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
作者: 《人民卫生出版》 / 20574次阅读 时间: 2020年2月04日
来源: 人卫电子书 标签: 心理自助 心理疏导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 gF&d2OH4cW ]Cm0

第六章 普通大众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K R"SzV7l0心理学空间2y*r'I%@6a3{3s

心理学空间YM|&?[u:PWQ Z

1_9p,J f7M3{;O0

"|F4TqD8GG0心理学空间,b$|2y Mg

相比前几章里的群体,没有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普通大众,看起来是在疫情中最幸运的群体,但这些人也会因为正常的生活规律受到影响、看到太多跟疫情相关的信息,而有可能产生不恰当的认知,从而出现一些焦虑恐慌、愤怒情绪、低落抑郁的情绪症状,甚至睡眠不良、行为退缩等行为方面的症状;如果自身本来就是体弱、易患病者,这些症状可能会更严重;当然,与之完全相反的盲目乐观也不是最佳反应。

c!KjC(D#@G3hZ0心理学空间fik8xG)X

-pnX-L _^B qdF0心理学空间5I;oYX?

为了预防不良心理反应的出现,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以恰当心态对待疫情信息,积极和相关人士展开沟通,维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自己目前的情绪已经影响到了生活,可以利用积极联想、放松训练、正确宣泄、调整认知、建立价值感等方法来调节,或寻求专业心理支持。心理学空间 Vui1gC dk/x9houV

心理学空间h9R{/q+qj{x

*[yh};aLnB*X0

!U5ZoJCEk0

p*X?3ky0

pY v/aM0心理学空间E&z%pb9qU&U

rUy@m1@q0

'FDz _mg-x%a'E0心理学空间@7l/S+_@O

9Mi/X?BG0心理学空间zhk \%Yn

心理学空间"P8L MGt

心理学空间;|4M ~C Qa

第一节 普通大众的心理特征心理学空间*TGZZs;]_

Qs3L+u(H.Wlb"VF0一、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的群体心理学空间Ye5s/FeA+C4~

心理学空间6mx4u:{5AE_x

8XJ_\9]8b1l0心理学空间V9v.IU m#dA)c

"xS hs$i `0
小W身体体质不好,容易生病,抵抗力差,面对疫情,觉得自己更容易被感染,而对自己的健康安全感到忧虑,睡不好,吃不下,情绪沮丧恐惧,对抗击疫情感到没有信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又觉得“反正我总会生病”,预防也没有什么意义,感到无望。

LXih QZ0心理学空间G[!n&Eq_gh9C.Q,WP

Wdp@/p|0如果一个人本身体质不太好,容易生病,那么在疫情面前,就可能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比较没有信心,甚至在先前反复生病的过程中,出现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面对当前疫情完全无能为力,感到无助和抑郁,认为自己很糟糕,也没有动力做出预防措施。

LI$jr2vqx0{&] F]0

#WA^q,}U"q0

n"pms?o0心理学空间 br.CXJ.TAv)O

而处于无助抑郁的心态中且不做预防措施,又可能让易感群体在此时容易患病,即便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也可能患上其他病症,如流感,而生病又让这些人进入恶性循环。心理学空间p/o/AM"?;k

心理学空间Cm@9u4F I(s

2bn eU"w7u%MW4a%ez0心理学空间,wtZ8O5PUVOz8j:D

心理学空间{-D8B&X3~{S

心理学空间s7TO"r*y9W[1w[

二、从疫区回来的健康群体心理学空间#LXAts%BM g

心理学空间m;N&Hrw+td9B_+`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情境感觉失去控制,人就会感到压力,而不可预测性的情境就会大大增加人的应激反应。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前,形势随时都会有变化,都有很多不确定性,随之而来的是很多风险,每个人的控制感都会下降。心理学空间'my2RS\N$l+Ww5Au

)XFk[^GT&uF5F0

|L~HT }0

0y,]U6_?}\/tW&W0在应激反应出现时人会感到威胁,可是这种威胁的性质是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威胁并不意味着人生命真正处于危险之中,而是与控制感有密切的关系。在他们不能控制对自身有威胁的警示,或者在他们认为自己在这种环境中失控时,就可能进入应激状态。

"Xzt^E0心理学空间+AK!flt6z

D bs-z ?(x'w7?-V0心理学空间v)j E6C#z.o+?(wGK3GX

受威胁感带来过度焦虑和恐惧会产生躯体症状,如感到头痛、身体乏力,这些与肺炎类似的症状更让人心慌不宁,加剧负性思维,增加不良情绪。心理学空间~-g9s*q3]C

心理学空间6{p9O,`,\of4Yq

心理学空间6i[#H4oWH|x;L

心理学空间 qC%J!v&]R-lR)bz

心理学空间1[3K k7N/J

H$~:Z&Acfh0心理学空间4Q-w5i7K f)[Jn&VG

小Z从疫区回来,未感染,也过了隔离期,但不相信现在专家的话,对自己身上到底有没有感染病毒感到深深不安,怕传染给家人,会很有罪恶感,头疼,身上不舒服,但不敢就医。不敢让人知道自己去过疫区,怕受到小区中有些业主的嫌弃和排斥。

_#Et _"p(qp0

6_cq3JG"I%_0心理学空间mr"J1C_r#wT ~:L

v9Y8@%Bg Aq!^0心理学空间+^ gA7j){{

三、身边有从疫区回来人员的普通大众心理学空间%nT c\!q,n W {v

心理学空间 W4r:n$q T

8L U;_ Ov)v]B,\5q6|0心理学空间q5l(}I~Cp w4O

{1b \M+Bm4o0
Z女士逐渐感到疫情的严重,并由开始的不关心变为非常紧张,担心自己或者家人会被传染上,而感到很焦虑。Z女士身边有从疫区回来、过了隔离期的人,但仍然觉得不放心。
心理学空间%fV}&ri"lo

心理学空间,C*Loa;eY X1_5Y

心理学空间1gS$?? {@V#DD{s

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看,人们总是会划分“我们”和“他们”,区分内外不同群体,容易对“他们”产生偏见。偏见以猜忌、恐惧和仇恨为特征,而偏见又会进一步导致歧视。心理学空间Y7BZopUa&\x

心理学空间~JfU~.{u h.D

}d"PG*a0

+w5rs4w~q(\2d0偏见心理的本质是找“替罪羊”,寻求控制感。其实,对控制感的知觉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一种错觉,但是为了找到对生活的控制感,把自己身边和疫区有关系的人和物都驱赶走,让自己感到安全,就足以驱动很多人以“莫须有”为理由作出荒唐事。

,Tck }/|N6{9un H0心理学空间:_8b-Q]K Sj5^

9m2t#^DP`y6_1R n0

7m5GA"zz RqF+~oR0心理学空间L.V{*xsN

:ZD{0Q`?Y(gyql.~0四、为太多疫情信息所累的普通大众心理学空间7O }!}z @

k+z6GbWZeb0

6]gv~7eH`6J0心理学空间,X~~8w~~R

心理学空间,c%^;v3W4}W$W7\

老L是一名关心疫情、有社会责任感的普通大众,恨不得自己能上前线参加防疫控制工作。最近,老L不停搜索最新疫情信息,提醒身边的人,但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逐渐感到精神很紧张,焦虑;不久又有种倦怠感和麻木感

"b#{:M1N\i4M8J#mQp0心理学空间!C LYe:A$Jc;E

J"L!|'\4F|D"p0心理学空间/rV^dBQ

0A3qjco!zS0有人时刻关注疫情,情绪不自觉地卷入,感觉到高压,这是身体在为压力做准备,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压力。

8[4xt-qtR \ zQ0

(} G+E%OSU O1CJ6dv0心理学空间"xor2e d

1s0sv4Ispe1k?0但这些人在忍不住刷消息的同时,可能会开始莫名感到厌烦、麻木,感觉不到刷消息的意义。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地接触大量与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使人长期处于压力中;但自己的行为无法很快缓解疫区的困难时,人的心理资源会被很快耗光,而让人缺乏继续应对的能力,继而对压力感到麻木、共情疲劳。心理学空间A[ qcO3p

心理学空间4m,oWO;nM

)C5q&e4j_]0

,UOF zj/Pi\R0

o [5}(n v8`5eUi0

qAu,A&I$n3K2Y0

R0`,z l-[,K%c0心理学空间rg9B4Yz"^yg

uS[(wy&o0

RD\$~D ],cG0心理学空间P1D6ZS2X#EN }4F

心理学空间)`N;VFR] _0V{

第二节  普通大众的常见心理或精神问题心理学空间&kpC p3Z j-Tl1H

心理学空间WCV}:N\ S

一、焦虑、疑病心理学空间k9J:ir+Ui Zq

心理学空间-_Y4}5]g^$L HE

目前,大部分群众已经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严重性,由于无法分辨谁是携带者,会感到难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而且人们对于疫情新情况的把握往往难以达到自身需求,所以安全感急剧下降。心理学空间}]6L#eIES:e9|4\

8wojVd4~0心理学空间fs h:AD3{f}!k/u

心理学空间8p6Q:kF.P8N$Iq ?

因此,人们出现了普遍的焦虑心理,尤其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很多人口罩漏了一条小缝或是偶有咳嗽,就开始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焦虑感更甚。还有部分人过分关注疫情的进展消息,反复查看相关内容,也加重了紧张、恐慌的情绪。

%j{{'w]W'ed-]0心理学空间'SH-\-K Q#G:U[+e

2uDR }Ay8qs0

b;a/V[T/k:C2g G*u0人们还可能会出现“看谁都是携带者”“不敢出门、更不敢去医院”“感到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等想法。这些想法和行为可能会推动焦虑发展为恐慌,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比如:过量使用消毒剂、过量吸烟饮酒,抢购囤积口罩、方便食品等。

7knM"Y&T%jK8O7f(S8l0

-g*`S7C]NM'rt0心理学空间)Js+Tx&LER:s7^

心理学空间Ws@9iIuiS$t

/q2u |D rB,Z2K0

3^!t B&X|*fU0心理学空间#NC'@!L,I T9L

心理学空间T1bI4K`8T6E!zg"S:L

二、愤怒情绪心理学空间@4\0uy(Th

心理学空间7i7AbBy}db%Js

浏览社交媒体时,我们也往往会看到一些充满了“戾气”的文字,有些是针对那些喜欢吃“野味”的人,有些是针对基层的管理者,有些甚至针对全体疫区人员,而且下面的评论里也不乏赞同者、响应者、散播者。随病毒而来的,好像也有网络中“病毒式传播”的愤怒,在一条条未辨真伪的信息下声嘶力竭。

L3u@W H3jB1C K0

r.J(WnSNco}2CPb0

z-fTf_S0心理学空间(b x ^/n x6ne*vry

根据心理学上“挫折—攻击模型”,面对疫情的风险和人人自危的压力情境,油然而生的愤怒情绪其实是增强控制感、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但现在最需要做的并非把矛头指准谁,这种群体情绪,反而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温床,甚至被有心煽动者利用。许多谣言恰恰是针对人们的恐慌心理,诱使我们用怒火滔天的形式,过度地发泄自己的不安,而对无辜的人造成伤害。

^$BR9}HBlz+@8sF0心理学空间0x%r"u~y

#N|M7amG'Y7e#I%sZ0心理学空间9oo6m!}s%a

不管是身处旋涡之中的群体,还是紧张的观望者,一味地表达愤怒都于事无补,我们更需要保持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冷静、克制,以“不信谣、不传谣”的心态,理性关注疫情现况。不冲动参与对当事群体的攻击,不让自己成为一部分“有心人”的帮凶。心理学空间J1j5OPu2hvQ

P"sE)R4az"fd0

$l$eg"L(['| FZY0心理学空间8h9W9Uo5_ E

心理学空间+X:qdvLS

G!_/v:o/^ C0三、低落抑郁

%g C$mBxyrdWq0心理学空间 W2~m}{;BS

在自我隔离、居家不出门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情绪低落,甚至悲伤、绝望,对一切都似乎失去了兴趣,也难以感到愉悦。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不振,也很难集中注意力或思考。在想到现在的疫情和生活时,忍不住心痛、哭泣,当疫情影响到自己工作、家庭的重要事项时,甚至会觉得一切都完了。心理学空间h^(H4| y?j

YY2ysh0心理学空间| u4W/l4n)mL }U"rJ

)sanFUEnm+@0这样的表现可能是抑郁发作的信号,这些反应,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重大丧失时差不多。在当前的紧张疫情防控形势下,不断跳动的确诊人数、网络上传播的悲观消息,以及身边其他人传递的沮丧情绪,都可能成为压倒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心理学空间0Z }&p!nXbBN

8WT.v'y9z0心理学空间 I2Y4V ] d

心理学空间8i.?*t.n&P|9l,A.lp

低落抑郁的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生活规律的紊乱,比如食欲减退或猛增,体重出现明显的波动,以及连续几天失眠或睡眠过多等,长期低落的心情还可能造成机体免疫力的下降等。

zj1v C+FEZ H]:e0心理学空间0H:KYj#aVH6f

F0c:wkZ!M0

3C'v:vh6S-r4{'odTj0心理学空间4XB vbh

uKkq}-M0四、盲目乐观

*hN n5w9q;V@W$w0心理学空间'w%Z,Lj JH8r;[ ]

面对此次疫情,适度的乐观是必要的。但是,部分群众抱有“做了很多预防措施就不可能感染”的错误想法,产生盲目的乐观情绪,更有甚者认为事不关己、不做防护。事实上,即使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也不可能保证100%不被感染,更不必说不做防护的危险性。不切实际的乐观不仅会放松人们的警惕,而且会增加自己和别人感染的风险。心理学空间/^7[V)C)Dn:^mU rq"w%|

心理学空间/Qho*Ld!G!F

心理学空间up7?5J-B

o:@-U9j`'\.jA0此外,当后续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时,人们更容易产生危机已过之感,可能放松预防措施,开始旅行、聚餐等。届时,一定不要过度乐观、麻痹大意,使疫情反扑。

|1v[i l%K0

%xC4~IA)BAd+K'Rl1P0

,W8x?ql]6Q I0心理学空间 o-mBa:mg$ti\N

心理学空间&X5Rj)a1ucPj

4Q(h7v+T;Cao0

;DR A-I9X@&`'UJ0J0心理学空间R7YVg^m

n7YKw!\%vL0

nKS U-ZqVe0心理学空间-? p'a[4]k-Ro(@

[r,Z2r7F&d0心理学空间-pnN ]l3I

心理学空间%V.Hk l1R

第三节  普通大众的心理自助与疏导心理学空间 U5wJ n_

心理学空间 H&D#b,c_c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

*fWOj]"A0心理学空间|*a'h)An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的是,传染病暴发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心灵的创伤,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是十分正常的。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平时不常出现的心情,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不必对此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我们会发生这些改变都是正常的。接纳这些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

R#y`e%F9Z,r0

/E Q^.S4?w,H5L,Gk0

:|T5q h_KM0

+lf9g1Z[d7D JS0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对可能有的负面心态听之任之,要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的监控。我们可以关注自己是否沉浸于某种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自己对于疫情的看法、信念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自己的生活习惯、行为轨迹是否出现了不必要的过大波动。总之,将自己的状况和最有利于抗击疫情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并及时调整。

!K|4teR6w.} k.rq0心理学空间 n4YI5ju0hM

心理学空间-jM)IK:M d-S!Z

n|NK'T O0心理学空间.q[9^#g P

A.TT!jr4}1Oc|:O0二、恰当心态对待疫情信息心理学空间7FX"te'j&@rL

%S^O[ Y-S~0在这样的关头,更要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认真看电视节目和正规媒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了解病毒性质,掌握流行情况,不轻信某些传言。要相信政府公开的信息,要对政府的防疫工作保持足够的信心。也要认真了解相关的科学报道,相信科学研究对治疗疾病的根本性作用。另外,在报道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应对此事重视,但不因频繁报道而产生恐慌心理。要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只要认真做好防护了,就不必再有更多的担心。

j4E5W5j._i+v k9u0

(_BMmzImU0心理学空间2[7a)ei A H:],u

L/orlHx)m c0

L&nJ:x)tA7y9n`r0心理学空间Zcn*\9R0`0I S

三、积极和相关人士展开沟通心理学空间Wi0]!YiJO/v

心理学空间9rkxl$}X2x

当今社会,在人们选择闭门不出时,可能会感到孤独。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和有相似情况的同仁联系,尤其是疑似患者、确诊患者接触者等,在隔离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倾听,建立新的连接,构建心理抗疫同盟。

T]M\2X M3Wy0心理学空间4`.lY'u^1U5F Ha1? eK

-J&x6|#YVR0

9?.O*^t4|:FHTX0心理学空间nP6jK,[l"Yg

!VX)_$HK|5i0四、维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9c;E)q!L-S#KO0

pC g*hR.KH0虽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我们仍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按时起床,在家里学习、办公,按时吃饭,按时休息,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规律、掌控感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不要试图通过使用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z?:N5mF1|0

V#E%`tA2o vQ0心理学空间t*^]Wk

心理学空间6NFG;j~.{[;w YT

五、其他疏导方法

N!| n7h7RsW0心理学空间n&kI&gC }

(一)积极联想法心理学空间2JlD_7O o M7[

e ~J1mXH0

4[:?7v(i M NmV/G0

3bj,B+p2OW A0主动进入冥想状况,去联想一些积极的、放松的场景,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心态,甚至被证明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每天花10~15分钟进行1~2次积极联想,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QoRc#?j5MV(Z0

iL)TL/`6x;l:h}UJ0

9_$l6dY$BW0心理学空间yPop%|

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生活中欢乐美好的时光、想象世界上宁静美丽的风景,将这些积极的内容和自己联系在一起,认识到未来仍然饱含着希望。可以想象森林、溪流等生机勃勃的场景,仿佛逐渐洗刷自己的身心,驱散内心可能的阴影,让阳光普照大地。

cO}!z`0心理学空间%d-N z*~ a3P_O

c.FnDDY['zh0

!}[0X+U:R*a#{ R0(二)放松训练

L|6y;R:M0心理学空间 l-}/n%M^9l/L)Y

心理学空间N Bb(B\

O8M{8}k4Iyh0放松练习实际上是全身肌肉逐渐紧张和放松的过程,依次对手部、上肢、头部、下肢、双脚等各组群进行先紧的练习,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让人学会如何抱持松弛的感觉。

?E(S#|3n x0

!q-Y:y1VM|B0心理学空间~RPp'y@

-ABySzv0首先,要进行1~2次深呼吸,深吸一口气后保持一会儿,再慢慢地把气呼出来。然后,伸出前臂,用力握紧拳头,体会手上的感觉;再尽力放松双手,体验放松后轻松、温暖的感觉。重复一次。接着,弯曲双臂,用力绷紧双臂的肌肉,感受双臂肌肉紧张的感觉,再彻底放松,体验放松后的感觉。重复一次。心理学空间L&wLa2^ p N

心理学空间J'vr2Pr0RQ

心理学空间MHP"Y+Fq

心理学空间&I$~;vu/O}

其次,练习如何放松双脚,用力绷紧脚趾并保持一会儿,再彻底放松双脚。重复一次。在小腿部肌肉方面,将脚尖用力向上跷、脚跟向下向后紧压,绷紧小腿部肌肉,保持一会儿后再彻底放松。重复一次。在大腿部肌肉方面,用脚跟向前向下紧压,绷紧大腿部肌肉,保持一会儿后彻底放松。重复一次。心理学空间%pX2u_e+Mk N

心理学空间.dI8AL ]'phg

心理学空间;P'vReXn

心理学空间TO F:m h8q&D"n

最后,进行头部肌肉放松训练。皱紧额部肌肉,保持一会,停10秒钟左右后,彻底放松5秒钟。用力紧闭双眼保持10秒钟后,彻底放松5秒钟。逆时针转动眼球,加快速度,再顺时针转动,加快速度,最后停下来彻底放松10秒钟。咬紧牙齿保持10秒钟,彻底放松5秒钟。舌头使劲顶住上颚,保持10秒钟后彻底放松。用力将头向后压,停10秒钟后放松5秒钟。收紧下巴,用颈部向内收紧,保持10秒钟后彻底放松。再重复一次头部放松。

+Ke0Z{4BIk!wx2H ]0心理学空间/go4w&VS

心理学空间:xY4U(\pz-h'so!v Z

&v:s@|i:j D1~0

ec#Vkqi4| h/c0心理学空间Ev'aH)}!b}

(三)正确宣泄情绪心理学空间$o Q ^9\2_p

c uu w i)p0qu _0压抑不良情绪会损害健康,因此,提倡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式宣泄情绪,避免有害发泄。首先,表达对于疏解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写日记,将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擅长或者喜爱绘画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其次,可以通过亲朋好友之间的有效沟通获取心理支持;最后,在情况严重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许多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都开通了热线电话,这种方式具有避免直接接触的安全性、相当的隐秘性和专业的指导性,是危机时期的一个有力的帮助。

Jru-_)VsQ'[0心理学空间{| Ru!R

M$S-S*d'fM0O0

:{6Q/nE-\;At/Br3Dhb0(四)调整认知

{u)V|.fu7iDE,}5A/@0心理学空间r-IayF8r

JR%q/f$C[,F0

Kw!n[F FKB,E r0我们可能会因为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情绪陷入思维的怪圈,比如对很多事情只能想到单一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往往是坏的。我们还可能无限地夸大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低估自己能够做的和改变的。心理学空间,A3O5t6wH[r

心理学空间 @OQ ?+i1z

心理学空间;]Z)yA O3LM v#Z

6I*m9?-i q@0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问问自己:还能想到其他结果吗?如果是另一种没那么糟的或比较好的结果,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如果最坏的结果不是100%,那么能够反驳这个结果的证据有哪些?对于那些更好的结果,能够支持的证据又有哪些?如果是某某某,他会这么想吗?这些自问自答的方式能让我们的认知更灵活、更实际。

V9}qI*cm1hf.J5\0心理学空间&S/s0\iK4o"?

1E0ZS+s xw0

#CwV5IW-B0(五)做有意义、有价值感的事情心理学空间r3C#w }5U1GO0Qq)b

心理学空间mTxNB5Eu

1N x`@s)C0

R2|d,qp FM"k0对抗失控感、焦虑感的最有建设性的做法是克服自己的恐惧,去做更有价值感、更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能够去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做建设性的工作的时候,我们对自己会有更多的自我肯定,对自己有更多的自我表扬,从而增强自己的力量,能够增加对环境的控制感。在自我隔离期间,我们可以给身在疫区的好友表达关心,用自己的专业去做一些相关的科普宣传,学习某一个有价值的技术,阅读一本好书、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上辟谣一些内容等,都是有价值的事情。心理学空间J7eIfi

T8Be8K.k0心理学空间;H.d8U8x#IY)tNA

心理学空间A#Bni4W

Jvu)P&d3UJO.Q,c0

(L:LUMk1\{0Y0(乔志宏 张莹 余涵萱 陈延妍 殷锦绣

m.b1Z x:F$Q5tsD0

$B%AmYj0熊珂伟 李焰 马建青)心理学空间AX3T:zR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心理自助 心理疏导
«压力管理的ISR模型 灾难心理学
《灾难心理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