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oodworth到Kantowitz——兼评介美国的两本重要实验心理学教材
作者: 杨治良 郭秀艳 / 7732次阅读 时间: 2017年11月06日
来源: 《心理科学》200006 标签: Woodworth 认知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行为主义 Kantowitz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WoodworthKantowitz——兼评介美国的两本重要实验心理学教材
杨治良 郭秀艳 赵晋全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摘自《心理科学》200006

j2o)L1C%r+sg&Vzm(V[0【内容提要】概括了Woodworth等著的《实验心理学》(1955,第二版;1965年中译本,曹日昌等译)和kantowitz等著的《实验心理学》(1997年,第六版;2000年中译本,郭秀艳等译,杨治良、郭秀艳审校)的几个特点,并由两本代表性教材反映了美国20世纪上、下半叶的心理学主流思想和实验进展。 

Sh9M3{o,z0

ds_'uSS(bE(q)Z0【关 键 词】实验心理学/R.S.Woodworth/B.H.Kantowitz/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

HG VPG|4{4qP0

7g7|z4uPx0【正    文】心理学空间#?fn@!y n

2JaeG mg01 引言心理学空间$H2^%V\qu_

4W*yi_yu0在众多实验心里学著作中,有两本书堪称20世纪美国实验心理学教材的代表之作,一本是R.S.Woodworth和H.Schlosberg著的《实验心理学》(1995年,第二版)[1],另一本是B.H.Kantowiz等著的《实验心理学》(1997年,第六版)[2]。两书都以其集时代之大成而在实验心理学界享有声誉,更由于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特殊地位而对心理学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曹日昌先生等1965年所译的《实验心理学》(Woodworth,1995,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65年出版)[3]已使几代中国心理学工作者受益。为了使中国的实验心理学紧跟时代的步伐,最近由郭秀艳等翻译了Kantowitz的《实验心理学》(1997年,第六版,李其维主编《心理学名著译丛》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4]。该书是了解美国实验心理学发展的又一窗口。

#yyl-}~`.n l0P/X0

g~F/`;U8d0x%nS0实验心理学作为教科书始于19世纪Tichener的著作,之后Wooodworth于1938、1955年和1972年分别推出了《实验心理学》一、二、三版[5][6],其间还有Osgood(1953)和underwood(1960)[7]的书。这一时期以后,Kantowitz适应时代的需要,分别于1978、1984、1988、1991、1994和1997年出了6个版本的《实验心理学》[8][9]。其中的第六版成为继Woodworth第二版之后美国实验心理学教材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两本书都一版再版,在实验心理学教材中是罕见的,并且被美国大多数学校列为教科书,足见其影响之大。

q?@aw;~0心理学空间eE i8T6f0[hn

在内容上,两书都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当时的实验心理学进展情况。20世纪上半叶的实验受行为主义的影响,主要研究感知觉、学习和记忆等较低级的心理过程,实验方法也主要采用行为主义推崇的实验法和客观观察法。下半叶的研究课题与以前有很大不同,逐渐关注社会心理、发展心理、环境心理、个别差异和心理过程的内部机制等。在实验方法上,以前认为较主观的内省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后来又出现了计算机模拟法。Woodworth第一版参考文献有1770项,到第二版就列举了2480项,其中50%是旧版本未曾引用过的,而第三版参考文献目录长达100页,不下4000项,其中80%以上旧版未曾用过。参考文献工程之大之新实为罕见。Kantowitz的第六版参考文献有440条,但研究范围更广,代表性更强,不失为又一部划时代的力作。

5B&x$U7TU2r0

8Dcg%EaH9@A-R0两书的作者都是杰出的实验心理学家。Robert S.Woodworth(1869-1962)是20世纪非常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并受到詹姆斯的教诲,以后又到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卡特尔获博士学位,还曾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向著名生理学家谢灵顿学习,后来回到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活跃于心理学界70多年之久,1915年曾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Barry H.Kantowitz是新一代实验社会心理学家,1969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1969年到1987年任教于印第安纳州的Purdue大学,1974年成为美国心理学会会员,还曾在挪威、瑞典等地作过研究工作,著作颇丰,现仍活跃于美国心理学界。其合作者之一Henry L.RoedigerⅢ是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曾但任美国中西部心理学会主席;另一位合作者David G.Elmes则是擅长统计方法的资深心理学家。在这样三位卓有建树的著名心理学家合作下,实验心理学教材被推向新的高度。

6z8e$w:f'A'y0

3@Z3_'{2jI^xH[02 Woodworth的《实验心理学》

!P8lG/c1o\!F0

vAS/KHf*B6t#F0Woodworth著述甚多,《实验心理学》是其代表作之一,前后所出的三个版本在文体、观点和难易水平上大致相同,只是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和时间有所不同。其中第二版作为教材影响最大,也最具典型性。它的如下四个特点较为引人注目:

z&O6O]c0

6V6b*u.rkM?:G%_02.1 行为主义思想的渗透

Vn P;X4s`u5K%tCy0d0

$D5bP"S|7tx020世纪初的行为主义推翻了传统的意识心理学的旧范式,建立了具有革命性的心理学新范式,锐意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竭力主张废除主观的方法而采用客观的方法,从而增强了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加速了心理学的科学化和精确化,对心理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时心理学界公认的研究成果,至少就方法论来说,绝大多数是在行为主义观点的指引下取得的。该书所引用的研究成果中,约一半出自30年代以后,另一半也大都是20世纪的工作,因此作为时代精神的行为主义贯穿全书。

x[bWV0心理学空间4k6n#h!q+J

首先,行为主义认为只有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它只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该书采用的实验也大都研究可观测行为,且一般可作定量描述,如情绪部分的皮肤电阻、心搏、血压,感知觉中的刺激阈限、响度、明度,学习与记忆中的消退时间、再认率和保持率等。行为主义认为较简单的动物行为比复杂的人类行为更具根本性,因而重视动物行为的研究。书中许多章节都采用了动物实验的例子,尤其在“条件作用”、“辨别学习”、“迷津学习”,以及“学习与作业中的动机作用”等章更是以动物实验为主。心理学空间 CkV1Th*J/]

fO v1g[z0其次,行为主义认为客观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书中所引的实验绝大多数采用行为主义推崇的实验方法,尽可能把各种现象的观测置于实验室的控制条件之下,并以精心规划的系统方式来探究行为过程的原因,借鉴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获得数据。例如在“情绪Ⅱ:能量说”一章中,首先介绍了与情绪起动水平有关的生理机制,包括自律神经系统和反馈机制,然后介绍了当时应用最广泛的起动水平的指标,即皮肤电阻,书中不仅指出测皮肤电阻的原理和方法,还介绍了测量电阻水平和GSR量的惠斯通电桥,把情绪还原成为生理和物理的过程,并用相应的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另外,“反应时间”被单列一章,一方面由于它可以作为成就的定量指标,另一方面又是一种结果的内部复杂性程度的定量指标,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作者对客观性的执着。尽管本书引用的有关反应时的研究成果还没有深入探讨内部心理过程,但大量这类文献的采用,无疑说明了心理学向客观化的精确化迈进的程度。

'T!hj/SZ/W1Gr0

{R'_lh&d-[4D:Y0最后,行为主义的经典公式是S-R,它认为只有去研究可观察的刺激(S)和反应(R),心理学才能真正成为象生物、物理一样的自然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就是由S预测和控制R。作者将公式修正为S-O-R,其中O代表被试因素,如动机、内驱力、个别差异等,表明作者对刺激反应的中间过程开始关注,但与当时的实验研究重点和研究水平相适应。该书的重点还是放在了刺激和反应上,而对内部机制未作深入细致的探讨,如书中对“条件作用”以一章的篇幅作专门介绍,并用它贯穿学习和记忆甚至思维和问题解决等几章的内部就是一例。心理学空间 J$Z(m:N Jx j

心理学空间jsC K8ejE;N(L)Z*b

2.2 内容侧重感知觉和学习记忆心理学空间8h+Z/P|@u*wS!`

(WWt7K eK7d?C0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是从对感知觉的研究开始的。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近百年中,心理学实验主要集中于感知觉领域,成效也较显著,其次是学习记忆的实验研究,而情绪和思维的实验研究则相对较少。该书系统反映了当时的实验研究情况在内容上也表现出侧重感知和学习记忆等较低级的心理过程。在全书22章中,作者用了8章介绍感知觉,对每一种都讲得较多较细。以嗅觉为例,不但介绍了嗅觉感受器、不同的气味分类、刺激的操纵、伴随嗅觉的各种感觉及气味的相互作用,还对刺激阈限和嗅觉适应作了讨论,甚至连不同气味的分子结构和光谱特性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1[MZ5f,~P*c4{0

4~}1g5~9G!O02.3 全面总结了当时的重大实验成果心理学空间x9Y#uM/R7A

心理学空间nh:{M[

前已述及,该书每一版都采用了大量文献,这充分反映了作者“对客观材料的确实偏爱”[1,3],和作者对当时实验进展情况的深刻了解。但由于当时在指导思想和内容上,对实验方法缺乏系统性、规律性的研究,书中对各实验的操作介绍得较为细致,而把从大量文献中提炼出一般的实验方法的任务留给了读者。

km+M9T,I b tk0

'pc o;_*Cd9S3F02.4 体系宏大,表述客观

Tw7n"T!\)u:xV%B0

oS[6l}8@"{#U0著名的折衷主义者,Woodworth希望能一统当时心理学百家争鸣的局面,建立客观公正的科学心理学。他在书中编入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并竭力客观对待,语言表述上也较为严谨,但作为教材,则有内容庞杂、不够精炼,以及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之嫌。虽瑕不掩玉,终是美中不足。心理学空间6K rs3m _

心理学空间;as2zSo}6QIp

3 Kantowitz的《实验心理学》

A-O al bL ~IR0心理学空间` xQ6RuJ

当Woodworth去逝十六年后,他的第三版《实验心理学》也已出版六年的时候,Kantowitz推出了他的第一版《实验心理学》,随后又在近二十年中陆续出版了该书的另外五个版本,及时填补了Woodworth之后的空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第六版不仅体例、内容新颖,而且在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整合上富有特色,其既重“学”又重“习”,既深入浅出又活泼风趣,更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与Woodworth等的著作相比,该书也有四个鲜明特点:

$W1I1UHln+d'g+O0心理学空间+S4q6a:r uZaC

3.1 认知心理学思想的渗透心理学空间}kSjw\6R(V_

心理学空间2o$~v[:Z w-^-X_f

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开始兴起,并以新的理论观点和丰富的实验成果对整个心理学产生巨大影响,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和研究取向,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重心由此发生变化,成为继行为主义之后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心理学空间 @/x1xOq K#z

心理学空间s!D!h+G i

认知心理学以心理结构与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力图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该书的顺序也正是按照人的认知过程从知觉、注意、学习、记忆到思维和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所强调的知识对行为和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以及认知过程的整体性在书中都有所体现。事实上,书中所列举的实验约一半以上是认知心理学的重大实验,如“知觉”(第七章)中的Stroop色词效应(Marcel,1983;Cheesman & Merikle,1984,1986)、“注意和反应时”(第八章)中的双听实验(Triesman,1960)等等。另外,认知心理学较为重视的注意和问题解决等内容,该书也给予了较多篇幅。

q*mU%O/D;N\.{?0

F)f%F&R r VB0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法、观察法(包括自我观察和口语报告),和计算机模拟法。该书对三种方法都有所涉及,如“知觉”一章中McClland和Rumelhart(1981)的视觉单词再认是运用计算机模拟,“记忆和遗忘”一章中Ebbinghaus的实验属于自我观察。口语报告是作者着重介绍的一种方法,书中在多处对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阐释,如“知觉”章中指出阈下刺激和视盲(blindsight)对口语报告的影响,并指出解决的办法是会聚操作(converging operation);在“思维和问题解决”(第十一章)中对口语报告受过于自信的判断的影响作了分析,并在作业中请读者对一些容易作出错误判断的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在“人的因素”(第十五章)中介绍了口语报告在“老年司机驾驶表现”调查中的使用情况和问题。反应时间为指标的实验法在书中受到格外重视,但与行为主义的重视内涵不同。认知心理学强调研究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它看作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而要把握这个过程就需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论,反应时实验恰好可以为此提供极为重要的客观材料。书中“注意和反应时”(第六章)详细介绍了减法法的发展和在研究内部心理过程中的运用。Donders首先提出减法法。在Wundt和Tichener时代,内省法被看作了解人的认知过程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被作为一种收集数据的方法,但人们发现用内省法得到的选择反应B不是在辨别反应C上简单加些什么,辨别反应C也不是在简单反应A上加些什么,于是Donders的减法开始受到怀疑。直到后来用更可靠的事件关联电位(ERP)等方法来获得反应时数据时,减法反应时实验才被令人信服地用于推论其现象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书中还进一步介绍了ERP的原理和特征,以及利用减法为对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显然已较Woodworth书中的反应时实验前进了一大步。

Jg7q7n/U+s(SY"_ s0心理学空间*O8QJDN'S*oX

3.2 重视高级心理过程和个人、环境因素

w `&MR1n8XtV(Ft+Ww7I0

F d5s#RSr0该书重视将输入和输出作对比分析,强调S-O-R的中间O部分,对感觉部分几乎不涉及,知觉也只有一章,而S-O-R的中间O过程在第二部分的十章中竟有4章之多,即“注意和反应时”(第八章)、“条件反射和学习”(第九章)、“记忆与遗忘”(第十章)、“思维和问题解决”(第十一章),并且采用了许多较新的研究成果。以前面提到的减法法例,在“反应时和注意”中有实验指出,选择反应时任务需要分配注意,若在双听实验中以视觉信号作为选择反应信号,当所听内容的播放变快时,由于听觉道将分配更多的注意,会导致对视觉反应信号的反应时间变长,这里反应时已成为推测内部心理机制的重要依据。书中另有四章,即“个别差异和发展”(第十二章)、“社会影响”(第十三章)、“环境心理学”(第十四章)、“人的因素”(第十五章)则是一般实验心理学书中很少涉及的领域。此外,作者在其它章节中引用了许多有实践社会意义的实验,如“实验技术:观察与关联”(第二章)中列举的长时记忆和年龄、攻击性和暴力片的关系研究,在“实验技术:实验”(第三章)中例举的“群体的反馈对个体行为的影响”(Martell&Wills,1993)等,反映了作者重视高级心理过程,重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重视人的自身因素的系统、动态分析问题的思想。心理学空间 p R}hO%^%v P

心理学空间;R$Nd g*C)Td2t

3.3 高度重视方法上的训练心理学空间'JT grUu9t

心理学空间%{:RTyk

这是该书最显著的特色。全书分两部分,前五章为第一部分,讨论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后十章为第二部分,论述了实验原理和应用。心理学方法是认识心理规律的技巧和手段,担负着获取理论、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任务。该书将方法从大量的心理学史料和事实中提炼出来列为单独的一部分,有助于读者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技巧,加速研究进程。作者在第二部分的实际研究问题中,进一步阐释了前五章中提到的方法,将内容和方法自然地整合于真实的情境中,使读者对方法的具体运用有切实的体会和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如此,作者还在每一章列举的各类实验中,分析其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在课后作业中进一步引导读者使用该章重点介绍的方法解决问题。诚如作者所言,方法不存在于真空中,它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以第十章为例,先从Ebbinghaus的经典研究介绍了传统的保持法、节省法;然后介绍了有关记忆的不同变量,如作为因变量的回忆正确率,作为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字长、字频等;接下来提醒读者注意施测量表的尺度,避免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并以Scarborough(1971)的实验来具体说明,又在总结中再次强调标度衰减问题;最后还在讨论中让读者思考克服的方法。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令读者对标度衰减问题不能不有所感悟。心理学空间 if*KZ2Z$of2L&g`+S8E

心理学空间eh:c2[I,pL

3.4 内容、体例新,语言简洁风趣心理学空间 f!y-GY gp

心理学空间-\3Dy7U0hUt

全书虽只有600多页,较之Woodworth的少1/3,引用文献更不及前者的1/5,与前者的“大而全”相比,该书内容是“少而精”,每一章都引用文献不多,但涉及面更广,逻辑性更强,采用文献更注重其代表性,尤其是实验方法上的代表性。该书内容也较新,如在“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学”(第四章)中包含了美国心理学会的最新条件;在“心理物理法”(第六章)中介绍了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信号检测论,把被试的辨别力和反应倾向区分开来,并引用Clack及其合作者(Clack,1969;Clack和Yang,1974)关于痛觉缺失的研究,说明安慰剂和针炙引起的痛的感受性降低主要源于它们改变了被试的判断标准,而不是影响感觉系统;在“记忆和遗忘”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近年来日益活跃的内隐记忆研究,对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及其与外显记忆的相互作用作了详细说明,并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如Warrington和Weiskrantz(1970)关于遗忘症病人的经典实验,Weldon和Roediger(1987)关于图形优势效应的实验,以及Roediger和McDermott(1993)关于内隐和外显记忆相互作用的实验。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文献来源、写作格式甚至如何表论文等实用内容,对于涉入心理学领域还不深的读者,尤其值得一读。体例上,该书第二部分中的每一章都采用一致的格式,由六部分组成:开始介绍本章内容梗概,然后引入所研究内容的常用变量,在“实验主题和研究说明”部分详细介绍实际的研究问题和所采用的方法,在“从问题到实验”部分解释实验设计,诸如该用多少被试及用此变量而不用彼变量的原因等,而这些在一般的文章中是不会有的。接下来是课后作业,学生可尝试运用所学生方法作一些简便易行的实验,最后是本章的总结和讨论。这样严谨规范的体例,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掌握书中的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语言上,该书行文简洁生动,通俗易懂,更使之成为深具可读性的书中精品。

*FP7tF-}m2A4K:W$K0心理学空间9K S*{X;H{;aq m

4 总结

)F{%Z%\[ r0心理学空间7p%F,{@5xhXfZ)? E2p

以上介绍了美国实验心理学的两本重要教科书的时代特点和教材特点。一本严肃的教材,总是力图反映本领域已获公认的较为成熟的思想,所以一般要落后时代十年左右,尽管其所采用的成果可能是近期的。Woodworth和Kantowitz的书也不例外。前者概括了20世纪上半叶以前美国实验心理学以行为主义为主流思潮的成就,后者则总结了下半叶美国实验心理学以认知主义为主导思想的新成就。如果说Woodworth的书集行为主义之大成,象一本实验心理学的大百科全书,虽已布满了历史的尘埃,仍不失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里程碑的耀眼光环,那么,Kantowitz的书则代表了20世纪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水平,象一套精心编撰的讲义,将知识和方法有条不紊地呈现给读者,使之得到系统、全面的实验训练,得以把握实验心理学的时代脉膊。【参考文献】

${:NRLJ0

:f DIb.Z5X!p01 Woodworth R S,Schlosberg H.Experimental Psychology(revised).N.Y.:Henry Holt And Company,1954心理学空间sR,wOx`b!cQ

2M? lq#qq R)U02 Kantowitz B H,Rodeiger Ⅲ H L,Elmes D G.Experimental Psychology:Understanding Psychological Research(sixedition).N.Y.: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7心理学空间(FD0@,gK

心理学空间RW C!g:M0l up

3 Woodworth R S,Schlosberg H著.曹日昌等译.实验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OhA$\/K Y0f0心理学空间)D!o]:EC S9C0zR#Y

4 Kantowitz B.H,Roediger Ⅲ H L,Elmes D G著.郭秀艳等译.实验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心理学空间s/H GFC+|

3M\HJ A~05 Woodworth R S.Experimental Psychology.N.Y.:Henry Holt And Company,1938

H|)|M+E7tlMHw^G0

?u,_9A KC06 Woodworth R S,Schlosberg.Experimental Psychology(third edition).N.Y.: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72心理学空间"ZOYi2ST

心理学空间[(`E3M W-mfk(m `

7 Underwood B J.Experimental Pyschology.N.Y.:Meredith Publishing Company,1960

6U1Efy*Tw8L8O0

6l.aV)l$z F5\[e08 Kantowitz B H,Roediger Ⅲ H L.Experiment Psychology.Chicago,U.S.A.:Rand McNally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1978

(ff0j o.N l0

$Jb$|g(G#x09 Kantowitz B H,Roediger Ⅲ H L.Experiment Psychology(second edition).Minnesota,U.S.A.: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84 心理学空间Ak+a;^;f u9a+g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Woodworth 认知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行为主义 Kantowitz
«Robert S. Woodworth (1869-1962): Career overview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91 武德沃斯 | Woodworth
《91 武德沃斯 | Woodworth》
高申春《动力心理学》前言»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