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史丹摩根利还牛的老板娘
作者: 施琪嘉 / 6186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8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HTML clipboard 心理学空间*Y2}#y _{?1u

(m__D]5kq0     前不久到福州大学讲课,福州大学的同事执意要带我去福大隔壁的一家小蒸饺馆就餐,就一街边一不起眼的小店铺,10来平方米,架几个桌子,没有多余站着的地方和人,门口倒有人在排位子侯餐。该店只提供不同的蒸饺,配送“饺前汤”,有各式的蒸饺,带鲜肉馅的、香菇馅的、芹菜馅的、虾饺馅的等不下数十种,桌子上酱油、醋和辣椒也一个不拉的放在桌子上,辣椒酱用密制配方做成,虽然敞开提供,但也不允许浪费。只要找得到位子坐下,点好餐,不出5分钟就可以吃到自己心仪的蒸饺。味道的确不错:香、鲜、实、新,这是在感官上的享受。
/`A7I \SRH H0心理学空间!Wd a p:l{%g5M0B/WW
心理学空间4xmU^d4h \"L
心理学空间h0]TS0yV{)A:I
    同事在我们渐入佳境时开始讲带我们来此的几个特殊理由,这家店的老板是老板娘,就两老夫妻打理,老板娘是一位近60岁、打扮整齐干净的家庭妇女,她在这个小店中俨然是一个女王,她显示出的气势是统领一个王国的感觉:骄傲、控制和满足。顾客能够感到从她那传递过来的优越感:自己有宽松的位子,很多人在外面等位(好像等待接见一样),小店里除了香气四溢的蒸饺味道以外,没有香烟的气味,和老板娘关系很好的同事开玩笑地问,她今天来了几个朋友,大家高兴,是否可破例抽一根烟,她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地说:不行!我同事说这老板娘有“不”的癖好:吃饭时不许大声喧哗、情侣吃饭不许当众亲嘴、稍大的孩子和妈妈一起吃饭不许妈妈喂着吃、不许点超过自己食量的蒸饺、1点30准时打烊,即便有人侯餐,即使店里还有多余(下午的蒸饺),也不继续工作。小店不请多余的小工,也不允许客人进店侯餐。 心理学空间+C'p$~?S{2C0NCa

o0yg8}$ef8R0     我对老板娘的小店和蒸饺的味道评价还行,但她的“规定”的严格乃至死板让我感到不太舒服。我常对家人说,对待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于,吃饭、睡觉、大便时不要催他,这几个状态是需要放松才能完成的重要事情,这几件事情能够每天在放松的情形下做好,他的人格一定就是快乐、开放和自由的。到一个小店吃小吃,不就是图一个放松和自在吗?有点嘈杂、有点人、烟、酒的气味不正应该是属于地方小吃、小店的特色吗?在吃到味道鲜美、但也绝非独特的蒸饺时,更多地体会到老板娘的风格―控制性的关心和带有明显价值观歧视的安排,让人在味觉满足之余有些紧张,有些拘谨,有些不那么放得开。人们还是来这个店,来排队,如果没有好的蒸饺,我想,再多的特别的规矩都没用,这个店的生意好,主要还是食品的质量,而非服务特色,甚至我觉得,乱但宽松的服务比整洁但苛刻的部队式的管理效果更好。 心理学空间@A4d;x${A

g#i i+j'Z0     这类似于心理治疗中的“设置”,心理治疗也有规定,规定来访者要交费治疗、要来治疗室治疗、要谈自己的事而不是治疗师师的隐私、要……,要的背后就是“不要”,来访者或病人对这多的“不要”可能会很反感,可能会愤怒,这都可以阐释为治疗移情反应,不论理论如何细致和精致地去描述一个症状,它都无法替代真实的治疗关系。
U C/a@"`'[L0
C!zq |X%Af0     一个在德国留学的印度精神分析师卡卡教授在接受分析时很穷,袜子是破的,早上没钱吃早餐,躺在分析床上接受自我分析时分析师一直追问他的移情反应,治疗结束时问他催要分析费。卡卡当时心里想的是:为啥我袜子破了一个大洞他没看到,为啥他不问问我有没有钱、肚子饿不饿?他觉得治疗师离自己太远。一个弗洛伊德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弗洛伊德的案例发现,弗洛伊德治疗案例时并没有遵循他自己公开的规定,比如在治疗结束时,他会给一些钱给那些经济窘迫的病人年,让他们去解决困顿的生活。 心理学空间b sEO.kO?!C7r

-F#P%{ |:O&G z9j[2f0    来街头吃小吃,吃的是食物的特色,享受的则是不拘一格的街头自由文化,而非老板娘的风格。好的治疗师也应该顺势而动,使来访者在自己这儿感到自在和释放。我治疗过一个13岁的男孩,他因为家庭关系混乱自己长期处于一种不安全、不稳定的状态,以至于无法发声讲话,每次来我治疗室就坐在那像木头人一样不动也不吭气,我对他说,你要是讲话紧张就不讲,我听说你画画画得好,你就在我这儿画画,想画啥就画啥,心里想到啥就画啥,说完,我就递给他几只不同颜色的笔和几张A4的纸,告诉他,画坏了也不要紧,就换一张画,我不干扰他。从13岁到16岁,他来我这4次,每次画一幅画,从单调无人陪伴、充满愤怒、空虚的画面到满是朋友、弥漫着快乐和成长的画面,19岁时他再来找我时,他已经能够很正常地和我对话了。 心理学空间+`{hgB*XJ.g [X
心理学空间U {x6z's7xB:J.Yg;^

K_ |Y%O:ZI8aO9I0

2Y.G9Zb2ZKU v1v0    德国催眠治疗师Trenkle教授曾讲起他治疗的一个案例,一名投资商在一次投资失败后不仅赔了钱,还换来一片指责声,他自己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不相信催眠,经过催眠治疗后,他变了一个人,重新投资获得成功,于是他打电话给Trenkle教授,约他到外面一个豪华的饭店去吃饭,并让Trenkle教授带上他以前的治疗记录本,Trenkle教授犹豫了一下,答应了到饭店去给他治疗的请求,并在饭店点上最好的菜。原来,这位投资商不想踏进诊室的原因为他是一个极其理性的人,而催眠使他发生了改变,但他迄今不知道这个改变是如何发生的,他不想再次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来谈事情。 心理学空间Xg-N1y2ct
心理学空间8Op+M(m`,HQJ
 
2i%N0~/Rve0心理学空间(l_J/F8Rxg
 
*M(\m'qVO[%GWu0心理学空间!kwT X}q5b8yH
2008/10/16
(K U pfl^ E"\3K@K0心理学空间"L/_zd x7T/A
北京松鹤山庄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邂逅 杂文
《杂文》
死神的亲睐»

 施琪嘉

施琪嘉 教授
医学博士,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武汉市心理医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精神分析学组华中地区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得德国对外学术交流基金(DAAD)留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及获得国家教委对外学术交流基金留学奥地利茵斯布鲁克(INNSBRUCK)大学。



微信公众号:人人江湖


施琪嘉老师的微课
微信扫码报名

创伤30讲



真正的疗愈,是内在小孩的成长




精神分析入门6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