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分化
作者: Herbert Goldenberg / 17862次阅读 时间: 2016年8月01日
来源: 《家庭治疗概论》 标签: 鲍文 融合 系统理论 自我分化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自我的分化

?(g\4i5|8{0精心设计的家庭系统理论的基石,就是关于家庭内部导致个别性的力量及与之相反的实现整体感的力量的概念。这里涉及到内心和人际的问题。对于前者,个体必须发展使情绪与思想分离的能力,以及选择在特定时刻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对于后者,他或她必须能够体验到与他人的亲密感,但同时作为自主的个体而不陷人席卷家庭的情绪纠纷之中。就是说,分化良好的个体能够保持思想与情绪之间的平衡(以此在表达个体的情绪时能忠于个体的信念),同时,能够保持客观性和灵活性(因此能独立于他或她的家庭情绪强度)。心理学空间_ E*L,},Er0_[/gXG

q;j7hc\Un0鲍文认为,发生在个体身上的自我分化Diff erentiation of self程度,反映了该个体能够区分他自己正在经验的思维过程和情绪过程的程度。也就是说,自我分化可以由个体思考、计划和遵循自己价值观,而不让自己的行为自动地由他人的情绪线索驱使的程度来证实。一个人与父母情绪分离的程度是其成长中的关键:在极端的情况下,依恋是如此完整以致于父母和儿童离开彼此都不能生存。这种未解决的情绪依恋相当于个人内部和家庭内部存在高度未分化(Papero,1995)。(在其他文化里,特别是在重视家庭整体感的文化中,个别性和分化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心理学空间S kF e K!gb [.q

V} ?Aav? g0这里的含义并不是指情绪上的疏离、极端的客观性或毫无情绪,而是努力保持平衡,达到自我定义但又不要失去自发表达情绪的能力。这个理论并不是假定追求理性行为要以情绪为代价,也不必压抑情绪表达。它指的是,个体不能被他所不理解的情绪所驱使。情绪和认知的平衡始终是自我分化的目标。正如家庭系统理论所运用的,分化更多的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可以完成的目标,即它是一个生活的方向,而不是一种存在的状态(Friedman,1991)。

Z].Q~\ZK/\T0心理学空间 @ O?;iz'vW1T

正如佩帕拉(Papero,1990,第48页)所指出的,任何个体的分化水平都能从处于焦虑状态中的家庭中获得最好的观察:

l#C@!Z ~)Q-H M0
心理学空间w7n;[}u2k

尽管家庭处于强烈的焦虑之中,一个人依然经过思考來指引自己的行为以与明确定义的原则相一致的程度,表现了其自我分化的水平或程度。

'PeP7CV"Vbq0
心理学空间/hr,E+R~q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住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年中他回家参加他妹妹的婚礼。在围绕这类事件而通常产生的焦虑之中,他陷入家庭争执、冲突、联盟或情绪混乱的程度如何呢?他能保持充分地参与并享受家庭事件的快乐,但又充分分离而不至于陷入家庭情绪系统中的程度,就可以估计他的分化程度。

e-U1dyC*x1WUD,F0

N O*F?D jZ0思维与情绪达到最大融合fusion的个体(如应对家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最差;他们很有可能处在无意识或不由自主的情绪反应的支配之下,即使水平焦虑很低,也容易变得功能失常。就如同他们不能区分思维和情绪一样,这些人也很难把自身与他人区分开来,所以他们很容易与占主导的或席卷家庭的任何情绪相融合。如果对家庭的无意识情绪依恋一直保持在完整水平上,那么个体就不能从家庭中分化出来,就很难成为一个具有有效功能的人。高度融合的人,很少有他自己的坚定立场,倾向于情绪上止步于保持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所占据地位(Bowen 1978)。心理学空间8t D&L-u6m*e1?)j+j

Cln:?~`.Lg0鲍文(Bowen,1966)早期所引入的未分化的家庭自我组块(undifferentiated family ego mass)的概念源于精神分析学,鲍文用来表达一个家庭在情绪上“相互粘连”的思想。这种亲密的情绪统一体具有各种程度水平(第171页)。例如,经典的母子相互依恋的共生关系的例子,可能代表着这个概念的最高强度水平,父亲的疏离可能代表这个概念的最低强度水平。每一个家庭成员不时卷人家庭的程度,取决于他卷入家庭自我组块的基本水平。有时由于情绪 亲密度太过强烈,以致于家庭成员感到他们能了解彼此的情绪、想法、幻想和梦。这样的亲密可能会导致令人不适的“过度亲密”,并最終导向两个成员之间的相互拒绝。心理学空间kyL_ V tW f

8f*Bt8g9}`A/K5?#n0换句话说,在家庭系统内部,情绪强度随时间在一系列联盟与分裂之中变化着(有时快,有时慢)。鲍文最初采用的典型精神分析术语一一未分化的家庭自我组块——后来以系统语言的形式修改为融合一分化。这两组术语都强调了这个理论的代际观点:即个体成熟和自我实现要求个体从他对原生家庭未解决的情绪依恋中解脱出来。

J3rO"~2s0X{+j0

1t"JzNj8s8k0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鲍文(Bowen,1966)提出了一个评估个体分化水平的理论量表(不是一个真正的心理测验工具) ,如图8.1,未分化程度越高(没有自我感,或个体认同较弱或不稳定),与涉及他人的常见自我(未分化的家庭自我组块)的情绪融合就越显著。一个有强烈自我感的人(“这是我的观点,”“这就是我……”“这是我要做的,”)能够表现出坚定的看法和明确定义的信念。这祥的人被称为坚固的自我,他或她不会为了婚姻幸福、取悦父母、获得家庭和睦或者在其胁迫情况下牺牲自我。

'e3uC{i%T G0

QKVRw yD0在量表最低端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的情绪和理智高度融合,以致他们的生活被周围人的情绪所支配。结果,他们很容易因应激而功能失调。由于恐惧和情绪的需要,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个性以确保被别人所接受。他们表现出的是未分化的虚假自我,他们欺骗自己,让自己认为这些是真的,然而实际上这种自我是由他人的观点和价值观所组成的。那些处在高端的极少数个体是情绪成熟的人;他们能独自地思考、感觉和采取行动。因为在应激时期,他们的思维或理性功能对于情绪保持着相对(尽管不是全部)的优势,所以他们对于自己思维及自己的信念更为确定,因而他们能不依赖于其周围的情绪浪乱而比较自由地做出判断。处于中间的是具有中等程度融合或分化的人。请注意量表排除了正常状态的概念。处在量表低端的人完全有可能将他们的生活保持在情绪平衡的状态、并且免于症状,从而显得符合“正常”的标准。然而,这些人与处在量表上端的人相比不仅在应激中显得更脆弱,而且在应激情况下他们更易产生症状,而且他们从症状中恢复过来也显得比量表顶端的人更缓慢。心理学空间;j AcJ/fJ7l_/B

心理学空间"z+w{3\v:QE

1e5~A3`(J-Oy!_%gL0图8.1  依照鲍文的概念,自我分化的理论量表根据人们的情绪和理智功能的融合或分化的程度来区分个体。处在较低水平(0~25)的人与家庭和他人相融合,他们过着思维被埋没而由情绪支配的生活。处在25~50范围的人们在生活中,依然被他们的情进系统和他人的反应所支配;有目标指向的行力出现,但目的只是为了寻求他人的认可。处在50—75范围中的人,思维充分发展,以使其在应激出现时也不会被情绪所控制并且有了适度发展的自我感;那些处在75~100之间的人数极少,通常他们的思维同情感相分离,他们以前者为依据做出决定,但又能沉浸于亲密关系中。鲍文(Bowen,1978)认为,处在75分的人有十分高的分化水平,且所有高于60分的人加在一起都只构成社会的一小部分。心理学空间0z D E }3u6Cs_

5hG%y:rF0总之

O T {3R w'k0
  • 低于50(低分化):努力取悦他人;支持他人和寻求他人支持;依赖;缺乏自主能力;基本需要是安全需要;回避沖突;独立决定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少。
  • 51—75(中级分化):有明确的信念和价值观,但倾向于过分关注他人的观点;可能基于情绪反应做出决定,尤其是基于其决定是否受到重要他人的反对来做出决定。
  • 76—100(高分化):清晰的价值现和信念;以目标为导向;灵活;有安全感;自主;能忍受突和压力;定义良好的德固自我感和较少處假自我。(Roberto,1992)
心理学空间 [wo Rw"t(_GGb

任何个体的分化水平都反映了其情绪独立于家庭和家庭以外其他人的程度。中等以上的分化水平允许个体与其他人相互作用,而不用担心融合(在关系中失去自我)。虽然所有从分化程度低的到分化程度高的关系都处在动态平衡的状态中,但平衡的灵活性随分化的降低而降低。图8.2说明了个体功能被关系过程影响的不同程度。心理学空间Z&f0[mx \w

_.^f9z&eP-U@Y W0

_*o BLYBcg`0图8.2在关系A中,每个人的功能几乎完全被关系过程所决定。个体功能被关系加强或损害的程度用阴影区域表示。清晰的面积表示在关系中自我决定功能的能力。从关系B到关系C表现了逐渐较好的分化。因此,其个体功能较之A不太可能被关系过程所加强或损害。关系D,对人来说是一种理论上的关系。它表示两个人能积极进入一个关系,但又保持自我决定。心理学空间Y8e-?0c[)J7DC,Gs
资料来源:Kerr &. Bowen, 1988,第 71 页

KG2S1y?&MW Q0心理学空间4@2j,d"Ge#ZJ

家庭系统理论假定,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本能的、固有的生命力量,它推动着发展中的儿童长成一个情绪独立的人,并能作为一个个体去思考、感受和行动。同时,另一个相应的、本能的、固有的生命力量推动儿童和家庭保持情绪上的联系。由于这两种相对抗的力量存在,因而没有一个人能从原生家庭中完全情绪分离。然而,我们每个人所达到的分离的量存在着相当的不同,并且,来自同一父母的孩于与家庭情绪分离的程度也不同。后者是由于与每个孩子所建立的不同教养关系不同的结果,稍后将会详细说明这一点。心理学空间#Z&r6A.BzN

心理学空间ESs%ZII

鲍文的自我分化概念的效度如何呢?尽管这个理论备受关注,但是很少有人正规地去测试人格功能或不同分化程度的人的人际关系的质量,或甚至是鲍文主义疗法所获得的结果。斯库农和弗瑞德兰德(Skowron & Friedland-er,  1998)在这方面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他们研制了自我报告工具——自我分化调査表,关注成人与原生家庭成员及外人的重要关系。在这些编制者的最初研究中,情绪反应性分数和融合得分较低的成人,表现出了较低的慢性焦虑和较好的婚姻满意度。心理学空间r0@r;T y4~4nLin9S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鲍文 融合 系统理论 自我分化
«Bowen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简介 Murray Bowen鲍文
《Murray Bowen鲍文》
三角关系Triangles»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