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的光环下
作者: 刘丹 / 4657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赵本山在春节晚会的节目《卖拐》中,对自感“脸越来越大”的范伟说,“你这是末梢神经坏死憋大的”,范伟立刻对站在街上卖媳妇玩的大忽悠肃然起敬。一个文化不高的农民,因为适时地、脱口而出地使用了一个科学术语,形象瞬间高大起来。细细想来,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脑袋大脖子粗”的范伟太愚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人类对科学一直就怀有深深的敬仰之情。心理学空间`4XU!q%bB^(H X:O

&|_\ Sj(|2I0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晕轮效应(halo effect),又叫光环效应。说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会受一些主要特征的影响,如果这个主要特征是“好”的,人们就会认为其它特点也是好的,仿佛这个人被一个“好”的光环笼罩着。相反,一个人的主要特征如果是“坏”的,人们就会认为他的其它特点也是坏的,仿佛这个人被一个“坏”的光环笼罩着。戴恩等人1972年的研究发现,心理学空间1] ]FX@5y ?5I;k

lE-?P7]6w#E0对于一个看起来很有魅力的人,我们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会认为他/她不仅和蔼可亲、沉着善良,而且还会认为他们能够找到称心的工作,觅得理想的配偶,拥有幸福的家庭。心理学空间~ E;r{AK@@
心理学空间fDGt*_
    十九世纪以来,科学的飞速发展把我们的地球改造得日新月异,当然也可以说是面目全非。甚至月球、外太空和火星,都留下了人类的痕迹。除了上帝——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看到过他——之外,只有科学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彻底地影响着、改造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对科学充满着无限的崇敬和仰慕。因此,生活中,如果有什么人,或者什么事情,和科学有了关联,也都会笼罩在了科学巨大的光环下,在人们心中对他们或者它们的看法就会相应地“只好不坏”。科学带着一个巨大的光环,而且是一个几乎十全十美的光环。
|1Lra1AF%] B0心理学空间 crss8Pn
    不仅科学术语被笼罩在科学光环下,书籍、报刊和一切印刷品都有类似的“待遇”。小时候,伙伴们在一起玩耍,为了证明自己说的对,总要强调说,“这是我爷爷说过的”!或者“这是我爸爸说过的”!这个证据确实充分,很多小朋友立刻安静下来,表示认同。但是,很不幸,我父母背井离乡来支援贫困地区的教育,在当地一个亲戚和祖辈都没有。爸爸当时又因为出身不好、内定右派而经常去“学习”。即使爸爸曾经说过什么真理,我也不敢引用。情急之下,我就在我说过的道理后面加上依据,“这是书上说的”。居然,别人也开始对我肃然起敬了!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口头禅就是,“书上说。。。。。。”。那一年,家家都在窗台上瓶瓶罐罐地养起红茶菌。爸爸经过仔细研究后,非常认真地对妈妈说,“你看这份报纸,人家专家都说这红茶菌真的有益,那咱们也养点试试吧”。报纸和专家的言论共同代表了科学的世俗形象。心理学空间3[4d,CZ_0Dzh-_!}

En3a9CNC0    戴眼镜和穿白大褂,是科学使者的重要外观特征。如果两者同时出现,人们几乎立刻会对其发出的信息失去判断力。所以,当一个人,带着金丝边眼镜,穿着白大褂,口中讲着你听不太懂的术语,又发给你一些印刷精美的小册子时,其中印着一些你看得懂的东西,其中夹杂着一些化学公式、英文缩写什么的,你就好像一瞬间看到了科学的化身,你对科学的崇敬终于有了现世的对象。他/她要你掏钱买任何东西,你都无法抗拒了,因为你早被科学的光环罩住了双眼。你完全看不到,你所买的东西,并不是科学,而是躲在科学光环下,披着科学外衣的奸商手中的伪劣产品。心理学空间#h6YO6XR
心理学空间 C,o)? wJ+M3x
    怀女儿的时候,正是纳米技术红遍全球的时候。我试图给女儿起名为黄纳或者黄米或者干脆就叫黄纳米,被老公严辞拒绝了。现在每次在商店里看到纳米杯子、纳米鞋、纳米内衣等价格远远高于其它杯子、鞋、内衣时,我都为自己具有如此远见卓识而暗喜。心理学空间M9] k.sYJE3C6Q9~N

'Y%t9q? v0    当然,我并不花钱去买这些高科技产品。我还把人家送给我的纳米高级杯子里面的、号称纳米材料的褐色固体把玩了一阵子,就扔到垃圾里去了。因为,据书上说,真正的纳米技术并没有普及到日常生活的用品中。你在商场里能买到的,只是在纳米光环照耀下的普通的杯子、鞋子和内衣。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入侵与捍卫:我的空间 刘丹
《刘丹》
婚姻魔术»

 刘丹

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首期中德高级心理师连续培训l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