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的心理学基础
作者: 转载 / 8278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2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Q%l*Oxy,z?e/l0心理学空间1dCfw$`H#j
心理学空间1WTn4}"}@
Donald O. Clifton 在1950 年代初,就提出质问,“为什么心理学领域讨论与关注的焦点都是人到底是哪儿有问题?”,于是他提出“要是能开始研究人哪里对了,是不是一个更重要议题?”,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和同事花了50 年的时间,针对积极、积极的态度,进行数百万次的访谈。研究初期,他们发现个人生命会因与人互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人际之间的互动,不论是和朋友长时间的交谈,或是在餐厅点餐的一瞬间,其结果不是正面,就是负面,鲜少有中间地带,无论互动的结果如何,互动的所累积的能量都会以影响一个人的生命。心理学空间i:{(F$H@*U'y9k0k z
心理学空间JE1H1T1v-K v8k
1990 年代,积极心理学正式崛起,情意教育开始受到重视,直到2002 年,Donald 的研究才正式被美国心理学学会肯定,推崇Donald 是积极心理学的始祖心理学之父。
t:w,m_*g:x:{s0心理学空间/j!bN#qEx e
1998 年,当时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的Seligman 撰文,呼吁同行正视心理学界的发展,过去心理学善于在处理心理问题及精神病,并未能引导人过着充实、愉快、有意义的生活。
"bu l{7]e#?t0心理学空间b:Uc+Fel[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以研究个人长处、建立积极情绪和品格为重点。Seligman 联合其它心理学家及学者,着手发展一套完整的积极心理学系统,并持续进行广泛的研究。故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是來自科学研究的结果,与传统心理学比较时,有下列的不同与特色 :
-S-sjR"M8d/b?0心理学空间&aE#`-cI,D-k)T~;\
表1-1 传统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的比较
CV4`Fj t t0
h;k0s5D,lJ{0心理学空间S]Tc2U$ekU-X

4{;Q.U*G:}@`0心理学空间xFUr"|3Bj#o
除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來看积极心理外,还可以从下述其它心理学的取向来检视积极心理的理论基础。
(j|L _d$H0心理学空间,v@0w6Qh
一、生理生物学取向心理学空间HTq5y V.W)m@ E

{su5aq IL|0概括Dossey(1993)之研究指出临床上被判定无药可救的癌症病人,在接受心理放松与心像冥想治疗之后,成功的多活过两年,也有凭个人的意志力活了数年的例子。无论是前者或后者,都说明了心智或心灵的力量足以驱动免疫系统,命令其打退癌症大敌,但是心灵现象是如何把抽象的意健康情况翻译成生物语言,命令免疫系统起來作战呢?这是科学家们正在寻找的答案,已有较多的人肯定“脑内吗啡”的关键地位。
PB*o|,Gt;L0
"r,J}5N(`%n(KwZQ0荷尔蒙是脑中信息的传递者,此种物质分泌自脑的任何部位,脑就藉此将指令传送到全身,这么一来,身体也会分泌出相同的荷尔蒙,经由此荷尔蒙收到信息的细胞,会按照其命令行动。脑内吗啡也是一种荷尔蒙,是种近似吗啡的物质,这项物质不仅会使人的情绪变好,也能防止老化,提高自然治愈力,而β 内啡(β-endorphin)是脑内吗啡中最有效力的物质;自然界中存在吗啡麻药对人具有危险,不过脑内吗啡则完全没有这一层顾虑,而且其效力要比吗啡麻药强大五、六倍。
6uF [.]:j(HX}i v0心理学空间5Q$^Dq {
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这一种无名快感的生理基础,发现原來是大脑分泌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不但令人兴奋,感到无名的快乐、平静、满足,还会令全身的细胞减少氧化,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杰克‧潘克塞佩肯定那种经验是脑内吗啡的杰作,指出我们每次跟其它人共聚相处开心时,都有这种东西分泌。其实我们跑步、游泳、打太极等等之后,大脑也一样分泌这些吗啡,分别只是在于:心理学空间(`"ss6k#TH Mt$[
心理学空间 ?1qS!Qu8hH x
帮助他人时,这种分泌特别有保证,几乎是一定有那种美妙快感,其它活动(跑步等)则未必,及即使事后隔了一段日子,回想帮助别人的工作,大脑一样再次分泌脑内吗啡,虽然份量较少,感觉不及真正动手做时那么强烈。
H;~$qMn0
#}Nv N*Icl0春山茂雄(1995)在书中提到神经生理学专家Felton,曾指出关于脑和免疫系统的研究,研究显示脑内吗啡并不仅是脑部有接受器的功能,接受器普遍存在于内各部位,就连人体免疫力中,特别具有重要功能的白血球之一的NK(Natural Killer)细胞表面,也存在着接受器,脑内吗啡也在这些地方有所作用。Felton 还证明,当脑中出现β 内啡时,NK 细胞的活性也会提升,并增高免疫力。
;Wd)X2to0心理学空间C$h"E(LH`:x6b
当对于感受外界的某种刺激,心想“真讨厌”,或者认为“真舒服”时,这种思考在脑内会全部被物质化;心里觉得“讨厌”或“舒服”时,会消耗能源,使脑内分解一种POMC 的蛋白质,当觉得“讨厌”或“舒服”时,此蛋白质的分解方式会有不同;例如遭受精神压力时,能持积极心理,认为“这也是一种磨练,不也很好吗?”时,蛋白质会分解成副肾皮质荷尔蒙的物质,此种荷尔蒙具有缓和剂的功能,会减缓身体上的压力和紧张;还有一种是成为β 内啡,β 内啡则具有解除精神紧张的作用。反之,当心里觉得“讨厌”时,就不会分泌β 内啡和副肾皮质荷尔蒙,而是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这种物质本身具有毒性,甚至会促使强烈毒性的活性氧产生,亦即对于任何事情,如果从事负向思考,是没有任何的好处。心理学空间vDh o!rzE(_e)[y(J
心理学空间d`,[]0g
二、精神分析取向
#QV.DD+U,\)Z%Og0JX0心理学空间 @K}'n5N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潜意识中的本能所决定的,发生在知觉水平下的心理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处于潜伏狀态,或称睡眠狀态,多次的刺激体验往往会为潜意识(subconscious)所接受,例如,多次面对压力情境,会使人产生压力的心理体验,这时大脑里就会形成潜意识,当下一次面对类似的情境时,会启动潜意识,导致压力的随之而來(梅洁,2003)。
LP)V;H}&H?2T2E0
4Er Ht7Y6omPk0莫斯科“未开发脑研究所”的乌拉吉米尔‧赖可夫博士以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调动潜意识,改变原先的想法作为研究假设,利用催眠术来刺激未开发的脑部,进行开发能力的研究,博士对实验者暗示“你是高更,画得一手好画”,然后要他们画画,实验者一开始当然画得不够好,但是经过十次的暗示后,画出來的作品竟不输给职业画家。
*R!t[(q;ls2o7@0心理学空间)f'?B+W1x+~T(f#r
采用积极积极的思考态度来改变潜意识进而影响行为,可是让人们因相信自己而解决问题、突破逆境并迈向成功。心理学空间!t p uRDA h;x p%F

_ \'SKo1l$D0三、认知理论取向心理学空间1R*@O!i'W'i5c

Pu}J9I [0黄安邦编译(1986)的书中提到社会心理学认知论的主要观点为:个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Perception),有关社会知觉的定律和物体知觉的定律极为相似。因此人会很自然的把对某一社会情境的知觉、想法、和信仰(Belief)组织成一种简单而又有意义的形式,就像是对物体的知觉一样。不论社会情境是如何的杂乱无章,人们都会将它变得更有规律。这种对环境的知觉、组织及解释便影响了个人对社会情境的反应。心理学空间u c-H8H1t5d~9W

aSG,aV }T+e&tf$C0认知过程中的组织分类、注意力集中到特别突出的刺激上、以及对无形特质如注意力、动机、态度、和人格特质等的解释,显示出对人与社会情境的知觉。心理学空间 }$m)y8l:kog
心理学空间sX4dP-X]!D
归因理论与认知失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很重要的兩个理论,都强调对当时情境的知觉组织及解释,并不着重“过去”,而且由个体对情境的知觉来解释行为的原因,而非从情境本身去探讨。在学术上,习惯将压力來源分为环境及心理因素两种:
@5P6Rr1W o1Y0心理学空间#gr-w7K6j MCW Z
1. 来自个体以外的环境因素心理学空间_n]~|/O[p9J
心理学空间0EB8N2L}KYG
环境因素中的工作〈组织〉因素,如角色要求、领导风格、组织结构、组织制度、运作流程及组织气候等,与职场的企业经营者或主管等因素有关。其它如政治不稳定、经济不稳定、社会变迁、科技变迁等更大的环境变数,更属不可抗力的外在因素。心理学空间$ySq^zA![7Y

*Y%D2Z?~$dl4W02.来自个体的个人因素心理学空间"B5@{l%z#[ic
心理学空间C,];AY)K g,o+N
个人因素有家庭问题、经济问题、性格问题及人际关系,但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存在。尤其是认知、工作经验、社会支持的不同、内外控性格及A 或B 型性格对于压力的应对更是不同,却可以透过自我的成长训练学习、亲近积极心理的人、以及学习工作,也要学习休息中,让自己的适应能力提升。
9BGP'_ A)q0Z0心理学空间l$rO[[^ El
(1)自我成长的学习,可以提升适应力心理学空间 Q r e)P*F'O8s4\
心理学空间}_r+q9W)O Z
郑石岩(1999)在《换个想法更好》书中 要读者多练习从积极面看事情,因为“想法会带动行动,牵引感受和情绪”。研究者以为克服工作倦怠的方法中,“自我学习”永远不可少,尤其是从认知的学习中最能让自己受惠。心理学空间XF#mQ s:w`
心理学空间(o_v Do6^*_7e7W
游干桂(2003)花了五年时间思考,体悟到工作中的快不快乐,可能仅是5.1 比4.9 的微差而已,中间有个阶梯,你可能爬到中间的梯子拥有恰好的平衡,也可能只走了一阶。即使如此,你也在进步,只要平衡尺上的浮标又往前游移一格。于是他决定今年改变工作型态,减少赶场演讲,留些时间给自己种花,看星星,重新安顿身与心。他的生命平衡法则是将生命切成健康、时间、自由与快乐等四块,视个人狀况分配比重以及排序。如果每个元素都不缺,反应到工作上的态度与情绪,就比较不会有太强的拉距,因而获得适当的平衡。
[OcB {1O0
'\)}*D)J8H,s9^Q0(2)亲近积极心理的人
8BKoNX u'J0
g;viMi7M'S0上班族要多亲近积极心理的人,能减少倦怠感。如果将事情弄得很糟时,《从经营生活到拥有生命》一书作者唐.葛洛利亚的具体作法是,只允许情绪低落一下子,绝不因此认为自己很差劲。她很快会换个想法,“太棒了,我又学到一招,下次又有机会尝试其它处理方法。”因此,只要抱着不断学习的态度,多亲近积极心理的人,也比较有能力转换压力,比较不会工作倦怠。心理学空间(Q1T ?@h$Q h
心理学空间Lj{4IT
(3)学习工作,也要学习休息心理学空间(^3` P)e5^y
心理学空间5s)ITV}1e
在职场上学习让自己喘口气,是一门学问。如果感觉莫名的倦怠迫在眉睫,休假又遥遥无期,试着忙裡偷闲,偶尔请个半天假,溜去街上晃晃、逛书局、或找个清幽的咖啡店想事情却是立即可行的解郁良方,因为“简单,就会快乐”。
5bB AC|2Ah'iO`0心理学空间`.U5w3yEN~
社会组织里最有价值的资源是有创造力的人,但创造是有风险的,也唯有经历创造的胆识才可能拥有创造能力,其主要根源系于一念之间。从人的思想产生到行为结果的形成,不但可以量变,更有意义的是尚可质变,从质变又可以导致量变。当每个阶段,成员的思想都朝积极、正确的方向不断累积,达到质的飞跃思想升华时,整个人与组织的发展将是更可观的量变成长。心理学空间,SpyyfU"g(L&tC
心理学空间1a@z%E N/E!?1T
高文斌(2005)以研究生为对象研究发现,心理健康会影响研究生的人生的基础表现、学业成败、知识结构、创造能力水平以及个人发展空间。健康的心理是研究生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可以通过多种角度和方法,根据三大原则-心理与环境的协同性,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以及心理行为的稳定性-整体评量心理是否健康。若从能力角度,个体身处不断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从自然人逐渐变成更独立自主、更复杂而完善、更富于社会责任心的社会人。则以下列几项能力作为评估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能力指标:
i"|l/W.cvRk.L0
+@;w3ON\L01. 感知能力心理学空间F4Ms ]Bu o{
2. 适应能力心理学空间)H` V6k}
3. 耐受能力
)\8z&f8LUi+e(L!S7P04. 控制能力
0@bN2]9f HF$Y05. 康复能力心理学空间"t#c{z8j6@ }^

?"TLrRbM1Q{j0“积极心理学”所提倡与追求的目标实践也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力,是可以透过教育而获得的能力,关键在于学校或教师的课程设计与价值观的选择。
#Z8F4}?gx2S$\0心理学空间 r{7D*Kp
相关研究
X4r K3@6C:_0心理学空间j`,T2[I&`![6`
Seligman(2002)研究关于修女快乐和长寿,因为修女们过的是有规律的与世隔绝生活;她们都吃同样的食物、不抽烟也不喝酒,她们都有相似的生育和婚姻历史,都没有被传染过性病,拥有相同的社经地位、同样的医疗照顾,所以剔除一些混淆变项,但是这些修女的寿命和健康情况仍有很大的差别。O’Payne 到现在98 岁了,仍然很健康,相反的,Donnelly 在59 岁时中风,不久就过世了。心理学空间xZ*I:`"H

z8j2z ]q2}@3lF0可以确定修女的生活型态、饮食和医疗照顾都不是Donnelly 早死的原因,但是审视O’Payne 和Donnelly 所写的自传,O’Payne 常用“非常愉快”、“很开心地期待”这两个表达欢乐情绪的积极字眼;相反的,Donnelly 的自传中找不到一丝积极的气息。由此研究发现积极心理会影响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即是运用积极心理能使身体健康。心理学空间8fC:g]7J2iDv

k IBI5Bx%o!T J"F0另外,Seligman 也对大学生作了一项研究计划,首先,他们调查学生的乐观程度,并依统计学上四分位数的方法选定较不乐观的学生进而参加研究。之后再经由随机的方式将这些大学生分为两组,控制组不施以任何介入,实验组则是加入可以提升他们乐观技巧的工作坊,以认知取向的“论辩”﹙disputing)做为工作坊训练的核心技巧,参加学生学习认识自己的负向思考﹙negative thoughts﹚,同时学习针对这些负向思考进行论辩。心理学空间1kN5aM%d#TU
心理学空间;y[:l#P!O;iY
参加工作坊的126 位实验组以及119 位控制组的学生,经过他们十年的追踪后发现:在青年早期参加工作坊的同学中有13%,控制组则有27%的同学出现中度忧郁﹙moderate unipolar depression﹚的情形,控制组是实验组的兩倍。无独有偶的,参加工作坊的同学中出现广泛性焦虑疾患﹙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的比例也是控制组的一半。心理学空间6J\/YLr+u~!Ps
心理学空间@(G,wxW(y K}
上述研究之后,Seligman 又追踪另一群10-12 岁即有轻度忧郁症状的儿童,其中67 名接受积极心理学技术的介入,另外47 名为控制组。心理学空间B#i7w&a1z ?I
心理学空间6i:lAVr l
在连续两年的追踪发现,控制组儿童出现轻度到中度忧郁的比例为44%,竟达接受积极心理学技术介入组(22%)的两倍之高。
f+JH$v~rXeCu0
m%W.iL!o-o0由此,Seligman 的结论是:积极心理不仅可以预防学龄儿童忧郁的发生,同时也对轻度忧郁症青少年有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戴维博士也针对北京220 位10-12 岁的青少年进行三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与Seligman 的研究结果相同(Chen, Lay & Wu,2003)。心理学空间3YC]aBQ+g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帮你树立自信 通过树立自我价值的活动让自己更幸福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从积极心理学浅谈幸福感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