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是疯子 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
作者: 胡权 / 13057次阅读 时间: 2016年9月16日
来源: 阅想时代 标签: Rosenhan 精神病学 罗森汉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I-A%bN8yg0辨别“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对异常行为的界定在决定一个人是否被诊断为精神病中起关键作用,并且诊断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病人接受的治疗。然而,区分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并不像你所认为的那么清晰。所有的行为可以被看做是位于一个连续的轴上,正常或称为“有效的心理功能”位于一端,异常或“心理疾病”位于另一端。心理学空间h0@d/T s6f @

心理学空间.RZ A1s:Q.x

在这个连续的轴上,决定人的一种特定行为在这个轴上所处的位置通常是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责任。为了做这个决定,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其他行为科学家及临床医生可以应用下面的一条或多条标准。心理学空间 Rz!h$[IW

l\e'^;p0• 行为场合。这是一种主观判断,但你知道,某些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显然是古怪的,而在另一个特定情景中就没那么显眼。例如,你在院子里给草坪浇水没有什么古怪,而你在暴风雨中给草坪浇水就是行为古怪!判断行为古怪必须认真考虑行为发生的场合。

B"Au"hg R5~0

?8E,OD%{Q0• 行为持续存在。我们都曾有过疯狂的时刻。一个人有可能偶尔表现不正常行为,不一定证明他患了精神疾病。例如,当你正沿着一条繁华的商业街的人行道散步,你忽然收到了一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然后你忍不住跳起舞来,就这样经过了大约半个街区。尽管这种行为有些不正常,但并不表示你精神异常,除非你一直跳下去,每周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因此,对精神疾病的这一诊断标准,要求一个古怪的、反社会的或失控的行为模式持续存在。

T6c'B]K,e m0

4bs?,|'pO0• 社会偏差。当一个人的行为严重违反了社会期望和规范,这种行为就可能被认为是社会偏差。当偏差行为非常极端和持久,如幻听和幻视,就是精神病的证据。

QH.Dh.l9~Q0心理学空间Dy7Nr2?kr1IeG+_$XL

• 主观痛苦。我们通常知道自己的心理问题及其给我们带来的苦楚。当一个人是如此害怕封闭的环境,以至于他或她不能乘电梯,或者某些人发现自己不能与别人建立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不需要专业人员的提醒,他们就清楚自己正处于心理痛苦之中。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做出心理诊断时,把主观痛苦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指标。

6k/`%b;q~ aO P#P0心理学空间$d2l;}v Ux

• 心理障碍。当一个人发现,由于心理问题他不能满意地生活了,这就可以被认为患了心理障碍。例如,一个人害怕成功,因此,生活中的每一次新的努力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遭到他所患心理障碍的破坏。心理学空间 WC$P b L.n,c

m9Qi9x7GKXF&T0• 对功能的影响。一个人的问题行为对其过自己想要的或社会可接受的生活能力的干扰程度,可能是心理诊断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某种行为可以是古怪的、持续的,但如果它没有伤害你的生活功能,就不代表真正的病理特征。例如,假设你有一个不能控制的需要,即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站在你的床上唱国歌。这种行为当然是古怪的和持续的,但除非你把邻居吵醒或干扰了家庭其他成员,否则你的行为只对你个人的一般生活功能有很小的影响。因此,它不能被归类为临床问题。

:U4mM _ w8M3r0

b:r,U.a^:T'N0精神病的这些症状和特点,都依赖于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其他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判断。因此,前面的指导标准存在两个问题: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真能区别精神疾病和精神健康吗?区别错误的后果是什么?大卫· 罗森汉(David Rosenhan)在其著名的精神病院研究中对此进行了探讨。心理学空间i(}tB4jB

E]+A/kTn Hi0理论假设心理学空间P%I9_yr!VK

j'@E9^1}T)R p}0罗森汉的问题是:决定观察者(即做诊断的那些人)做出心理诊断的,究竟是由于病人本身具有的特征,还是病人所处的环境或场合。他推想,如果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和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所接受的诊断训练是恰当的,那么,专业人员应该能鉴别心智健全和心智不全(专业名词“心智健全”和“心智不全”是法律术语,心理学中不常用。这次之所以使用,是因为它们具备大众所通常理解的意义,因此罗森汉把它们引入他的研究之中)。罗森汉提出,一种检验能否正确鉴别潜在病人心理健康专业能力的方法是,让一些心理健康的正常人设法进入精神卫生机构,看看那些负责诊断的人员能否发现这些人实际上是心理健康的。如果这些假病人的行为在医院里和在日常生活中一样,且医务人员没发现他们是正常的,那么这证明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大于病人自身因素。

%\ }-jo2IJ(VA0

[&Z+S?)\E*A'^F0方法

9W4F^(AX6w {0心理学空间uQ(_v5{`X

罗森汉招募了8 个被试(包括他自己)来做假病人。这8 个假病人(3 女、5 男)由1 名研究生、3 名心理学家、1 名小儿科医生、1 名精神病学家、1 名画家和1 名家庭主妇组成。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自己送进12 所精神病院,这些精神病院位于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的五个州。心理学空间N}4V}-H*pB

l I.H)f0g![M0所有的假病人都说相同的指导语:他们打电话到医院,并预约医生。到了医院后,他们说能听到“无意义的空洞”(empty)、“空闷的”(hollow)和“砰”(thud)等声音。除了这一个症状以外,所有被试的言行完全正常,并且给问诊者的信息都是真实的(除了他们为了隐藏研究目的而改变了自己的姓名和职业)。经过面谈,所有的被试被收入不同的医院。除一人外,其余均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心理学空间-dt V,Z| o9BJ

;t wE9QBm'ej0一旦进入医院,所有被试不再表现任何伪装症状,而且行为正常。被试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出院。直到他们分别说服医务人员他们心理很正常,才得以离开医院。所有被试都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最初,他们只是偷偷在记,但不久就发现这种隐藏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记录行为”本身被医务人员解释为他们疾病的另外一个症状。所有被试的目标都是尽早出院,所以,他们的行为表现像是模范病人,与医务人员合作,接受所有的药物治疗(但不把药物吞下去,而是扔到马桶里冲掉)。心理学空间+@#K ?4fM`"dU)l

心理学空间].O2`l:N*MI/Y M:[

结果心理学空间1y$`@n$k6]3B[`

7X)BS3Mu7\m1\ j'g0这些假病人的住院时间从7 天到52 天不等,平均住院时间为19 天。在此研究中关键的发现是:没有一个假病人被医务人员识破。在出院时,他们的心理状况被称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记录在他们的病历中。他们还记录下了其他有趣的发现和结果。心理学空间[ah9`"x%Gv U5Q$}n

心理学空间9f3^8Y6~ d

尽管医院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没能鉴别出假病人,其他真病人却不那么容易被欺骗。在假病人所在的三个医院中,118 个真病人中的35 人对被试表示怀疑。怀疑被试不是真正的精神病人。他们这样评论:“你不是疯子!你是记者或编辑,你们是来检查医院的!”心理学空间+]8jy|Tp?

心理学空间V9V8a+u2sH$G])`Z

病人(无论被试还是真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是很少的,而且常常是怪怪的。这个研究中,通过假病人做的一个试验:接近不同的医务人员,通过问一般的、正常的问题试图与他们进行言语交流(如,我什么时候可以康复?或我什么时候可以出院?)。表8—1 总结了他们得到的反应。心理学空间7A3a.aVF

表8-1 医生和工作人员对假病人所提问题的反应
a"xsd^ t N0———————————————————————————————心理学空间'uwr^!G%e7E] ]
反应          精神病学家(%) 护士和看护人员(%)
(u w#k'W?bh0———————————————————————————————心理学空间/u1J}hCtn ?
继续前行,避免正面接触 71       88
E'E a8C?sv3w7_e0有目光接触       23       10
l!c"H2iyuB$b0短时间停留和聊天     2        2心理学空间 r#Ib-^D.I4^
长时间停留和谈话     4        0.5
J%x3q8km2}s0———————————————————————————————心理学空间C Q3l E3DZ-s
注:摘录自“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Science, 179, 255-258,1973.再印版获AAAS许可。
心理学空间$ZWQr;Ak$a1u

当假病人提问获得来自主治医师的回应时,常常有类似下面的对话形式:

:Wrw5F-^s0

t_ psav*it0假病人:“劳驾一下,医生,你是否能告诉我,我什么时候可以康复?”

|:[XC @\%Jq u0心理学空间hd'pA HQ%S!L ZT-@R

精神病医生:“早上好,戴夫,你今天感觉如何?”心理学空间XG.d U%~aL

心理学空间Y(rd g1Jf;p?e,u)K

然后,医生不等待进一步的反应就继续往前走。

y*M TQ)V!df?wM#t4^0心理学空间/l$B!H4D]

在医院研究中,与严重的人际交流缺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病人在药物方面从不短缺。这8 个假病人在此研究中,医生共发给他们2 100 片药片,如前面所提到的,他们并没有吃下去。被试注意到,许多真正的病人也偷偷地把他们的药片扔到马桶里。

.g"T\,{2a P-x[0心理学空间HZ{'rk qm

假病人讲到的另一个奇闻是,一个护士在满屋子全是男病人的休息室门前,解开制服的扣子,调整自己的胸罩。根据被试报告,这并不是她有意挑逗,她只是没有把精神病人当成真正的人看待。心理学空间 l*[(Mzh

`8w n grg)N8V0近期应用心理学空间p@Y1\({Qy.V1r

心理学空间z"k a,sC

萨斯是一名精神病学家,在20 世纪70 年代早期,他已成为著名的精神病整体概念的批评家。他的观点是,精神疾病并不是病,而应该把它看成由社会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生活中的问题”。在一篇文章中,萨斯举例说明,一些被诊断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表现出来的“疯言疯语”“并不是诊断一个人心智不全的有效证据”,这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不能理解另一个人(病人)。心理学空间+] Jr"G6W;r8X

s)Q9V8S$AA*\R j0另一个研究建立在罗森汉1973 年的研究基础上,这个研究探讨了在某些现实生活情境中,人们确实会故意装出某些精神问题的症状。研究中讨论的案例是关于一个被控对一名十几岁的男孩进行性侵犯的男人,当对罪犯的精神病问题进行评估时,他表现出了各式各样的精神病行为。根据进一步的检查,临床学家发现他伪装了所有的症状。研究者指出,在诊断心理障碍时,精神卫生专家传统上先假定病人陈述的正确性(就像他们对罗森汉这些假病人所做的一样)。然而,他们认为这种伪装出来的症状,“对所有的精神病学家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外在的社会法律问题可能成为伪造精神病症状的动机时,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化”。换句话说,我们不得不留心,防止罪犯以伪造的精神病症状作为“逃避坐牢的通行证”。

hA eXX+f:s0

%GdHL_1~0当精神病人被贴上诊断标签时,他们本人会体验到怎样的感受呢?沃尔(Wahl,1999)发起了一项研究调查了1 300 多名精神病人,询问他们对被歧视和污名的感受。大多数被试报告受精神疾病污名影响的感受来源于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一般公众、家庭成员、教友、同事、甚至精神健康专业人员。另外,作者写道:“大多数的被试倾向于试图隐瞒他们的疾病,并非常担心其他人发现自己的精神病身份而对自己不利。他们报告说,这种经历的结果是沮丧、痛心、气愤和低自尊。他们提出,进行公众教育是减少耻辱的手段。”

&t"wT*_2l+ftH^0心理学空间E _h@xO!k[K

一个名为“倾听我的疯狂”的相关研究的作者指出,一个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精神疾病患者体验的方法是,通过类比现实社会中我们所感知到的其他类型的残疾来解释他们所受的伤害。研究者认为,重度精神疾病患者与现实社会的交往通常类似于那些接受治疗的其他残障人士。通过将残障模型应用于精神疾病,患者们将有更多机会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服务与帮助。

5{2[oM'fq0心理学空间$K$?f/qs[

结论心理学空间W@cs2j6nz

心理学空间$~:D l5P0^E)\1j

精神健康方面的专家希望我们的文化能够增加对精神病的宽容和理解。尽管在许多情况下,精神病的诊断仍旧既是艺术又是科学,但可以确定的是,诊断的能力在不断提升。有可能我们永远不会去除精神病标签;它们是有效治疗心理障碍的必要部分,就像疾病的名称是诊断和治疗躯体疾病的一部分一样。然而,如果我们被标签困扰(不开玩笑),我们必须为去掉由标签所引起的污名、困窘和羞愧而继续努力。心理学空间H;C*PQ,O~-j

Rosenhan, D.L (1973).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 Science, 179, 250-258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Rosenhan 精神病学 罗森汉
12
«TED:性格的迷思 你究竟是谁 Brian Little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图景:以“库利—米德奖”为线索»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