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剥夺理论
作者: mints 编译 / 8554次阅读 时间: 2021年6月03日
标签: 相对剥夺理论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V!{ Wzl6l1i

相对剥夺理论认为,人们对公正的看法,并非来自他们实际获得的价值,而是来源于所得与期待的比较。如果我已经拥有很多,但预期的更多,我会觉得待遇不公。如果得到很少,但预期也很少,结果就会显得公正。

(@.C OM A A w#R0

x^}K)E_^0心理学空间 @rM&y_.U/Y;U3p`#P2e

M z2y!A(`#} {0心理学空间#s3jG8L6d8[h0S6U

剥夺的相对性心理学空间8N4V/lOf9\5q-F8V

9l%^?&Ok(}Ul0现实情况是,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社会比较决定了人们的预期结果:如果其他人拥有的比我多,我会觉得被剥夺了。但是,如果我和其他人一样,都被剥夺了,我就不觉得那么坏了。因此,被剥夺的体验是相对的。心理学空间/^K3p\,C%K s

几年前,印度上等种姓的年轻人陷入了一股自杀浪潮,以此来抗议政府向下等种姓开放更多就业机会的计划。心理学空间 mO6`,b~5u/RZ

p wk&NY&M \E R2^Bf0客观地来看,尽管该计划仅仅是为了帮助那些弱势种姓,刹帝利和吠舍。这些上等种姓仍然生活得很好,那些年轻人和他们的家族也没有失去财富或地位的危险。心理学空间P&k;g:c"l0y^

`1L.ST4L@-M0然而,他们的种姓正在失去相对下等种姓的优越感,这样一种感知所创造的相对被剥夺感,足以促使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去进行这样一种抗议。

1K cC ut9S I0可见,想要动权贵的奶酪,有多难。

4\[#]CB+d1Y0心理学空间'WO$TLi

同样,对三胎政策最有意见的,可能就是刚刚步入中产的阶层,他们会认为富人和穷人多生的孩子会抢占他们的社会资源,担心自己失去优越感。

%h?Z,S'W I%|uE0

#eSz1K4S t0类似这样的事件,使得研究者将相对剥夺分为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两种情况。

x'Z wbF?#^0

.D Co)Qm9]p0
? ` lw9Z0

Vl,?%Z@H jWQ%O0

/Oh:`:X hy ^0

'l:f`,m-B U+Z0心理学空间v0a1E"v(O LM^

群体的被剥夺感心理学空间V)| j+F}

C'VUQP V%U-G&C^M']0群体剥夺源于一个内群体的成果与一个外群体进行的比较,特别是与那些更有优势的外群体进行比较。和个人剥夺相比,群体剥夺在种族认同方面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Dz-D.g*qn}Q0心理学空间k \&yPkyB?

弱势群体成员无论在个人层面,还是群体层面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时,都会产生较强的歧视知觉。心理学空间Omr _APqp

&Iwg0T(VZ3tFe0弱势群体成员经常会感受到来自其他群体的高度歧视。

7fUU \g&V4]}7h$K"`j0

i^0B6Y`Q0
] qvb'B'W0心理学空间?s.n;c/TY6m8u&I

w}c,tR3jVZ0

7I"uV$Ct3iY Z$?0

N)L(k4u#mc+j0

,U7wRr#G$Dgjl0心理学空间p7f@b&N

个体的被剥夺感

hb.D@En kE}0

3K@MxQ0然而,在被问及个人是否因其群体而受到歧视时,同一个体所感受到的歧视程度便显著较低,这便是个人与社会歧视感知的明显不同。心理学空间NMAh#S]/{

心理学空间M o5|"t1yor

针对一个群体的歧视/不公感和渴望社会变革方面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Va%r5{a0心理学空间r Tv;`l*ga/r

因此,人们只有在扮演其社会身份时,才愿意为了群体福利和利益而发起或参与集体行动。对社会身份的认同通常也会影响社会正义观念和正义动机。研究证据表明,群体认同限制了人们对分配公平的关注范围。

MU/FsXZ0心理学空间 J8`t)G h$b+a

例如,文策尔发现,只有那些对“德国”这一国家概念怀有强烈的身份认同的东德人和西德人,才有可能关注覆盖全德国地域(东部和西部)的平等权利。

,t-Poz@ Uq&L0

j BU^ HS'n!Ini0同样,泰勒和他的同事们也发现,一个高度认同群体/组织的个人更有可能服从权威并关心程序公正。

&?}!QO{]r0心理学空间)@l6^n Lk

与人际情境下相比,群际情境下的个体似乎不太关心针对外群体行为的分配或程序公正。当内群体身份被激活时,这种公平和正义规则的转变便会在群际歧视的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图片心理学空间;HY3ER/L~kOk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相对剥夺理论
«我们为什么不相信算法?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自控力差,会让自己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