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是你的必修课
作者: 李孟潮 / 13124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来源: www.limengchao.co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恋爱体验的匮乏是终生的遗憾心理学空间;U\ t-ivy8xv0d

+l)]r}pG0马琴(化名)一进大学,就把自己未来四年的时间排满了――考研、考证、优秀毕业生……一大堆学习目标让她忙得头发脱落,睡觉计时。她根本就没想过怎么和异性交往,更别说恋爱,脑海里只有“学习、学习”。终于,她如愿以偿保送上了硕士,“可是三年之后怎么办?考博?考博之后又怎么办?”马琴迷惑,看起来她这一生很有可能要和书本为伴了,同学们给马琴取了个外号――“学习狂”。
mS|Ld0心理学空间"\s!@-V_
遗憾的是,像她这样的“学习狂”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
-\ x/?p kv0心理学空间N!OCQbmn
遗憾的是,他们虽然学到了很多,却遗漏了一门人生的必修课――恋爱!
n iJ,n bS(n0心理学空间s5B}p6D.m!S
“学习狂”们逃避爱情的借口大多是一个――“社会竞争压力太大了,要抓紧时间学习,否则毕业就找不到工作。”
Xn3pE2M0
n0Q_&^;np;V*iG~0这种观点有几个潜在的假设(1)学习好才能找到好工作;(2)爱情浪费时间,必然会和学业发生冲突;(3)事业的价值在爱情之上,为了未来的事业,必须现在就争分夺秒,而爱情是可以无限期拖延的东西。
2l1V3Le~0心理学空间u j}6`E$hJ
这些假设都是错误的!因为――心理学空间z6vj-H[j!O

[UcM4C R0(1)学习好不见得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好成绩。正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才需要学习那些真正有用的知识,而不是过时的、无用的理论。学习成绩是决定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一个方面,但仅有学习成绩远远不够。成功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成功有70%是由情商决定的,一个根本没有爱过的人能有几分的情商呢?
4|yGKv,fI4a2G"?(I0心理学空间5nH#U[W3V6l s*w%c
(2)爱情不会浪费时间,而是人在浪费时间。爱情分两种,幼稚的和成熟的。幼稚的爱情是无边的、无控制、无自立性的激情,的确影响学业。成熟的爱情则是自由的、进取的,有利于双方心智的成长和个性的独立,它对学业是有利的。与学业发生冲突的不是爱情本身,而是我们没有学会怎样谈成熟的恋爱,怎样让爱情和学业能够相辅相成。爱情如果是学业的死敌的话,何以许多谈恋爱的同学都是成绩优异的?爱情如果是学业的死敌的话,我们也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绝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对学生恋爱的态度都是开放甚至鼓励的,按“爱情=学业的死敌”的公式,我们推算的结果应该是这些国家的大学只能制造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何来科技发达?正因为我们没有学习过谈恋爱,爱情才成了学业的阻碍。而对爱情采取驼鸟政策只会让爱的需要变成一种焦虑,逃避爱情不会让我们学会成熟,而只会更加幼稚。逃离了理智视线的感情不会消失,迟早有一天它会像野马般重返我们的视野,造成很多问题,很多学生出现考试焦虑的原因即在于此。正如前苏联哲学家、教育家戈洛瓦诺夫所说,“应该不失时机地教育未来的公民懂得这一切(爱情)。正如从一开始就要教导他们怎样劳动(虽然他们在年满十八岁的时候才正式参加劳动)一样,也需要在他们刚懂得爱情的时候就教育他们怎样去爱。”
+e!VJ/\GD4xo.I0心理学空间 Z-o3X+wQ;lT
(3)事业和爱情无法比较。事业和爱情,究竟哪一个更有价值?这才是问题关键所在。我们的社会已经形成的一种恶劣的倾向,就是为了所谓的事业而牺牲爱情。夸大所谓事业的重要性,实际上是一种封建的禁欲主义思想,所谓“存天理,灭人欲”,这种人性观只承认人的理性存在,不承认人的感情需要。一个正常成年人有六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感需要,爱和归宿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超越自我的需要。这六个需要就像我们的五官,缺一不可。而工作只不过是满足安全感和部分的自尊感罢了。对比事业和爱情的价值,是一种市侩作风,是对爱情的侮辱,也是对事业的侮辱,尤其是对人的整体价值的侮辱!我们的事业和爱情不是两块超市里的冰冻猪肉,不是可以称斤论两,讨价还价的东西。讨论事业和爱情孰重孰轻,就像医生问病人:“你觉得大脑重要,还是心脏重要?”脑和心缺少任何一样,我们都无法生活。一个人脑子里要是只充斥着“事业”,他不过是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一颗螺丝,一个灯泡,一个尽职的工人罢了,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工人和资本家,职员和老板,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还应该有艺术家和观众,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子女等等关系,而联系这些关系的纽带恰恰是爱。爱是人类社会的得与存在的纽带。“没有爱,人类不能存在一天。”(弗洛姆心理学空间-u,[e o gR
心理学空间3Uy#{0^0m!r"m|
至于把体现人性光辉的爱情和动物的性欲等同起来,在今天就已经不是封建思想的残余的问题,而是最基本常识的缺乏。人和野兽的区别就在于人会通过恋爱这种方式来转移、压抑、延迟性欲的满足,而野猪是不会送玫瑰、写情书的。爱是人性的集中体现,只有在爱中学会把自己所爱的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我们才能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才真正摆脱了兽性,具有人性,才让本来和野兽相差无几的性欲变成了人类文明的性爱。
.Z]*YNu(iC0心理学空间8~|]O-X A2Y O!J
这种爱的培育――通过爱把兽性转变成人性――从儿童期就开始了,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和依恋是爱的早期形式之一,也是爱情的萌芽。这种亲情在青春期要转变成爱情,否则我们就无法成长为成人,不但无法具备成人情感――爱情,也无法具备成年人利他道德水准,从而也无法具备成年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的心理发育将永远停滞于一个恋家的少年的水平,这是一种确实的心理发育的迟缓,是我们需要用一生时间区弥补的伤痕。一个在年轻时缺乏恋爱体验的人,在他后来的生活中要么是倍尝孤独懊悔的滋味,要么在人到中年后才想起补课,造成了道德危机和家庭-社会问题。
^?+v!P^0心理学空间8?4cmXp-CU4](R"v
恋爱是青春的必修课,逃课的人迟早要补上这一课;恋爱体验的匮乏是终生的遗憾,这意味着我们的幸福打折了!

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是爱情

心理学空间]tt6A1f6t IT

上面的道理小苏(化名)都懂,但他还是无法改变,他感觉这句话――“社会竞争压力太大了,要抓紧时间学习,否则毕业就找不到工作。”――简直就是金科玉律,是从天而降的圣旨,甚至去思考这句话有没有道理都让他觉得浑身不舒服。其实,他这种敬畏、遵奉的感情不是对这句话的,而是对他的父母的。这些观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父母长辈长期灌输给他的,他做梦梦到自己和女生谈恋爱,梦醒后自责不已,因为他认为恋爱对他来说是一种极为奢侈、浪费的行为,恋爱就是不孝,就是背叛父母。
:MjRF9o GG(c.Ok ~0心理学空间 N0[2Uj9r `
这就是爱情复杂性所在,爱情远不想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涉及两个人的关系!心理学空间0X Ra J3][+O%?

-|0j.uk1U*_q+_U`0令人惊奇的是,爱情中碰到的第一个关系是不是我和我的那个她的关系,而是父母和我的关系。心理学空间Wm)d'I6o

9F9C\(T)I)Y0这涉及到爱这种情感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爱这种情感发展的顺序依次是,自恋――亲爱――爱情――博爱。婴儿的自恋是生命本能的一种形式,和动物的自我保护本能无太多区别,在自恋的阶段,婴儿是极度自我中心,在它的眼中,自我、世界、母亲之间完全是融合为一体的,彼此没有界限,它爱护自己,对自己的任何微小变化立即做出反应,它爱母亲,是因为它把母亲当作了自己的一个部分。成年人如果出现这种爱的话,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当然,也是极为疯狂的,即便不是精神科医生的人也看得出这一点。随着父母的爱对孩子的灌注,孩子组建学会摆脱自恋这种被动的爱,学会了主动爱别人,根据心理治疗家沙利文的研究,孩子学会爱父母大约在9岁左右,这时候他学会也给父母点什么东西,一幅画,一张成绩通知单等等,而且把对父母的爱扩展到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在这时候孩子的爱还有很多自我中心和利己的成分。如果一个人的爱停留在这一阶段,他不可避免会成为一个利己的人。如果他用这种爱去爱他的恋人的话,那种这种爱就很危险,因为他会要求对方像父母一样对自己无私地付出,照顾自己生活的一切,而他那么一些有限的付出会被他牢牢铭记,这样的人难免会发出“相爱容易相处难” 的感慨,因为没有任何恋人可以克隆父母的爱的。这种把对父母的爱、期望、幻想完全转移到恋人那里的现象叫做“移情”。
__&B/b[0心理学空间?*k[+hNYa9k`R0j
在爱情的初期,移情现象是难免的,而且是必要的。小苏的问题就在于他缺乏移情的能力,所以他的爱的能力停留在了亲爱的阶段。但是,如果爱情中只有移情,就会造成灾难性的结果――在所谓的“爱情”中双方都感到自己越来越依赖对方,越来越害怕失去对方,他们都把对方和自己看作是满足欲望的工具,而不是平等的人,要么要求对方丧失自我,要么自己丧失自我,爱情中充满了恐惧、害怕、愤怒、妒忌,爱情不但没有促进自己的成长,反而成为了发展的泥潭。
5A'mm,h'D'N|.p0
\St-U^gWHh+{rJ0所以,青年面临的心理发展的任务是要学习如何把移情转变为爱情,也就是把幼稚的爱转变为成熟的爱。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学会让父母以外的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也学会如何走进对方的内心;他要学会成为对自己、对别人负责任的人;学会诚信;学会照顾自己和别人;学会倾听对方;学会理解和信任;学会为对方牺牲自己。而这些(尊重、诚信、理解、负责、利他、忠诚)都是日后融入社会必备的素质和技巧。爱情是一个人融入社会必须的情感磨练,是必不可少了。心理学空间;G"_ a5q+S,?
心理学空间 P\N#J4SC1c
经过爱情的洗礼,我们才能继续把对一个人的这种深沉的爱扩展到整个社会,才能热爱和尊重生命。这时候,最高的一种爱的形式出现,那就是“博爱”。在博爱的状态下,我们可以为全人类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利他主义的精神真正是实现了。博爱是一种共产主义的状态,在博爱中,信仰、事业、情感、道德娱乐既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又能够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心理学空间 R Cp3P U
心理学空间B*Q%S+E1o DE}AOv\
所以爱情是情感发展的一个分界点,它把孩子和成人分别开。同时,它也是人际能力发展的一个跳板,经过爱情的磨练,我们的人际关系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们能够从摆脱孩子那种在人际关系中任性和依赖,从而能够磨练出一个独立的自我,再通过这个独立的自我和别人进行平等、自由、互利的交往。心理学空间k W N6A0EG$T9Z0w

3Wda1D.j~]0但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说,爱情的出现意味着亲子之爱的弱化,意味着亲子的分离。如果为人父母者自己爱的能力没有进化到成熟的爱的程度,自然会阻挠、妨碍、误解青年的爱,也没有能力来指导和帮助孩子爱的能力的发展。而作为孩子,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也宁愿在情感上继续依赖父母。所以,爱情中遇到的第一个人际关系是孩子如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学空间 STSY9R2D3W
心理学空间M|x ?,J!K!Aw
这种亲子关系的冲突集中体现在对性和爱的关系的处理上。青年人出现性欲,这是人的生物性,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我们除了性欲还有道德、良知、判断,这是我们社会性的一面。生物性的我在心理分析中称为本我,社会性的我称为超我。超我往往是父母、老师等权威的道德、价值体系在我们内心的倒影。本我和超我处于不断的矛盾和冲突之中,通过协调好他们的关系,我们才能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自我。良好的自我的功能体现在性和爱的关系上,就是通过爱情,我们能够保证自己的性欲以道德的方式得到转移和满足。
rT;k,RG eD0
v/VWt!cg7g0现在很多青年出现的性关系紊乱,不是因为爱情太多了,恰恰是缺乏爱的教育,不懂爱情,把性本能、移情误以为是爱情的结果。爱是对性的转化、升华、控制和转移,而不是加强性欲的春药,这是爱情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7dK_-lE Wy'Ur0
RUS-Z8oT5{*q3^0爱情不仅仅一个可有可无的事件,不仅仅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掌控自我的能力,一种与人进行健康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爱情是人际关系的总和和萌芽,最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在爱情中有反映。在爱情中,不仅仅有我一个人和她交往,而是有一个是生物性的我(本我),一个社会性的我(超我),一个正在成长的、协调本我和超我冲突的自我;一个童年的、过去的我,一个未来的、成熟的我,一个现在的、矛盾的我和他(她)交往,而他(她)也带着这么多个他(她)。除了这些关系以外,还有我的和他(她)的父母、老师、同学、爱情竞争者也会直接、间接地进入爱情关系中,要处理好这么多人的关系实在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初恋容易失败的原因。心理学空间Y%EUo-S7Q5Kb
心理学空间Q G d$`)rr y)}
现在大学生之所以出现高分低能,高智商低情商,和缺乏自觉的爱情教育和爱情锻炼有很大关系。去年,国际心理治疗大师,结构家庭治疗鼻祖米纽琴(Salvador Minuchin)来到中国。在会见中国家庭后他说,他有一个很强的感受,那就是中国的家庭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因为关系太疏离,而是因为关系太紧密,结果孩子就没法长大。就像你们看到的那样,6岁的孩子表现得像两岁;十几岁的少女表现得像五六岁。他说:“我想你们的文化是一种孩子的文化。在独子文化中,怎样教育和控制孩子对家庭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爱情的教育和学习,我们20多岁的青年的情感将会长时间停留在青少年的阶段,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会是家庭的问题,最终将变成社会问题。心理学空间LFAz8F+w'w

爱情会伤害你吗?

心理学空间F*|qXb(lx3d6a

斯文(化名)倒是主动积极地学习恋爱,可是结果是,她后悔了,因为爱情让她受伤。(案例待补充)
;o5C;QJ-m;t G0
{ B/`@MK!|0很多人和斯文一样,受到了伤害之后而裹足不前。心理学空间}DM7UK] D

7~n)LsRiQ9J V0这是一种逃避成长的因噎废食的借口!你会因为一次小考失败就放弃高考吗?不会,因为你需要高考。而爱情也一样,是一种成长的需要。心理学空间v2?4}X5MMJ,R7CC

8~6f3t9|CsY0在进入爱情的世界前,我们幼稚的心灵首先收到挑战的是一系列有关爱情的不合理信念和幻想,常见的是:(1)爱情是美好的,所以爱情中不应该有伤害:(2)爱情是永恒的,所以爱情不应该有变化。
f"\,\:tM {0
tc}eh,o/kM3b0带着这样的信念,一旦爱情的过程中出现波折和伤害,青年们往往会感到人生暗无天日,立即出现了另外一种信念:爱情是一场无穷无尽的折磨,爱情中会让人受伤,爱情不甜蜜,爱情很痛苦。心理学空间uTj8|*KU
心理学空间 ` xZWl F2` W q
问题是,想象的那种爱情是真正的爱情吗?我们谈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吗?让我们受伤的是爱情吗?
$O)X M/F6fU[;\,vIr0
n}4x`(U^9{EL0其实,那种想象的完美的、童话般的爱情不是爱情,而是改头换面亲情,特别是对母亲的依恋,确切地说,这是一种能量充足的对母亲的移情。弗洛姆谈到,在孩子即将摆脱婴儿的原始的自恋的过程中,它能够分清自己和母亲的区别了,她发觉母亲的身体温暖又舒服,我笑的时候母亲也笑,我哭的时候母亲把我抱在怀里,我饿了、渴了、母亲都会出现……所有这些凝结成一种体验:我是母亲的孩子,我是被爱的,这种爱是没有条件、没有伤害、无微不至的,不需要我做任何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6sW|0g1f1\j:Fa0心理学空间4K*_Y|3I
于是,很多人带着这样对母爱的幻想走入了爱情(这里的母爱是泛指母爱的文化原型,具体的这种体验不一定来源于母亲一个人),他们爱情初期的热恋阶段其实是就是这样一种童年的母爱饥渴的重现,他们希望爱情也是无条件的、无微不至、无所不在、是生命的核心,意志的焦点,没有痛苦、没有误会、不需要努力、不需要磨合、不需要付出的,但是这种爱不可能长期存在,于是自然难免要失望了,而这种失望、丧失的感觉容易被我们体验为“创伤”。心理学空间)_'iD7cK(ug.O]7bN
心理学空间&ZD@9a yd
到此,我们最后一个问题也豁然而解――我们如果把一个爱人对我们伤害理解为爱情对我们的伤害的话,说明我们还停留在儿童那种以偏概全、坐井观天的思维中,这是一种自恋的思维,在依恋母亲孩子的头脑中,世界的概念就是他们家,母亲的离开就是世界的末日;我们伤害自己的方式就是,强行要求人生来适应我们幼稚的幻想,而当这种幻想破灭的时候,又责怪人生。
g:R~hwDU"O1t:o0
w;G2vC4K!UWpt(\0让我们受伤的不是爱情,而是我们自己的幻想!
:^dF*N!Z:MxU(l7j(S.k0心理学空间2E.^8l.e*v&}8C ?
恋爱中的伤害恰恰让我们头脑清醒,所谓伤害,其实是成长的机会!

"h1~v2YO3_9_0

没有结果的爱情

y2Dsre.E0叶子和斯文不一样,他上大学时爱情座右铭是,“还未深爱已无情,未曾酒醉已清醒”,因为他知道“大学里的爱情是没有结果的,毕业了就各奔东西,没意思!”于是他干脆不谈恋爱,叶子认为自己是现实的,他看不起那些恋爱的同学,他认为爱情不过是一种业余爱好罢了,而他的爱好是摇滚乐,“不爱美人爱吉他!”,他陶醉在掌声中,同时也没有荒废学业,是优秀毕业生。他原准备工作两年后就找个家庭背景好的姑娘结婚,一切都是从现实出发,他不要没有结果的爱情。可是没想到,每次他向那些家庭背景好的姑娘求婚都遭到拒绝。心理学空间!k}8J9~V!g+T@K$oP
心理学空间l$D&S ` w U"O
叶子这样现实的人应该是理智的、成熟的了吧?不,恰恰相反。极端的东西往往类似,就像老头和小孩往往会一般任性。叶子的表现出的是另外一种的幼稚和不独立。叶子和文首的马琴一样,停留在了对父亲的爱的阶段。父爱和母爱的不同在于,父亲在大多数文化中,代表的是思想、秩序、规则、引导。父亲是孩子理智的第一个老师,他向孩子指出人世间的道路。父爱的这种严厉性是父权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形成的。父亲往往要寻找最适合继承他、最像他的那个孩子给与父爱。父爱是有条件的爱,其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期望,因为你尽了义务,因为你像我!”父爱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要求孩子的服从,不服从的话就会受罚,另一方面,父爱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的,从而也是可以控制的。一个人的爱的能力要是停留在父爱时期的话,他会变得循规蹈矩、刻苦努力、过度的遵纪守法,他会像闹钟一样的准时,头脑中只有“遵从、遵从、再遵从”。表面上,他会显得很自立,自觉遵守学习、工作计划,但是内心深处,他依然还是依赖别人的――他依赖的是来自父亲、权威的评价。一旦这种评价消失,他的精神就会极度痛苦。他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情,更不要说爱情,他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永恒的打工仔,做好很多事情然后等对方的表演。他的感情世界像镀了不锈钢的尸体一样冰冷坚硬。爱情对他来说是需要按部就班完成的一桩任务,一次考试,他不在乎爱情中的鲜花、诗歌、情话、接吻,而像一粒子弹一样朝着目标――结婚――飞奔。发射这颗子弹的枪膛是他对父亲的爱。结婚之后他会像在下一个目标飞奔――生子。生子之后又期望把孩子培育的和他一模一样,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他的危机产生了,这一次,他可能永远到达不了目标,因为孩子和他不一样。
a7F"Cb;I3W0心理学空间2N&sH` U$OM Y{8@
爱情要追求结果,不追求结果的爱情是不道德的;但爱的过程也很重要,因为爱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过程。我们建楼不可能只建顶层,不打地基。爱情也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一味追求爱的结果那是把自己变成了一种工具,变成了爱情齿轮,是对人的价值的异化。

(_Z;}2h$Lv-m0

是必修课,但不是唯一的课

5S-rK OJ!cUmh0爱情的真正实质是建立在性欲的基础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的倾慕,直到情愿在意识排除自己,在另一个“我”中忘却旧有的自己,在这种排除和忘却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自我,并获得对自己情感和理智的协调能力,在另一方的幸福中找到自己的幸福。爱情的特性有:1物质性:它必须有物质基础――生命的存活和性欲的产生;2 利他性: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3 忠诚性:爱情是长期、稳定的,否则就是幼稚的移情。4 成长性:爱情中的双方是既和对方有融合的时候,但同时能保证双方人格的独立和自由,能够促进双方的幸福和成长。心理学空间:M#i-t1u*{*x!P b
心理学空间9y yFn s{7c1_;E.l9l
爱情的成长性既决定了爱情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也决定了爱情不是人生唯一的课。如前所述,人有六大需要,爱的需要的满足不能替代其他需要。
1hH-zSa+r0心理学空间2X(C6ZE)B[Kt:X%g
梦伊绰号“爱情猎手”。他像斯文一样对爱情有强烈的渴望,但是他不怕受伤。一个个女朋友走进他的生活,又离开。不是他爱得不真诚,不是他爱得比不强烈,也不是他自私幼稚――恰恰相反,他爱得太真诚、太强烈、太无私了――而是他的爱情中没有成长性。他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事业、娱乐、信仰,乃至生命。这种《泰坦尼克》版的爱情在电影上看着没轮美奂,生活中却变成了一种负担。在这种爱情中,人无法成长。也就是说,爱情不是我们情感发展的终点,它的一部分还必须向前发展,成为“博爱”。如别林斯基所说:“如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仅仅在于谋求我们个人的幸福,而我们的幸福又仅仅归结为爱情,那么,生活将变成暗无天日、遍地荒冢、布满尸体的荒野,变成阴森恐怖的地狱……”的确,就像我们到时间该吃饭一样,青年人就应该光明正大地谈恋爱。可是,爱情却像一道昂贵的西餐,让吃惯了中餐的我们,突然一下手足无措。在充满好奇和憧憬中,我们战战兢兢地拿起了刀叉,看别人怎么弄自己就怎么弄,有时候手上都是刀,有时候手上都是叉,有时候刀叉拿反了也不知道。爱情的复杂,就好比西餐之于中餐,中餐无师自通,西餐却要靠我们自己慢慢学慢慢体会。等我们终于学会了吃西餐之后,却不能满足于每天都吃西餐,否则营养不良。
#KAmzl'RwW)D0
8xBNwv3t7e t G0完全沉浸在爱情中,恰恰是扼杀爱情的一种最巧妙的方法。爱情有长期性,却没有永恒性,爱情不能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永恒的意义,所以,真正成熟的爱情应该可以给人的情感的继续发展提供不断的动力,而不是静止的一潭死水,一个人如果满足于爱情而不愿意继续发展的话,用不了多久,爱情就会退化成自恋、亲子之爱。心理学空间_%~KuJ0j
心理学空间?:f.rr~sW&n
获得爱的能力需要锻炼,得到爱的能力后也需要保持锻炼。弗洛姆提出,这些锻炼的方法有“四个要”:心理学空间4]*AQ2^ZZk}

!jBT FpD01 要严于律己。既要把生活当作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过程。而不是像工作,工作的时候就靠外在的纪律要求自己,工作之余就松松垮垮。心理学空间)S2I$x(^)|P eF

+Wh0Z5W&T3p02 要集中。现代生活让人们朝三暮四,人们往往同时做很多事情,对每件事情都漫不经心。对爱却不能如此,要集中注意在爱人身上。
%Y#c.G4]b8{ g&y0
9WJJ0I*z5{x03 要有耐心。现代人把爱情当作快餐,而不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成长体验,这就是现代人缺乏爱的能力的原因之一。
Hhm[ lY0
jm\m(ax04要全力以赴。心理学空间5Bd8c}.C[-V"`

M^,I LO }0根据我们中国的情况,也许要加上一个“不要”――不要走极端。心理学空间c"LluC8KK'IC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不想上床 科普杂文
《科普杂文》
迟到的仁慈»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