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会谈如何给当事人以启示?
作者: 杨文圣 / 5471次阅读 时间: 2019年2月20日
来源: 《两仪心理疗法》 标签: 两仪心理疗法 杨文圣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心理咨询会谈如何给当事人以启示?心理学空间 DX G.s*MT|I+^ n
两仪心理疗法
1Pdk nEz0杨文圣
;hP[iK kE0
'S7\$V(@BdK ux0
l@!SLnQ+|0心理学空间Y(F2A'R } ^

心理学空间A4{ M.A?N

当事人来寻求心理咨询,一个初始动机就是他们遇到苦恼,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希望咨询师能提供新的视角来帮助他们看清问题,发现问题的解决之道。作为咨询师,我们有义务回应当事人这一需要。两仪心理疗法,将咨询师用新的思维观念去冲击当事人的思维和情感,帮助当事人获得领悟的过程称为启示。在咨询中,咨询师在启示中将运用多种咨询策略,去帮助、刺激当事人检视自己的思维、判断、情感和行为,进而更新个人的认识。当事人的思维、判断、情感和行为常带有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局限性令其沉陷在困扰中。启示的目标就是使当事人构建建设性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让其以一种更为自主和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及其问题。在新的视角下,当事人重燃希望,发现了自己改变的可能性。心理学空间 QJCsMD0h)p

8o*hA+};_j HgO0

!Q's6P$Kb0

6u3o:P iDF(X0启示贵在“新”,但“新”是相对“旧”而言的。为了保证是“新”,咨询师常需要去了解“旧”是什么。也就是说,咨询师需要去了解、倾听当事人自己对整个事件的理解:他们自己认为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他们自己做了哪些分析?他们对自己做了哪些劝慰?他们的亲友对事情做了哪些分析?他们的亲友对他们做了哪些劝慰?然后,咨询师再去另辟蹊径。否则,咨询师努力思考,奉献观点,但是奉献出来的观点和当事人或者他们亲友的观点大同小异。这些观点过去没有发挥作用,现在也不会发生作用。它们对当事人没有启示意义。

V3]3Og8^7[ x^$S0

8\A Z:Ia6G~8l"bA0

!Q5`W2lGdI0心理学空间NG/_0~9\Z4fV3J}

在启示阶段,咨询师透过新的视角,发现当事人的思维漏洞,纠正当事人认知的偏差,发现解决问题的希望。这要求咨询师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锚定当事人持有一个或两个对生活具有破坏性的核心观念或情感,然后多角度攻打它们,摧毁它们,代之以对生活具有建设性的观念、情感。这些破坏性观念、情感有 “我没有价值”, “我很贱”,“我们没有未来”,“我很自责”,“他们很坏”等,与之相应的建设性思想情感有“我有自己的价值”,“我有自己的尊严”,“我还有机会”,“我不必苛责自己“,“我误会他们了”等。一旦当事人破坏性观念松动乃至瓦解,建设性观念生长壮大,站稳脚跟,当事人的心理困扰即缓解,乃至解除。心理学空间L | `:Zk3pZ

心理学空间 QEak3mdA V

'[E*}3KnNs0心理学空间1JcevK

这些破坏性的核心观念或情感的发现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当事人具有很强的内省力,他们会直告咨询师自己心中的破坏性核心观念或情感,请求咨询师帮助自己克服它们。他们知道一旦咨询师帮助自己克服了它们,自己的烦恼也就解除了。这时,咨询师只要接受当事人的思考即可。有时当事人会有意无意地掩藏或者不能觉知自己心中的破坏性观念或情感。这个时候就需要咨询师开动机器把它们挖掘出来,并总结提炼出一种精炼的表达。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我们多么睿智,我们都可能挖掘错误,都可能判断错误。怎么办?我们需要当事人充当向导,充当裁决人。我们需要请他们检验核对我们的观点。我们需要他们的明确认可!我们不可以默认他们同意我们的观点!任何试图跨过当事人认可的行为都是一种想当然,都是一种对咨询师话语权的滥用,都是一种致命自负,都可能遭遇碰壁甚至是彻底的、完全的失败。

W_^)lth Ah0

M!|.Z.I.y2N9Z0心理学空间.\5^x F,c Y2oc-g

|W;hz{&WK?$y0启示常涉及下列技术:心理学空间AUL`1mU|j6n

$t!NOG%m }-d0D0

h3PvdZM7P0心理学空间I T.t5l0u#vS[quj

挑战

Qv LC\uL+_s0心理学空间m}sV@5C

4v:d@2W4o0

T?p z0o9^A0Harold Hackney和Sherry Cormier(2005)指出,挑战是一种回应,邀请当事人直面他们所逃避的事实,包括他们深藏内心的思想、情感、欲望和动机等。逃避常通过当事人身上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矛盾体现出来。挑战向当事人揭示这些矛盾,促使当事人直面它们,这使得一些长期积压于当事人心中的思想、情感、欲望和动机暴露在阳光之下。而一旦它们暴露在阳光之下,它们的威力即减小,当事人即可着手消化、处理它们。很多当事人就此开启了改变的旅程。心理学空间t5Zbg*um0D

Aj$g;Sj0心理学空间l(z+U~J&Y;a @

AnRJ9a0R0在咨询中,我们经常发现当事人呈现以下矛盾:

L y$]1_n;F2\ t0

    Acn4o&u L+E{0

    /~|/~ ~+s%a~0心理学空间-N Xe"ir D} c

    x U$lav CC+@/p0
  • 语言表达的前后不一致心理学空间y](M vBU$U^Cr
    例如,一名女研究生,自述曾有一份感情,后面两人友好分开。现在小伙子也找到了新的女朋友,而自己尚在单身。但是,女生在诉说整个事情的时候,女生依然称小伙子为“男朋友”而不是“前男友”或“前任”。
    心理学空间-EH(wO Dp8QX+Qe

    N BFu/_$~4DS0心理学空间*OD'X3WT

    S S$Sa-_P0
  • 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的不一致
    Y&h B7b4wFa0例如,一名男研究生,自述一切进展顺利,和导师、同学关系都很好,实验室研究很顺利,自己还找到了一个国际知名公司的实习。可是,男生在讲述时,神情严肃,目光低垂,语气低沉,没有体现出任何的兴奋。
    心理学空间oRd)V8G+r5VA+Yv| }

    mb.vq9W0

    dW Z!l.|6aF[k0心理学空间l6IyCr%D.L

  • 口头报告与客观事实的不一致
    YH0QchT7r5_0例如,一名大学男生,自称语言表达能力差,讲话乏味。可是在于咨询师交谈中,男生表达非常清晰,甚至带有一些幽默的味道。

    `!sF-S JHv0

    !q7e)s I7];tx0心理学空间Ox"~MoQGC e

    4n3En^6tQ5l6R0
  • 主观愿望和客观规律的不一致心理学空间 Y ^ ~y5H q*f5S
    例如,一名大学生希望人生一切尽在掌握中。他认为人生不能出任何的差错,一点点差错都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他将这个道理称为“巴菲特的雪球理论”——高山上两个雪球,一开始大小差不多,但当它们从山上往下滚的时候,二者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到了山下,两个雪球,天差地别!可是人生不可能没有差错,任何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ws!Wt)s0心理学空间0I RF YV-kK

    DR,m3F1|#n{0心理学空间5Pd&Me Co/DN

  • 两种对立情感的不一致
    2~{y${_Y1Ul~0例如,一名女生对曾经给自己带来深深伤害的父母,既充满怨恨,又有深深的怜悯。

    !v'}GaA/NI~+a0

    ]8?EGM%^#_ m#p0心理学空间3a.t6w2v6p

    心理学空间%x/H(G'x,u~v

  • 两种行为之间的不一致心理学空间V/cQ&X$k
    例如,一名同学,花费大量时间打游戏,但在打游戏时又心不在焉。
    心理学空间L1I'N3j?z

    paZ9p%tCGcU0心理学空间:zTWF;Z6p

    *[4b8m)t8il x%N'vk0
  • 言语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
    )^i6\5{.d| w$W0例如,有的同学,口头上说要好好学习,但是把时间都用在打游戏上了。
    心理学空间!z#g1j3xxG

    心理学空间+?0b r`a q%c

    心理学空间;fLnY)} nt

    ,JBK Yq.oY}0
  • 对人和对己标准的不一致心理学空间4S)pY-[~.t8f
    例如,有的同学对他人苛刻粗暴,但是期望别人对自己包容温和。
    h&wh%e:z m6q0
    b p(M'g6ew'F0

i$xD%~0Y\3c%na W0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当事人身上的不一致亦具有积极的意义。Elizabeth Reynolds Welfelt 和Lewis Patterson(2005)指出,当事人的防御可能是长期陪伴他们的朋友,这些防御长期以来帮助当事人承受压力和生活的痛苦(Clark,1991)。它们如铠甲,保护他们的尊严,伴随他们走过生命的冬季。但是,那铠甲也拖延了问题的解决,沉迷于自我欺骗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最终使得他们平添痛苦。心理学空间n!Rh3o|

6Fu&wFBo ]0心理学空间Kv['T$A3V

v6q"\4A a p0挑战使得当事人卸去铠甲,这常让当事人感到不舒服,甚至羞辱。如果说探索致力的是帮助当事人认识自己荒诞思想与情感的合理性,那么挑战就是帮助他们发现合理中的荒诞。这意味着,他们要放弃他们原有的看待自己、问题和人生的习惯方式。面对可能的改变,他们常感到惶恐,因为他们太长的时间生活在这些观念里,他们需要这些观点来架构自己的生活,哪怕那种生活饱含痛苦。他们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新的观点。他们需要积攒勇气。这个时候,对咨询师的信任便成为他们的力量支撑。也就是说,鉴于咨询师在咨询中的表现,当事人已经认为咨询师是“为他们好的”,是包容的、称职的、可信赖的。他们因为信任,所以去承受、去采信、去担当。

+OE pZ+Ps0心理学空间n-_M3\%_(^ Q"f j#W.K

心理学空间d7c]"WvV5B

i`Qv}0zH9Ew0缘此,挑战的时候,我们要牢记以下原则:

X:h!ZXE?D$?0

S;L.s!d]YTpW0心理学空间:l3hMVB:dnXnF

心理学空间3WW#?nYB}&[

友好包容

)b8urZzI0心理学空间)k9[)FX*U\|}|

&un1HE*@Jujf0心理学空间Iv(a.R2N E^

我们要明白,我们所有人都存在不一致和非理性,因此我们并不“优于”当事人。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谦逊和共情,要知道了解自己和做出改变是多么困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任何人都是容易看出别人的矛盾,而难以看出自己的不一致。我们指出当事人的不足,只是为了当事人改变,而不是炫耀自己的高明。

P?0H s0UK7@0

\'c3~&kU(M#[!`F0心理学空间'j8tU&k*F#y

心理学空间u/XiB{&a!v

小心试探心理学空间,Z[GIA nx

(JJN ] ^0

&Zx_,Wd~j8v0l0

'C9T/@b ~|0在挑战的时候,我们要认真考虑当事人是否能承受我们的挑战。有时当事人是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如果我们感觉他们不会接受我们的挑战,我们就不要去挑战,因为每个人都有保持内心执著的权利。强行挑战会给当事人带来新的伤害。有时候,仅仅聆听他或她的故事就足够了。如果硬要推动他们发生变化,反而会阻碍他的发展。生活中总会有不能解决的矛盾,我们需要接受它们的存在,并学会与之共舞。心理学空间[-{4i6YC T,X

心理学空间yhX]"RMG2Qg]2@

心理学空间I$g}0q9a{V,G"C [

6l2MbL$f5`4Tw,b0具体明确心理学空间svz`0X

心理学空间&Kio3EU6K },Y

`3T)~n'R0

a8d(s7o+j!f4N7@dM0Sue Culley和Tim Bond(2004)指出,内容含糊不清的挑战无法发挥作用,因为它不能清楚地表达出,可以从当事人想法、感觉、行为中的哪一方面去进一步探索。因此,作为咨询师,我们要具体明确地阐述我们所注意到的事情和以及我们的看法。

7Zz9v c"f-{7U C0

3{%loO8x%U*DX'J0心理学空间n^&MnY,]i

a6neank0鼓励自我挑战

T+dv5Uz)bf:Ie0

#e'M5lJeL u5wP0心理学空间} ua1Z'f1S`

心理学空间(oN B9JPP

虽然当事人大声表达某种荒诞的思想或情感,但是他们的内心永远有一种微弱的声音在反对自己。他们的大声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只不过是在说服自己接受那些说出来的思想或情感,打压内心那个反对的声音。这个时候,咨询师可以鼓励当事人自我挑战,即问当事人:他们内心有哪些相反的思想,相反的情感,并请当事人提供证据,为它们作证。例如,有的同学说自己很恨一个人,这个时候,我们不妨问问他对对方还有哪些爱,对对方还有哪些幻想。这样,当事人可以更加直面内心的情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心理学空间Ah/i5o On

心理学空间Bc `cgK'd

即时性心理学空间1W6h"r PA4\

心理学空间$LE C.iX

,F#~4\1NR0

oN1YjW"R0即时性(immediacy)就是咨询师向当事人即时反馈自己对于咨询互动的感受,然后与其讨论这些感受。这种讨论,可以为当事人提供在生活中很难得到的他人关于自己人际交流风格的直接反馈,促使他们审视自己的内心情感,纠正自己关于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心理学空间O6Fy#K0Q/t+aiFfjv

心理学空间fQR)@OS\ H+y

5eagi;| a5W0心理学空间VhT.IeI-E k)e

很多当事人咨询就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出现了问题,并为此烦恼。Patterson(1974)强调,即时性很重要,因为当事人在咨询关系中的行为表现再现了他们在其他人际关系中的表现。例如,如果当事人在咨询关系中表现强势,那么他们在与人的日常交往中可能也很强势;如果当事人在咨询关系中表现退缩怯懦,那么他们在与人的日常交往中可能也退缩怯懦。咨询师帮助当事人在咨询关系中认识、理解和改进自己的行为表现,当事人可能会理解自己在日常交往中的行为表现,改善自己在日常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心理学空间yrxM8Y/~3[ xO z

心理学空间k(Q*T jM6e

r8m@^R\1Eb0心理学空间"EL pk b$Qu1D

即时性也直接展示了咨询师的真诚与勇敢,为当事人树立了榜样。在咨询陷入困顿的时分,一些当事人虽然对咨询心怀不满,但是出于对于咨询师的尊重、畏惧或不信任等原因,没有表达。他们没有表达,咨询师就没有得到反馈,于是咨询继续沉沦在无效的讨论里。咨询师运用即时性技术直接袒露自己对咨询谈话的观感,这常推动当事人直接袒露自己对咨询谈话的观感。双方的信任与理解,由此加深。

vNJk[)u ]0[2`0

s~0wmZ@8[Brsc9h0心理学空间Q$?/cG*h W6}

心理学空间"cF+yaZ ?c.M:O3U{O

咨询师在什么时候用即时性呢?Sue Culley 和Tim Bond(2004)指出,当咨询发生以下情况的时候,即可考虑使用即时性技术:

J h G+l qeE U0
    心理学空间-]Wnns fh.x

    e8@ x S8?4|0

    #X;V,nnTRj}0

    %t kg2W6l9F3o0
  • 当当事人对咨询师发生信任危机时。此时,当事人或认为咨询师不值得信任,或害怕与咨询师建立信任、亲密的关系。
  • uDc)L){D{0

    M d{9r*c2b0

    &W PW(|I}Mm^?9v0

    ,I.lq?{0Z0
  • 当当事人兜圈子的时候。此时,当事人谈话东拉西扯、原地踏地,咨询师感到迷糊、困顿。
  • `-}fg:A0心理学空间0X8v5E7fgCn*k

    S*\)IY Zj W-\:A Oq1@0

    :B4yr/i1_9J#L0
  • 当咨询出现边界问题的时候。此时,当事人想把咨访关系发展成一段友谊关系、亲情关系甚至恋情关系。当咨询时发现发生这种情况的苗头时,咨询师就需要和当事人直面这些问题,重申双方关系的边界及其意义。
  • \(g4L#}:TS0心理学空间*B ^0j*w!Gu%e

    心理学空间7V&OuE+A,VF8p&v

    心理学空间,ZNn0[,VOxD

  • 当咨询陷入“僵局”的时候。此时,咨询师和当事人都感觉无助,看不到任何前行的希望。心理学空间G[$ZmF,j z$b%J d
    心理学空间%U&Fe c5i3r)fzV
心理学空间7nK;lP7PR(|

Sue Culley 和Tim Bond(2004)进一步指出,咨询师在运用即时性技术的时候需要坚持以下方针:

@'A2i(t&kW4N:vx0

    g*C'Py9?A#]*x0心理学空间w.dT#q9D-v

    心理学空间 P+u o;N)A\V

    心理学空间1S%o jz;_^uy

  • 要果断。咨询师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 心理学空间6M|9M L E^7t

    C&A!\_.\,d0

    1m$S]7cv!T&A |0心理学空间f w ~9Mi&] Cp F

  • 要开放。咨询师并不是只向当事人指出他们无益于咨询的行为。如果咨询师和当事人逐渐形成了一下关系模式——比如说,躲避模式、故意捣乱模式、只寻求舒适而不愿面对痛苦的模式,那么咨询师要意识到可能自己也有问题。也就是说,咨询师要去反思自己究竟做了什么,并就此和当事人展开讨论。
  • 心理学空间x R)Jt \ D6W g

    心理学空间%l#^A,QGS yT W0a

    `K uK"b"[y z0心理学空间aZv8o1z:i6Z

  • 要明确。咨询师要向当事人明确具体地表达自己对咨询互动的看法,阐述自己认为当前发生了什么事情、观察到当事人正在做什么,以及咨询师自己又在做什么。心理学空间4Zqhe5H0v'lQ
    心理学空间Th ?%?A9e#`
心理学空间M G,i$Wd:{!B

咨询中,即时性常可扭转乾坤。

Z{ K%V^'i _0心理学空间*r7xr-Xr:hY

心理学空间 r+z A4[ip

心理学空间Sy` Z4{r#SHhJ X5Ol

例如,一位男博士生,向同宿舍多位同学扬言要杀了他们,而在杀了他们之前他要首先杀了自己的父亲。同学非常担心,一方面向老师做了汇报,一方面搬出宿舍,住进实验室和校园宾馆。于是,学校安排咨询师与辅导员一起和男生见面谈话。谈话中,咨询师询问男生是否和同学有些矛盾。男生非常愤怒,说自己和室友关系很好,如果有人说他和室友有矛盾,他愿意去对质。咨询师说同学愤怒了,男生矢口否认。咨询师无意去激怒男生,于是向男生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转而问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如寝室里床的布置。在男生情绪平复之后,咨询师再次将话题转向寝室关系。男生再次愤怒。这一次,咨询师变化策略。咨询师说:“抱歉,我又误会你了。可是,请看你的姿势——你怒目圆睁,声音很大,腿在发抖(咨询师一边说一边模仿男生的样子)。如果你看到别人这样,你可能也会这么想。我是误会你了,可是我是平常人,误会是我的权利。我误会你了,你是不是自己也有一些原因,引起了我的误会。”男生安静了。后面,咨询师和男生谈起了情绪的管理,鼓励男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向他人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男生平静很多。后来,咨询师又和男生谈了一次。在后面的咨询中,男生告诉咨询师,自己来自偏远的农村,家境贫寒,父母对自己非常宠爱,很多决定都替自己做了。现在一人来到大都市,经济困难,很多事做不好也不知道怎么做,感受到来自同学的很多歧视,自己很无助,很愤怒。他恨同学瞧不起自己,恨父亲没有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咨询师静静地聆听,温柔地安慰。男生笑了,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向他伤害过的室友一一道歉。四年之后,男生顺利毕业,离开学校。在这个个案里,咨询师及时地向男生做了情感反应,虽遭男生拒绝,但是放低姿态,从容阐述自己的理由,为男生带来改变。

Sf)v4w5Ja%a1t7b3?0

mBS6{_+e0解释心理学空间3U5qK;D+w(|2Q/B5v

W!va%T DIPo0心理学空间n \b8Q_lFs

心理学空间.z#~l9fo.z u~

启示常涉及到对问题的解释。解释是指引入新的参照框架来审视当事人自觉怪诞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使当事人对自己的问题产生新的认识。Frank 和 Frank(1990)指出,解释是一种有价值的咨询干预,因为它能够加强当事人的安全感和控制力。解释为当事人感到困惑的和无法抵抗的复杂体验提供了一个名字。很多时候,当当事人接受、认同这个名字,他们即感觉豁然开朗,烦恼亦烟消云散。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降妖做的首要工作经常就是确定妖精是什么动物变的。一旦弄清妖怪是什么变的,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请相关的神仙即可。咨询亦如是。

W7|!r&Q9|{']c0

n H&m7W DImLJ(^I0

图4.3  易经·解卦

`$}B'v:A3PtKA0心理学空间 hM @$CsA5I

pV@$qt5c0xnK0心理学空间)O^bH@b4b4~3m

关于解释,《周易·解卦》云:“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大意为雷雨并作,化育万物,是解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赦免过失,宽宥罪人。解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帮助当事人从自己或他人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荒诞中发现它们的合理性。荒诞让当事人感到困惑、愤怒、羞耻和自责,而合理让他们释然,让他们感受到信心与希望。一个问题,总可以进行很多解读,但绝不可以增加当事人的心理负担。在此基础上,咨询师尽可做或科学的、或深刻的、或玄妙的解释,但有时一句乡村俚语却也价值连城。所有这些均无足轻重,解释的精妙永远在于让当事人释怀。

d~1M7W@0心理学空间or#Ze9[)Dm[(u

心理学空间\oyJz.XI!Y

心理学空间+G N$Az:g+d

在此基础上,解释可朴素。

1^Y4H7Rl0心理学空间U0F q&G }'@

ML8o*p3Z0

L.Bw8r L$O8n5_ Ly0例如,一个女生,成绩很好,活泼大方。她常能过五关斩六将,去很好的公司实习。但是,进入实习公司以后,她工作很敷衍,没多久就打起退堂鼓,从公司辞职。自己很苦恼。在谈起这种现象的时候,女生潸然泪下。咨询师也感觉奇怪,就询问了女生的童年经历,试图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女生报告自己的童年很幸福——父母关系很好,对自己的教育也很宽松。咨询师有些失望,于是询问同学的学习情况。同学报告自己学习很投入,可以连续学习很长时间,很少敷衍。咨询师询问实习和学习的不同。女生报告,学习可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跟自己一辈子。但是,实习不一样,自己和实习单位的关系是短暂的关系,自己无须承担那么多的责任。在这里,女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了解释。咨询师采纳了这一解释,将其反馈给女生。女生很开心,表示自己现在要好好学习,以后正式工作了,再努力奋斗,在工作中打拼,在工作中提高。在这个个案里,当事人的行为显然可以做出多种深刻解释,咨询师的解释非常的浅显朴素,但是它很好地帮助了当事人。

d!kY$i B'n(_0

+f*T*u*S9R~0

gR^` ~G;m gk)aU Z0

"dkO+^b]'m0解释也可荒诞。心理学空间"~g+ui,m

T*M7AS%x8S^2r^0心理学空间 ?/dv},\+V m["Wd

心理学空间"]l7s!E6t1O

例如,一位女生,长期情绪欠佳,常流泪,常睡不好,常想到死亡。她曾经和父母一起去庙里吃长寿面。但是她听到长寿面这个名字就哭了,因为她想到自己要死。来咨询的时候,她见到咨询中心旁边的修车摊也会哭泣,因为她发现上次咨询来的时候修车摊也在那里。咨询师询问了她的童年经历,她童年很幸福,父母爱她,无特别之处。她长得很美,很多男生追求她,但她非常害怕和男生身体接触。当男生努力了解她,看她喜欢看的书,她便非常生气、厌恶。于是,咨询师说女生是老人的思维,因为只有老人才会常常想到死亡。女生接受了这个说法,咨询自然过渡到女生何以似老人。女生回忆,自己的外公几年前去世了。自己常做梦,梦见自己裸体、夜光下、在高山上跳舞。咨询师大胆假设,女生在和死去的外公谈恋爱。女生惊讶不已,不能呼吸。她开始大口喘气,后面不得不走到窗台去呼吸。许久,女生安静下来,告诉咨询师说咨询师是对的。自此以后,女生的情绪改善,睡眠也好转。在这个个案里,咨询师的解释很荒诞,完全不具科学性,但是很好地帮助了当事人。

s~)wl"Nf0心理学空间!b$W ?*w&|1|&h

身体动作

"D p?zi~Ls#N-R0心理学空间C6RTH+gI8FBs7[

心理学空间kJcw4_9LKKUL o8D

心理学空间/}%A9Mp n-pc8jr9v.n

虽然启示如心理咨询的其他环节一样,主要是言语交流,但是非言语的交流在其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当事人和咨询师在咨询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太极。在其中,当事人的情绪、思维、语言和身体动作的丝微改变都会对咨询师产生影响,而咨询师的情绪、思维、语言和身体动作的丝微改变亦会对当事人产生影响。同时,当事人自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太极,他们的情绪、思维、语言和身体动作都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在其中,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方的变化。例如,有时候当事人一个简单的扩胸运动都可以带来他们语言、情绪的大改变。因此,启示需要高度重视咨询双方的非言语交流,善加利用,给当事人以触动,给当事人以改变。心理学空间!~R8k?)~\

心理学空间K K ?9L/[6I

心理学空间Z&?wQ`

心理学空间1y$S-i0GIKJs*M,Y4P

咨询师在启示阶段对于非言语交流的运用,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J dq"}g;]0

t)A"~luYD-Nc0心理学空间H*k/L |8jC)Qj

心理学空间8[M ytDi

其一,观察当事人的身体动作,模仿他们的身体动作,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然后与他们一起对此进行解读、发挥。

$} M_7St0

wV(CJEn0

1UNW#p~N4|/S0

H+p7L9?+P,Z*\d7m z0例如,一个男大学生,强迫症,表现为平时嘴巴合不拢,说话压力大,非常怕说错。平时怒气很多,愤怒起来自己强忍,一个多小时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之后,非常疲惫,常直接去睡觉休息。因为这种情况,男生学习吃力,成绩跟不上,被迫休学。为了摆脱困扰,先后向多位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求助,但进步很小,后来到咨询师Y处尝试。在和Y的一次咨询中,Y注意到男生说话时用手遮掩自己的嘴巴,于是模仿起男生的动作:说话的时候用手遮住自己的嘴巴,并笑着对男生说自己在模仿他。男生笑了,自然地放下遮掩嘴巴的手。Y见状,向男生说起蜈蚣和狐狸的故事:过去,一只狐狸看见一只蜈蚣在爬行,对蜈蚣说:“蜈蚣老弟,你好神奇,你有一百多只脚,你是怎么把它们协调起来的?”蜈蚣听了后也觉得很有道理,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结果,自己一头栽在地上,不会走路了。后面,蜈蚣想到:“我只管走路就好,管它是怎么协调的!”于是,蜈蚣又会走路了。在这个故事之后,Y说,男生的愤怒是因为怨恨,怨恨父母爱得太苛刻,怨恨自己表现不好,说话做事都达不到期望。男生的行为怪癖是因为他的自我监控太强,期望自己表现更好,但事与愿违——自己表现更糟。解决之道是,及时觉察监控,放开监控,顺其自然。顺其自然,身体本能的力量会治愈怪癖。在Y讲话的过程中,Y惊讶地发现男生的嘴巴第一次自然合拢!心理学空间y_lsX

p8fE)jOw0心理学空间1@(n&ad W'~4U@

心理学空间w/y/RR8n Y4_R9^5x

其二,进行行为实验,请当事人变化身体姿势,询问当事人随之产生的心理感受,然后与他们一起对此进行解读、发挥。

+] Y9PvXr/c0心理学空间!^Fwk0]9\\.p.U

心理学空间V{,pHyM

心理学空间&BP M@se

例如,一名男博士生,情绪低落,觉得前途迷茫,无路可走,多次咨询,效果不明显,后转至咨询师Y处。咨询中,Y了解到该生半年前父亲因病去世,自己博士学习四年但论文毫无进展,毕业困难。由此,博士觉得自己的前途渺茫,而且他经过深入的自我分析后认为所有的不如意都因为中学时曾被同学和老师冤枉自己偷窃的经历。其外,博士因为痛苦,曾尝试算命的帮助,结果被算命师告知“有大劫难,即使不死也会脱三层皮”,于是乎变得愈发紧张、悲观。在一次咨询谈话中,博士说话,双手支头,双目盯着地板,完全沉浸在个人的愁思之中。Y自己也觉得很压抑,便将后背靠向沙发后背,感觉舒服一些。受此启发,Y建议博士将头抬起来,背靠沙发背,把手放在沙发扶手上。咨询师自己做了示范,并跷起二郎腿,然后继续讨论问题。博士报告感觉姿势调整后放松很多,说话也轻松一些。Y指出,博士原先的姿势使得自己的世界只有身体和目光所及的一小块,姿势改变后自己拥有了更大的世界。更大的世界让自己愉快。自己觉得没有前途,只是因为自己视野的狭隘,对前途的悲观预测只是自己一时的想法,远非真理和事实。所以,当出现消极想法的时候,告诉自己“我现在认为我……”至于算命,易经算命的精义是智慧决策、逢凶化吉,而非悲观弃世,那位算命师纵使神机妙算,但我们也不必迷信。中国自古有“改命”一说。古代名士袁了凡也曾被算命师精准预测过,但是后来在高僧的启发下,努力修身,成功改变命运!再说,博士已经“大劫难了,已经脱三层皮了”……经过这番开导,博士轻松下来,绽开笑容,觉得即使博士不毕业,也有未来。

$F+vt#lU0v0

,B WM5P-Wa Jm K0在启示的时候,心理咨询的六维结构可以大显身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咨询的六维结构就是一个启示策略库。例如,时间维度建议帮助当事人发现自己的憧憬和当前问题的关系,行动维度建议帮助当事人审视自己认知或行为的适应性,参照维度中建议帮助当事人观察基点参照的发展状况等。理论上说,启示的策略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每个当事人的情况不同,对某个策略的接受度也不一样。这个时候,咨询师一定要心怀谦卑,小心前进,随机应变。启示的目的是促进当事人改变,最小的改变,而不是发现某个哲学真理,更不是去征服当事人。如果咨询师的启示变成一场与当事人的哲学争辩、对当事人的思想批评或者行为指责,那么它就违背了启示的本意,也变成了咨询的阻碍。

bS q.l t7w0jR,pk0心理学空间/?0y*b/_/LVL

g0OR.?@-E0心理学空间 G ^6F0| IY"fc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咨询六维结构图上列举的技术策略只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咨询师不可拘泥于它们,被它们框死。咨询有时就像在大海上的漂流。六维结构图上的技术策略,只是大海上的岛屿,它们不是大海。岛屿,是我们的据点,我们的营地,我们的剑指向海洋。我们绝不可止于岛屿。启示的手段与方法是无穷无尽的,它远远超出六维结构图所列举的具体策略。我们需要依托六维结构图,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各式各样的创新,去完成咨询的使命。否则,我们即是画地为牢,自缚手脚。

Y}hO\D0?1P!}f0

0Zrd,E ?(B0

:l6E$@ GM!R6CQ0心理学空间9L:l7l#c$QZL(j

例如,一名男博士,自述自己近况很不好,甚至想到退学。咨询师请同学细谈,同学说半年前遇到一个女生,两人互相喜欢。于是,自己表白,女生说自己心里装有一个男生了。后来,同学发现那位男生对女生没有兴趣,女生没有希望。同学不停努力,终于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可是,走到一起以后,同学却为女生先前的拒绝很不开心,认为女生前面不该心里装有别的男生。为此,二人常争执。同学也求助一些朋友,朋友们强调活在当下,关键是两个人相爱。可是同学心里纠结依旧:一方面,同学知道自己要大度,要包容;一方面又放不下。同学很痛苦。同学还忆起自己过去的两次恋爱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并因此分开。这一次,自己不希望再蹈覆辙。咨询师对同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自己过去有情感的经历,所以根本无权要求别人过去没有情感经历。女生先前爱别人,那是女生的权利。可是,男生显得急躁,完全听不进咨询师的话语。同学说,自己懂很多道理,可是心里就是放不下。于是,咨询师想到包容是有条件的,佛祖什么都能包容,父亲能包容孩子,自己能包容小朋友……自己现在之所以不能包容,实际和女生的情况无关,是因为自己内心弱小。等到自己强大了,自然可以包容。同学感觉这样舒服一些。但是同学也担心自己没有强大的那一天,咨询师说会有的。咨询师进而建议,同学在内心纠结的时候进行一个思维切换:女生没有问题,问题是自己内心的弱小。同学同意。一周后,同学又来咨询。同学反馈自己有些进步,但是希望自己进步更大一些。咨询师接受了挑战,问同学两个问题:其一,你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其二、你在这个过程中逃避什么?对于第一个问题,同学的回答是:得到控制权——因为你做错了,所以你要补偿我,你要听我的,你要牺牲一些权利,甚至是很多的权利。并且,女生富有同情心,给予男生很多的安慰,很多的温柔。对于第二个问题,男生的回答是:因为自己曾经尽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高大的人,现在要穿帮了。自己受不了被指责,被批评,所以先发制人,攻击对方。换句话说,同学通过把战火引向对方半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男生进而剖析到,“自己习惯于打江山,而不是守江山”,即善于去追求女生,去建立一种亲密关系,但是不知道如何爱一个人如何去经营一段亲密关系,并凭借着这种亲密关系去幸福生活。挑剔与计较,让自己不必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创造美好的生活上。咨询师建议同学,去基于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去学习如何创造美好的生活。同学被触动。在这个个案里,当事人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愿接受事实真相。咨询师使用了自我同情的技术,但是对提问的问题进行了变革,取得了突破。

yE UPK1K|RVG0心理学空间*m1X!F1P&w5^P

K'r7qNf$J,[5lc0

UKRMk u z%S0(全文摘自《两仪心理疗法》上海三联书店,有大修改)

2x4D4CO'nv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两仪心理疗法 杨文圣
«刘天君:东方心理治疗技术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周易与心理治疗
《周易与心理治疗》
两仪心理疗法的同情维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