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克莱因》推薦序 克萊茵在華人世界的家鄉林玉華
作者: 林玉華 / 5179次阅读 时间: 2017年9月01日
标签: 克莱因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DL,M mX%^YJ0《临床克莱因》推薦序 克萊茵在華人世界的家鄉林玉華

.VV(z}2?3uI!zP0

0E#{@G$Tos%_L/M0克萊茵於1914年閱讀弗洛伊德的《論夢(über den Traum)》,隨即被佛洛依德的睿智及其所闡釋的潛意識心智深深吸引 (Grosskurth, 1986)。1919年在匈牙利精神分析學會她以《一名兒童的發展(Der Familienromain in StatuNascendi)》(Klein, 1921)之論文,展開了精神分析的探索之旅。克萊茵曾接受過來自匈牙利的費倫奇(SandorFerenczi,1873-1933),以及來自柏林的亞伯拉罕 (Karl Abraham,1877-1925)的個人分析。費倫奇和亞伯拉罕對於克萊茵的賞識和鼓勵,以及克萊茵對於亞伯拉罕所提出的口腔施虐及肛門施虐之論點的感動,使克萊茵勇於深入潛意識幻想的最底層,解讀人性中最真實的面向。

\7UL@^+O"r6q5]0心理学空间a4v1TT/}A1Hq9L:~'~

梅蘭妮.克萊茵被許多學者譽為精神分析史上繼弗洛伊德之後,對於精神分析理論之開拓最具啟發性的思想家之一,亦是兒童精神分析之先驅。她建基在佛洛依德的理論上持續往前推展的原創思路,使精神分析在一世紀之後,有了突破及嶄新的面貌。相對於佛洛依德所提出的心理發展階段 ,克萊茵首度提出「修復本能(reparation instinct)」以及抑郁心理位置(depressive position)的觀點,指出心理發展的連續性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兩個心理位置—偏執分裂心理位置和抑郁心理位置,並強調人終其一生在這兩個心理位置之間擺盪。抑郁心理位置的提出是克萊恩對於精神分析最具貢獻的論點之一。溫尼科特曾說克萊茵提出抑郁心理位置的概念對精神分析的貢獻,可以媲美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伊底帕斯情結(Winnicott, 1962:176)。讀者可在本書中一覽克萊茵從佛洛伊的理論出發所延展的論點。心理学空间u%AIY*S\)R6t

I*H4RBL@P}y0本書作者欣谢尔伍德(Hinshelwood)在中文版的序言中疑慮,克萊茵闡述心智世界的理論是否能在華人世界找到她的故鄉?過去許多來自世界各國的精神分析師到了華人世界,亦常思索佛洛依德對於人性之解讀及其精神病理的論點,是否可在華人的文化下立足?筆者2000年從英倫受訓回台之後,嘗試將所學運用於臨床工作,十六年的臨床工作與督導經驗顯示,熟悉克萊茵理論的臨床工作者,不得不懾服於克萊茵所揭櫫的心智世界,竟然如此貼近華人的生命經驗以及在貴妃椅上不斷上演的潛意識幻想。如果赤裸裸展現人性最深層慾望與衝突的《格林童話》依然 令華人世界的兒童著迷,如果華人的神話,《哪吒》所 影射的伊底帕斯悲劇,持續在華人社會上演,那麼克萊茵所描繪的心智世界豈是華人內在世界的異鄉?

^q&Z*J v"J Wt8H0

p"B_u4?[P0早在1997年當我在倫敦Tavistock的書店發現欣谢尔伍德(Hinshelwood)所著的「克萊茵思路辭典(A Dictionary of Kleinian Thought) 」以及「臨床克萊茵(Clinical Klein)」這兩本工具書時,如獲至寶,旋即買回家仔細研閱,發現許多在Tavistock Centre受訓時似懂非懂的論點皆可在兩本書找到清楚的解說。之後這兩本書成了我在受訓時期常翻閱的重要書籍之一。回台之後一直想將此書翻譯成中文,然而當時耳聞作者正在修訂中,因此一直等待著新版本的出爐。去年接到方峰的來函,知道他有意將此書翻譯為中文,甚為雀躍並鼓勵他著手翻譯。

M q;P[Q0心理学空间BIyX,[V$F

方峰的譯筆甚為流暢、易懂,華人世界想了解精神分析理論或克萊茵思想的讀者會發現它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我也期待欣谢尔伍德(Hinshelwood)的另一本書,「克萊茵思路辭典(A Dictionary of Kleinian Thought) 」的中文版也能早日問世。

+~m9g5r0i0

} n7z Z6Tg G0林玉華

;Nc!VLN{$wpP0

6}S+`Q2@ X]^5[0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傳心心理治療所所長,同時兼任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事和學術教育訓練委員以及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曾任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系主任、台灣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1992年於美國取得心理哲学博士學位,1997年赴英國Tavistock中心接受博士後臨床訓練,並於2005年取得Tavistock中心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師的认证。專長為精神分析、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以及動力導向父母諮詢。譯著包括《兒童精神分析》、《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伊底帕斯情結新解》、《僵局與詮釋》以及《佛洛伊德-克萊恩論戰 1941-1945》。

Zo@%I$GP"X0L0心理学空间2OH.R7P,a p

6_nEQ%d*fH'C;S7t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克莱因
«精神分析理論思辨的洗禮 林玉华
《林玉华》
潜意识幻想与移情诠释——精神分析导向心理治疗评估»
延伸阅读· · · · · ·

 林玉华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傳心心理治療所所長,同時兼任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事和學術教育訓練委員以及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曾任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系主任、台灣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1992年於美國取得咨询心理哲学博士學位,1997年赴英國Tavistock醫學中心接受博士後臨床訓練,並於2005年取得Tavistock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師的資格。專長為精神分析、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以及動力導向父母諮詢。譯著包括《兒童精神分析》、《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伊底帕斯情結新解》、《僵局與詮釋》以及《佛洛伊德-克萊恩論戰1941-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