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薇:处理“哀伤”
作者: 柴薇 / 6820次阅读 时间: 2016年4月11日
来源: PS临床心理注册系统 标签: 哀伤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5G4lVe u_m JykS8i

处理“哀伤

JBgY5fP0心理学空间 T x*K1{U6A H

处理“哀伤”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应该学习的任务。就广义哀伤而言,其实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面对并处理。哀伤对于个体有其独特、个别和主观性;其过程又有其循环的重叠性、钟摆化等特殊的规律性;而其经验时间的长短和主观、客观等诸多因素相连接。处理哀伤就是与哀伤者同行,不行于前也不落于后,那我们如何在处理哀伤的过程中与哀伤者同行呢?心理学空间,lT`Wo-L*OAv

心理学空间+K*W]-q/n)FN5f:nw

一、体认失落(Recognize 承认)心理学空间Ms7UlCB-}-z

心理学空间/sY.uE,X"QL'j

是哀伤初期(逃避期)的首要任务,既接受失丧的事实。这项工作包括帮助哀伤者在认知情感层面承认所面对的现实,并放下一切假想。有的哀伤者会在很长一段时间认为逝者还活在人世,或是将失丧客体理想化等等。我们应该告知哀伤者所面对的是真实的现实,必须承认当下。协助哀伤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哀伤的事件上,让其倾诉并呈现事实。心理学空间5WHg)B N Ql QTP

心理学空间u4IMn:bl5^ow

二、体会哀痛(React 响应)心理学空间O,zo#vBF']p

@a&pmZ){ h0既“经验悲伤的痛苦”,是指帮助哀伤者充分经验失落与分离带来的痛苦,并辨别哀悼失落带来的次损失。而我们的任务是为这一系列的情绪寻求合适的表达。痛苦的体验对个体来讲差异很大并与诸多因素相关。具体表现在经验时间的长短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近日我亲身体会了一位长者曾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痛失了两位挚亲挚爱的人,几年后在聚会上把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让我非常感动,其实她非常需要在自己的老战友、老部下面前有这样一次表达,我们曾因为她的遭遇而不敢与其联系,怕触痛她痛苦的回忆。而当下大家都释然了,我们已经看到了她新的开始。痛苦的体验是不能替代的,我们的任务就是陪伴和倾听。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此时也非常重要。

*d3dJLs4K/FP@]0心理学空间%R}-j#r d

三、回忆(Recollect)

/W3^#@9cu0b^0心理学空间k`d3sR b{wU

是指哀伤者必须通过回顾、追忆去再经验与逝者或失丧客体的关系。不逃避而应该真实地去面对并感知它。这项任务常被哀伤者潜意识地拒绝,表现在不去感觉、断绝感觉、逃避痛苦的思想、避免接触及想起逝者的事物,或是通过行为和药物、酒精来停止、麻醉思想等。因此如果是面询我们可以适时地触“痛”,并帮助哀伤者理清彼此的关系,认识现在彼此分离的事实,而不应该回避或害怕引起来访者痛苦的回忆。不真切的面对现实可能会在心中形成永久的情结而影响日后的生活。回忆、再经验可以帮助哀伤者从认知方面为以后成长性整合打好思想基础。心理学空间:G jkx{

心理学空间Ia-S'WQ*{e$Yk

四、舍弃(Relinguish)心理学空间.Q+uyr s]4?/T4Q

心理学空间vyX}A"v

是指放下对逝者或失丧客体旧有的依附和对这个世界的一些假

%^ xy I$fq [WR0心理学空间 X} A*X;s

设。我们所说的舍弃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因为失去,所以留恋。要真正做到舍弃,有时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去经验,这个过程在处理哀伤的任务中是比较艰难的,也是帮助哀伤者成长并重新整合的关键点。哀伤者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是表现在心理层面的活动,我们的任务是陪伴、启发和促进,帮助哀伤者告别所面对的失丧。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引导,也可以通过行为比如告别仪式等等,逐步解除与逝者或失丧客体在情感、心理上的依附关系。

]\bokc w0心理学空间%u K GQ2f&p$C`

五、再调整(Readjusting)心理学空间%?^P m%N

Y8O3sM7OY0则指适应一个新世界而不用忘却旧的。面对失丧,今后怎么办?心理学空间j'g{ @,i7X

RzccPmO{,i^Q&w5^0其实是哀伤者都会首先考虑到的问题,但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负面比较多,帮助他们寻找事物的另一面或多方面分析失丧为自己带来的得与失,不是为了忘却而是为了更好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经验间歇和短暂的倒退,时常会处在正面、负面摇摆状态,只要不是停滞不前都是常态。同时帮助哀伤者做好必要的调整,比如角色的调整、自我观念的改变等等。可以通过处理哀伤过程中出现或面对的一些问题逐步使哀伤者从角色、观念、心理上进行重新整合,进而得到成长。心理学空间\ LSUq$Eq-M

心理学空间1d9E1MyICo![:J

六、再投资(Reinvesting)心理学空间bc f0LA r~

心理学空间 H"p2U%JKd

其意思是将个人的内在资源,如时间、心力、情感等再投入于另一些对象或关系里。帮助哀伤者适应新的角色与环境,建立新的连接,重建新的关系。再投资需要“动力”支持,这是一个关键点。在同行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给予哀伤者正面的引导与支持、启发其调动自我的调整机能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调整机能模式),从情绪层面、认知层面、行为层面进行自我调节,以获得自我“动力”支持,进入一个新的自我平衡状态,达到自我升华的境界,完成生命中的一次重新整合和自我成长。

D^9KFW2D1x,W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哀伤
«DSM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诊断标准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眼动身心重建法»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