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术语解释
作者: 摘自《弗洛伊德自传》 / 1104445次阅读 时间: 2009年9月09日
来源: 顾闻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标签: 抵抗 固结 精神分析 前意识 去势情节 术语 无意识 移情 移位 意识 转换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mI%]*^0D8w Zh1FKV0
心理学空间*J%E4u9` N(yj"RHqv]

转 换          抵 抗

Y!sN{Yo0

S9}#\.ec iM5W0意 识无意识前意识    固 结心理学空间6V| ^/o _'_"E1dL

`$D9fp%ffN&Le0去 势情节        移 情

`y4C;c oS8i1ho0心理学空间$z|D XMM2s j

移 位          唯 乐原则 唯实原则

@@/l/jd!o"w3`w0心理学空间%AO`J;KFD%i|

伊 德自我超我      疏 泄

.]E?4K,^:f`\F@0

ar%D'^3D O0F%r`0防 御机制        俄 狄普斯情节 (恋母情节)心理学空间5Z$B.Aua

心理学空间*s:t3[mm#N9t

倒 退          自 由联想心理学空间$Y'o tJE5f

.e B%Ne/];^0梦 梦的解释       象 征 象征表现 象征化

Y#J-D%G Jp;~0

6O3Z:|p,~;xE-[U-W0心 理玄学        神 经症

&g"W#jj b+S I(`0

/~$d;uY[(Ww0压 抑          里 比多(欲力,性欲)心理学空间 B ? W'g2p]X

心理学空间L5j[ em)lm x1Aq

两 性同体        精 神分析的基本规则心理学空间/FK{ F8Y]zA'o1I

iny/M A3xuL0浓 缩          矛 盾心理

y2Q{/@~eJK2rG0

(D/{ekN#`&Y$J0精 神病

CI/o |U1P+BJp0

l$M|Sr0[b I+v0

;mw|,e@6ug0转换

'[w(O/Q*Zt\3m^c W0心理学空间9pB4B)a6W O

指精神上的冲突转变为躯体性的症状,转换后的症状一般显现为感觉缺失、感觉异常、麻痹或痉挛的等。这种转换有时是欲望或愿望经过改头换面的满足,但更多的这表现为对这类满足的抑制。精神分析学认为躯体性癔病症状是一种心因性症状,它的转换或多或少都具有某种含义。心理学空间 S4] ae`-r.[4q

心理学空间 L3z&a }$lU'F

 心理学空间g4HLS2d%hx

心理学空间O4f O9_#xu

A1vRGj)o6m0

TCq/WvYo0疏泄

AAy8`M1l1]5rKt?~0心理学空间a3~iX` DA o

布洛伊尔首先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目的在于释放被病人压抑的情感。这种方法或来为精神分析法所取代,因为后者不仅书写这种情感,而且他更注重于认识这种情感。心理学空间K*t#N-P*|N"Jz)B

9@`:rb%Lk] t0 心理学空间3?/n p WbSwZ@

6O4m"qs2S0神经症心理学空间OQ"K6y@^1V7`

心理学空间 HYBiVd'xp

神经症一词是十八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最初是指精神方面的疾病。到了十九世纪,通常用来指“功能性失调”,也就是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这种障碍不办有结构上的改变。后来佛洛伊德发现,神经症中有一种疾病——癔病——是性格失调而不是神经失调,从这以后,神经症就明确用来描述精神失调,这些失调不是精神系统方面的疾病。精神分析学理论把神经症划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xr%h1?J+t3}}0

H&f1\a,eN&y0精神神经症:由患者的心理冲突或过去的一些事件引起的,只能从患者的性格和经历方面进行解释。精神神经症有三种形式:1)转换性癔病;2)焦虑性癔病(恐怖症);3)强迫行神经症。

:uflk#r-zx0

c7`Ux'H3D@c0真性神经症:是现实性功能紊乱在生理上的反映,可以从患者性生活的习性方面加以解释,真性神经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和焦虑性神经症,前面一种是性活动过度的结果,和面一种是性刺激未能消除而引起的。

)Eg+Xx6NA%~K0

{3JPROes(H*H)IRF0创伤性神经症:由某种突如其来的震扰引起,这种病的症状了其他神经症不同,无法加以解释。换句话说,创伤性神经症中不含有无意识方面的意义。

/\IhBPss0

o!UR*e$\FUW0自恋性神经症:指患者无法产生移情的神经症。

4BO*rsCVh0

V4B Hw,Z3E)^+z0性格神经症:指患者无法产生移情的神经症。心理学空间DB\ SE;^

^e2PS&u G0气质性神经症:精神分析学的术语,指现在通常说的身心性疾病。

+^WE*Fm0心理学空间$HCu(i&lyt_

儿童神经症:幼儿时期的神经症。精神学认为,所有成人的神经症在幼儿时期都有过类似的症状。

t(x3nV'oH0

1M4xIRF0l0移情性神经症:一种病人能够产生移情的神经症,或者是患者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对医生产生的一种迷恋。

s4fG3z)q?T0心理学空间D(Z&N xby


hj#N } W9o0`L/N0心理学空间7H&{RMok"R;g

@qOZ;E2H6F8U!P0抵抗

RC?$Rrd+Q0

EnsT3Z:di0精神分析资料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情况,既不让无意识过程变成意识。当患者反对治疗这解释的时候,他便是处在一种抵抗的状态中。

My4~'q3Fa;AHx3y0心理学空间K m,x6CsEf C w"n

 心理学空间R9Mwz {3O

%I2APUEZF!k` {F0防御机制心理学空间,E Z.L2CUjay#Y

心理学空间B|;V\*[#P"L

指一种为保护自我或自己免受冲突、内疚或焦虑之累的无意识反应。这些机制专事改变无意识冲突,因为无意识冲突通常由于社会习俗的制约而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心理学空间.GKqW-i

心理学空间@3f,U!~ c(fT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弗洛伊德在他关于精神分析学的第一批文章中(特别是《防御性精神神经症》,1894年)指出了防御机制的概念。他那时探讨了一种最常见的机制——压抑。随后,他又提出了不少防御机制。他在关于焦虑问题(1926年)的书中认为,这些机制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付由性冲动或攻击冲动而引起的焦虑和内疚。精神分析学家们对到底有多少机制,以及这些机制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历来有争论,但是,对一些常见的机制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在一篇文章中列述过基本的防御机制,这些机制是:

O1_#YAP%J0心理学空间wC C i;l9yxk

1.压抑心理学空间(GD @@z ?7G7c s Q B

~/lN5KlQN8u'i02.文饰作用心理学空间Bb!X:Ll I

oRu ]:i3c8I#z9`03.反应形式心理学空间0u-P|%cLO3]n'p$~

心理学空间WV7\!n!uU3I%|

4.投射

6^"v(Ef0?,k`0心理学空间9v2u\4p.Q3P#d

5.倒退心理学空间J3qPy`S oF

Z^"u%CvwC`'^06.移位

6Bw1anv v0

r6}X+k DN1Yz1q07.升华

k4`/@E&Z*z6Y s0心理学空间r#ms@;oI&OhbQ

8.隔绝

-jo o5ck r0

a%b:~Pw b&dC dF09.理智化心理学空间0Q Bj TK7Q/xHt4c

心理学空间'MH{X]|{N

 

P"g$NXT0d-F0

F%vNo[\ kO,b0压抑

9\ntS*l(_K*M'`0心理学空间&QH B9q%d Q-Y

指从无意识中排出或无意识的鸭子那些有危险的、不能接受的冲动,以及与此冲动相关的记忆或意象。实际上,压抑一词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早年,就是防御的同义词。在幼儿时期最初排除压迫在意识中的不愉快的东西,这是初级压抑;防止被压抑的无意识内容进入意识,这是真正的压抑。这样,压抑就是防御的第一步,他在防御机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可以说与压抑的发现同时开始的。但后来他发现了为防止压抑而产生的种种防御机制,那些机制并不一定完全排除无意识的内容。另外必须注意的是,与其他机制一样,压抑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它和抑制不同,抑制是个人有意识地压制对某一对象的意识。

'k9A!~6R!x rK0

wz1h/Z9Hzn0 心理学空间8wp3`YJ WuR q$R.]

心理学空间V2S~ kEd o.p

意识 无意识 前意识心理学空间3p9mY*u\O\jh$]

心理学空间VX4ah5j9{XT+Tq`6e

早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有两个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能够被直接感知的心理部分,而无意识则包括各种原始冲动、愿望、本能等各种习俗、道德所不容的内容。由于这些内容为外界现实所拒绝,便被排挤或压抑到意识阈下面。但是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千方百计寻求满足,并一有机会就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出来。在弗洛伊德看来,甚至从失言中也可以找到某种无意识的愿望。因此无意识的精神活动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学空间 Fq"Q%]"{![+B:E

r U'T'zH.p+`0在无意识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又发现还可以队伍意识的内容进一步区分,于是就有了前意识和无意识本身。他认为,前意识思想伙记忆是很容易成为意识的,因为他受到的抵抗较弱,而无意识受到的反抗就要强得多,所以无意识思想或记忆很难成为意识。心理学空间od^BT'cE

心理学空间tgQSxqP8b O

从一八九零年到一九二零年, 弗洛伊德始终在试图发现人格中无法直接了解的决定性因素。他在这方面的惊人观点,使得人们开始重视无意识对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但是到了一九二零年后,在无意识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他的人格说,于是意识和无意识在精神分析学理论中只是作为不同的精神现象而保留下来。

iPNn%D8FZ0

7`;VsK#Pj7m0 心理学空间k5k"q*s,^x#Dk e

心理学空间ne s{*O7H6w7p

俄狄普斯情节(恋母情节)心理学空间a#JpX7Q-e

1E3_.o+dy,h0一组无意识观念和情感,其核心愿望是占有双亲中异性的一方,排斥同性的一方。精神分析学认为,这种情节一般在里比多自我的发展阶段出现,也就是三~五岁之间,不过有些恋母现象可能出现得更早一些。俄狄普斯之一名称来自神话故事,俄狄普斯在不知道双亲的情况下杀了父亲,娶母为妻。在弗洛伊德看来,这种情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许多无意识犯罪的原因所在。要消除俄狄普斯情结,可以使本人与双亲中同性的一方同一化,并暂时放弃与异性一方的关系。心理学空间jU hO:t)S k]c2h

心理学空间'U;wi Ux?-O,f

弗洛伊德在一八九年致信佛里斯的一封信中,第一次提到俄狄普斯情结。他在父亲去世后开始进行的自我分析形成了这一概念。一九零零年出版的《梦的解析》,正式提出了这一概念。在一九三零年之前,俄狄普斯情结始终是精神分析学理论的一块基石,但是从那以后,精神分析学越来越侧重于母亲方面的情况,并关注前俄狄普斯情结阶段与母亲的关系。心理学空间Lh;Sph3r

vf@;~8m+UL;CI0 心理学空间"y2Fok#]d

心理学空间{4CuzfE]

里比多(欲力,性欲)心理学空间+Z3ouU,q\

LC:c'Yw c4X0精神分析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最初指寻求快感的性欲能量,后来弗洛伊德和其他人把生本能和死本能能量也包括了进去。心理学空间BcE'\O"r#nr

心理学空间[ hN DcS:v"j O

里比多概念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弗洛伊德发现性冲动在神经症中的重要性时形成的。到了一九零五年,他又写了《性学三论》一书,假设幼儿时期性发展的几个阶段,从而全面地发展了里比多理论。

T?-R!Z T0_ih0

6kER7S5@0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是一种力,它迫使性欲望通过躯体和精神活动表现出来。“里比多”理论试图探讨所有这些表现,从而找到人格发展在生物和心理方面的进程。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一生中最初几年的生活,对人格的形成极为重要。他把这段时间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用人体某一部分的反应方式来命名。在口唇阶段,吮吸和吃食是快感的主要来源。肛门阶段主要是排除和控制产生的快感,阳具阶段开始于儿童意识到性器是快感的来源。对里比多发展的阐述,是精神分析学人格形成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对伊德、自我、超我,人与人的关系的特殊方式,精神冲突、防御机制以及性格特征等各种各样的心理结构进行说明和解释。

q-]:c&\.fH0心理学空间 u2_.S3w]4C

 心理学空间3f#z N,m-k

1{5M8P P|Kz0固结

0viie3fbq/J0

%]1g5A}7iMY0在精神分析学中,指对早期某一发展阶段或某一客体的依恋。固结的出现,说明个体未能顺利通过里比多的发展阶段(三——五岁)。固结的主要表现事固结者沉迷于幼儿时期的、已不合适的行为形式、或者迫于压力,退向这类行为型式。挫折过大、过分满足以及极度的爱和恨,都可能引起固结。个体所固结的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期或者某一点,就是固结。

az-ET-?V0心理学空间*F'u)KW#\{"t

 

!u7Du7G ~9n3`0

xB7\ \h*@XB0倒退心理学空间A?tW4Q};q-j {

i.eM9Se0通常指回到一种较早的状态或方式。精神分析学认为倒退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即通过退出压抑的现实环境回到里比多和自我发展的阶段。摆脱焦虑状态。

JU!g9D7sbgw)U*]0心理学空间-b+Q7L1P9Oa aR

弗洛伊德认为,倒退也是创造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家和艺术家对各自专业领域里新的进展,往往采用原始的态度。他们暂时的放弃传统的和固定的思维方法,拒绝流行的观念,但他们又能重新找到回到现实去的道路。

O;U6J M;E9F3RO0心理学空间kIpq m p

 

8Z\'LT8|'y `0

0L8krb-O/x0两性同体

7Zy4V ?(Y0v3j5P4{0b"z/Ov0

9XA I%C"Q%Gd0通常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和态势。精神分析学理论一向认为,所有的人在体质和精神性欲方面,都是两性同体的。弗洛伊德的这一观念是从他的朋友佛里斯那儿得来的,并最初在生物和解剖材料中得到了证实,那些材料显示,男性身上还残留着某些男性器官的残留。不过当代这方面的理论则通过儿童与父母等同的情况,解释精神性欲中的两性同体现象。这样,一些无性的活动就具有性的内涵,被动、顺从、受虐、直觉以及接受行为可以看成是女性的特征,主动、独断、施虐、理智以及威胁行为则是男性特征的表现,如果态势有了改变,那就意味着性向发生了变化。心理学空间Q\ F2\.v1?s

8O!`]IG0di4aM7y"f0 

QZ}wftc0

}LVLlW,p0b+MWmZ0去势情节

rg ` U?3K0

T;x0lga/V0对可能会失去性器的焦虑情态。根据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所有男性(成人或儿童)都会产生去势焦虑。这种去势情态主要表现为失去阳具——在去势的威胁中阻止男孩沾染手淫,失去性欲快感能力;或者丧失男性特征。

2k B?-Vc6y0

j `0~-vme{0除了男性,精神分析学家断言女性也会产生去势情节,在这种情节的作用下,她们感到自己“被去势了”,感到有一种强迫性冲动,要证实身上存在着阳具的象征性替代物,或者对任何器官或活动已经同阳具等位而感到焦虑。心理学空间9?3R&\!f5r

Wl |?n7de|0 

~)h$d-z `K8p:f8V0

b!R"c\&~)J0自由联想

d.u/ZoMp gX/^0心理学空间/k m4R4c&}R

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只有联想是指患者在精神分析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思维的方式。这一技术是以一些假设为根据的:任何思维最终都能通向重要的部分;如果注意力放松,抵抗就会减小到最低限度,反之,就会大大加强。弗洛伊德采用了只有联想技术以后,就放弃了催眠术。心理学空间't |3cR&L/q

心理学空间ig Tq{Ue J9@N

不过应该说明的是,英文“只有联想”实际上是德文“freierEinfall”的误译。德文“Einfall”的愿意是“突然想起”、“闪念”(irruption,sudenidea),也就是在放松的情况下自然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念头,并不是什么“联想”。但是英文“自由联想”这个词现在已经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并运用。

q U#X&M,i:F f0心理学空间k$m#brv

 心理学空间UR J5wC6JM

(Y juH/a0精神分析的基本规则(基本规则)

g8PGt&go(C,i0心理学空间 ~*D D3q o+gR

精神分析学对自由联想提出的一项基本规则:患者必须毫无保留地把各种想法告诉医生,在报告的过程中自己部门作任何取舍或强调。心理学空间\'SV3y{X;A/G7^

心理学空间Jk\d'Li\|\b

 心理学空间\%y1oD}9u_X

心理学空间D)j-wg){

移情

E#u r7y L3QE0心理学空间UlU P1B-y:h;L

精神分析治疗到了一定的阶段,患者会对医生产生爱情、倾慕、憎恨、不信任等强烈的个人情感。早期精神分析学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会干扰医生去发现患者被压抑的记忆。后来,弗洛伊德认识到,这种情况并不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者的自然反应,而是患者把他对过去生活中人物的感情和印象,不知不觉的移向了医生,弗洛伊德称这种现象为移情。随着俄狄普斯情节理论的发展,可以越来越清楚的看出,治疗中产生的移情,正是患者幼年在恋母阶段对父母的情感的再现。由于情感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就有不同的移情。对医生产生依恋、信任或爱情等情感,可以看成是正移情,如果产生憎恶、不信任及轻蔑的情绪,这就是负移情。这些现象是患者对治疗的一种抵抗,因为它偏离了或回避了本来的治疗目的。但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情感是患者幼儿时期与双亲的基本纠葛的再现,治疗者就可以以次为依据,了解患者病状的根本原因,从而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治疗。在这一点上,移情对于神经症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空间i!d1N+E[sJsG

心理学空间 Y't|VWD*e

但是,移情的情况不仅仅是出现在患者一方,鉴于治疗者本人也有幼年时期的那种经历、情感以及关系,他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个人情感,这是一种反向移情,这种移情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0ayNa KJ0

_A&G q9r*}7y0 

ZQ!Y+Q#|3[j(z0心理学空间NCV i,w$}"a,~

梦 梦的解释心理学空间8?]#Ms7T8GM+FW:{

心理学空间"] f1l3f9R$\5T

梦是睡眠中的一种精神活动,是睡眠期间一系列图像或事件的映现。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梦看成是对未来的预言,而精神分析学则认为,梦是有心理上的含义,通过对梦的解释,可以了解人的动机。心理学空间*} ON^ D*?

心理学空间%Dg:]d7am$R

弗洛伊德把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外显的内容(即外显的梦)这就是做梦者在梦中梦见的图像;第二个层次是浅隐的梦(即梦的隐意),也就是隐意在显梦后面,或者混在其中的某些要求、动机、愿望和观念。这些要求、动机、愿望和观念就是做梦的真正动机。他们之所以被隐藏起来或变得非常晦涩,是因为他们都来自无意识,即使在梦中也很难通过梦的稽查——一种专门防止无意识内容进入意识的心理机制,也就是后来的“超我”的前身——这一关。因此,必须经过改头换面才能进入意识,这样,梦的浅隐的内容就以外显内容的形式曲折地表现了出来。这种愿望满足的心理过程,就是“梦的工作”。

-Pt's:EP%AIG0心理学空间2Yy4|T8ap%?0`

弗洛伊德之所以对门感兴趣是因为他发现,象梦这样一种人人熟悉的正常的精神活动,他里面所包含的一些过程,与形成神经症病状的那些过程竟然完全一样。这些精神过程就是浓缩移位、戏剧化和象征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初级心理过程,而人在清醒时候的思想,则属于次级心理过程。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梦的解释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做梦的真正含义,而且也能成为精神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帮助医生和神经症患者了解无意识动机。如果可能的话,进一步了解病状发生的原因,从而更有助于精神症的治疗。心理学空间:Y3BJB%WI o4@

tG3YkH,]tUX0顺便要说明的是,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并不包括梦魇、焦虑和创伤性的梦,因为这三种梦都不是表现某种愿望的满足。梦魇和焦虑梦表现的是失败,创伤性的梦是重复做梦者过去的创伤经历。心理学空间Q:hGlCV\S

2rSeB@ yb0A'?0 心理学空间!K]4_2y4GOR

nIpD vg%p0浓缩

nI r e\ D3d3[-ZjJ0心理学空间K[.b8b%@I`n

一种心理过程。通过这种过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凝合为一个新的合成意象,但是它仍然包含着被凝和的意象中的含义和能量。浓缩过程是最初级过程即无意识思维的一种形式,可以在梦或症状形成中找到例证。心理学空间yD9WECSi+tsb

心理学空间0sP!GBz:t

 

-I6\^we,X%UNN0

e e/x:yG-R0移位

9N"p?1A6W0心理学空间%{U k]B5r+e.A,[

一种防御机制,使能量由某一精神意象转移到另一精神意象的心理过程。移位过程是初级过程的一种形式。能量移位,使得某一意象有可能代表另一意象(如梦中所见的一些情况)。在更一般的意义上,这种过程能把个人对某一对象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去,这样,他对后者的兴趣成了对前者兴趣的等位或替代。象征和升华,就是在连续移位的情况下产生的。心理学空间X@#F.^|F0lG _

心理学空间 M;j4g \fO2w1p

 心理学空间ap/uVeA+@g

2u I#S"A/V?2U0象征 象征表现 象征化

+sD8t#h ^)t%E0

w'_m(h-Qbokv7^0在精神分析学中,象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象征物与所指对象之间的联系。精神分析学关于象征表现的理论注意的是一种意象,观念或活动对另一种意象,观念或活动的无意识替代。根据欧内斯特·琼斯的看法(1916年),严格意义上的象征表现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这种过程完全是一种无意识过程;第二,就象征表现来说,注入被象征中的情感,还未证明它可以进行象“升华过程”中的那种实质性的改变。

yr+k(_#uO%V ?\)Fk0心理学空间{ J*m7` B[&C)H

 心理学空间9k1T |(\1b)k,N

心理学空间"g L!Uuicr*h']-z/w

矛盾心理

Z2b0_;L }ur0

Glm1b(MT/L0佛洛伊德首先用这个词来描述对某一客体同时存在的一对对立冲动或情感。矛盾心理一般指一种既爱又恨的情感。但是,矛盾心理与对某人的复杂情感又不同。矛盾心理指的是浅隐的情态,这一情态中对立的两种态度都同出一源,是相互依存的;复杂情感则是因为对象的不完美而产生的情绪。心理学空间q~y6g&iCjA7ir

Zw6j/J%M3hjt G0 

7@j9@qNN9bS\0心理学空间!YJsz"~3zz

唯乐原则(唯乐—痛苦原则)唯实原则心理学空间"di+F5^Hg9jv [c

LX A T?*p0佛洛伊德认为,精神活动受两种原则支配,一种是唯乐原则(唯乐—痛苦原则),一种是唯实原则。唯乐原则通过幻觉中的愿望满足,使心灵摆脱因本能张力变强而产生的痛苦或不快;唯是原则通过与外界现实的调节适应,从而使本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根据佛洛伊德的解释,唯实原则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学到的,而唯乐原则是天生的,原始的。

,u:WB$aZW0心理学空间[1uDDK'@mC

通常,“唯乐原则”一次比较容易引起误解。这个概念并没有积极追求快乐的含义,它的含义是避免不快。

pRf;n OeN}h/Y0心理学空间m m4Q;{G8R

心理学空间2i0s F ?k9N-c

心理学空间&B"WFR@.N'E&St

心理学空间{Trw+p5Q ?

u qJ#U T4H8fV0

kGUe7\ l4{+r6@ On"\0心理玄学

Y-d&q'G8?ivvkn0

.hER[CDs0佛洛伊德在本世纪一十年代试图创立一套纯理论体系。他用“心理玄学”的名称,是为了表明比起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传统心理学,这一体系包含更多的现象,揭示也更详尽。它主要从形态,动力和经济三方面来说明精神现象。形态部分主要是关于这些现象在精神结构中的位置,记这些现象属于伊德,还是属于自我或超我的范围;动力部分涉及各种本能及其活动;经济部分注重能量,里比多疏泄在精神结构中的分配情况。不过这一体系由于理论上和技术上的原因,最终未能形成。

*Ib,TQ&H?$Pu2d0心理学空间!n B)Q1G5cJt$H;sL+f j

由于精神分析学的一些概念,如过程,本能和发展等都体现出一种动力的倾向,这就和仅仅是列述和解释心理特征的静态心理学完全不同,所以精神分析学又称动力心理学。

` y/u-~ah0

d5V%T`f"Q3g#mZ0心理学空间%z)e1LD#sF3y

0N*f1D:f3G U0
2Ipd)qMqQa}%vaS0
心理学空间&^4i@*](n?0p

心理学空间 F m!|+o0[(\yD

精神病

/PC5k[Ty&f0h0心理学空间 k^&ur2Yj`

精神方面的疾病。精神病有器质性精神病和功能性精神病两类。前一类是由脑部的病患引起的;后一类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和偏执狂,这些病到底是躯体和体质方面的原因,还是心因性疾病,目前还有争议。心理学空间 y!R#Eo1h { @

心理学空间xP7U6tEg

精神分析学认为,精神分析疗法是无法治疗精神病的,即使是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在分析治疗中无法产生移情。但是有些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如果对精神病患者施用精神分析法,他们也会产生一种移情,但这是一种负移情,也就是患者把治疗者当作自身的一个部分或者敌人,而精神症患者则把治疗者当作一个对象。

K7z&bU[dNQj0心理学空间0GQF&qm#D6ua

*?}1v@:}]:Fu/m J0心理学空间.N7N2jk$S_]


h@#m+vf5Ji0

\Cnw5D Vg+c R0心理学空间A.l3u0Mej

伊德 自我 超我心理学空间$] K y3FN5yM(I:}

心理学空间3ij'U*bD%X3ON_6^

无意识在精神分析学的早年,曾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但是从一九二三年佛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德》中提出人格由伊德,自我和超我组成的假设以后,无意识就只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许多以前认为是无意识的东西成了伊德。伊德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伊德是按“唯乐原则”活动的,它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

v iRP`N#hc i5d0心理学空间Pc$M? | O,h9v~ xv"T

“自我”的概念佛洛伊德在一八九五年就已提出,但直到一九二三年,才有了比较明确的阐述。自我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从伊德那儿分化出来的。当伊德的要求与现实相抵触而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了自我。自我本身没有能量,它的动力来自伊德。自我的职责是在伊德与外部现实之间进行调节,对伊德的要求进行修改,使之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得到满足。所以自我受“唯实原则”的支配。

jW6Ma-v(K X0

zx0Q%L(S'|"Q0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它代表的是理想而不是现实,要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实际或快乐。超我是由自我中的一部分发展而来的。它由两部分组成:自我典范和良心。自我典范相当于幼儿观念中父母认为在道德方面是好的东西,良心则是父母观念中的坏的东西。自我和良心是同一道德观念的两个方面。

~4x-|*M#L F0

1L3A^%l%DFu0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伊德,自我和超我这三个体系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在人的一生中,它们既对立,又相互影响,且合成一体。这些影响,融合以及对立构成了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伊德,自我和超我,实际上是说明整个人格中不同的过程,功能,机制。能量的一种简便方法。心理学空间.P:r*U%V:|(zd4a u

心理学空间P5Up:Wy#j` s]9i

X(N?}8w7Gz:Rc&n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抵抗 固结 精神分析 前意识 去势情节 术语 无意识 移情 移位 意识 转换
«弗洛伊德生平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自传》 第一章»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