发生;100表示当一个人出现某特质时,另一人也肯定出现该特质。如果同卵双生子的一致性比率大于异卵双生子,研究者就得出结论,遗传起重要作用。对双生子的精神分裂和严重抑郁症的研究,就提供了这类的事实,人们发现,遗传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影响较大,对违法犯罪的影响作用不大。一些收养研究支持了这一结果。患有精神分裂症和严重抑郁症的血亲比收养亲属更多地共享这种病症。心理学空间_M0Q5o6DKdls

P+M?WEn2yv$S0一致性比率法和收养研究都说明,遗传因素在家庭中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也起一定作用,因为除非同卵双生子的一致性比率达到100,才能证明遗传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已有很多研究证明,环境压力,如贫穷、家庭冲突和毫无秩序的家庭生活往往和情绪与行为失调有关。
9U;R+C!S~0
)x l*}3K,^0五、遗传和环境怎样相互作用心理学空间JnC)} ?'|c*s~-q

d9~E3g,P1j2{0   遗传和环境不是分别起作用的。行为是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遗传和环境是怎样共同作用,影响发展的呢?心理学家提出了反应范围理论、易开发性理论和遗传环境相关论。
&T8eG8L#u'Vx01 三个孩子的三种发展
i@%E_ K0心理学空间)@b'D9gTb^
    美国心理学家高特斯曼发现,每个人对环境的反应因为遗传天性的不同而不同。他举了三个孩子从被收养的儿童福利院转到一个富有的家庭中去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当这三个孩子伯恩、琳达和朗从环境条件不好的福利院转到一个收养家庭一年以后,三个孩子的智力发展发生了变化,但是变化的程度很不相同:伯恩的智商从100提高到150,琳达的智商从75提高到100,而朗只从54提高到60。也就是说,环境的变化是相同的,但是由于遗传的作用,他们三个人的反应却很不相同。心理学空间:y+NX!o?Ma!O3yF/v-c
心理学空间GBmX|'Okw? X
    这个事实说明了遗传和环境关系的两种情况。第一,由于我们每个人具有独特的遗传天性,我们对相同环境作出的反应也各有不同。当环境不好时,朗的智力测验分数比伯恩低得多;而好环境使伯恩的智力分数提高得比朗高得多。第二,有时候不同的遗传-环境组合能使两个孩子看上去完全相同。如果让伯恩生活在毫无刺激的环境里,他的智商分数是100,大约等于儿童智力的平均分,而琳达也能得到这个分数,但她必须生活在充满刺激的家庭环境里才行。换言之,儿童对环境的反应范围是不同的,遗传和环境的独特组合既能使行为相似,也能使行为不同。心理学空间wc9V%vh7RjX/R

,Yk$W,{2PKE-M02 遗传-环境相关论心理学空间)Oe+e @n7E6B
心理学空间G%BYIy7ZY9hH
天性和教养还以另一种方式共同发挥作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桑德拉×斯卡尔提出了遗传环境相关论,认为遗传和环境二者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不仅环境会影响儿童发展,儿童的遗传基因也会影响儿童所处的环境,随着年龄增长和心理发展,这一过程不断地变化着。她认为,遗传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被动关系、激发关系和主动关系。
5~2ngjz+vpg!w0心理学空间RA4T Lmu9g|S+[l
    幼年期的遗传和环境关系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叫做被动关系,因为儿童不能控制它。最早,父母给孩子提供环境,而这种环境是受他们自己的遗传特征影响的。例如,父母是优秀运动员的,可能喜欢户外活动,在孩子年幼时经常带他们游泳,上体操班。因为身处“运动员”环境,孩子可能会继承他们父母的运动能力,结果,他们可能成为优秀运动员,这里面既有遗传的作用,也有环境的作用。心理学空间4fY }K$|\_

O;AY+G ^e6Z0    第二种叫做激发关系。儿童主动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反应,这种反应受到儿童自己的遗传特征的影响,成人的反应又加强了儿童最初的反应方式。例如,一个活泼、友善的小孩受到的社会刺激,可能比一个消极、安静的孩子更多。一个善于合作、注意力集中的学前儿童可能比一个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的孩子得到父母更多的耐心、细致的教导。
L(V5yJF3A7oFO Wk"W0
0T;pE@;SSe'[0    随着儿童年龄增长,遗传和环境之间的主动关系就变成了主要的。由于儿童的经验增加,他们走出家庭之外,来到学校、邻居、社区中,可以作出越来越多的个人选择,他们在寻求更适合他们的外界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身材协调、体格健壮的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运动场上,有音乐天才的孩子参加了学校的交响乐团,拉小提琴;睿智和求知欲强的孩子则成为当地图书馆的常客。
A4e8e&C i0\$e+r"Dm0
#R'CkK&ZV+ZR0    这种根据自己的遗传条件积极选择环境的倾向称为生态环境选择。婴儿和年幼儿童不能进行更多的生态环境选择,因为他们的父母替他们选择了环境。相形之下,年长儿童和青少年则较多地改变他们的环境。这种生态环境选择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儿童时期被分开收养的同卵双生子,后来重新团聚时,在嗜好、对食物的偏爱、选择朋友和职业方面有那么多的惊人的相似之处。它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追踪研究中会发现,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和被收养的兄弟姐妹在智力和个性方面更相似。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随着年龄增长,遗传因素在我们所经历和自我选择的环境方面可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心理学空间P&A R!}%d6_

#o/g Sgt.`)HXS03 家长的正确态度心理学空间a2@^f!| z6g

CWg Z!b9~0    心理学家对天性和教养关系感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希望找到尽可能地促进儿童发展的途径。反应范围、易开发性和遗传-环境关系等理论提示我们,最好把发展理解为天性和教养之间的一系列复杂的交流。当一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被遗传因素决定时,它还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我们不可能想让孩子怎么变化他们就怎么变化。任何促进发展的努力能否成功,取决于我们所希望变化的那些特性,取决于儿童的遗传天性,取决于儿童自己的努力,也取决于我们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时间的掌握。
/i4sVwJAS6Ngu0心理学空间*in8S3l6k!rS9y.^'r
    在对待儿童遗传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做父母者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S"Vsktm,_ M+a'N"^0
(d M_xN r0    (1) 了解孩子的天性是父母的首要职责,父母虽然不能改变儿童的遗传条件,但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5~b'Ch XHzq0    (2) 儿童天资的差异和补偿特征,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缺陷,可由另一方面的特长来补偿。心理学空间o#fV~.iU;y @3G
    (3) 对天资较差的孩子,永远不能说“笨”。心理学空间 Az~,`z-F
    (4) 对天资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B}&v,F7[UUU1_0心理学空间Zt'Yn v][@H5r
六、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心理学空间;RD8OO5{9aKz
心理学空间+v4B/rI%E"pD8g,E#X
1 儿童的生理条件对发展的影响心理学空间$u6R:ReAi.I i$I
心理学空间%W7}(m ~,d#}
    儿童的一些生理因素本身并不包括心理成分在内,但却常常导致心理方面的后果。这些特征又可分成三类:心理学空间q9D2Ao(T
心理学空间)bA;^ sgJE9]X
     1)器质性的损伤或发育异常  它威胁着后期心理发展,通常包括出生低体重、孕期后遗症、先天畸形、生理缺陷、严重疾病、因事故等造成的脑功能损伤。
F4Y],M3n'g#fZ6H0
#a R;c"^]$n8` H0     影响个体发展的身体特征或变化  如身材、体型、外表与魅力,由青春期、更年期或老龄引起的身体或生理变化。心理学空间U xQ,q3Q t

n UP+`R+KQ.\0     年龄、性别和种族  这三个特征对个体发展有很大影响,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证明,两性之间、不同年龄的被试之间、来自不同种族群体的个体之间,发展过程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极其复杂。例如,虽然这些特征显而易见地根源于生理发育,但它们却依存于社会对这些特征的反应而起作用。这些反应又因文化或亚文化而不同。但是,不论它们源于何处,与这三种因素有关的差异总是频繁出现,如果在家庭教育中不考虑它们,是不正确的。心理学空间:lt||A.\

{b;b+D\V02 个人的刺激特性心理学空间 qQ9ch^Y#r/pn U$k d
心理学空间H2qN(y ht:yP
    个人刺激特性指人的一些特别明显的表面特征,它们可能会引起某种环境反应,从而可能阻碍或促进心理成长过程。例如,婴儿的烦躁与愉快,外貌是否吸引人,是积极作出社会反应还是胆小退缩等。心理学家把这些个人特征称为“个人的刺激特性”。
UlEl"r0
%ndZ#Iq0    近年来,一系列的追踪研究证明,个人刺激特征能激发别人的反应,这些反应对儿童发展可能起积极或消极作用。例如,美国的一项追踪研究就说明了生理特征的显著效用。他们发现,经济困难会导致父亲对孩子的拒绝行为,而消极地影响女孩的心理健康。但是,父亲的拒绝却与女儿的生理吸引力成反比。“讨人喜欢的女儿不大可能被父亲虐待,无论家庭的经济压力有多大……这一结果告诉我们,把儿童的特征与父母行为结合起来考察经济压力带来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空间D s yT;V\

*m8J%a(l}6w XY,L03 心理结构属性心理学空间Sk!i.ufE

Zy9R~'y | B4T!KY(D0    心理的结构属性指人的一些潜在的心理特征,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气质、人格和信念,还有儿童的习惯(如咬指甲、注意不集中)、反应速度(做什么事情都慢慢吞吞)、探索式的行为模式(蹲在鸡窝前看鸡下蛋、把玩具拆开看里面有什么)、解释及组织环境时的认知风格(月亮飞起来了,筷子弯了,迷路时的识路方法)、期待(当父母或教师说将来要干一件什么事情时,有的孩子记得很清楚,有的很快就忘了)和对未来的计划(动机的强弱、抱负水平的高低)等。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特征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但其发展演化的形式和复杂性都随生理和心理成熟而变化。这些特征不仅能够激发别人的反应,而且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交互作用。在婴幼儿期,这种适应体现在,婴儿与母亲的交互作用中能主动地形成某种模式,并且能够维持这种模式。稍后,婴儿可以主动地对周围环境进行视觉和动觉的探索,它既有物理方面的内容,也有社会性的一面。长大以后,儿童的这种特征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努力建立与维持人际关系(在幼儿园和邻居中寻找新朋友并维持和小朋友们的关系),智力上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问题总是问个不停),操纵环境(不跟着别人的意见跑,总是有自己的主见)、选择环境(对游戏、玩具、动画片和书籍的选择,回避那些引起自己不快的情境)、重新构建环境(家境贫穷的孩子为了不耽误学习,起早贪黑,用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设置环境(在家里为自己安排学习的位置,主动地组织一个学习小组)、创造环境(每天走很远的路,向一个有某种技术的人求教),把自己看作是反应灵敏的积极主体,等等。而这些作法,必然引起别人的赞赏和支持,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在生活、学习各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功。心理学空间'C!q ]&a&I*E1Vb
心理学空间:RI?\b,c
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推动发展的特征,就逐渐在特定环境中显露出来,引发环境的反馈,进而产生更复杂的发展轨迹,并且随时间表现出延续性。其结果,就形成了一些个人特有的倾向,这些倾向产生于儿童的生活背景,但在不同背景中又可能有不同表现,这些倾向就构成了儿童的人格。心理学空间0H:`Z6a(f

h,m_3i&[:V(v0七、性别差异心理学空间:SqR.vw
心理学空间,K._LI}@7HO
1. 确实存在的性别差异心理学空间 @@Kb*EW

lSW;BlY0  美国心理学家麦考比和杰克林分析了1500多项研究,发现只有下面四种性别角色的稳定差异是有真凭实据的。第一,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胜过男性。女孩的言语技能发展比男孩早些,但直到青少年期之前,这种差异都还非常小,成年以后,女性在语言能力上的优势逐渐明显。第二,男性在视觉和空间能力测验(空间知觉:从不同角度识别相同图形)中胜过女性。第三,男性在算术推理、尤其是在靠视觉和空间技能的几何和三角推理上胜过女性。在视觉和空间能力上的差异最早出现在8-10岁,但直到青少年早期(12-13岁)之前,男性的数学能力并不能超过女性。第四,男性在体力上胜过女性,而且在言语上比女性更富于攻击性。
B*E1M@Z%uD(DiU4A0
[3p7]#w1] Q!O*Wd0  最近的研究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确有根据的性别角色的稳定差异。例如,男性一般比女性更加积极, 更喜欢冒险, 更善于发起和接受非攻击性的激烈的滚打游戏,更容易出现阅读能力缺陷、语言障碍、情绪失调和各种心理疾病。从大约五岁以后,女孩和女人比男孩和男人对婴儿更感兴趣,更易作出反应。女孩比男孩向别人提出的要求少些, 对成人在游戏中提出的社会性建议反应更敏感, 且能更好地遵从成人提出的要求, 当面临一个难题或要实现一个群体目标时, 她们比男孩更依赖于合作和讨论,而不象男孩那样有个人主见。麦考比在归纳了一些较新的资料之后提出,老谚语中说的男孩比女孩更难养育的话看来是确有根据的。心理学空间R2CS:|8b0zt_

"])U.[%a;pm]0    但是,这些性别差异只反映了群体的平均水平,它们也许能、也许不能说明某个特定个体的行为。譬如,有的男人象最善于照顾人的女人那样对婴儿感兴趣,不少女孩和女人象最优秀的男孩和男人那样,在数学上取得成绩。所以尽管从整体上男女之间存在差异,但这些稳定差异并不一定适合于某些人。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根据一个人的性别来预测他的攻击性、数学技能或语言能力。只有在计算群体平均数时才能发现性别差异。心理学空间5H8p9xIuR$|

z`OXk ~y+x02 可能造成两性差异的特性
@ h`$g,M.y2I@rS0
K(X9m|%j^*P'd+D)P P0  在其他一些社会特性方面的两性差异的证据只能供人们参考,例如,人们一般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加怯懦、胆小和忧虑,尽管这方面的资料是有些矛盾的。在压力情境下对儿童进行的观察研究常发现在怯懦或胆小行为方面并没有性别差异。但是,女性可能比男性报告的怯懦或胆小更多些,而且她们往往认为她们的情绪反应比男性更深刻和强烈。儿童期的女孩子更加听从父母、教师和其他有权威的人的要求。但她们并不是“容易被说服的”,她们比男孩子更不容易听从同辈伙伴的要求和指导。虽然有资料证明女孩比男孩更善于照顾人(而且可能更善于移情),但很少有证据支持女孩比男孩品德更高尚这一说法。
+C!s {H8qM0
6j(JuV ^lK%w03 关于性别差异的一些未经证实的看法心理学空间3| aH I'E

*j&X8}!Yt'q2y0    还有一些广为传播的性别角色的稳定类型,属于未经证实的判断或根本没有事实依据的“文化的神话”。下表列出了这些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神话”。心理学空间!C'np6@w/[.L[ fh

b7NA.w,L;{,BkL!k0

关于性别差异的一些未经证实的看法

Ex?$n/F*S0

        心理学空间W$yIS4]GC]1h$sK?

                       心理学空间Y3Y.tF%x2AJ_R3N3l

1.女孩比男孩更加"善交际"心理学空间"p7a;FEl/]Z.H

两性对社会性刺激有同等的兴趣, 对社会强化物有同样的反应, 同样熟练地向社会榜样学习, 在一定年龄, 男孩比女孩花更多的时间和伙伴一起玩。心理学空间*o'y D3`)U"S/Q l9X

2.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暗示心理学空间XC9o~D p}#U2x

大多数研究都发现,儿童的服从性并没有性别差异。而且男孩有时比女孩更容易接受同伴群体中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念。心理学空间 f"o:wg(F m\

3.女孩比男孩自尊心弱

U3I V8B{E0

在整个儿童期和青少年期,  两性的自我满足感和自信心非常相似:但女性认为她们的社会能力较强,男性认为他们更富于支配性和影响力。

B0q dQ ~\J'k&M0

4. 女性比男性善于完成简单重复性工作,男性更善于完成需高认知加工水平的任务

y!J H [FV&J;v.c:]0

证据并不支持这些断言。在学习记忆、概率的学习和概念形成等方面,未发现哪一种性别占优势。

-Qx)J V1V0

 心理学空间O5l9hj`&x#RB

5. 男孩比女孩更富于"分析性"心理学空间 emL4x{6| p

在分析性认知方式测验和逻辑推理测验中,男孩和女孩之间没有差异,但在完成需要视觉和空间能力的任务时,男孩做得好些。心理学空间3{C!?4i7GH2I@O(j

 

@5[P5Z,z8Yd!R0

6. 女孩的成就动机较弱

"k k%H[R [o j#K:z7`0

这种差异并不存在!女性成就动机较弱的神话之所以能长久流传,也许是因为男性和女性的成就动机指向不同的目标。心理学空间ek*P*Zb2T"D

 心理学空间 @+YkS j{ n2h

%k2sdlTJj7[&|b0  为什么这些不正确的看法会长期流传?麦考比和杰克林这样认为:“这些‘神话’之所以能流传,也许是因为这些刻板印象太强有力了。这里有一个古老的真理,如果关于人类群体的一个广泛流传的东西被人们相信,那么,这个群体的成员就会按照人们期望的方式去行动,而且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使大家相信的东西逐渐固定下来,而且变得越来越强有力;如果群体的一个成员不按照人们期望的方式去行动,他的行为就容易被忽略,使人们普遍相信的东西受到保护。我们认为,这种经过筛选的选择性注意过程在关于人们所期望的男性和女性行为方面也是长期存在的。只有在否定的证据的不断冲击下,这些长期流传的神话的影响才会逐渐消失。” 这就是说,性别角色的固定印象好象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图式,我们就是用它来解释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的。人们甚至用这些图式给婴儿的行为分类。在一项研究中,让大学生观看一个9个月婴儿的录像,对其中一些被试介绍说她是个女孩(“戴安娜”),对另一些被试介绍说他是个男孩(“戴维”)。当大学生观察这个孩子做游戏时,让他们解释孩子对所玩的玩具的反应,玩具包括一只小熊和那种打开盒盖即跳出一个小人的玩具。被试对孩子行为的印象显然取决于他们心目中这个孩子的性别。例如,当被试观看录像中演到婴儿看见一个从盒子里跳出来的场面时,认为是男孩的被试解释说,他“生气了”;认为是女孩的被试则说:“她害怕了”。显然,这些未经证实的或不正确的性别角色固定印象对男性和女性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a$X%j6n7te7fC0
S"Jp n2}-X04 对男性和女性成就的估价心理学空间h,pZkp

-^3I*B_f:X0(1) 对女性成就的低估
{1^-Zl]%Z1N0
O$tKew(\0  一位心理学家让一些女大学生评价几篇专业论文,对一些人说这些论文的作者是男性(“约翰麦基”),对另一些人说论文的作者是女性(“简麦基”)。结果,对这些同样的论文,认为作者是男性的被试作出的评价高于认为作者的女性的被试的评价。心理学空间Wa.z$h4h'A
心理学空间 o]hvX8}C
  这种对女性成就的低估甚至发生在让男性和女性评价他们自己的成就的时候。当女性完成了一项她们不熟悉的任务之后,她们常常把成绩归因于好运气;而男性则往往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在一项研究中,让男女被试解释不易受运气影响的一些职业成就(如优秀的男女医生),结果,无论男女被试,都倾向与把男性的成就归因于能力强,而把女性的成就归因于为取得成就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换句话说,人们认为,女性要想在同样的事业中取得成功,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大的努力。所以,人们之所以在能力等同的求职者中通常总是选拔男性谋职者并且付给他们较高的工资待遇,就不难解释了。心理学空间T!bD a.H|
心理学空间@,Q:m+_ v| ?Pu
  儿童什么时候开始认为男性比女性能力更强的?美国心理学家苏珊豪夫给3~5岁儿童看关于两个婴儿的影片,其中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然后让被试指出哪个孩子更聪明。结果这些学前儿童普遍说那个男孩子更聪明。研究人员发现,一年级男女学生就认为男生在完成一些不熟悉的课业和承担领导角色方面比女生能力强。还有研究表明,幼儿园和一年级女孩子都认为,她们在概念形成和算术方面没有男孩子学得好,虽然她们在算术课和概念形成测验中的成绩一点也不比男孩子差,甚至比他们好。还有一个发现,那些最优秀的女生往往是最低估自己能力的女生。心理学空间,W)r(LH$\ h%v Q/@|#h

}-{ E0K hjBU[(@0Y0(2) 家庭影响
RSA!l X{/@/m0
"ze!L~F-mc0  父母可能会通过向子女提出期望而影响孩子对两性的态度。研究者发现,5-11年级学生的父母对儿子在数学课上取得好成绩的期望胜过对女儿的期望,他们认为,数学课对男孩子更容易学,更有趣,也更有乐趣。父母的这种态度是否影响到子女的数学能力倾向和他们对今后数学学习的期望呢?是的,确实有影响。其实,这些男女学生,原来的数学学习成绩并没有差异,但他们对自己数学能力的看法却和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数学能力与潜力的看法一致,而不是与他们自己过去的数学学习经验一致。所以,家长对男女孩子学习潜力的成见对儿童在学习上的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家长把他们的女儿的好成绩归因于努力,把儿子的好成绩归因于能力,这就使他们的儿子和女儿在取得相同成绩的时候却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yQg+sV tc0心理学空间 qN'?pq(D1zh9u
(3) 学校的影响
t0j2BPm0心理学空间8CgdH3M
    教师也可能因为对男女学生的成绩作出不同反应而强化这种性别成见。心理学者对课堂中的评价反馈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教师对男孩子学习成败的反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掌握动机,也就是说,当男生取得成绩时,老师表扬他们的能力,当他们失败时,则强调非智力因素(如粗心、不努力等)。女孩子得到的评价就不同了。当女孩子得到好成绩时,老师常常表扬她们学习中的非智力方面(如作业整齐,学习努力等),当她们失败时则强调她们智力上的缺点。因此,教师可能无意之中通过她们的口头评价使女学生无可选择地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能力差。这种成见将导致女生对自己能力的低估甚至把她们推到学习无助状态。心理学空间8}"f-q5S,moS

V@2T4b @+h0  为什么最优秀的女生往往最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己对今后学习成绩的期望?研究者观察了教师使用奖励的方式,这些教师对男女学生在学习上的期望显然持不同态度。结果确实很有趣。受到较多表扬的女生,是那些老师对她们不抱太大希望的女生,而不是那些老师抱较大希望的女生。对男生的表扬方式则正好相反,如果老师希望他们学得好,他们就会经常受到表扬。请注意,在这些班里女生得到的表扬方式并不能反映老师对她们今后学习成绩的真正的期望。你们也许能够发现,一个很少因为学习成绩好受到表扬的明星女生最后可能会想,自己的能力想必是不强,或者学习成绩对女孩子来说并不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班里的明星男生和比她们能力和成绩都差的女生反而得到较多表扬的情况下,她们更会这样想。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没有了 陈会昌
《陈会昌》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自尊教育»

 陈会昌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荷兰莱顿大学心理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系高级访问学者。

陈会昌心理学网站
提供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心理咨询服务。

http://weibo.com/u/141436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