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科特能否于母性毁灭阴火中熔炼出哲学-科学-艺术-神学之四大合金?
作者: 李孟潮 / 8746次阅读 时间: 2017年5月12日
标签: 温尼科特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6M/fa r:p1sI0

+A2H U]-|P c0
温尼科特能否于母性毁灭阴火中熔炼出哲学-科学-艺术-神学之四大合金?
——《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中文版读后感 
李孟潮 ,自由执业者

/l%k)ge_3m0心理学空间%pbO.Y1U#N"YO

心理学空间Pm2wxw$y|;\p

心理学空间)Y%y-V9m{3a dp
心理学空间&qmHcyWOl

F4C9e/m} aN|0
2d$vR8y I K;{:Q0心理学空间Iw7M7Lo,t

心理学空间9pN)eN-@8`,d

以温尼科特粉丝们习惯的句式,《三体》核心思想可如此总结:

WkaQV^0

)z'M]{-n+E0其一,创伤引发人类欲望,追寻新世界和好客体。心理学空间 oIL]\,X)VC

心理学空间!`a Lx/p.g

第二,新客体只会带来一个结果——毁灭。心理学空间CN7{t,Lb

1?8Hxd/M%\@W0故而,俢复创伤会引发更大创伤,导致文明灭绝,祸害太阳系惨遭降维攻击。心理学空间6^;v?8YXi7fy|

心理学空间Es"_~sb"l];r

这一切的总根源,就在于四零后的女科学家叶文洁。心理学空间 n qd"j/x-Q$Q

心理学空间;s&dh'n| EAA.i

她试图修复三重创伤 ——心理学空间%M,Ov NF9o

心理学空间(e,ZV gB2E.I

之一,文革期间,坚持真理的父亲被打死;心理学空间5z(\9mAO5A\3oS

d"A@^)I*^*O0之二,母亲是个功利主义者,背叛父亲,改嫁高官,不认子女;

&@5H)R,Jv0心理学空间8w6o`TvqK

之三,文化母体的丧失。

k.v9D4bfu0心理学空间&\6g)C%O/H+b?~

叶文洁不信《推背图》——不信五德始终,文革会过去,圣人会降临,

Q_i1g7t2_&CZ1~|,o(]0

Z.s y"r!HA0不信儒释道——因果轮回皆是苦,此日中流自在行,任他沧海变桑田,鹤貌松姿常不老。

4d-|}|k0~?t t0

|l!G jO0她也不信红太阳和人民大救星毛主席,改天换地之共产主义伟业,自然要造成他们小资产阶级千家万户闻鬼哭。

n8m&G ^:ZH!f~f!JJ0心理学空间Y+f1A,VS? kO

她一生之信、望、爱统统寄托于科技发展,坚信高科技的外星文明会带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心理学空间dr@'}W5IO

*R^9}E3d.O0她摒弃落后的地球伦理,亲手杀死丈夫和同事,只为迎接一个美丽的新客体——三体净土降临人间。

R)Y~\(y{{-L0心理学空间 ngo'["l-M

她实现了弗洛伊德那黑暗的预言——人类文明是一场压抑本能的胡闹,必毁灭于死本能与攻击性。心理学空间8k$io_S:mx ?

心理学空间7Lm!w5k P8C_

对弗洛伊德那著名问题“女性究竟要什么?”根据《三体》之死本能动力学,答案是明确的——

$P-p^-hK:o] \0心理学空间.N2Cd6^QgLy6v `

“女性要的是全宇宙,如果得不到,她就会毁灭全宇宙,比如弗洛伊德小友,你妈妈就用无条件母爱毁了你,以及你女儿。”心理学空间6l#ImJh j4t%h

心理学空间8D |s@{`/sN

这大概也是从小被女人们包围的温尼科特的噩梦。(罗德曼,2016;郗浩丽. 2007a)成年后,温尼科特发现噩梦照进现实了——

BB&n6YVA Cs0

j~*qk,^`djt*T0上班时无数女人带着儿童来看暖男医生温尼科特,下班后他去参加学术活动,协会里两个女强人安娜和克莱因,正在煤气灯下口沫横飞地争论。德军飞机投弹轰鸣,砖木樓房嘎吱作响,阵阵飞尘飘落在那群精神分析妈宝男的白晰脸面上、 荷兰猪头油上和Clarks翻毛鞋上。心理学空间K:D8xl,Pf_

ypT8cU&Gm.eT&f0千里之外的荣格正在治疗室里想,要把这个女边缘精神病人踢出去还是让她做自己情妇?他眼前浮现出他那巫婆妈妈阴晴不定的脸部微表情, 她们又幻化成《红书》中一众女妖与蛇怪。

3mY-Z?QH0

y)p,FHq,h Q0就在本书结集出版前后,温尼科特研读了荣格传记,他一方面大赞荣格,认为他补充了弗洛伊德不足,另一方面提出荣格的问题在于没有面对人类攻击性。(Winnicott, 1964)

].f `bt5@Y0心理学空间o t[,gP&S

温尼科特本人,当然是深入探索儿童攻击性的先驱之一,他认为攻击性和爱一样,是重要的潜能,若得到促进性环境的支持,则让儿童生命活出真我风采。(郗浩丽,2007)

3Q)G-{{d(O:AW0

:B"Ofo!W)t;[-s%^(j#Q0温尼科特理论中有一个暗黑之处——

Nm-q;{"^#Q2L%T0心理学空间!p7{K-ETE*f:G

他认为,主体之诞生,必经阶段之一是摧毁客体。那么作为促进性环境的提供者,合格的母亲,当然要能承接儿童的攻击性飞毛腿,保证这些投射认同的导弹可以精确打击目标,30-50%的命中率,而母亲又不能被打死。(Winnicott著,卢林等译,2016a,2016b)心理学空间j"? cV8d+J*Mk2m

心理学空间p#D HI`3NI.^9}

但是要是母亲们不想被攻击呢?

3{XU4K D C%_#Rd,k0心理学空间'i4?2v(Q+n Zf

要是母亲们自己的主体没有诞生,要通过摧毁婴儿才能诞生呢?心理学空间.@%v*e j6Z ^'Ck,}3a2igZV

心理学空间l_|7Y-Hi

要是母亲们认为,女人们已经受了儒家社会几千年压迫,好不容易才推翻族权、神权、夫权三座大山,温尼科特那反动小资产阶级理论,凭什么剥夺妇女劳动权?……心理学空间:E/{{cQ1IZE

tU"},O t0咨询师们要把温尼科特式英国“期望”放到当代中国母亲们身上,尤其是叶文洁他们家三代母亲身上,难免期望变幻想,幻想变妄想,妄想变科幻。于是乎合格母亲变够好母亲,够好母亲变恰好母亲,恰好母亲才是最好母亲,最好母亲是当然是无条件爱你的母亲,当然也有可能是无条件恨你的托儿所阿姨的反向形成。

PH6] ^:m h0

#JD)ij:gxM R0中国当代的母亲们,一要忍受饥荒战乱、天灾人祸之痛苦,二要承受婚姻迫于生计之苦恼,三要接受科学育儿和妇女解放理论之骚扰。终于磕绊踉跄人到老年上网闲逛,梦醒时分发现子女们正在哭喊控诉——你们这些当妈的,当年怎么不提供抱持容器、足够好母爱给我?只好放下手边的《金刚经》,拿起余华的《活着》越看越觉得被深深地科胡特共情到。心理学空间T6A2\ew~x8}x

心理学空间f.k^`7SY+J$A'A6R

咨询师们不难听到这样的典型中国案例——

2y `#Z yz `t"C0

m B A2c:nV S;W0案例她爸当年带着女友奔赴边疆,结果女友被领导看上了,爸爸不让位的话,自己全家不死也得被发放。案例他妈,本来上海大户小姐,家里正挨批斗,就看上了案例他爸及他爸的爸爸的家庭贫农三代出身,这对夫妻历经艰险,终于组织批准结婚,给了一条生路。

.c-]I!E2b0vQ#|0

zjo$dR pW5D1Dy;I0结婚后没房没钱,仍各自住集体宿舍。偷偷摸摸意外怀上了我们这位案例,妈妈不敢休产假,害怕被扣上不爱集体爱小家的帽子,女同志们已经被解放了,成了社会主义新人了,劳动乃人生第一需求,岂敢留恋旧社会的家庭结构,回去抱持婴儿搞西尔斯亲密育儿法?

V2Oo}(F8DX/C0

(TWO L0tlE xJ0终于熬到了一间9平米的宿舍和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园老师说我们使用最先进最科学的节制育儿法,第一周孩子不回家,哭就让她哭,不睡觉可以吃点水合氯醛……(祝士媛,1959)

f |f9}\t0G0

)c4f&iWZ:k-t Zz S0多年后,这小孩长大了,不幸学了心理咨询,她问督导师分析师自我体验师,你为什么不是足够好母亲,提供促进性环境给我,修复我童年创伤?心理学空间A;|K U"\6C'j%E;ja

心理学空间 F:fH?x?\ nq7z

——答案已经写在历史中。

e#RoPOK'cFlx"|t0

}KXW:bM0唯一的干扰因素是,这帮同行有“足够不好”的历史文化共情能力。

rg&L(JC$T4Y0心理学空间sEkw]$W+Iw,K

母性乃文明之基,父权社会无伟大母亲支持必然倒台,正如《红楼梦》所预示。心理学空间P-q6x P-i4s)p

心理学空间pmi3mR7k

面对母性毁损,共情能力灰飞烟灭也是情理之中。只看云断成飞雨,愁思怅望意难平。心理学空间y~(Is x|+c

tcv} R.bp0并非丧父之痛让叶文洁对文明丧失信心,相反正是父亲之坚毅殉道是坚持,让她同样坚毅相信人类可被拯救,当然这拯救力量来自父爱导向的科学和智慧,而非自己母亲缺失的慈悲和母爱。心理学空间8q`V$mw/p({:E0z

心理学空间 qYC!E(Y

她对母性是绝望的,那是宇宙中一个悠悠千古的黑洞。心理学空间w)RG7|:p#gKU*SB

'zD'esL6LC,F0叶文洁的父亲怀着科学激情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正当他饱含热泪仰望天安门城楼的那年,温尼科特写下了名篇《反移情中的恨》,(Winnicott,1949)。心理学空间 T:ov6F(H6`D9`V ?

k d Q`^wA0他终于开始直面母亲-治疗师的愤怒、攻击与毁灭欲望,而不再把盯着儿童攻击性不放。

O5`&B.Y0e aU0

e0s r1I_3~ s qX"w0但是见证并讲述一代代母亲们毁灭婴儿欲望,这一艰巨的革命任务,仍然需要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精神助攻。心理学空间.W B0Cue

5DNs Y-i0

xw2H-E(u5_%aT0

H2D1p,ZI ~$Y"TxM0

_m%Sg[J6M0时光悠悠白云苍狗,七十年一晃眼过去,如今一众中国精神分析粉丝们附庸簇拥着几个䧳雄难辨的大咖意象,再次扑向温尼科特如叶女士扑向外星文明。心理学空间'T\&nv#^+R cZc.t.r

]7f f;{K H.tAr0d0眼看各种代际创伤就要再次上演或者已经重演,终于我们迎来了阅读温尼科特原著的机会——这本《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心理学空间a:LY5m)@,}Y

a)F UOZ'e9Z!W0大概会令粉丝们失望的是,其原著并不像网络流传的语录那么振奋人心,这里并没有母爱赤膊大跃进。

u(x1c:@,p4i%Vy1b0

V6XC8c I4Q7{0温尼克特临床经验主要來自於儿科病人、邊緣个案、反社会少年和精神病人。其作品也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本书前半部分讨论的内疚感、依赖、独处、担忧、攻击性、母婴关系等等议题都紧扣发展心理学,而研究正常儿童发展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心理病理学,从而提高诊断效度、预后评估和规划治疗技术,本书后半部分就在讨论这些临床工作议题——反移情、治疗目标、绳子技术、住院治疗、治疗师培训等等。  心理学空间*aN3X(V{t

a&^2U4]ht,d0温尼科特的主流语言风格仍然是让婴儿们难以下咽的医学-科学范式。心理学空间%nI+Z:J-J$]

心理学空间 Y#eu:`Pp-[&\r{

但是,如果你用纯粹的医学-科学的标准来评价他,大概会给他点上150个差评!

"RssB&?y0心理学空间"N6}UJ"T-ix;b1w

因为他几乎没有引用任何来自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其论证证据全部来自于临床个案和个人感悟,没有概念研究,没有随机抽样,没有双盲对照,更没有方差分析、逻辑回归这些科学语言,连APA格式的参考文献也残缺不全。

,? \L8H^0心理学空间'gY.J\-P2wF)v

而这些东西在Kernberg那一帮子医学硬汉那里全套齐活,一个不少。

4c3yApM4b Bg0

,~HGP2f#`0和Kernberg他们比较起来,温尼科特就只能算是医学院五年级文弱书生,唯一强项是医学院的文学社团的副团长,只能与解剖学挂科的差生鲁迅为伴。心理学空间{ Y4A8bn*Yq.i*f

心理学空间5g'x"@b#n0z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足够科学的温尼科特,却是精神分析主流数据库PEP(Psychoanalytic Electronic Publishing)上最受欢迎的作者,甩科学主义者Kernberg几条街。这又是为什么?心理学空间Hy$Az8T1@#Dl%q7A

"D:M}*@I'n qHl0春雨断桥人孤独 ,双飞燕子几时回。温尼科特不仅不足够科学,他也不像荣格那样足够神学,不像亚隆那样足够文艺,也不像拉康那样足够哲学,更不像开药学派那样足够医学。

rU%T!EIl/`!g)oPY0心理学空间KtUfy

但是他也不是足够不科学,足够不哲学,足够不神学,足够不文艺,已经足够不医学。

:k)B1W3yM7Lje0

;a%E {$A4n4lTwo4OA0他就是这么游走医学、科学、哲学、神学、艺术等话语范式之间,把精神分析玩成了过渡性空间。

-an TAr7]0

p_T^-e1o%QdtO0正如Ogden所提出的,温尼科特的文风,恰恰是他最吸引人的东西,他那文风不仅仅是理论建构,而是直接传达出了精神分析治疗过程的恍惚入神(reverie)心态。(Ogden, 1986,2001, 奥格登,2017,91-128页)

6U|4z?i0心理学空间i iCs A\

一般而言,心理治疗都有四大话语范式:医学范式、科学范式、艺术范式和神学范式。精神分析的叙述多游走于这四大之间。、

&srxbM] Ud0

r@\f8|f&a0医学范式秉承医学实用主义精神,目标是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其价值取向是“这技术有用还是没用?”,治疗关系配对是医生与病人,有病看病,没病走人。

G#@5s^&^:xOF0

C\e`Qb8B/_ix0而在治疗技术上则追求最有效、最经济的技术手段,无论它属于什么流派,白猫黑猫能治病的猫就拿来做药。

u0V.hX-qt0O0心理学空间(Br8oKs'pp&K

科学范式的认识论大多是实证主义,目标是用科学研究的手段来发现真理,对事物追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建构出科学家和科学研究对象的关系。治疗技术当然也要经过随机对照试验等科学检测才能发行上市。心理学空间|g:p!p`}#QK_

l2Nv,v"N%^ }{0艺术范式则追求治疗过程的美感,随机性和自由性。真假与否,是否实用,则不是艺术家们关心的内容,只追求那一次次的冲动和诗意。只追问“这究竟是美的还是丑的”?心理学空间H!F p5{ x8v)d:j

xs{4W*?0神学范式,又可以称为哲学-宗教范式,则从人生终极问题——“人为什么活着而不自杀”出发,探询人生的意义,一个治疗是美是丑,有效无效,科学还是伪科学的,都无关紧要。

9b9d4m&]'[dpB0心理学空间(R `p6H Gda4e

关键的是你是否心中有神,这心中真神是否帮助你发现了人生的意义,终极的存在,从而让你可以淡定地迈向死亡。

%K(L| S!r cb0心理学空间kj9I:Qn

当一个人能够慷慨赴死,那什么依恋关系、人格障碍,失恋离婚、没钱看病,蛙星人进攻、太阳系毁灭,岂不都是地球上小事一桩?心理学空间F oD]'_2V;yt

心理学空间,S3p;yC]D

Kernberg就是医学、科学范式的典型代表,而亚隆则是艺术、神学范式的大师。心理学空间yK/v O6|c;T4g

aE v6Y'nn'w&[`&{0弗洛伊德则较为复杂,他早期的著作大部分是医学、科学主义的,同时他也写了大量的艺术、文化评论,其行文也有浓厚的文学气息。而在他晚年,则开始研究文明、宗教、死亡等等哲学话题。心理学空间t|L+C5p"S,Z

$Z:v/K}b o0最终,精神分析在他死后,成为了IPA精神分析师的宗教,1950年代的时候,很多精神分析师相信,一个经过彻底分析的精神分析师,是不可能再去信仰那些傻里吧唧的宗教的。

?cdC3~0心理学空间{ m] V [!B6\ a

荣格和弗洛伊德的路径也类似。但他们性格一个外倾思维,一个内倾直觉,恰好是克星。温尼科特则是外倾情感,正好是他们两位的和解药。

#J-zhc h!vKEz0心理学空间K F.[ m2L1`F

所以从1964年温尼科特开始批评荣格,一直到现在,荣格派分析师一直持续不断地要和温尼科特隔空对话,有说他误解荣格的,有说他其实是需要荣格派治疗的,还有认为温尼科特和荣格理论上互补的。(Meredith-Owen,2011a,2011b,2014,2015; Morey, 2005 ; Saban, 2016;Sedgwick, 2008)心理学空间AT*_G h*V#\)H!J!K7x3^8`([

心理学空间"fX r7qRk

医学、科学、艺术、神学四大学科,正好对应感觉、情感、理智、直觉四大功能。一般来说,每个心理治疗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这四大元素都会保持一个辨证平衡的发展。比如说科学模式一般用于研究精神疾病的诊断学、病因病理学、预后评估、各种治疗模式的性价比比较,精神卫生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医学模式一般用于探索各种治疗技术的组合,发明新技术,检验各种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预防疾病发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艺术模式则一般用于建构各种治疗关系,探索如何艺术性地运用各种技术,治疗师写作、培训新人传递自己体悟,而神学-哲学模式者多用于治疗师的心性修养,洞见人生。最理想的治疗师当然是医师、科学家、艺术家和巫师四大合体,自性圆满。心理学空间 G#a AEV/I-}wf

6\[m }1Qr0心理学空间FP2sx7{'\

温尼科特的一生,也是熔铸这四大元素的历程。心理学空间9rRU u|ds"F7i

心理学空间?v ~4hn|)f q

他这自性化炼金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和资源当然就是母性。心理学空间$J(iMH!E}@f^)j*J

!M/uhw$Ie.]0在这一点上,他只能求助于艺术,他写过一首诗,叫做《The tree》,据说是悼念母亲之死亡的,有几个闪光的句子,如——

4Y3HMVNvQ2w0

'jtK$j S$H/R:c0Thus I knew her

eA sPc#CI'?0Rf0

]#X%E$Sl$\0Once, stretched out on her lap心理学空间3Q h.Y_1HD Ut

I2Mb-T O;A0as now on a dead tree

l%y%L~9DF4O0

"|b1w hp-\0I learned to make her smile心理学空间,E;V.h6e6pUY QM

&K'A ](v M.t0to stem her tears

gz!^3]7u @AhI0心理学空间s Q2i[\4x"x(f

to undo her guilt心理学空间3mpM0~c'x-S:g-d6|

j1uY;\4R2U:BJ)_b0to cure her inward death心理学空间 d Vp:Kv?4T

:_!I9wHk0s] i-p_0To enliven her was my living心理学空间P,Bc5i4{w%O#J

z;r o(br)v$e0(故我知她,心理学空间"f0vG-CT z/K

.F md;fjY0曾经,在她膝上舒展心理学空间 iB$V.^h2nI4N1c

心理学空间0ID?t$a4TURw

而今,只能在死亡之树上心理学空间7u;T(G6Aq2A

9p[w2VSKi5^R9?0我学会了逗她笑

U U7U3|cnX rt0

N d-k;X7{-J l5R0抹去她泪水心理学空间/pd)dl,a2G

心理学空间"o0OYtRy*l

打消她内疚心理学空间3IlP;FK"A1k(E8mb*W j

心理学空间9^[(l8y6~ e n:Nj g

疗愈她心中之死心理学空间2DG&V8I!Pt

心理学空间}CKM\;h9@

让她鲜活心理学空间P"k_?8m*r1N]

心理学空间Q9}?.]&vY

是我的生涯)心理学空间3x5t/V3G(s

心理学空间+c vG c)[;q@Z @

但是他毕竟没有荣格的《红书》那样的集诗歌、哲学、绘画、宗教戏剧为一体的艺术佳作,也没有亚隆那样获得文学大奖让文学家自愧不如的长篇小说。

Y _zM,p4pF|.l$V0

2rJ(p}[1FO6]!Y"f0只是偶尔在医学论文中闪现出乍看像诗歌,再看是口号的“金句”。从纯粹的艺术标准来看,温尼科特只能算上海金山农村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心理学空间Q o eh&s t

9pm!Ha;ZI+{)[(JrN~;JG0话说回来,如果你不是传说中的追求纯粹的处女男,你喜欢这四大元素混搭,你上着唐装,下穿西裤,汉堡裹大葱,咖啡配煎饼,手挎LV 限量包, 足登老北京平底鞋,则温尼科特是你的精神分析阅读不二之选。心理学空间BNFx _c

心理学空间Rf!`%z"i8K0X'N'g-g

在他的作品中,你首先看到一个医生在严肃地排开一列弗洛伊德术语,然后突然这些令人生畏或令人生厌的行话变成了“真我”、“假我”这样的大白话,接着又来一段正儿八经的医学案例报告。

9q#q3XFj@.^0

:A7y4jFZ(S8E-J;T0你正在根据医学论文常规体裁推测,再下一段该出现结论和讨论,总结全文,谦虚地提出本研究不足之处了吧?

Zv#YqLrn0心理学空间r0ZC7TCc EAt

但是冒出来的却是一句句语录体,让人想起佛经、圣经的文风,或者毛泽东语录。心理学空间!D2~RS*@

l u-x9_ o"B"_W)gi0一个理性的太阳眼看要日到正午,三个半路杀出的红、黄、绿色的月亮却吞食了它,演化为一个奔逃的中年王子的抑郁身影。

l Az K7R1D0心理学空间6Y D'i/_9hb

这种文风辩证运动性,也正呼应着主体运动、生成、毁损之变易性(Beyda, 2005;安妮・拉弗尔著,严和来译, 2015)。心理学空间 Hz'Io]zF2Tz:D

Vp&T$uKW?0人类主体,不宁方来,

[`~T;Z5S0D Ka$}0心理学空间CM4N-Zc.b

比形天地,受气阴阳。心理学空间0UF5Zu6| f.aO

0Y!e ^r-Dt0物量无穷,终始无故,母婴抱持转头空;生而无悦,死而不祸,真假自体红尘梦。(申荷永,2015)

o#Xm j/l7p'x0心理学空间 K.p~b%[?W-[

天地万物之情,既可以在温尼科特著作中看到,也可以在荣格、在叶文洁、在文革创伤、在母婴关系、在易经卦象、在星球运动中窥见。雄浑飞越七十载,滋润旷达五万年。母性的伤疤孤单地持存过,夕阳的贫穷在九天微光中矗立,带给我们崭新如微信朋友圈的生活。

p AqyXt#w/\(z0

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B m o,xy_W o

p L| E-|0_.JAu0安妮・拉弗尔著,严和来译.(2015). 百分百温尼科特. 漓江出版社.心理学空间j-E6VTb8aF#y0t#Q

心理学空间*D"q `h U5F

郗浩丽.(2007).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南京师范大学).

M m F(IBQE,@ i0心理学空间6eEz3v~r3|Ik#h

郗浩丽.(2007).儿童攻击性的精神分析式解读——温尼科特的攻击性理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 111-115.

%e;[m4A(mF2Ew0

;kGn-Z!|K Gj0罗德曼(Rodman)著,吴建芝等译.(2016).温尼科特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O+K^_fR ~E0

+QH._K&R0奥格登著,殷一婷译.(2017).心灵的母体——客体关系与精神分析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B/C_$]L.z0心理学空间GvU{ l#z&D)i@

申荷永.(2015).抱持。心理分析,2015年1月第1期,96-98页.

c5WXe&S!C1fo b?0

(F'tP4bHZB)h0祝士媛. (1959). 徐水人民公社幼儿园考察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29-36.心理学空间 N&^i:xk

心理学空间-jo!mpaMQm

Winnicott著,卢林等译.(2016a).婴儿与母亲.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l)D.K9P_C l Y t0

+u)Bp Mm Sa#u ^3c_7r0Winnicott著,卢林等译.(2016b).家庭与个体发展.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5-23页.

:H#U0e$]G5VA:lz0心理学空间 F&yL9`6v.yB!JIA;L

Beyda, A. (2005).Playing and ultimate reality: dialectics of experience in Jung and Winnicott. Psy.D dissertation. Wright Institute Graduate School of Psychology

C n8F jb0心理学空间3e7SbD8G#^y*~v t^'i_c

Meredith-Owen, W. (2011a.) ‘Winnicott on Jung; destruction, creativity and the unrepressed unconscio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56, 1, 56–75.

-XsP-Y/AS"c0心理学空间$U9NE,J.Z3uD"K

——— (2011b). ‘Jung’s shadow: negation and narcissism of the self’.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56, 5, 674–91.

4WlQ^B+kOd0心理学空间 y_U4O$vW5R)g6^;o u

——— (2014). ‘On revisiting the opening chapters of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Ch. 1. In Transformations: Jung’s legacy and clinical work today. Eds. A. Cavalli, L. Hawkins & M. Stevens. London: Karnac.

$\5B!HY/K0心理学空间(}E rx;H7?

——— (2015). Winnicott's invitation to 'further games of jung-analysis'.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60(1), 12-31.

0N,D iU4p8MN0

sq0M5j[&[0Morey, J.R. (2005). Winnicott's Splitting Headache: Considering the Gap Between Jungian and Object Relations Concepts. J. Anal. Psychol., 50:333-350心理学空间Nw W&Y'HK:y1KE

+jt s ?!c6T^N0Ogden, T. H.(1986). The Matrix of the Mind.. Object Relations and the Psychoanalytic Dialogue. Northvale, NJ: Aronson; London: Karnac.

'N2B6Y3^!S0

)b6b] u0\`0Ogden, T.H. (2001). Reading Winnicott. Psychoanal Q., 70:299-323心理学空间 L;|o8n5V1n,e+K

心理学空间Hgh1ZHv

Saban, M. (2016). Jung, winnicott and the divided psyche.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61(3), 329-349.心理学空间 H(rE9`B

SF[/\\J h^0Sedgwick, D. (2008). Winnicott's Dream: Some Reflections on D. W. Winnicott and C. G. Jung. J. Anal. Psychol.,53:543-560Winnicott, D. W. (1969). ‘The use of an object’. Int. J. Psycho-Anal., 50, 711-16

#WG!x kwr0

Pf&T"D'x N!f9H0Winnicott,D.W.(1949).Hate in the Counter-Transfer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0: 69-74. [Also in:Collected Papers, 1958a (pp. 194-203).]心理学空间jHR j6g

1i8i*jaC.Dc8s%y0Winnicott, D.W. (1964).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By C. G. Jung. (London: Collins and Routledge, 1963. Pp. 383. 45s.). Int. J.Psycho-Anal., 45:450-455.心理学空间\ T,SY l\ |s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温尼科特
«心易八法简介 专业文章
《专业文章》
《受伤研究者》The wounded Researcher 引论»
延伸阅读· · · · · ·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