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作者: 汤舒俊 刘亚 郭永玉 / 4991次阅读 时间: 2018年1月25日
来源: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年第4期 标签: 郭永玉 厚黑人格 利益诱惑 刘亚 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 汤舒俊 制度环境 马基雅弗利主义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中国人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汤舒俊 刘亚 郭永玉心理学空间/f.j6C {d!|'E
心理学空间x2Qm3D.ITe

n8iP8d!?0【摘要】通过模拟情境实验来探究个体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的影响因素,将厚黑人格作为特质性因素,而将制度环境利益诱惑作为情境型因素,将被试置于模拟情境中,探讨道德与名利博弈之下,特质与情境对被试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厚黑人格对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高厚黑人格得分的被试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低厚黑人格得分的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2)制度环境对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在制度失范、行为无序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制度规范、行为有序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3)利益诱惑对厚黑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在利益诱惑大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利益诱惑下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4)厚黑人格与利益诱惑的交互作用。高厚黑人格者在不同利益诱惑条件下表现出“潜伏效应”。

ED r^"\0心理学空间(X N(c3O B#s@ g5_)L

【关键词】厚黑人格 制度环境 利益诱惑 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心理学空间w*F"T*G&c w~$N{n

l@H*y%j0xXc0一、问题的提出

4r6k6\7\ ?F"E}V M/A0心理学空间zTw&J W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以解放思想为名不断松绑道德底线,以实事求是为由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国人在追逐市场经济利润过程中不时出现操纵他人、不择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这是马基雅弗利主义在中国的流行,[1]从大学教授骗人又打人,大学生撞人又杀人,长江渔民只捞死人不救活人,我们不禁要反思,什么导致了当下中国人马基雅弗利行为的盛行?在人格心理学研究领域,在人的行为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个问题上,一度存在两种对立的立场,一种强调内在因素如人格特质对行为的决定性影响,一种强调外部因素如情境对行为的影响。特质和情境作为两个重要的因素都进入人格心理学家的视野,二十世纪60年代之前,特质论占据主导地位,人格心理学用特质来界定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而揭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但特质虽然充分体现了人格的静态性,却未能涉及人格最富魅力的动态性。[2]1968年,Mischel在《人格与评鉴》一书中指出:有关行为跨情境一致性方面的证据并不多,而且以行为由内部因素决定的观点为基础的理论在行为预测方面收效甚微,因此特质等倾向性描述似乎只能代表人们对人格研究的认知结构,并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行为,与其寻找特质,不如关切那些能够激发和保持某种行为的特定环境条件。二十世纪60年代后,特质论开始受到情境论的强列挑战,人格心理学领域内一度陷入“特质—情境”之争。在人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上,互不相让,相持不下,但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喋喋不休地争论孰重孰轻实在是毫无意义的,行为无疑是由二者共同决定的。人格与情境的相互作用模型也随之出现,将两个变量同时作为影响行为的自变量。[3]当下中国,厚黑乱行,看似杂乱无章,但如果将当下社会现象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剥离并上溯到人格心理学中的特质和情境两个理论渊薮则有迹可寻。个体自身内的行为变异(个体在不同情境中行为的变化)蕴含着有关个体特征的大量信息,而自身内在变异规律可能反映了人格的内在机制和动力过程。[4]毫无疑问,中国人的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也是特质与情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固然是马基雅弗利主义在个体身上的固化和内化,是个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操纵他人、谋取利益这种人格特质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厚黑学在中国蔚然成风,也与当前社会中制度失范、规则缺乏,利益诱惑增多等宏观大背景分不开。心理学空间|4O]v [,YX

w3vh:eG0[;O0本研究试图从模拟情境中寻找个体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无序背后的有序,为了考察特质和情境对中国人厚黑行为的影响与作用,研究将厚黑人格作为特质性因素,而将制度环境、利益诱惑作为情境型因素,将被试置于模拟情境中,探讨道德与名利博弈之下,特质与情境对被试厚黑行为抉择的影响。

"x],[p|A;I.Ww0心理学空间 O$P2SMt_#G

本研究的具体研究假设如下:

Q6W0O/r{!tn7z&[d0心理学空间 F3{[WJ2TX7W

H1:厚黑人格对厚黑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高厚黑人格得分的被试倾向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低厚黑得分的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心理学空间|Tr;Q9Hn

心理学空间wA ]l LW

H2:制度环境对厚黑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在制度失范、行为无序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制度规范、行为有序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

Z?)R d%I:g8H0K0心理学空间;B!}0|*r.m

H3:利益诱惑对厚黑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在利益诱惑大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利益诱惑下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

Y Q"A6uU%R \0心理学空间+K q X5y Ue U,Q ~

H4:厚黑人格与制度环境会共同影响厚黑行为。心理学空间p+f,S}S-f1j3bxC

心理学空间-? vL7J9UdF

H5:厚黑人格与利益诱惑会共同影响厚黑行为。心理学空间&{St$P f)d:L*SMuR

心理学空间4I,CT:m1APW3I

H6:制度环境与利益诱惑会共同影响厚黑行为。

8i5Q@*hi ^0KZ0

!Ys?:iT2^0H7:厚黑人格、制度环境和利益诱惑会共同影响厚黑行为。

m oPsTP|0心理学空间+E ^u"_$AA1L:m^ ^

二、研究方法心理学空间cf7lay

1Zd3A1j#_!t!Y#a$`t)T)_0(一)实验设计心理学空间K5BS Ma6T

心理学空间5TgDH0kT'~

本研究采用模拟情境实验法,即在一个模拟的现实情境中对自变量实施操作,考察被试的反映。研究采用2×2×2实验设计,包含三个自变量,第一个自变量为被试的厚黑人格,分为高厚黑人格和低厚黑人格两个水平;第二个自变量为制度环境,分为好制度环境和差制度环境两个水平;第三个自变量为利益诱惑,分为有利可图和无利可图两个水平。本研究的因变量是被试在不同情境下的厚黑行为意向。

]*U,a6RD2kPN0心理学空间3O^ JvZfB0f

(二)研究被试心理学空间 P TyeXT+r_v

q%\6a p~0被试来自于湖北某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264名大学生,经中国人厚黑人格问卷测试筛选其中的140名,[5]平均年龄为20.56岁(SD=0.873),其中男生77人,女生63人。

9]MX"j ]0心理学空间~dlW5W*]4D

(三)实验材料与程序心理学空间!H/{ z6M+V^t1g/@n

M%tUt4C){RWK-f U%{01.实验材料的生成。

*T;[s cI7l1Q0心理学空间A aXEl0n*w zh

本研究针对典型被试设计典型情境,由于参加实验的被试都是在校大学生,因而实验的情境材料也必须是大学生非常熟悉且易于理解的故事。为此,研究者专门对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大学生当中厚黑行为出现可能性最大的情境包括入党、评优、评奖和恋爱拍拖等,最终选择评选“三好学生”作为实验情境,将制度环境和利益诱惑两个变量揉合进实验中,提炼出三好学生评定情景中好制度环境/差制度环境、有利可图/无利可图的典型事例,组合成四种三好学生评定情景。心理学空间&n7v-tTw]0FQ

C3th }"Q \F6i'|0运用情景故事(scenarios)的方法,通过对三好学生评定情景的描述来对自变量进行操纵。制度环境被操作为学院的评优制度存在并公开、公平、公正地运作或学院的评优制度形同虚设,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地运作。利益诱惑被操作为“三好学生”是保研的必要条件,利益很大或“三好学生”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并无实质性好处。

wrHg&? w$Q!n8u7i0心理学空间 p Qy ~ ec!Q0]7G(vfJ

2.实验程序。首先使用中国人厚黑人格问卷区分高低马基雅弗利主义人格特质,对264名大学生施测(M=20.87,SD=0.62),将被试按照总分由高到低排列,取得分前27%的被试(70名)为高分组,后27%的被试(70名)为低分组,共140名大学生被试。

.@8yE D9_8Kl)D0心理学空间"n{eI s5K9jLB}b

实验过程为集体施测,高低厚黑人格的两组被试分别集中到两间教室,在发放实验材料之前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并强调注意事项,告诉被试本调查不记名,要求被试按照指导语尽量投入到故事情景中,然后随机发放四种实验材料,对所有实验材料统一回收。

,o1M;i.d'\8B!s0心理学空间+g9]zDjQ#F

每名被试随机接受一种刺激情境,通过指导语告诉被试,他们会读到一则关于优秀学生评定的描述,假设他们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要求他们首先认真阅读这则故事,尽量将自己投入到故事情景中,然后根据自己经历故事情景后的感受回答后面的问题。

H9@*Jl5F UT0心理学空间Q2t*d%[^i1o6A

(四)实验测量及反应量表的设计心理学空间yw s!F9@H/M

`4yO n:d*Q;H3F3S01.对实验中因变量的测量。鉴于国外研究者建议在模拟情境中对因变量的测验采用单个项目,[6]因为被试对于测量题目会很快感到厌倦。[7]本研究对因变量(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的测量采用单个项目,即:

V2p} R6xW\3G0心理学空间CuOR[)oSm

我会收买李四。心理学空间Qhp|O

(D&f1p'J:A}0①完全不同意②比较不同意③不确定④比较同意⑤完全同意心理学空间Nx9E1vw5@cS1K

心理学空间 g"t4f&HP r[.A+B

为了考察因变量项目测量的效标关联效度,实验中将被试对马基雅弗利主义的态度作为因变量(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的效标并采用下一项目进行了测量。心理学空间 k'YM%n7P#^|#A

.B9J(h P?9\5?Y9gc0“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是现实中必需的一种态度。

7\Q)\C.@ r+|g0

f/}?"UQXP!SO0①完全不同意②比较不同意③不确定④比较同意⑤完全同意心理学空间 R/zd,o(okS7q(J|#J

6^c%][ E%Uk'u0上述项目的测量都采用Likert五点记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心理学空间%R+T7p[?6E

心理学空间0f6R}*{G!M e

2.对实验中自变量操纵的测量。为了检验实验中的情境型自变量的操纵是否成功,本研究分别设计了两个项目来考察被试对实验情境的理解是否与操作一致,即:心理学空间,Poe,MmH }#s

心理学空间*q8l}+cIFH [g*j;e

关于学校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环境,我认为:心理学空间Vf&]d:ux.G

心理学空间zO?&i AJ^2c9^

①好②不好③不确定心理学空间&F3i*wa!d*g-D

4]F x9L)`"U}?0在评选“三好学生”这个问题上,我认为:

C-M0B7B9d1v;L0F0

)[a%iC-?wT0①有利可图②无利可图③不确定心理学空间v(jP*]Z,@;m

心理学空间#Kw@V:]%Z c

如果被试的回答与所接受的实验处理不一致,视作无效实验处理数据,不进入下一步的实验结果分析。

jn&zuO0

-^T#y8d` ln+zq03.对实验情境真实性和普遍性的测量。为了考察实验模拟情境的真实性,反应量表中设计了如下项目进行考察:心理学空间B[5[k m5u[

}0C6O1p4^$yX9\ Wl(f0我认为该故事的内容在大学校园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心理学空间#ve'q?s-|

心理学空间 __ H kb o8E)D

①完全不同意②比较不同意③不确定④比较同意⑤完全同意心理学空间:@6TS%pg2M"DA,Q5l

心理学空间 g(NUcz rJf;x-^3zs

为了考察实验模拟情境的普遍性,反应量表中设计了如下项目进行考察:

C7X*[2d[0

&Sy-q[|'q${0我认为该故事在很多都多高校都会发生。心理学空间 ]h]j*t3yM}pv

心理学空间%T)XqpWoNwoC

①完全不同意②比较不同意③不确定④比较同意⑤完全同意

)hh l:E:?!P V/S0心理学空间6VW$F:l:I`;F

上述项目的测量都采用Likert五点记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l&O`+K0心理学空间Ng9@u!_]GH

(五)统计方法心理学空间^|ad/AI

#eJx_p[;}:zE0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来分析和检验厚黑人格、制度环境和利益诱惑对被试厚黑行为的影响。心理学空间R+R)i*Ag

r}LpVdGcf0三、结果与分析

3[C!Nl$rVw{H T0心理学空间m k V'X,v*g

(一)实验操纵检验心理学空间j7l$ZT1Qhgy#v

5^@9KrJ0在对实验假设进行检验之前,首先看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否进行了成功的操纵。只有操纵检验项目的回答与主试安排其接受的实验处理一致,才能作为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经检验,剔除在操纵检验项目中选择“不能确定”或错误作答的问卷15份,最后有效样本容量为125。心理学空间5cD-?3~lm

s!NTS.@c0参与实验的被试对实验所模拟情境的真实性的平均认同度为3.93,显著高于中间值3,(t=14.402,df=124,p<0.001),这表明实验所模拟的情境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心理学空间R)_d#ZO:V

q9NMC2ER@;Wi0参与实验的被试对实验所模拟情境的普遍性的平均认同度为3.98,显著高于中间值3,(t=16.105,df=124,p<0.001),这表明实验所模拟的情境具有较强的普遍性。

C8Vv E#|B$v6p0

7g%f} seA!b4~hR0(二)描述性统计结果心理学空间y|OH(\:B'?

心理学空间-^~0U0eL-D(Y?

在不同的实验情境下,不同小组被试厚黑行为倾向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如表1所示。心理学空间/h1`r$^r2Z)z-\6z

表1实验描述性统计结果(N=125)心理学空间 @ d4O dg ix

心理学空间+`'|u ^%\

心理学空间NN7A%@.X0ZT2_

(三)假设检验心理学空间`SA$Z@r

心理学空间zX~8SK Bs

采用方差分析来检验研究假设,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Kb'Q&^? k4~0心理学空间/B+DUrt&b2B

7E-}6s-gNLv|6v#f0
表2方差分析的结果(N=125

!ki"UeD@'y0心理学空间[kJ%Nb[NR/A

[*e7f3`Y[a$wd0从表中可以看出,厚黑人格的主效应显著(F=36.153,df=1,p<0.001),假设H1得到验证。制度诱惑的主效应显著(F=23.283,df=1,p<0.001),假设H2得到验证。利益诱惑的主效应显著(F=264.394,df=1,p<0.001),假设H3得到验证。厚黑人格与制度环境交互作用不显著(F=0.305,df=1,p>0.001),厚黑人格与制度环境交互作用不显著(F=0.305,df=1,p>0.001),假设H4未得到验证。厚黑人格与利益诱惑交互作用显著(F=30.862,df=1,p<0.001),假设H5得到验证。制度环境与利益诱惑交互作用不显著(F=0.848,df=1,p>0.001),假设H6未得到验证。厚黑人格、制度环境与利益诱惑三重交互作用不显著(F=0.394,df=1,p>0.001),假设H7未得到验证心理学空间$o6e]:G:EtB%w

心理学空间r&sw4I-P|QN)A

为进一步探讨厚黑人格与利益诱惑的交互作用,通过SPSS软件的Syntax窗口键入相应的语法命令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处理结果如图1所示。心理学空间!Cw!V3@3Gu

心理学空间!{-Z"S+\!]f1TBL

心理学空间 b!m5A([xYk S;p }

图1厚黑人格与利益诱惑的交互作用

&r9u;Lo+z~0心理学空间-| fi[&b |D q

?*c/b Tz5{!A1cA;n!vu0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可知,在无利可图的环境条件下,高厚黑人格被试的行为选择倾向(M=1.47)与低厚黑人格被试的行为选择倾向(M=1.42)没有显著差异,F(1,121)=0.01,p=0.929;但是在有利可图的环境条件下,高低厚黑人格被试的行为选择倾向(M=4.25)要显著高于低厚黑人格被试的行为选择倾向(M=2.77),F(1,121)=65.42,p=.000。也就是说,对于高厚黑人格的大学生被试而言,当利益诱惑上升时,其厚黑行为选择倾向的程度就显著增加;而对于低厚黑人格的大学生被试则没有这种效应。

`CP M.@z Xw-p1~2f0心理学空间[r+Ns"X$u

四、讨论

2D#S0}d#Tz n0心理学空间 { l8s.\c

研究中的特质变量即厚黑人格的主效应显著,人格作为个体所具有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厚黑人格对个体的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在翻云覆雨、鱼龙混杂的名利场中,低厚黑人格者尚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而高厚黑人格者往往是同流合污,甚至自甘堕落,就是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了。研究中的情境变量即制度环境、利益诱惑的主效应也是显著的,制度环境和利益诱惑都对厚黑行为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时下社会中厚黑行为增多,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诱惑增多和相应的制度建设力度不够是密切相关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经济发展、竞争加剧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所面对的利益诱惑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而在当代商品经济活跃的环境下,这些外在的利益都是直接决定个体生存与发展质量的稀缺资源,因此即使是低厚黑人格的被试,在利益诱惑增大的条件下,其厚黑行为倾向的也所有提高(M值从1.42增加到2.77),就更不用提高厚黑人格者了,这也正是所谓的“无利不起早”、“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另一个极为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是制度环境,坏制度使好人变坏人,好制度使坏人变好人。但一直以来,我们不仅低估制度环境对社会个体的影响,还忽视了对制度环境进行建设和提升的努力。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很难减少和控制经济发展和竞争环境对个体所产生的利益诱惑,却可以在制度建设上有更大的作为,我们应努力营造一个有章可循、有章必依、人人守则、违者必究的行为环境,一方面要对践行规则的个体进行必要的鼓励,保障他们应有收益与奖酬,另一方面要对破坏规则的个体进行相应的惩处,让其付出应有成本与代价,只有“惩恶扬善”的主旨贯彻到每一制度中去,才能让制度之善保证人性之善。

G(i:uEI%M2^0心理学空间5C.L2A@Z'DA5RDk

研究发现特质变量与情境变量存在交互作用,即厚黑人格与利益诱惑存在交互作用,在无利可图的情境下,高厚黑人格与低厚黑人格个体的厚黑行为倾向无显著差别;而在有利可图的情境下,高厚黑人格与低厚黑人格个体的厚黑行为倾向差别显著。这样的交互作用可以形象地称为“潜伏效应”。在无利可图的情境下,高厚黑人格的个体作为理性的人,毫无疑问,他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同低厚黑人格的人一样,不动静、不声张,将自己潜伏起来。虽然狐狸是狡猾的,但狐狸的尾巴终究是要露出来的,等到有利可图的情境中,高厚黑人格者就撕下伪装,不顾手段直奔利益而去了。心理学空间f%J'SCMnX

心理学空间]L{hwJ`D5v}

五、结论心理学空间o/h"}Yv/[g S M ?

|Z9V4D0Fm E0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心理学空间K0{7_fz5aj r

N9? h&Whm7|WWy0(1)厚黑人格对厚黑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高厚黑人格得分的被试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低厚黑得分的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

xm]|:G~V+qd0

T@.A,e:D!bq$v0(2)制度环境对厚黑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在制度失范、行为无序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制度规范、行为有序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

/Bxc~x6?L B'Q`0心理学空间F&E5i}8@U

(3)利益诱惑对厚黑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即在利益诱惑大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实施厚黑行为,而利益诱惑下的情境下被试更倾向于放弃厚黑行为。

mGw;Y9|2J7P3|0心理学空间\-{6Vow4E$q/M] c

(4)厚黑人格与利益诱惑的交互作用。高厚黑人格者在不同利益诱惑条件下表现出“潜伏效应”。

]c'~qf$|}X0心理学空间-c|)pDi(H9x(\

———————心理学空间&Ul~}Rn

心理学空间7C'K3C YO_#`

注:心理学空间xh@8i'` c

心理学空间mh n&Z0SE(H7n

[1]汤舒俊、郭永玉.西方厚黑学———基于马基雅弗利主义及其相关的心理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心理学空间K1G1N'A6t|#VN

心理学空间"~:N/cnS

[2]张兴贵、郑雪.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与问题.[J].心理科学,2002.25(6).

5S)`CO@#vo? R,Q0

an7aI:O-T_0[3]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p!s5tYw.`0

&UX@/\1N-KL0[4]安晶卉、张建新.人格心理学研究中新的探索———从模拟情境中寻找个体行为无序背后的有序,[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3).

'_`n|,q!~U0

fO'o,n3S\"un0[5]汤舒俊.厚黑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心理学空间Jx"[c-h7Bx ^

心理学空间y5@{GVq"zV

[6]Cremer,D.D.,Knippenberg,B.,&Knippenberg,D.(2005).Rewardingleadershipandfairproceduresasdetermi-nantsofself-esteem.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90,3–12.

*I L"_2ozm`y*Vs0

M}6mZF$O0[7]Robbins,R.W.,Hedin,H.M.,&Trzesniewski,K.(2001).Measuringglobalself-esteem:constructvalidationofasin-gle-itemmeasureandheRosenbergself-esteemscale.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7,151161.心理学空间&u7gJDL(M e~X3y9U

心理学空间u?UM^#V$_Kh*H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Smc9?yG]0

_9TKfj Sn-K0

`T+h)Hf5W_0心理学空间AgXnW e7m R

心理学空间 WQK$}kP3` j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郭永玉 厚黑人格 利益诱惑 刘亚 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 汤舒俊 制度环境 马基雅弗利主义
«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共情研究热点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西方厚黑学——基于马基雅弗利主义及其相关的心理学研究»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