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背后的动机
作者: 肯·艾索尔德 / 4562次阅读 时间: 2017年10月14日
来源: 《行为背后的动机》 标签: 神话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神话背后的动机心理学空间\] nM:G5S
肯·艾索尔德心理学空间mD!XJ}u$q2?
《行为背后的动机》

]Nw.zzy!H+HK0心理学空间,Xz{L#R"XI

通过深入传统的这些语言建构,成为了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并发挥着作用。毋庸置疑,这种文化遗产是不可避免的。语言作为工具,还在更微观的范围内建构潜意识。每个家庭都会建构比喻和神话,这些对家庭成员人生目标和身份认同的形成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些神话运用共享的叙述方式及共同的目标,将家庭成员联系在一起。到较多关注的是大屠杀幸存者,以及创伤的代际传递,这种传递是通过故事或故事碎片间接进行的,因为幸存者们不能讲述他们的经历,讲述会让他们感到难以承受,有时甚至连记住这些事情也是难以承受的。家庭经常拥有一些秘密,比如意外流产、意外死亡、丑闻、犯罪、虐待、乱伦等,这些回忆会被回避、否认或掩埋,只在一些故事碎片中,或者家庭成员的怪异行为中残留着蛛丝马迹。我们通过间接的方式“阅读”这些故事。心理学空间@,h Kz#C9f%Kx1qkly2h

心理学空间TZnui

塞尔玛·弗雷伯格( Selma Fraiberg )和她的同事们在30年前进行了一项研究,生动地说明了上述现象。她说:“在每间孩子的房里都有鬼魂出没。”

2v q {| q9m Xw%?Q0心理学空间1PJ+ExEE

过去的经历萦回不去,用来说明这一点的常见例子是“替代儿童”,即这个孩子破看做是来取代另一个已经死去的孩子的。不知不觉中,这个新的孩子在一出他没有觉票到的戏剧中扮演了角色,他的生命潜意识地象征着一个早天的生命,一个只有他可以延续的生命。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即使这个替代儿童了解到之前有另一个孩子,他却不知道加在他身上的特别意义如何塑造了他的生命,他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如何不能在1心理上割舍已经死去的孩子。心理学空间b-ZU,[6Cd

T)j$fqb;q|0美国精神病学家维米克·沃尔坎( Vamik Volkan )曾为我们举过几个很有戏剧性的例子,用来说明创伤如何从一代人传递到另一代人身上。例如,他描述了一个叫彼得的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巴丹半岛的死亡行军幸存者的继子,当时超过11000名美军士兵在行军中死亡。当彼得长大成人,并在越南战争中服兵役时,他将继父苦难无助的故事翻转过来,通过杀害许多平民百姓,包括妇女和儿童,将痛苦施加到其他人身上,而不是自己承受。在战后,他继续着王牌猎人的营生,享受着猎杀动物的过程,有时他会用机枪扫射。彼得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是受到了继父的故事的影响,他将故事变成了现场演择,他将这样的生活作为了自己的一部分。沃尔坎对彼得的描述显示,要消除这类故事的影响有多么困难,但它也强烈地暗示出,人们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这样的故事加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2M7y/eu oq GM)F?0

EB%\V&je.?,_9p0精神分析的早期阶段,弗洛伊德为我们提供了俄狄浦斯神话,它代表着在压抑的潜意识中不断重演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一段乱伦和就父的发展阶段,一种想象中的创伤。这种弗洛伊德式的想法是一种“潜意识幻想”一种自日梦,它不受意识的限制,在其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演俄狄浦斯的故事,使用我们自己的一批演员。相比而言,荣格的追随者们在潜意识中寻找着另一套故事——英雄原型、大母神、智慧老人或者孩童。在最近几年,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们对潜意识幻想更多持批判性的态度,认为它被过分夸大了,承载了过多的意义。与此类似,荣格的追随者们也减少了对原型概念的依赖。但不可辨驳的事实是,我们从自己的家庭和文化中吸收一些故事,为我们的经验建构起叙事模式,我们用语言来扩大和发展分类系统,这些系统是由我们的潜意识建主的。心理学空间v q xM2g9g&Tt)cc#~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神话
«日语「甘え」文化的汉译策略 精神分析与文化
《精神分析与文化》
从灵魂到心理——关于精神分析理性化的知识社会学研究»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