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丹·琼斯(Dan Jones)说,好奇心的秘密在于知道什么时候任其流转,什么时候勒马而望。
1626年4月,一个寒冷的四月,哲学家、科学方法的先驱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骑马穿过伦敦多雪的街道,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寒冷可以让死去的动物不变质么?在从附近的一户人家买了一只死鸡后,他开始用雪填充这只鸟。就在这个过程中,培根感冒了,并且很快就得了肺炎死了。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讲述的这个可能是虚构的故事揭示了好奇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美德,另一个是恶习。
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
好奇心是科学、探索和发现背后的驱动力,这种形式的好奇心对我们物种的成功与我们的智力同样重要。好奇心对我们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恩惠,引导我们进入充满激情和目标的生活——想想像达·芬奇、爱因斯坦这些充满好奇的人吧。
然而,被霍布斯称之为“心灵欲望”好奇心,会导致我们不断地滑动手机屏幕追逐虚假行文,或者追逐危险的极端体验——比如,徒手攀爬建筑物的外立面,仅仅是因为我们想体会这种刺激的感受。当这些行为成为癖好后,它就会变成恶习,结局可能很糟糕。正所谓,好奇心害死猫。在这个充斥着许多类似消遣的现代世界里,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好奇心,同时避免它的陷阱是件好事。
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最近进行相关性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好奇心对学习和创造力的诸多益处,还揭示了它为什么会诱导我们误入歧途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我们有时应该设法抑制好奇心。尽管好奇心无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但是研究人员认为好奇心是一种动力,即,为了解事物和收集世界信息的动力,这是所有生物与生俱来的特征。
神经科学家杰奎琳·戈特利布(Jacqueline Gottlieb)表示:“信息与能量都是生命的基础——当线虫或变形虫收集了周围环境的信息之后,就可以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食物。所有动物都有好奇心,哪怕使它是一种非常有限和即时的物种。”作为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信息食草动物”的人类,其好奇心可能更为广泛、开放和强大。人类在追求最基本的生存,处理不确定欲望的时候,就会激发对信息的追求,这种欲望激发了我们在环境中寻找有对自己有意义的模式。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认知我们为何好奇
婴儿和儿童在探索勇敢的新世界的时候,好奇心尤为重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塞莱斯特·基德(Celeste Kidd)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可预测的视觉场景。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这些视频中,像玩具消防车这样的物体被挡在了一副反复地升降的屏幕后面,因此这些有趣的物品会时隐时现。
每次屏幕升起时,物体都会以一定的概率出现。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物体几乎总是存在的,因此这个序列非常容易预测,而在其他情况下,这些物品再次出现的机会更随机,可预测性很低。然后,基德用眼球追踪工具测量参与者的注意力,以准确地找出他们在看什么。她发现,对于7个月大的儿童来说,中等可预测性(intermediate predictability)序列比乏味的可预测性(tediously predictable)或令人困惑的随机(confusingly random sequences)序列更能引发视觉探索。
Kidd将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最佳点描述为金发女孩效应( Goldilocks effect)。在《金发女孩和三只熊》的故事里,迷路的金发女孩未经允许就进入了熊的房子,她尝了三只碗里的粥,试了三把椅子,又在三张床上躺了躺,金发女孩最后认定,小碗里的粥最可口,小椅子坐着最舒服,小床上躺着最惬意,因为那是最适合她的,不大不小刚刚好。金发姑娘选择事物的原则就叫金发女孩原则。
Kidd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因为好奇心面对的情景是相对不可预测的(即,不完全正常或完全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最有用的机会探索和适应我们周围的世界,是普遍合理的选择。例如,我们社会的行为准则往往遵循一些常规规则,但同时又有很多的变化。因此,人们为了今后能够更容易应对类似情况,就会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尝试违反这些准则。
Kidd在2022年7月的一篇研究中发下,在恒河猴也存在同样的模式。她说:“我们似乎有这样一种内在机制——我们寻找具有适当不确定性的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其与我们现有的对世界的理解结合起来。”
当然,随着我们的成长,人类很快就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而不仅仅是对眼前的环境感兴趣——我们可能会对抽象的话题深深着迷,比如数学或哲学。通常,这些好奇的对象可能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用处。Gottlieb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获取信息,却不知道它的价值。”。在许多情况下,衡量这种兴趣的最佳方法是只是询问人们对学习某一特定事实或主题的好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