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ein 1933 爱、罪疚与修复
作者: Klein / 11638次阅读 时间: 2016年2月03日
来源: 神入 标签: Klein klein KLEIN 修复 罪疚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K)\?:QEQ0爱、罪疚修复(1937)

o Z;fujn0心理学空间$@ Xx@~%f+dJ

本书【1】中有两个部分讨论了有关人情绪中两个非常不一样的面向,其一,「恨、贪婪与攻击」探讨的是恨的强烈冲动,那是人性基本的一部分;其二,我尝试描述的是同样强烈的爱的作用力及修复的驱力,这部分与第一部分是互补的。在这种呈现方式中所隐含的截然画分,事实上并不真正存在于人的心智当中。当我们把主题用这种方式加以分开讨论时,也许无法清楚传达在爱与恨之间持续不休的互动,但是,这么做是有必要的,因为唯有探讨破坏冲动在恨与爱的互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才有可能说明尽管存在着攻击冲动,爱的感觉与修复的驱向仍然可以透过哪些方式,在与攻击冲动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发展。

M2v J k[0

z7hbM:Tb1}E0乔安·黎伟业所写的篇章,清楚说明了这些情绪最早出现在婴儿与母亲乳房的早期关系中,基本上是在与渴望的他人关系中经验到的情绪。为了要研究所有构成人类最复杂情绪——我们称为爱的情绪——中各种作用力之间的互动,我们有必要回溯到婴儿的心智生活来加以探讨。

+}Pym!r2Bg4^7F-u{0心理学空间:i7D5yIQ/l'Q

婴儿的情绪处境

d3R+tu;X:^Ci2FR0心理学空间 W$M#e|ls/}C1a

婴儿最初的爱与恨的客体一一母亲,既被强烈地渴望着,也被强烈地怨恨着,这种强度是婴儿早期冲动的特质。刚开始的时候,当妈妈满足他营养的需求、解除他的饥饿感,并且给他感官的愉悦时——当他的嘴因为吸吮妈妈的乳房而经验到刺激——他爱妈妈;这样的满足是儿童性特质很基本的一部分,也是性特质的最初表现。不过,当婴儿饥饿、欲望未被满足,或者是感到身体疼痛或不舒服的时候,整个情境就骤然改变了,恨意与攻击的感觉被唤起,婴儿受到一种破坏冲动主导,他想要摧毁一个人,此人是他一切渴望所向之客体,在婴儿心中,这个人和他所经验的每件事情都有关联,不论是好或坏。此外,如同乔安·黎伟业已经详细说明的,恨意与攻击的感觉会引发婴儿最痛苦的状态,例如噎住、呼吸困难及其他类似的感觉,这些都被感觉为对身体有破坏性的,于是攻击、不快乐、恐惧等感受再度升高了。

s:G0}H.c1r tH0心理学空间 S c-C#S\2v)d-qr'y

要抒解如饥饿、怨恨、紧张与恐惧这些痛苦的状态,一个立即而主要的方式是由母亲来满足其欲望。由于获得满足而带来的暂时安全感大大强化了满足感本身,因此,每当个体接收爱的时候,安全感成为满足的一个要素。这一点不仅在婴儿是如此,也适用于成人;对于单纯形式的爱或最复杂的爱,都是一样。因为母亲在最初满足了我们所有的自我保存需求及感官的欲望,给予安全感,她在我们心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恒久存在的,虽然这种影响以各种不同方式及表现的形式作用着,在日后也不一定明显可见。例如,一个女人可能明显与母亲疏远,但是在潜意识中仍在她与先生或是她所爱的男人之间的关系上,找寻某些早期关系的面貌。父亲在儿童的情绪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也影响了日后所有爱的关系及其他人际关系。不过,只要父亲被感觉到是一个满足的、友善的及保护的形象,婴儿与父亲的早期关系有部分是以与母亲的关系作为原型。

x1^T*iY'D0心理学空间[;ha5zj W F{;O(|

对婴儿来说,母亲基本上只是一个满足他所有欲望的客体,如同早年的时候,是一个好乳房。【2】他很快就开始对这些满足与照顾有反应,对她发展出爱的感觉,并把她视为一个人。但是,这最初的爱在根源就受到了破坏冲动的干扰,爱与恨在婴儿的心中互相对抗着,而这种对抗在某个程度上继续存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中,并且可能成为人际关系中一个危险的来源。心理学空间 o9cU0PO"G+rk }

心理学空间's.Q5Z9J c f

婴儿的冲动与感觉伴随了一种我认为是最原始的心智活动:幻想建构,用俗话来说,就是想象思考。例如,渴望母亲乳房的婴儿,当乳房不在时可能会想象乳房在那里,也就是说,他可能想象从乳房那里获得的满足。这种原始的幻想是想象功能的最早期形式,日后将发展为更复杂的想象功能。心理学空间OU0b/V N/A

-j X9U5U^k0随同婴儿的感觉而生的幻想有很多种。刚刚提到的幻想,是想象他所缺少的满足,不过,愉悦的幻想也伴随了真实的满足,破坏的幻想则随同挫折及它所唤起的怨恨感而生。当婴儿感觉到被乳房挫折时,他在幻想中攻击了这个乳房;而当他被这个乳房满足时,他爱它,对它有愉悦的幻想。在他的攻击幻想中,他希望撕咬母亲与她的乳房,甚至用其他的方式来摧毁她。

7a:j DoXH0

A#E.V9CPqM0这些破坏性的幻想——相当于死之愿望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婴儿感觉到他在幻想中渴望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也就是说他以为他真的摧毁了破坏冲动所指向的客体,而且还继续破坏它,这点对其心智的发展来说有极度重要的后果。婴儿从具有复原性质的全能幻想中寻求支持,来对抗这些恐惧,这点对其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后果。如果在婴儿的攻击幻想中,他已经用撕咬伤害了母亲,他可能很快就建构的幻想是:他将碎片再拼合起来、修复她。【3】不过,这样并不能完全去除他对于破坏了客体的恐惧感。我们知道,这个客体是他所爱的、最渴望的,也是他完全依赖的。我认为这些基本的冲突深深地影响着成人情绪生活的进展与驱动力。心理学空间 XK h;zn lj4]!x}

M!g@xp"U.v0潜意识的罪疚感

9uS z zCvi0

\ I[7i]zU3I|u*I0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对一个所爱的人怀有恨的冲动,我们将会感到不安或是有罪疚感。柯立芝(Coleridge) 【4】如此说道:心理学空间{`]7O}"Lm

Io(`a,pm*~0……对我们所爱的人生气,心理学空间 MB-azp\$`P
就像是脑子里发生错乱。

.xt_{JB Cy0心理学空间 i l8n4f.z+gz

我们非常容易把这些罪疚感置于幕后,因为它们带来痛苦,不过,它们会以许多乔装的方式出现,成为我们人际关系中困扰的来源。例如,有些人很容易因为缺少他人的赞美而感觉痛苦,甚至对不怎么要紧的人亦然,原因是他们在潜意识中感到不值得受人尊重,于是他人的冷淡对待,确认了对于自己没有价值的怀疑。又有些人对自己的不满意(并非从客观的立场来看)表现在各方面,例如,在长相、工作或是一般的能力上。这类的现象是很常见的,一般人称为「自卑情结」。

4D;F5M)D3F.?-O.U0

Vf1y&]$h R0精神分析的发现显示了这类感觉来自比一般所想象的更为深层的地方,而且总是与潜意识的罪疚感有关。某些人之所以会如此强烈地需要广泛的赞美与赞同,是因为他们需要证明自己是可以被爱、值得被爱的。这种感觉来自于潜意识中无法充分或真正地爱他人的恐惧,特别是害怕无法驾驭对他人的攻击冲动:他们害怕自己对所爱的人来说是个危险。

6]D-m+^4I+|7E0

V$Nm)c&]/d,aem0亲子关系中的爱与冲突

.fbiu`.B X K0心理学空间E6y Bx h&}J$t3i

我已经试图说明了:爱与恨的对抗,以及它所引起的所有冲突,在早期婴儿期就开始了,而且一辈子都继续活跃着。如此的对抗开始于小孩与双亲的关系中;在婴儿与母亲的关系中,感官的感觉已经存在了,这些感觉表现在伴随吸吮过程而来的口腔愉悦感。不久,性器官的感觉涌现,儿童对母亲乳头的渴望减弱,不过并未完全消失,仍在潜意识及一部分意识中保持活跃。小女孩对乳头的在意会转移到父亲的性器上——主要是发生在潜意识里——这成为她的原欲愿望及幻想的客体。随着发展继续演进,小女孩对父亲的渴望超过了母亲,她在意识及幻想中想要取代母亲的位置、赢得父亲并成为他的妻子;她也非常嫉妒妈妈拥有的其他小孩,希望爸爸可以给她属于自己的小孩。这些感觉、愿望及幻想,和她对妈妈的竞争、攻击与恨意同时发生着,再加上最早期被乳房挫折的不满情绪;虽然如此,在小女孩心中,对母亲仍然保持着活跃的性幻想与欲望。在这些影响之下,她想要取代父亲与母亲关系中父亲的位置。在某些案例中,这些欲望与幻想发生的强度,可能超过对父亲的欲望与幻想。因此,对父母除了爱的感觉以外,也有竞争的感觉,而且这些感觉被进一步带入她与兄弟姊妹的关系中。与母亲和姊妹有关的欲望与幻想则是日后坦白的同性恋关系的基础,也是间接表现在女性朋友情谊中同性恋感觉的基础。在一般的发展情况下,这些同性恋的欲望会退隐幕后,转向为升华,于是对异性的吸引力占了主导的地位。

oxCqVSY'PO0

1C0\%T3E/f@}0相对的发展发生在小男孩身上,他很快就经验到对母亲的性器欲望,并且将父亲视为竞争对手般地怀有恨意。不过,他也对父亲发展出性器的欲望,这就是男同性恋的根源。这些处境引起了许多冲突,对小女孩来说,虽然她恨妈妈,但也爱她;小男孩爱他的爸爸,让爸爸免于遭受他的攻击冲动所带来的危险。此外,所有性欲望的主要客体对女孩来说是父亲,对男孩来说是母亲也因为这些欲望受到挫折,而引起恨意与报复。

VXj,Va0

h)dsOA0小孩对兄弟姊妹也怀有强烈的妒意,只要他们是竞争父母之爱的对手。不过,他也爱他们,同样地,强烈的冲突在攻击冲动与爱的感觉之间被激起了,这导致了罪疚感及想要修好的愿望:这是一种混杂的感觉,不仅和我们与兄弟姊妹的关系有关,而且我们与一般人的关系是以这样的模式为原型,这也关乎我们日后的社会态度、爱与罪疚的感觉,以及想要补偿的愿望。心理学空间&Y]'N p'M `

心理学空间}"I HN a A%r

爱、罪疚与修复心理学空间%Xlk b.s|-K4j

心理学空间$I,pcN-j R$Ns!l,w]m!t

我以前说过,爱与感恩的感觉是婴儿对于母亲的爱与照顾所产生的自然反应。爱的力量——这是一种保存生命之驱动力的表现——和破坏冲动一样,都存在于婴儿身上。爱的力量最基本的表现可以在婴儿对于母亲乳房的依附上看见,这样的依附发展成对母亲整个人的爱。我的精神分析工作使我相信,当婴儿心中发生了爱与恨的冲突,担心失去所爱的恐惧开始活跃时,便达成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此时这些罪疚与痛苦的感觉像是新元素般加入了爱的情绪中,成为爱根本的一部分,并且对爱的质与量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5Tl4X;JS1^|!iE2Vi0心理学空间Q3GT|v5A

即使是在幼儿身上,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他对于所爱对象的在意,这并非如有些人认为的,只是一种对一个友善且有帮助者的依赖表现。在儿童与成人潜意识中,与破坏冲动同时存在着一种很深刻的想要牺牲自己的冲动,便是为了要帮助所爱的人并将其摆在对的位置,而这个人在幻想中已经受到伤害与破坏了。心智深处想要让人快乐的冲动,和强烈的责任感及对其他人的关心是连结在一起的,它们表现在对他人真诚的同情心及能够了解他人真正的样子与感觉上。

}-f6xw1gh0

F|.Q[Hw#c i0认同与修复

?0I P4j*l+|U;Ly0

,w lu;B(bRz#y0能够真诚地体谅他人,意指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我们「认同」他们。现在,这种认同他人的能力是一般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也是具有真实且强烈之爱的感觉的条件。只有当我们能够认同我们所爱的人,我们才能够忽视或在某个程度上牺牲自己的感觉与欲望,因而暂时将他人的利益与情绪放在第一位。因为在认同他人的时候,我们分享了提供给他们的帮助或满足,在某方面又重新获得了我们为他人所牺牲的东西。【5】最终,在为所爱的人牺牲并认同这个人的时候,我们扮演了好父母的角色,对这个人表现了如同我们曾经感受到父母对我们所做的,或是如同我们曾经希望他们做的,同时,我们也扮演了好小孩对双亲的角色,这是我们在过去想要做的事情,现在我们将它行动化了。于是,藉由反转一个情境,也就是藉由对待他人如同自己是好父母一般,我们在幻想中再创造并享受到我们所渴望的来自于父母的爱与善。但是对待他人如同自己是好的父母,也可能是一种处理过去挫折与痛苦的方式;我们因为受到父母挫折而对他们心怀抱怨,加上这些在心中曾经激发的恨与报复,以及从这些恨意与报复中萌发的罪疚感与绝望感(因为我们已经伤害了所爱的父母亲)。所有在幻想中的这些,都能藉由同时扮演慈爱的父母与贴心小孩的角色,以回溯的方式抵销(拿走某些恨意的基础)。同时,我们在潜意识幻想中补偿了在幻想中造成的伤害,但这个伤害仍让我们在潜意识里感到很深的罪疚感。我认为,这样的修复是爱与人类关系的基本元素,我将在下文中时常提及。心理学空间;J Wx\%sl

$oaT/BD,V(QF0快乐的爱的关系

Jy.xF:A7};` ?5l0

5xM4Y,r Z+`BE0请读者谨记我先前所提关于爱的起源之论述,现在让我们来思考某些特别的成人关系。首先,看看这个例子:一种在男人与女人之间令人满意且稳定的爱的关系,正如我们在一段快乐的婚姻关系中可以看到的,这样的关系意味着一种深层的依附、互相满足对方的能力、分享快乐或是哀伤、兴趣及性的欢悦。这种性质的关系提供了爱最多样的表现方式。【6】如果这个女人用母性的态度来对待男人,她满足了(尽她所能)他最早期时希望从母亲那里获得满足的渴望;在过去,这些渴望从未被充分满足过,也从未被真正放弃过。这个男人就如同拥有自己的母亲一样,未感觉到罪疚感(我稍后将对其缘由做更详细的阐述)。如果这个女人具有充分发展的情绪生活,在具有母性的感觉之外,她也保留了某些孩童对父亲的态度,而这个古老关系的某些特质会进入她与丈夫之间的关系,例如,她会信任并且赞赏她的丈夫,对她而言,丈夫如同她父亲一般,成为一个保护与帮助的形象。心理学空间^ l9prF

m#p$B2z#b9Uk6u_0这些感觉将成为关系的基础,在当中,这个女人作为一个成人的愿望与需要可以获得充分的满足。此外,太太的这种态度也给男人机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对她的保护与帮助,也就是说,在他的潜意识心智中,扮演一个对母亲来说是好丈夫的角色。心理学空间 `F0iT-|7r

心理学空间+J&v!R8up1d:C%S-L#\V

如果这个女人对她的先生与孩子们都怀有强烈的爱意,我们可以推测她很可能在孩童时期和双亲及手足之间都有好的关系,也就是说,她可以充分地处理早期对他们的恨与报复的感觉。我在之前曾提到小女孩想要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个小孩的潜意识愿望,以及与此愿望有关对父亲的性欲望两者的重要性。父亲挫折了孩子的性器欲望,这在孩子心中激发了强烈的攻击幻想,这一点和能否在成人生活中获得性满足有很重要的关联。小女孩的性幻想因而和恨连结在一起了,这恨意是针对父亲的阴茎,因为她感觉它拒绝满足她,却能满足她的母亲;在嫉妒与恨意中,她希望它是一个危险与邪恶的东西,无法满足她的母亲,于是阴茎在她的幻想中有了破坏的性质。因为这些聚焦在父母之性满足的潜意识愿望,导致了在她的某些幻想中,性器官与性满足有了坏的、危险的性质。随着这些攻击性的幻想之后,在儿童心智中又发生了想要补偿的愿望,更确切地说,是藉由治愈在她心智中已经被伤害而且弄坏的父亲阴茎。这种具有疗愈性质的幻想也和性的感觉与欲望有关,所有这些潜意识幻想极度影响着女人对丈夫的感觉,如果他爱她并在性方面满足她,她的潜意识施虐幻想的强度将会减弱。但是,由于这些幻想尚未完全停止运作(虽然对一个正常的女人来说,它们并未达到会抑制「混合正向或友善的情欲冲动」之倾向的程度),而且它们刺激了复原性(restoring nature)幻想的发生,于是,修复的驱力又发生作用了。性的满足提供给她的不仅是欢愉,还有可以抵抗恐惧与罪疚感的保证与支持,这些恐惧与罪疚感是她早年施虐愿望的结果。这种保证增强了性的满足,而且在女人心智中引起了感恩、温柔及更多爱的感觉。正因为在她心智深处某个地方感觉到她的性器是危险的,而且可能伤害丈夫的性器——这衍生自一种她对父亲的攻击幻想——她所获得的一部分满足是来自于一个事实,即她能够给予她的丈夫欢愉和快乐,因而她的性器被证明是好的。

zO E4Dk}&I+eM0

9~e[9rSFVK0因为在小女孩的幻想中,父亲的阴茎是危险的,这仍然对女人的潜意识心智具有特定的影响。不过,如果她和丈夫的关系是快乐的,在性方面也能获得满足,他的性器官就会带来好的感觉,于是她对坏性器官的恐惧就不能成立了。是故,性的满足具有双重再保证的作用:既保证了她自己的好,也保证了丈夫的好,而由此获得的安全感也增添了实际上的性愉悦;被提供的再保证范围因此更大了。女人早期对母亲的嫉妒与恨——因为她争夺了父亲的爱——在她的攻击幻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性满足及和丈夫有快乐且相爱的关系,提供了两人共有的快乐,这点也会感觉有点像是一个指标,代表她对母亲的施虐愿望并未实现,或者是修复已经成功了。

eIH+bl n WH.hC0

2V3s'oQ u4Z ]%X5qr0男人在与妻子关系中的情绪态度与性特质,当然也是受到他的过去所影响。儿童期被母亲挫折的性器欲望激发了这样的幻想:他的阴茎变成一种会带给母亲疼痛,甚至会造成伤害的工具。同时,因为父亲抢夺了母亲的爱,因而对父亲的嫉妒与恨也启动了对他的施虐幻想。在与爱侣的关系中,男人早期潜意识的攻击幻想——导致了害怕自己的阴茎具有破坏力——在某个程度上作用着,而且经由类似于刚刚所描述的女人的演变方式,施虐的冲动——在还能被处理的数量上——激发了修复的幻想,于是阴茎被感觉是一个具疗愈性的好器官,可以提供女人愉悦、治愈她受伤的性器官,而且在她体内创造婴儿。与女人间有一段快乐且在性方面获得满足的关系,提供他拥有「好阴茎」的证明,也在潜意识里让他感到想要修复她的愿望成功了,这不仅提高了他的性快感、对这个女人的爱与亲切感,也导致了感恩与安全感。此外,这些感觉可能会透过其他方式来增加他的创造力,并且影响他在工作与其他活动上的能力。如果他的妻子能够分享他的兴趣(就如同在性与爱的满足一样),便能为他的工作价值提供证明。藉由这些方式,他早年的愿望,也就是希望可以做他父亲在性与其他方面为母亲所做的事情,并且从她那里获得他的父亲所得到的,都可以在他与妻子的关系中得到满足。他与妻子快乐的关系也具有降低他对父亲的攻击性之效果——这种攻击性是受到他无法将母亲当作妻子的刺激所致——并且向他再保证他长期对父亲的施虐倾向并未发生效果。由于对父亲的怨恨已经影响他对象征自己父亲的男人的感觉,对母亲的怨恨则影响他与象征母亲的女人的关系,一段满足、有爱的关系改变了他对生活的看法,以及对人与一般活动的态度。拥有妻子的爱与欣赏,带给他完全长大及与父亲相等的感觉,对父亲的敌意与攻击对抗减弱了,取代的是与父亲或是与被他赞赏的「父亲形象」,在有成效的功能与成就方面较为友善的竞争,而这点很可能强化了他的生产力。

)i"g[0Qk j4J)_3P8H,F0

g3|h0g\Ev:Rk-^0同样地,当一个女人在与一个男人的快乐关系中,感到她能够获得一个位置,就好像过去她母亲在与她的丈夫的关系中获取的位置一样,并在当下得到母亲在过去所享受到的满足(这样的满足在她还是小孩时是被拒绝的),她才能够感觉到与母亲相等、享受到跟母亲同样的快乐与特权,而不会伤害或是掠夺她。这些对女人的态度和人格发展的影响,与当男人发现自己在快乐的婚姻生活中等同于他的父亲时所发生的变化是类似的。

'dp@WRg,Y0心理学空间^/Q+A,es

于是,对于伴侣双方而言,都会感到一段在性与爱方面可以互相的满足,这如同快乐地再创了他们早期的家庭生活。许多愿望与幻想在儿童期是永远无法被满足的,【7】不只是因为它们不切实际,也是因为在潜意识心智中同时存在着互相矛盾冲突的愿望所致。看似矛盾的事实是,某种程度上,只有在个体长大以后才有可能满足许多婴儿期的愿望。在成人的快乐关系中,早年想要完全拥有母亲或父亲的愿望在潜意识中仍然是活跃的。当然,现实环境不容许一个人成为母亲的丈夫或是父亲的妻子,而且,即便这在过去是可能的,对他人的罪疚感也会干扰获得的满足。不过,唯有当一个人能够在潜意识幻想中与父母发展这样的关系,并在某个程度上克服与这些幻想有关的罪疚感,逐渐脱离父母而又保持对他们的依附,他才能将这些愿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这些人代表了过去所欲望的客体,虽然他们和这些客体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真正长大了,婴儿期的幻想才能够以成人的状态被满足。甚且,正因为在儿童期所幻想的处境,在此刻成为可以被允许的真实,而且在此方式之下证明了幻想中与此情境有关的各种伤害并未真正发生,这些因婴儿期的幻想而引起的罪疚便能得到抒解。心理学空间V0f;_I2K+Vn@ SO

d&Q7rt8g^8q*Bt a0我所描述的快乐的成人关系,和以前所说的一样,意指透过男人与女人和他们的小孩的关系,再创造了早期的家庭情境,而且这会是比较完整的,因此整体的再保证与安全感也会更广泛。这一点接着将我们带往亲职的主题。心理学空间?+N}@ {"g

jKK F,_7G)A0亲职:身为人母心理学空间(I-o.mCXF&b

心理学空间i M k0UJ#Se

我们先来看母亲对婴儿深切的爱的关系,在女人达到完整的母性人格时,这样的关系就会随之发展。在母亲与婴儿的关系及她在儿童期与自己母亲的关系之间,有许多线索将两者联系起来。幼儿在意识与潜意识里有想要拥有婴儿的强烈愿望,在小女孩的幻想中,母亲的身体充满了许多婴儿,她想象这些婴儿是父亲的阴茎放到母亲体内而来的。父亲的阴茎对她而言是一切创造、力量与好质量的象征,她欣赏父亲及其性器官,视他为创造的、给予生命的,伴随这种态度而来的是,小女孩强烈地想要拥自己的小孩,以及在身体里拥有婴儿的愿望,一如他们是最珍贵的资产般。

+Db bI)vKNv o0

2K'Ax j0G2V1EO0我们每天都可以观察到小女孩玩洋娃娃时,就好像这些洋娃娃是她们的婴儿一样。但是,儿童通常会对洋娃娃表现出热情的投入,因为它对她而言已经是活生生的真实婴儿了,它是伙伴、朋友,形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不仅把它带在身旁,而且心里总是惦记着它,在它的陪伴下开始每一天,除非必须做其他事情时才会不情愿地放手。这些儿童期经验到的愿望在成为成年女人时仍持续存在着,而且大力地促成女人在怀孕时及生产后对于孩子所感觉到的爱的强度。至少拥有它的满足感,抒解了她儿时从父亲里得不到婴儿时所经验到的痛苦。这种被长期延宕满足的要愿望使她变得比较不具攻撃性,并增加了爱自己小孩的能力。再者,儿童的无助及极需母亲的照顾需要,唤起超过她对其他任何人所能给的爱,于是,此时母亲所有爱与建设性的天分便有机会发挥了。我们知道,有些母亲利用此关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也就是她们的占有欲及满足他人对自己的依赖,这样的母亲想要孩子黏住她,甚至会讨厌小孩长大、发展出他们自己的个性。对其他母亲来说,儿童的无助感唤起了她们想要修复的强烈愿望,这些愿望有多种来源,而现在则是与这个最期待的婴儿有关,这个婴儿是她早期渴望的完成。因为小孩提供了母亲能够爱的享受,对小孩的感恩增强了这些感觉,而且导致母亲首要关切的都是为婴儿好,她自身的满足将与小孩的幸福息息相关。

4wvZ$JmAxj0心理学空间"s E7xy_ o E1~

母亲与小孩的关系当然会随着小孩长大而改变,她对比较年长的孩子的态度,或多或少会受到过去对自己兄姊、堂表手足等的态度影响,过去关系当中的某些困难可能很容易干扰她对自己小孩的感觉,尤其是当婴儿发展出来的反应与特质,容易刺激她内在的困难。她对兄弟姊妹的嫉妒与竞争引发了死亡愿望与攻击的幻想,在这些幻想里,她伤害并且破坏了他们。如果来自于这些幻想的罪疚感与冲突并未太过强烈的话,那么修复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她的母性感觉也能够更完整地呈现。心理学空间"{F%tq%K,ue;y

D9y!ef;q-a$_0在这种母性态度里,似乎有个元素让母亲能够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从他的观点来看待当时的处境;如我们已知的,她能带着爱与同情来做这件事情的能力,与罪疚感及修复的驱力息息相关。不过,如果罪疚感太过强烈的话,这样的认同可能导致完全的自我牺牲,这对小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我们都知道,当母亲给予很多爱,又不求任何回报,这样带大的孩子通常会变成自私的人。而小孩缺乏爱与关心的能力,在某个程度上是掩饰他过于强烈的罪疚感。母亲的过度宽容易导致罪疚感的增加,甚且会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小孩展现其修复、偶尔的牺牲,以及发展出对他人真正关怀的可能性。【8】

,G5qSb5s#Q!J0

U!j(JT0p8`"o#P'{9L0不过,如果母亲没有过于紧密地被孩子的情绪纠缠住,也没有过于认同孩子,她就能够运用智慧,以最有帮助的方法来引导小孩;她将会从促进小孩发展的可能性上得到完全的满足。这样的满足还会被她的幻想所增强,即为孩子做那些她的母亲在过去为她做的事情,或是她曾经希望母亲做的事情。藉由做到这些事情,她报答了她的母亲,并且在幻想中对母亲的孩子们补偿了曾经造成的伤害,随而减轻了她的罪疚感。

,Xhnp*E6L)A0

x/[ya)PA8o(r$I0母亲爱孩子、了解孩子的能力,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将特别受到考验。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往往会离开父母亲,让自己在某个程度上从对父母亲的旧有依附里释放出来,他们努力寻找新的爱的客体,对父母造成非常痛苦的处境。如果母亲有强烈的母性感觉,她可以保持毫不动摇的爱,有耐性、善解、适时提供协助与忠告,而同时容许小孩解决自己的问题——她也许能够做上述所有这些事情而无所求。不过,唯有在她爱的能力已经发展到某种程度,使她能够对小孩形成强烈的认同,也对她保存在心智中那有智慧的母亲形成强烈认同时才有可能。

j$EKtJoZ x I5r0

#hzwRZOTATc0当孩子们长大、自行谋生、脱离旧有连结时,母亲与他们的关系将会再次有所改变,她的爱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母亲现在也许发现她在孩子的生活中不再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她可能保持着她的爱,以备他们的不时之需,藉此而找到一些满足感。她因此在潜意识中感觉到她提供给他们安全感,永远跟早年一样,像乳房给予他们充分的满足,她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与渴望。在这样的处境中,母亲完全认同了自己那位有帮助的母亲,其保护性的影响从未在她的心智中停止运作。同时,她也认同了自己的小孩:在她的幻想中,她就像过去一样又成为一个小孩子,并且与自己的小孩分享她所拥有的「有帮助的好母亲」。孩子们的潜意识心智经常与母亲的潜意识相符合,不论他们是否使用到这些为他们所准备的「爱的资源」(store of love),藉由认知到存在着这样的爱,他们通常会得到极大的内在支持与安慰。心理学空间 P nemJ|

心理学空间 V_.FRq9Uy6@"Sw

亲职:身为人父

-]Q#Q*PX4Rr0

,_pH:q2m0虽然一般说来,孩子对于男人而言不像对女人那么重要,但他们在男人的生命中仍占有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当他与妻子相处融洽的时候。回溯到这个关系的深层源头,我曾提及男人从给予妻子婴儿而获得的满足感,其意义在于补偿他对母亲的施虐愿望并且修复她,如此增加了创造婴儿与完成妻子愿望的满足感。一项额外的愉悦来源,是藉由分享妻子的母性愉悦(maternal pleasure) 来满足他自己的女性愿望;在还是小男孩的时候,他曾有想要像他妈妈一般怀有小孩的强烈愿望,而这些愿望加强了他想要抢夺母亲小孩的倾向。身为男人,他可以给予妻子小孩,看到她和小孩快乐地共处,而且能够不怀任何罪疚感,认同生育和哺育孩子的妻子,也在她与较大孩子的关系上认同她。心理学空间@a^$fk

心理学空间 `0F%W)ay_MA

不过,男人得到的许多满足,是来自能够当好爸爸这件事。他所有保护性的感觉都找到了充分的表达,这些感觉是当他还是小孩子时,受到与早期家庭生活有关的罪疚感刺激而来的。再一次地,这里存在着对好父亲的认同——对真正的父亲或是理想的父亲。在他与孩子们的关系中,另外一个元素是他对他们强烈的认同,因为他打从心里分享了他们的欢乐,甚且在帮助他们度过困境并促进其发展当中,他以更令人满意的方式重新创造了自己的儿童期。心理学空间Z `"A6S'I)bh-Y

心理学空间7V#B m7@ I&Q^'Y8q/i

我所提过在孩童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与母亲和孩子之关系有关的事宜,大多也适用在父亲与小孩的关系上。父亲扮演了与母亲不同的角色,不过两人的态度是互补的;而且如果(如同在全篇讨论中所假设的一般)他们婚姻生活的基础是爱与了解,丈夫便会享受妻子与小孩之间的关系,而妻子则以丈夫的善解与帮忙为乐。心理学空间H7E:`.K#O/l,z

/rIp]3\(x:e:W.g0家庭关系的困难

*Xhp,d?i3@ q#L0

T/v2Y W-S {0我们都知道,我所描述的那种完全和谐的家庭生活,并不是天天如此的。这样的生活仰赖一些情境与心理因素的巧妙配合,最重要的是夫妻得具备发展良好的爱的能力。在夫妻之间与亲子之间,有可能发生各种困难,以下我将举出一些例子。

J)n,Hd1])E0心理学空间8CkbC!x/y9z

孩子的个性可能不符合父母的期望,任一个配偶都有可能潜意识地希望小孩像过去的某个兄弟或是姊妹,对于这个愿望,显然父母无法都得到满足,甚至可能两人都无法获得满足。再次提到的是,如果双亲之一或是两者在过去与兄弟姊妹的关系中曾存在着竞争与嫉妒,有可能会在他们自己的小孩获得发展或成就时重复发生。另外一种困难的情境出现在双亲过度的野心与期许,利用孩子的成就来获取他们对自己的肯定与减轻恐惧。再者,某些母亲无法去爱并享受拥有孩子,因为她们在潜意识中为着夺取了母亲的位置而感到强烈的罪疚感;她们也许无法亲自照料小孩,而必须将他们交给保姆或其他人来照顾——这些人在她们的潜意识心智中代表了母亲,因此她将曾经想要从母亲那里夺取的小孩还给了她。这种对于爱孩子的惧怕当然会干扰和孩子的关系,也可能影响到夫妻关系。心理学空间4H}7ku9sf

心理学空间oU!hE0zpgu

我说过,罪疚感与修复的驱力是与爱的情绪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过,如果早期在爱与恨之间的冲突不曾得到完善的处理,或是罪疚太强烈,可能导致对所爱的人感到厌烦或甚至排斥他们。终究,是因为在幻想中伤害了所爱的人——首先,是母亲一害怕她可能会死亡的恐惧感,导致了难以忍受对这个人的依赖。我们可以观察到幼儿从早年的成就,以及任何提升他们独立的事情所获得的满足感。不过就我的经验看来,很重要的一个理由是,小孩被驱使去减弱对「绝对重要」的人(他的母亲)的依附关系。她起初维持了他的生命,供给他一切所需,保护他并带给他安全,于是她被感觉是一切「好」的与生命的来源;在潜意识幻想中,她成为个体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于是她的死亡意指了他自己的死亡。只要这些感觉与幻想非常强烈,对所爱的人的依附就可能变成难以承受的负担。

9w*_OK2J8v7[(^0心理学空间g!Hjx,AN%DfO

许多人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是藉由减少、否认或是压抑自己的爱的能力,并且逃避所有强烈的情绪;有些人则将爱从人转移到非人的其他事物上,藉此逃避爱的危险。这种将爱转移到事物与兴趣上的方式(我曾在关于探险家与寻求严酷挑战大自然的人们身上做过讨论),是正常成长的一部分,但是对某些人来说,将爱转移到非人的客体上,变成了他们处理或是逃避冲突的主要方式。我们都知道有一些爱护动物者、狂热的收藏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对所关注的事物或选择的工作怀有极大的爱的能力,而且经常自我牺牲,但是,却对其他人少有兴致与爱。心理学空间.h~l:g*[]Uk.Q

心理学空间5J5}j2QhZ

有些人的发展相当不同,他们变得完全依赖那些强烈依附的人,对他们来说,潜意识里害怕所爱的人会死亡的恐惧导致了过度依赖。因为这种恐惧而增加的贪婪是这种态度的元素之一,而且表现在尽可能地利用他所依赖的人上。另外一项构成这种过度依赖态度的要素是逃避责任:他人为他背负了行动的责任,有时甚至还要为他的意见与思想负责(这是为何人们会无异议地接受一个领导者的观点,盲目服从他的要求行事的理由之一)。对于如此过度依赖的人来说,他们极度需要爱来支持自己对抗罪疚感与各种恐惧感;他们所爱的人必须藉由表示爱意来一再证明自己不是坏的、没有攻击性,而且并未受到他们的破坏冲动的影响。心理学空间@|N5o:Z3f

{X O~&R+~;@Hrhk0这些过度强烈的连结最干扰母婴的关系,如我之前所指出的,母亲对小孩的态度与她身为孩子时对自己母亲的感觉有很多相同之处。我们已经知道的是,这种早期关系的特色是爱与恨之间的冲突。孩子潜意识里对母亲所持有的死亡愿望,在她成为母亲后继续存在于自己的孩子身上,这些感觉因为儿童期各种对手足的冲突情绪而增强了。如果因为过去的冲突未解决,造成了母亲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感到太多罪疚感的话,她可能会强烈地需要孩子的爱,用各种方法将孩子与自己紧密地绑在一起,使孩子依赖她;或者,除此之外,她有可能太过专注在小孩身上,孩子成为她的生活重心。

Ern$F|gI }}*i!e ]-O0

s&K-O5c1e s0现在让我们来想想——虽然只是从一个基本的向度——一种非常不同的心智态度:不贞(infidelity)。不贞的各种表现之间(这是各种极度分歧发展方式的结果,在某些人来说是表达了爱,在其他人则是恨,两者之间有各种程度的变异)有一种共同的现象:反复离弃(所爱的)人,部分原因是源于对依赖的恐惧感。我发现:典型的「大情圣唐璜」(Donuan),在其心智深处因为害怕所爱的人死亡而受到困扰,如果他没有发展出这种特别的防卫,也就是用他的不贞来应付它们的话,这样的恐惧可能会突破重围,并以忧郁与心智上极度痛苦的感觉来表达。藉由这种防卫,他反复对自己证明:他极度爱恋的那一个客体(最先是他的母亲,他害怕她会死亡,因为他感觉他对她的爱是贪婪且具破坏性的)毕竟不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他永远能够找到另一位女人;虽然他对她有热情,但只是肤浅的感觉。有些人正好相反,他们由于极度恐惧所爱的人死亡,反而驱使自己去排斥她,或者是遏止、否认爱,他则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这样做。不过,透过他对女人的态度,潜意识中的妥协获得了表达,藉由放弃与排斥某些女人,他潜意识地离弃了母亲,把她保住了,以免受到他危险的欲望所伤害,并且将他自己从对母亲痛苦的依赖中释放出来;而藉由向其他女人、给她们欢愉与爱,他在潜意识心智中保存了所爱的母亲,并且再创造了她。心理学空间C0N@)V5j

"`O`SQ6[0在现实中,他被驱使着从一个人转向另一个人,因为另一个人很快地又变成了母亲的代表,于是他原始的爱恋客体被一连串不同的人替换着。在潜意识幻想中,他藉由性的满足(实际上他给了其他的女人)再创造或复原了他的母亲,因为只有在某一方面,其性特质被感觉到是危险的,在另一方面,性特质则被感觉到是具疗愈性的,并且能令她快乐。这双重的态度是潜意识妥协的一部分,导致了他的不贞,也是特别发展方式的一个条件。

+Lb6L{]j0心理学空间,H2KUn.h`'f

这带领我思考到在爱的关系中另外一种困难,男人可能限制他对一个女人的深情、温柔与保护的感觉,这个女人也许是他的妻子,但是他无法在关系中得到性的欢愉,并潜抑他的性欲望或是将它们转向其他的女人。恐惧性特质的破坏性、害怕如同竞争对手的父亲和随之而来的罪疚感,是造成温柔的感觉与特定的性的感觉必须分离的重要理由。被他所爱与高度珍视的女人——代表他的母亲——必须从他的性欲中被拯救出来,因为在他的幻想中,他感觉到性欲是危险的。

*n&ra/dQ}[#wp1LKRk0心理学空间(p#Y;lW^1s[o~4nR

选择爱侣

(R0{y[H|V0心理学空间vCw.l0[/f j.Ko

精神分析显示,是很深的潜意识动机促成了爱侣的选择,使两个特定的人在性方面彼此吸引与获得满足。男人对女人的感觉总是受到早年对母亲之依附的影响,不过,这大多是在潜意识里的,而且可能以伪装的方式来表现。男人可能选择一些与母亲完全相反特质的女人作为爱侣也许这个女人的外貌不同,但是她的声音或某些特征却符合男人早年对母亲的印象,因此对他有特别的吸引力。此外,或者只是因为想要脱离与母亲过于强烈的依附,他可能选择一位与母亲完全相反的爱侣。

K|*er%lo&?uS t4^1u0

?7U3t'l1f;@8h"x CQO0通常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男孩的性幻想与其爱恋感觉里,姊妹或是堂表姊妹会占据母亲的位置。很明显地,以这种感觉为基础的态度,与某些男人寻找具有母亲特质之女性的态度是不同的;虽然一个受到对姊妹的感觉而影响选择的男人,也有可能寻找具有若干母亲特质的爱侣。早年周遭各种人物的影响,而产生了极为多样的可能性:保姆、阿姨、祖母都可能在这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当然,在思考早年关系与日后选择爱侣的关联时,我们不应该忘记,男人想要在日后爱的关系中再度找到的,是儿童期对所爱的人的印象,以及与这个人有关的幻想。甚者,潜意识心智确实在意识所不能觉察的基础上连结事物,由于这个缘故,被完全忘记——潜抑——的各种印象,使某个人比另外一个人在性与其他方面更有吸引力。

&Z1e*_-T9u"H0心理学空间9G#hJP9vQ x b

女性选择爱侣方面也同样有类似的因素在运作着,她对父亲的印象与感觉,如仰慕、信赖等等,可能在她选择爱的伴侣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过,她早年对父亲的爱可能已经动摇了,也许她很快就因为冲突太强而离开了他,或是因为他让她太失望了,于是某个兄弟、堂表兄弟或玩伴便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人;她可能对他怀有性的欲望与幻想,再加上母性的感觉。她可能会寻找符合这种兄弟意像的爱人或是丈夫,而不是找寻比较具有父亲特质的人。在成功的爱的关系中,两位爱侣的潜意识心智是互相一致的。举例来说,主要具有母性感觉的女人,想找寻具有兄弟特质的伴侣,如果她的男伴要找的是一名以母性特质为主的女人,那么他的幻想与欲望便会与这位女性的相符合。如果这名女性与父亲有很强的连结,那么她在潜意识里选择的男人,便会需要一个能让自己扮演好父亲角色的女人。

3P4Th?*\ G1N6MxK0

V6At3f5~0Lk0虽然成人生活中的爱的关系,是建立在早期与父母及兄弟姊妹有关的情绪情境上,但新的关系未必只是早期家庭情境的重覆。潜意识的记忆、感觉与幻想会以相当伪装的方式进入新的爱恋关系或友谊中。不过,除了早期的影响,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运作于建立爱的关系或友谊的复杂过程中。正常的成人关系总是包括了新的元素,这些元素是来自新的情境,来自环境与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人的人格,也来自他们对作为成人的我们,在情绪需求及实际兴趣方面的反应。心理学空间a1e[1EW;Y

心理学空间 B["B'c$S3u

获得独立

4{,[S!P&T!K9@rjs0心理学空间5[vz:VD^F)Q"W

目前为此,我主要提到的是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现在我们来到更广泛的爱的表现,以及爱进入各种活动与兴趣的方式。早年孩子对母亲乳房与母乳的依附,是生命中所有爱的关系之基础,但是,如果我们认为母乳只是一种健康与合适的食物,我们可能会下一个结论,就是母乳很容易被其他同样合适的食物所取代。然而,乳汁能够舒缓婴儿饥饿之苦,并且是由他愈来愈爱的乳房所给予,这使他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情绪价值。乳房与其产物首先满足了他自我保存的本能与性的欲望,这使得它们在他的心智中代表了爱、愉悦与安全;因此,他能够在心理层面将这最初的食物置换为其他的食物,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遭遇了或多或少的困难后,母亲可能得以成功地帮助孩子转换到其他食物,但是,即使如此,婴儿也许不会放弃对那最初食物的强烈欲望,也可能尚未克服被剥夺这些食物的怨恨,还没有在实际层面去适应这样的挫折。若是这样的话,他可能无法真正适应往后生命中的任何挫折。

L/zC+a1Z6V0心理学空间2PQ0i'v-PV*E

如果藉由对潜意识心智的探索,我们了解了这种最初对母亲及其食物的依附强度与深度,以及它持续在成人潜意识心智中存在的强度,我们会好奇一个孩子是如何逐渐脱离母亲而获得独立。实际上,小婴儿会对周遭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和与时俱增的好奇心,并乐于认识新的人事物,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高兴,这些似乎都能让孩子找到新的兴趣与爱的客体。但是,这些事实并不能完全解释儿童脱离母亲的能力,因为在他的潜意识心智中,他是如此紧密地与母亲连结在一起。不过,这种极度强烈的依附本质,易于驱使他离开,因为(受到挫折的贪欲与怨恨是无法避免的)这样的依附引起了害怕会失去这位绝对重要的人,结果产生了依赖她的恐惧感。于是,儿童在潜意识心智中倾向于放弃她,这样的倾向受到了想要永久保存她之急迫渴望的抗衡,这些矛盾冲突的感觉,加上在情绪与智能方面的成长一使他能够找到其他感兴趣且能带来快乐的客体——导致他获得转移爱的能力,也就是用其他的人事物来取代最初所爱的人。正因为孩子从与母亲的关系上经验到了如此丰富的爱,他也会在日后的依附关系上汲取这么多。如此置换爱的过程,对于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发展来说具有无比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对于整体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学空间PdS:_j+f

心理学空间*m&muq&^/qI2AD/P5_

除了将爱(与恨)从自己的母亲转移到其他人事物上,因而将这些情绪分散到更广阔的世界中,还有另外一种处理早期冲动的方式。幼儿在与母亲的乳房相连结时所经验到的肉体上的感觉,发展为对她整个人的爱;爱的感觉从一开始就和性欲望融合在一起。精神分析已经注意到,对父母、手足的性感觉不只是存在于幼童身上,甚至在某个程度上也可以被观察到,只有透过探索潜意识心智’才能够了解这些性感觉的强度与根本重要性。心理学空间 ?[0m o#D5U1o+oK

心理学空间xU UQo%z

我们已经知道,性欲望与攻击的冲动和幻想、罪疚及害怕所爱的人死亡是紧密相连的,这些感觉都驱使小孩减轻了对双亲的依附。小孩也会倾向于潜抑这些性的感觉,也就是说,它们变成潜意识的感觉,可以说是被埋在心智深处。性的冲动也从最初所爱的人脱离开来,小孩因而获得了可以用热情的方式去爱另外一些人的能力。

&yVR6TxJt8QM0心理学空间E'mr)X%e

刚刚描述的心理过程——用其他人来替换所爱的人,在某个程度上将性从温柔的感觉分开来,并且潜抑了性冲动与欲望——是小孩在建立更广泛关系之能力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对于成功的全面发展来说,很重要的是,对跟最初所爱的人相关的性感觉,不应该太过潜抑,【9】而且儿童的感觉从父母身上置换到其他人身上的过程不应该太完整。如果儿童可以从最亲近的人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如果与他们有关的性欲望未被潜抑得太深,那么在日后的生命里,爱与性的欲望便可以复苏,再次被聚合在一起,这些欲望在快乐的爱的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发展极为成功的人格中,保有了某些对双亲的爱,同时附带有对其他人事物的爱。不过,如我之前所强调的,这并非只是爱的延伸而已,而是情绪的扩散(diffusion),它减轻了儿童对最初所爱的人在依附与依赖关系上的冲突与罪疚。心理学空间-\;X:[ j;Mx1wB+o}

h3lxR n S y0藉由转向他人,儿童的冲突并未被化解,因为他用较不强烈的方式,将这些冲突从最初最重要的人转移到新的爱(与恨)的客体一这些客体部分代表了旧有的客体。正因为他对这些「新人」的感觉不那么强烈,在此情况下,他想修复的驱力可以更加充分地运作,因为这驱力在罪疚感太强烈时可能受到阻碍。心理学空间%]5C |-a{ zj0[{

心理学空间#e.s#iE/U6Y:b-C

众所周知,拥有兄弟姊妹有助于儿童的发展,与手足一起成长可以让儿童比较容易脱离父母亲,并且与手足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不过,我们知道,儿童不只是爱手足,也对他们有很强烈的竞争感、恨意与嫉妒心。为此,与堂表兄弟姊妹、玩伴及与比近亲更远的其他小孩的关系,使得一个儿童可以从手足关系中分离,这是日后社会关系极为重要的基础。

l7@v$u+Q}0心理学空间$~;Q#^g(Zj8X~

学校生活中的关系心理学空间:eAB,H)XHlQ'f

心理学空间`2p8[? sv?

学校生活为儿童已经获得的人际关系经验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为新实验提供了场所。儿童可能从众多孩子中,找到一、两个或几个会对他的气质做出比自己兄弟姊妹更佳反应的人。在其他的满足之中,这些新友谊提供了机会让儿童修正与改善早年跟兄弟姊妹的关系,这些关系原本可能是令人不满意的。他可能真的曾经欺负比较弱小或年幼的弟弟,或者是潜意识里因恨与嫉妒干扰了关系而产生罪疚感,这样的干扰可能持续到成年生活中。这种令人不满意的状态可能深深地影响了他日后对人的一般态度。我们知道,有些小孩无法在学校交朋友,这是因为他们带着早期的冲突进入新的环境;对于其他可以完全脱离最初的情绪纠葛并且与同学交往的人来说,通常可以发现他们实际上与兄弟姊妹的关系也跟着改善了。新的同伴关系向孩子证明了他能够去爱,而且是可爱的,爱与善也是存在的,这在潜意识里也被感觉为证明了他能够修复曾在想象或事实中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因此,新的关系有助于解决早年的情绪困境,虽然当事人并未觉察到那些早期困难的确切本质或是它们被解决的方式。透过所有这些方式,修复的倾向得以开展,罪疚感被减弱,对自己与他人的信任也增加了。

:^}+P+Y1Sm0

:v$D)i"ck~"K0相较于小家庭的生活范畴,学校生活也提供机会将爱与恨做比较清楚的区隔。在学校里,有些小孩可以被恨,或只是被讨厌,而其他人可以被爱。在这种情况下,被潜抑的爱与恨的情绪——被潜抑是因为恨所爱的人造成了冲突——可以透过较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向找到更充分的表达。小孩会以各种方式结盟,而且对于向他人表达恨意与厌恶到何等程度,发展出特定的规矩,游戏与伴随而生的团队精神便是这些结盟与展现攻撃性的调节因子。

'a yn~#r-w9m ^0

,fc?fZ6SVM0嫉妒与竞争老师的爱与欣赏虽然可能非常强烈,却是在不同于家庭生活的环境中被经验到的。整体而言,孩子们对老师的感觉较疏离,比起父母,老师较少引起小孩的情绪,毕竟他们会将他们的感觉分给许多小孩。

v y1MLS'j0青春期的人际关系

qHro(l[2CoU'k'v0心理学空间t5E5v!F3T3q

心理学空间^9TE6@a:gV

当小孩成长到青春期,其英雄崇拜的倾向通常会表现在与某些老师的关系中,进而可能讨厌、怨恨或是诋毁其他的老师,这是另外一个区分恨与爱的例子,这个过程提供了释放的功能,因为「好的」人不致于被伤害,又可以满足于怨恨某个被认为是该当被如此对待的人。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被爱与被恨的父亲、被爱与被恨的母亲,是最初被赞赏、怨恨与贬低的客体,但是这些混和的感觉,对幼儿的心智来说太过冲突与沉重,因此容易受阻或被埋藏,而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找到部分的表达,例如,保姆、叔伯、姨妈及亲戚等。日后在青春期时,大多数的小孩会表现出离开父母的倾向,主要是因为与父母有关的性欲望与冲突再次增强所致。早期对父亲或母亲(因个案而有不同的对象)的竞争与怨恨的感觉开始复苏而被强烈地经验到,虽然其性动机仍然保持在潜意识中。青少年容易对他们的父母与其他对象,如佣人、软弱的老师或是不喜欢的同学等,表现出非常具攻击性与不悦的样子。但是,当恨意达到如此的强度时,想要保存内在和外在的好质量与爱的必要性就变得更为迫切了,于是具有攻击性的年轻人倾向去寻找他能仰望与理想化的人物,受到崇拜的老师们可以满足年轻人的这种需求;而内在的安全感是来自于对他们的爱、赞赏与信任感,因为,在潜意识心智中,这些感觉似乎确认了好父母及与他们之间的爱的关系,也因而驳斥了在这阶段变得强烈的恨、焦虑与罪疚感。当然,有些小孩在经历这些困难时,仍然能够保持对父母的爱与赞许,但这样的小孩并不常见。我认为我所说的能稍加解释某些理想化人物在一般人心中的特殊位置,像是一些名人、作家、运动员、探险家、文学作品中的想象人物等,人们对这些人物转移了爱与赞赏,不这样的话,所有的事物将会因为恨与缺少爱而黯然失色,这种状态将被感觉到会危及自己和他人。心理学空间Ye_O&y2C#?Gj

D4k+f-P?$o:Bo {0和理想化某些人同时发生的是对其他人的恨,特别是对一些想象的人物,例如影片与文学作品中的某类恶棍,或是与自己有段距离的真实人物,例如对立政党的政治领袖。相较于那些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而言,恨这些不真实的或是与自己有距离的人是比较安全的,对双方来说都是。这点也适用于对某些师长的怨恨,相较于父子之间,一般的校规与整体情境较易于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更大的屏障。

*F(^@,?ro$N0心理学空间r M$a+L-u+K4j(J

像这样将对人们的爱与恨区隔开以避免太靠近自己,也具有一个作用,即让所爱的人更加安全,不论是在实际上或是在心智中。他们不仅是在生理上远离自己而无法靠近,而且区隔开爱与恨的态度更增强了这样的感觉,即自我能够保存爱免于破坏。因着具有爱的能力而产生的安全感,在潜意识心智中与所爱的人被保存在安全不受损害的状态是息息相关的。潜意识里的信念似乎是如此声明的:我能够将我所爱的人保存完整无缺,因而我真的不曾损害任何我所爱的人,而是将他们永远保存在我的心中。最终,所爱的父母意像被当作最珍贵的所有物,保存在潜意识心智中,因为它护卫了其拥有者免受全然的孤寂之苦。心理学空间u3X'M6aF2bM"~

P8l&V0r(Eio0友谊的发展心理学空间#rm(E I|

心理学空间!x4| QF_qr3^a

儿童的早期友谊于青春期阶段发生了特质上的改变,这个生命阶段特有的感觉与冲动之强度,带来了少年之间非常强烈的友谊,且大多是在同性成员之间。同性恋的倾向与感觉形成了这些关系的基础,也常常导致真正的同性恋活动。这种关系有部分是为了逃避对异性的驱力,这驱力在此阶段通常因为各种内外在因素而难以处理。举男孩的例子来谈谈这些内在因素:他的欲望与幻想仍然与母亲与姊妹紧密连结着,此时因离开她们去找寻新的爱的客体而发生的挣扎,正处于最激烈的时候。对异性的冲动,对此阶段的男孩与女孩来说,通常被认为是充满了许多危险的,导致对同性的驱力被强化了,而能被放入这些友谊关系中的爱、赞赏与讨好,也都是对抗恨意的防卫——如我之前指出的。因为这些种种原因,青少年们更加紧抓这些关系不放了。在此发展阶段中,不论是在意识或潜意识上增强的同性恋倾向,也在讨好同性老师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我们所知的,青春期的友谊经常是不稳定的,原因之一是强烈的性感觉(意识的或潜意识的)进入这些关系并干扰了它们。青少年尚未从婴儿期的强烈情绪连结中解放出来,而且仍然被它们所支配着,其程度是超过他自己所知道的。

wn9T#X+z0心理学空间l5J~Z4g&u&j\7E

成人生活里的友谊

t4rtv1?~hH0心理学空间u|9Z*T s9O M*w

在成人生活中,虽然潜意识的同性恋倾向在同性朋友之间的友谊中扮演了一部分角色,有一点却是友谊的特色——与同性恋爱的关系不同【10】之处——即温情的感觉有一部分是与性的感觉分离开来的;性的感觉退隐到背景当中,而仍然在潜意识心智中保持相当程度的活跃。像这样将性与温柔的感觉分开来,也适用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友谊。不过,由于友谊这个广大的题目只是我探讨主题的一部分,我在此仅限制讨论同性之间的友谊,接着只做几点一般性的评论。心理学空间.gW0yszk"B0V7p

b-lx3rB'DD-{a Gu_0让我们举两个女性之间的友谊为例子,她们并未太依赖对方,但在关系中,保护与帮助可能仍然是被需要的,有时候是这一位需要,有时候则是另外一位需要,就看发生的状况而定。在情绪层次的给予和获取,是真实友谊的基本要件。在这里,早期处境的元素以成人的方式被表达出来,保护、帮助与建议最早是由我们的母亲提供,如果我们在情绪上有所成长而能够自立自足的话,就不必太依赖母性的支持与安慰了。但是当痛苦与困难的处境发生时,希望能接收到支持与安慰的愿望是持续终生的。在我们与朋友的关系中,有时候可能接收或给予一些母亲的照顾与爱,成功地融合母亲的态度与女儿的态度,似乎是情绪丰富的女性人格及交友能力所必备的多种条件之一(充分发展的女性人格,意味着与男人有好的关系,兼具柔情与性的感觉;不过,在女人的友谊方面,我指的是升华的同性恋倾向与感觉)。在我们与姊妹的关系中,可能曾有机会去经验与表现母性般的照顾与女儿的反应,而且可以轻易地将它们进一步带入成人的友谊中。不过,有些人也许不曾有过姊妹,或是缺少任何可以经验这些感觉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和一个女人发展友谊的话,将会在经由成人的需求修正之下,实现了强烈而重要的儿时愿望。心理学空间SzK2Y[j:C

心理学空间GQ5b*v U

我们与朋友分享兴趣与欢乐,也可能享受到她的快乐与成功,即使我们自己欠缺。如果我们认同她的能力够强,进而能分享她的快乐,那么嫉羡与嫉妒的感觉便可能退隐到背景中。心理学空间.N6}z6[xu4f!j$J,D

心理学空间)K:yo"a;I

罪疚与修复的元素在这样的认同中是从不缺少的,只有当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对母亲的恨意与嫉妒、不满与埋怨,能够见她快乐而感到快乐,感觉到我们并未伤害到她,或者能够修复我们在幻想中造成的伤害,才能够真正地认同另外一个女人。导致过度要求的占有与不满,是干扰友谊的元素,事实上,过强的情绪可能会侵蚀友谊的基础。我们在精神分析的研究中发现,只要这种状况发生,早年欲望未获满足、不满、贪婪或嫉妒的情境就会突破重围。也就是说,虽然当前的事件可能引发了困难的发生,但在友谊破裂中,实际上是来自婴儿期未解决的冲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平衡的情绪状态——并不排除感觉的强度是成功友谊的基础。如果我们的期待太多,便不大可能成功,也就是期待朋友来补偿我们早期的不足。如此不适切的要求大多是在潜意识里,因而无法理性地加以处理,它们必然使我们遭受失望、痛苦与怨恨。如果这些过分的潜意识要求干扰了友谊,早年情境便丝毫不差地重复上演了,不论外在环境可能有多大的不同。在早年的时候,强烈的贪婪与恨干扰了我们对父母的爱,使我们陷入不满与孤单的感觉。当过去的情境没有如此强烈地压迫当前的处境时,我们比较能够正确地选择朋友,并从他们所给予的获得满足。

2kU+h.D8{*mK0心理学空间&e5XS)Gu{M6o.n:tVF

因为男人与女人心理学不同的缘故,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处,但我所提到关于女人之间的友谊,大多能适用于男人之间友谊的发展。区分柔情与性的感觉、升华同性恋倾向与认同,这也都是男性友谊的基础。虽然与成人人格相符的元素与新的满足进入了男人与另一个男人的友谊中,即便是崭新的,他同样多少是在寻找他与父亲或兄弟关系的重复版本,或是可以满足过去欲望的新关系,或者改善与曾经最亲近的人们未尽满意的关系。

["KCh`Z DT[:I0心理学空间M(e^X,j'`#} Z

爱的更广面向心理学空间 F9VXG @0J:l

心理学空间1Hil)[#d E

我们将爱从最初真爱的人那里移置到其他人身上,此一过程在最早的儿童期起即扩展到一般事物上。如此,我们发展出兴趣与活动,而在这些事情上我们则投入了一些原本对人们的爱。在婴儿的心智中,身体的某一部分可以代表另外一部分,一个物体也可以代表身体的某些部分或是一些人。透过这种象征的方式,任何圆的物体可能在儿童的潜意识心智中代表了母亲的乳房。藉由渐进的过程,任何在身体上或是更广泛的层面上,被感觉能释放善与美及带来愉悦与满足的事物,都能在潜意识心智中取代永远丰饶的乳房及整个母亲的位置。于是我们称呼自己的国家为「母国」,因为在潜意识心智中,国家可能代表了我们的母亲,而它可以被爱的感觉在本质上是源自于与母亲的关系。心理学空间 G)R;kcA#v-s g

%]EM1Ei7` P O"t0为了要说明最初的关系如何进入看似相距甚远的许多兴趣,让我们来看探险家的例子。这些探险家们迈向新的发现,在行动中经历最严重的物资缺乏,面临极大的危险,甚至是死亡。除了刺激的外在环境,还有很多心理上的元素形成了这种兴趣与追求探险活动的基础。此处我只能提到一或两个特定的潜意识因素:在贪婪里,小男孩渴望攻击母亲的身体,这身体被感觉为母亲好乳房的延伸;他也有想要抢夺其身体内容物的幻想,除此之外还有婴儿,这些婴儿被认为是珍贵的所有物,并且在嫉妒中,他也攻击这些婴儿。这些想穿透母亲身体的攻击性幻想,很快地与其想要和母亲交合的性器欲望连结起来。在精神分析工作中发现的是:想要探索母亲身体的幻想,源自于儿童攻击性的性欲望、贪婪、好奇与爱,这造成了男人想探索新国家的兴趣。

)mLGyFA ]6r0心理学空间`HhI5I$y@

在讨论到幼儿的情绪发展时,我曾指出其攻击冲动会引起强烈的罪疚感及对于所爱的人将死亡的恐惧,这些都形成了部分爱的感觉,而且再增强并强化了它们。在探险家的潜意识心智中,新的地域代表了新的母亲,取代了失去的真正母亲,他在找寻「应许之地」——「流奶与蜜糖之地」。我们已经了解由于恐惧最爱的人死亡,导致小孩在某个程度上离开了她,不过,这同时驱使他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再创造她并再度找到她,如此一来,逃离她与再找到她皆获得了充分的表现。儿童的早期攻击性刺激了修复与补偿的驱力,想要将他之前在幻想中从母亲那里夺取的好东西还给她,而这些想要补偿的愿望融合为日后探索的驱力,因为探险家藉由找到新的土地来给予整个世界与许多特定的人们某些东西,在这样的追求之中,探险家事实上表现了攻击性与修复的驱力。我们知道,在发现一个新国度的过程中,攻击被用在各种争斗及克服各种困难上。不过,有时攻击性是以更开放的方式被表现出来,在以前的时代更是如,人们不只是探索,还更进一步地征服与殖民。在早期幻想中对母亲身体里想象的婴儿的攻击,以及对刚诞生的弟妹真实的恨意,在此现实情境中,藉由对待原住民的的无情与残酷态度表现出来。然而,被期望的复原,则充分表现在新的国度里繁衍自己的同胞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透过探索的兴趣(不论攻击性是否公开地表现出来),各种冲动与情绪,如攻击性、罪疚感、爱及修复的驱力,都被转移到其他的领域中,远离最初的那个人。

:H;YD;D@0

L;q/[XbGN*q"L0探索的驱力不必然表现在对世界真正身体力行的探索,可能延伸到其他领域,例如任何种类的科学发现。举例来说,早年想要探索母亲身体的幻想与欲望,成为天文学家从工作上获得的满足感的一部分;想要再次发现早年的母亲的欲望——这个母亲实际上或者在个人的感觉里已经失去了——在创造性的艺术及人们享受与欣赏艺术的方式上,也是极为重要的。

IB:b/X;\b)b"N0H0心理学空间;DiL9vzz u"Y

为了说明某些我刚刚讨论的过程,我将引用一段济慈(Keats)所写的十四行诗,〈初读查普曼译荷马有感〉(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x-p0^2H@8HL8O0

oc5m!Py%G0虽然大家都耳熟能详,方便起见,我还是在此引用全诗:

E.qJS F2hb0
心理学空间ME\!\QYD^pB#E

我曾遨游过许多黄金的地域,心理学空间x2Pm U~'WP-eI

心理学空间P/Df!WFhR W

造访了许多美好的城邦舆国度;

3H8P)m^k[y3[/h'K0

$m'QZx~$RR!v7o0我已踏遍了西边的岛屿,

FK6LeG(n HJ0心理学空间Cx0oBz

那里的歌者皆效忠于阿波罗。

M&U`8~3?*Q0

6VWu,F/Y0如此广袤之地---我曾经多次被告知,心理学空间3X3ae\(a2~$Y

RmS0\$gl_,^0是眉宇深锁的荷马所统治的领地;

]RVh3?&\-r0心理学空间t ~!Z0s+hSt

然而,我未曾呼吸到它的纯静,

V0Z!Ju?3\?0

dJ O V(]Q0直到此刻聆听查普曼朗声而无畏地说出来:心理学空间!nw-M"B1D-k ]4ADb

n5ZDxb?+x&y0心理学空间 b_.Rgy'? M
我已经遨游过不少黄金的领域,

E&W\{I0

z Tmpo5]:Sn4d0造访了许多美好的城邦和国度;

A Wn:Q3f6h}0

xHx6^0Nb0我曾经巡回许多西方的岛屿,心理学空间QaJ|"y9D'^,g Ij

9Yu/QS#z9@e0心理学空间AN1v/W7[2_Y

x2[:fw Mi F0

C\4C lg0

/E(BBxz){PH'{0那里歌者一致效忠的是阿波罗。心理学空间D ht c/dQ

^xsk@A0人们时常对我提到一广袤的空间

.u4r;aruz o0心理学空间:G2lHIpZg"F

属于那眉目深陷的荷马统治之邑;

LGnZI N9l1WI0

.~f0f2u!W~9V0但我从未呼吸到那清纯肃穆的空气,心理学空间R wSF|f*_'[ t

;t_A(LH&B T-\ {0直到这一刻聆听查普曼朗声长吟。【11】

.H$Xwy8Ps0
心理学空间F8W oS?V%D

   济慈是从一个欣赏艺术作品者的观点来说诗的。诗被比拟为「美好的城邦与国度」及「黄金的地域」。他自己在阅读查普曼译荷马时,最初是观察天象的天文学家——当「一个新的行星游移进入他的视野中」。之后济慈变成了探险家,「带着荒诞的臆测」,他发现了一片新的土地与海洋。在济慈完美的诗词中,世界代表了艺术。很清楚的是,对他来说,科学与艺术的欣赏与探索是来自于同一个源头,对美好土地的爱——「黄金的地域」。如我之前曾经指出的,对潜意识心智的探索(顺带一提,这是佛洛伊德发现的一块未知大陆),显示了美好的土地代表了所爱的母亲,而想要追寻这些土地的欲望,则来自于我们对她的欲望。回到这首十四行诗中,也许可以这么说(我对它没有任何仔细的分析),那位统治着诗的国度的「眉宇深锁的荷马」,代表了被欣赏与强而有力的父亲,当儿子(济慈)也进入了欲望的国度时(艺术、美、世界——最终是他的母亲),他追随了父亲的典范。

,l0l K*L XJ/v#~p.o0

E"lA4bAxv'h%e_0同样地,雕刻家将生命注入艺术品中,不论它是否代表一个人,在潜意识中皆回复且再创造了早年所爱的人,是他已在幻想中摧毁了的那人。

\[ZxG)}0

R b7eu5C^6a5U'jVo0然后,我感觉像是穹苍的瞭望者,

Wk;e)g uX0心理学空间tY r#dA4t

当一个新的行星游移进入他的视野中;

s*vv6ep1S0

X k;ew4o!~2WQ y2y0或像是勇敢强健的寇德兹(Cortez),带着老鹰般的眼心理学空间yl.|BH(d

心理学空间/r ssy?2clRS

凝视着太平洋——而他的部众

\)]0j9CC+vgt7a]0

R~U ndVl0带着荒诞的臆测,面面相觑着——心理学空间X`c;N.Q @

心理学空间t]:q @P

静默于大然山(Darien)之巅。心理学空间ZD(y/x'X

心理学空间 n m z U\X


1p ?F(V?0我感觉如同一浩浩太空的凝望者心理学空间V C]`3qA.H Be

心理学空间 B&]ts/GjV}

当一颗全新的星球泅入他的视野;

D,? iM"}+p0

\/w`'k F"O `QB k0或者就像那果敢的戈奥迭(Cortez),以他

3y"Pl q7_;lk0

nBofulK W g#|r0苍鹰之眼注视太平洋——当所有水手心理学空间2VVPGWzf8eXP

kH*B,hS,w0都面面相觑,带着荒忽的设想——心理学空间)y2|}z T

心理学空间x,PN"U6qF1H4}O8e

屏息于大雷岩(Darien)之颠。心理学空间(LJVcaCpI {'M/oF"{7T

心理学空间Q`$nyW!] JsD

罪疚感、爱与创造力

$f1a ?[8tZKU`h0

lt#LS;w1Y0我一直致力于阐明罪疚感是创造力与广泛而言的工作(甚至是最简单的工作)之基本动力,不过,如果它们太过强烈的话,却可能反带有抑制创造活动与兴趣的效果,这些复杂的关联性在对幼童的精神分析中首度得到澄清。对儿童来说,当各种恐惧因为精神分析而减弱时,原本沉睡的创造冲动便会在一些活动,如画画、模仿、堆积东西及在言语中苏醒而表现出来。这些恐惧曾经造成破坏冲动的升高,因此当恐惧减弱时,破坏的冲动也减弱了。在这些过程中,罪疚感与因担心所爱的人死亡而感到的焦虑——这些是儿童心智无法应付的,因为太过强烈——逐渐减弱了,且变得比较不那么强烈而能够加以处理。这能够提高儿童对他人的关心、激发对他人的怜爱及认同,整体而言,爱增加了。想要修复的愿望是如此紧密地与关心所爱的人,以及担心其死亡的焦虑结合着,直到现在能以创造性及建设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成人的精神分析中,也可以观察到这些过程与改变。

%q+SHQ^?0

,@ }+g|.UW@_4i&z0我曾提过任何欢乐、美及丰富的来源(不论是内在的或外在的),在潜意识心智中都被感觉为母亲慈爱与给予的乳房,以及父亲具有创造力的阴茎,它们在幻想过程中有着类似的特质最终来说,就是两位慈爱又慷慨的双亲。与引发如此强烈的爱、欣赏、赞美与奉献等感觉的大自然的关系,和与母亲的关系有许多相同之处,诗人们早就看出这一点了。大自然的多重赠礼,等同于任何我们在早年从母亲那里接收到的东西。不过,她并非总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她吝啬、让我们受挫;我们对她的这些感觉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复苏了,因为大自然经常是不愿给予的。心理学空间5C|9oq_|P T&g5p

心理学空间&j#eP^1Ee?+Vu

自我保存需求及渴望爱的满足永远是连结在一起的,因为它们最初是来自于同一个来源。首先,安全感是由母亲提供给我们的,她不只解除了饥饿的痛苦,也满足我们的情绪需要,并抒解了焦虑。于是,藉由满足我们基本所需而产生的安全感,是与情绪的安全感相关的,而且两者都极度被需要,因为它们可以对抗害怕失去所爱母亲的早期恐惧感。我并非低估实际上来自于匮乏的直接或间接的痛苦,但是,实际上痛苦的处境会因为源于最早期的情绪情境之悲痛与绝望而更为惨烈,在当时儿童不仅因为母亲没有满足他的需要而感觉到被剥夺了食物,也感觉到失去了她及她的爱与保护。【12】失去工作也剥夺了他表现建设性能力的机会,这种能力是处理其潜意识的恐惧及罪疚感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修复的能力。环境的严酷(虽然部分可能是因为未如人意的社会系统,让处境悲惨的人有真实基础而将此痛苦怪罪于他人)和可怕父母的残酷无情——儿童处于焦虑压力下所相信的——有某些共同之处。相反地,在物质或心智上提供给贫穷或失业者的帮助,除了具有实际的价值之外,在潜意识里也被感觉到证实了慈爱父母的存在。

6eL I/E4Ry0

d.Ezb,`9};q6B0回到与自然的关系上,在世界上某些地方,自然是残酷而具有破坏性的,但是,即使如此,当地的居民仍然抵抗着各种危险,不论是干旱、洪水、严寒、酷热、地震或瘟疫,都不愿放弃他们的土地。外在环境的确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些坚忍的人们可能缺乏工具搬离成长的地方,不过,这样的现象对我来说并不能充分解释,有时候为了守住家乡的土地,人们可以忍受诸多艰苦。对于处于如此艰难的自然状况下的人来说,为了生存而奋斗也具有其他的(潜意识)目的。对他而言,自然代表了吝啬而严厉的母亲,其恩赐必须予以强力的高度赞扬,因此早期的暴力幻想被重复而且行动化了(虽然是以升华和适应社会的方式);他在潜意识里因为对母亲的攻击冲动而感觉到罪疚感,他期待(目前在他与自然的关系中,仍然是在潜意识中期待着)她会严苛地对待他,这种罪疚感像是动力般地促成了修复。因此与自然的搏斗有部分被认为是一场要保存自然的奋斗,因为它也表现了想要修复她(母亲)的愿望。与严酷自然奋斗的人们不只是照顾了自己,也为自然本身服务;由于并未切断与母亲的关系,他们活生生地保留了早年母亲的影像,在幻想中,藉由与她靠近而保存了自己和她——实际上是藉由不离开他们的家乡。与此相反的是,探险家在幻想中找寻的是新的母亲,为的是取代真实的母亲,他感到与她疏远,或是在潜意识里害怕会失去她。

!_7b5M9sl]0心理学空间l b zGw [-{h,n,d

与我们自己,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A%d+z~Mt B#sy Ul\0

t @ ^-k;y,`0

1r0?@)].^R&l8s0

F*m*k&f5BJ0我在本章中讨论了每个人的爱,以及与他人之关系的某些面向,不过,在我尚未深入探讨所有关系中最复杂的一种之前,我尚不能做总结,那就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但是,什么是我们自己呢?我们从早年开始所经历的每一件事,不论好或坏,所有接收自外在世界及内在世界里感受到的事物,快乐的与不快乐的经验,与他人的关系、活动、兴趣及各种想法,也就是所有我们经历过的事,都形成了我们自己并建构了我们的人格。如果我们某些过去的关系,以及相随的记忆和它们所唤起的种种丰富感觉,突然从生活中被抹灭了,我们将会感到何等的贫乏与空虚啊!我们会失去多少经验到,以及回应的爱、信任、满足、安慰与感恩!有许多人甚至不想失去某些痛苦的经验,因为它们促进了我们人格的丰富内涵。我在本文中已经多次提及我们早年的关系与日后种种关系之间的重要关联,现在我要说明这些最早期的情绪情境在根本上影响着我们和我们自己的关系。我们在心智中珍藏了心爱的人们,在某些困难的处境中可能受到他们的指引,发现我们的自我会猜想他们将如何表现、他们是否同意我们的做法。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如此尊敬的这些人,最终代表的是我们所欣赏与爱的父母。心理学空间,Y0Qg)|/x(YXV

7S2A"@{$IV9{0不过,我们已经了解,孩子要与父母建立和谐的关系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早年爱的感觉受到恨意的冲动和这些冲动在潜意识里所激发的罪疚感严重的抑制及干扰;的确,父母也许欠缺爱与谅解的这点,很容易增加了整体的困难。即使是在最顺利的环境中,破坏的冲动与幻想、恐惧与怀疑,总是在某个程度上活跃于幼儿的心智中,它们会因为不利的环境与不舒服的经验而大量升高。另外也很重要的是,如果小孩在早年生活中没有获得足够的快乐,将会干扰其发展充满希望的态度,以及对人有爱和信任的能力。不过,这并非意指小孩所发展的爱与快乐的能力,直接相当于他获得的爱的量。的确,有些儿童在心智中发展了极度严厉与苛刻的父母形象,干扰了与实际父母及一般人的关系,即使事实上父母一直以慈爱对待他们亦然。另一方面来说,儿童心智上的困难,通常不会直接相当于他所接收到的不当对待;如果从一开始就为着因人而异的内在因素,使得孩子只有很低的挫折忍受力,而且攻击、恐惧与罪疚感非常强烈,那么父母真正的短处,特别是他们做错事的动机,在小孩的心智中可能会被极度地夸大与扭曲,而双亲与其他周遭的人可能被认为是非常严厉与苛刻的,因为我们自己的恨意、恐惧与怀疑容易在潜意识心智中创造了可怕严厉的父母形象。现在,这种过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是活跃的,因为我们都必须以某种方法来对抗恨与恐惧。我们因此了解了攻击冲动、恐惧与罪疚感(有部分是来自于内在的原因)的量,与我们所发展的主要心智态度有很重要的关联。

9E C9E0q/sW8k&f?0

&KJd/yg0@A0有些孩子因为不良的对待,而在潜意识心智中发展出如此严厉与苛刻的父母形象,整体心智态度是如此严重地受到影响。相反地,有很多孩子较少因为父母疏失或缺乏了解而受到负面的影响;由于一些内在的原因,他们从一开始就比较能够忍受挫折(不论是否可以避免),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做到不受自己的恨与怀疑冲动所主导。这样的儿童将更能忍受双亲在照料他们时所犯的错误,也更能够倚赖自己人善的感觉,因此对自己更有安全感,并且比较不容易被来自外界的事物所动摇。没有任何儿童能够免于恐惧与怀疑,但是如果他与父母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信任与爱上,就能够在心智中将他们稳固地建立起来,成为引导与有帮助的形象,这是安慰与和谐的来源,也是日后所有友谊关系的原型。

6yIe s!G+x0心理学空间Y,ak6U}~

我尝试阐明某些成人关系,描述我们对待某些人就如同父母曾经对待我们的方式一样——当他们爱着我们,或我们想要他们如此表现的时候——我们因而反转了早期的情境。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我们对某些人采取的态度,就像爱着父母的孩子,这里所说的这种互相替换的亲子关系,不仅是表现在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上,在我们的内在,也可以经验到这些我们保存在心智中有帮助的、引导的形象的态度。我们潜意识中感觉到这些形成我们部分内在世界的人,是爱我们、保护我们的父母,而我们回馈这种爱,感到自己如同是他们的父母。这些建立在真实经验与记忆的基础上的幻想关系,成了感觉与想象的一部分,促成快乐与心智健康强度。不过,如果保存在感觉与潜意识心智中的父母形象主要是严厉的,那么我们就难以感到安心自在了。我们都知道,过度严苛的良知会引起担忧与痛苦;比较不为人知、但是经由精神分析发现所证实的是:这一系列内在交战的幻想及与它有关的恐惧,是我们所谓恶意良心的基础。附带一提,这些压力与恐惧会表现在深度的心智困扰,甚至导致自杀

%CG JNF)@+u(tT0心理学空间``{+[0?1u l+D1o

我刚刚使用了相当古怪的词语「和我们自己的关系」,现在我要补充的是,这是一种与在我们自己之中所有珍爱部分的关系,以及与所有憎恨的部分的关系。我已经尝试说明了自己之中所珍视的一部分,是透过我们与外在的人们的关系所累积起来的资源,因为这些关系及与其相关的种种情绪已经变成了内在所拥有的。我们恨自己之中严厉与苛刻的形象,这些形象也是内在世界的一部分,大部分是我们对父母的攻击所导致的。不过,基本上最强烈的恨是朝向在我们自己里头的恨,我们是如此害怕在自己里头的恨意,因而被驱使去运用最强烈的防卫方法,也就是将它置于其他人身上——将它投射。不过,我们也将爱移置到外在世界里,只有当我们与心中友善的人物形象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时,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因为,首先我们在与父母的关系中获得了信任与爱,然后我们获得他们,附带了所有的爱与信任,如同当年一样,将它们收到我们自己之中。然后,我们从这种爱的感觉之资源里,再将爱给到外在世界中。在恨的方面,有一个类似的循环,如我们所知,恨意导致我们在心中建构了恐怖的形象,于是容易认为别人是不好的、不友善的。附带一提,这种心智态度具有使他人不愉快并怀疑我们的实际效果,而我们的友善与信任态度则容易从他人身上唤起信任与善意。

tJrU9Sa0心理学空间c$k*z2[st\H1y7Y

我们知道有些人,特别是在年纪渐长时变得愈来愈刻薄,而有些人则变得比较温和、更善解人意与宽大容忍,这种差别是因为在态度与人格上的不同所致,不见得与生命中遭遇的有利或不利经验相符。由我已经陈述的可以总结如下:不论是对人或命运的刻薄感——这种尖刻通常与两者都有关联——基本上是在儿童期就已经建立了,而且可能在日后的生命里更被强化。

}0uvc+HV _u)]0

jd`L[.aJ}{0如果爱未曾被怨恨所扼杀,而是牢固地建立在心智中,那么对他人的信任与对自己良好特质的信念,会如同盘石般稳固而足以承受环境的打击,当痛苦发生的时候,遵循这种路线发展的人能够在自己心中保持那些好的父母,在痛苦的时候,他们的爱是一种永不衰竭的帮助,并且可以从外在世界再次找到在心中代表他们的人。具有反转幻想情境及认同他人之能力的人——这能力是人类很伟大的特质——可以给予他人帮助和爱,而这些都是他自己所需要的,他能藉由这样的方式为自己找到得安慰与满足。

m.]2T^M"W7H9G0心理学空间Kr/pK!C

我从描述婴儿的情绪处境,以及与母亲的关系作为开始,母亲是他从外在世界所接收到的好质量最原始与最主要的来源。接着我提到,没有得到被母亲喂食的最高满足,对婴儿来说是极度痛苦的过程,不过,如果他对于受到挫折的贪婪与怨恨并未太强烈的话,就能够逐渐脱离她并从其他来源取得满足。在他的潜意识心智中,带来欢愉的新客体是与最初从母亲那里得到的满足相连结的,这是为什么他能接受其他的享受作为最初欢愉的替代品。这种过程不只是替换了最初的善,也保存了它,而且这过程愈是顺利度过,在婴儿心中留给贪婪与恨的空间就愈少。不过,如我常常强调的,潜意识的罪疚感——其发生与幻想中对所爱之人的破坏有关——在这些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我们已经了解了婴儿的罪疚感与悲伤感,来自于在其贪婪与恨中摧毁了母亲的幻想,启动了修复这些想象中造成之伤害的驱力,而将她修复。现在这些情绪和婴儿的愿望及接纳母亲替代品的能力有很重要的关系,罪疚感引起了对于依赖所爱之人的恐惧感——这个人是小孩害怕失去的——因为当攻击性涌上心头时,他感到自己伤害了她。这种对于依赖的恐惧感,是他将自己从母亲身上脱离开来的动力——转向其他人事物并且扩大了兴趣的广度。正常来说,修复驱力能抵制罪疚感所引起的绝望,接着希望占了优势。在此情况下,婴儿的爱与修复的欲望,在潜意识中被带入新的爱的客体与兴趣中,如我们所知道的,在婴儿的潜意识心智中,这些是和最初所爱的人相连结的,透过他与新的人们的关系及建设性的兴趣,他再次发现再创造了这个人。于是,修复——是如此基本的爱的能力之一部分——扩展了范畴,而小孩接受爱的能力,以及透过各种方式将善从外在世界中摄取到自己内在的能力稳定地增加了。这种在「施」与「取」之间的平衡是获得更多快乐的主要条件。心理学空间(W@6Q&se)e]

心理学空间uy#V!`dz&o

如果在最早期的发展中,我们将兴趣与爱从母亲那里转移到其他人及其他满足的来源,唯有如此,我们在日后的生命中才能从其他的来源获得快乐,这让我们可以藉由与其他人建立友谊,来补偿与某个人有关的挫折或失望,并且接受我们无法获得或是保存之物品的替代品。如果内在受挫的贪婪、憎恶与怨恨,并未干扰了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就有数不清的方式可以从外界摄取美、善与爱。藉由这种方式,我们不断增加快乐的回忆,并且逐渐累积一箩筐的价值,透过它们,我们获得了不易被动摇的安全感及可以防止痛苦的满足感。更且,所有这些满足除了提供快乐之外,也具有减弱过去与现在之挫折的效果——回溯到最早期、最根本的挫折。我们愈是经验到满足,就愈不会憎恶匮乏,也就愈不会受到自己的贪婪与恨意所动摇,然后才能够真正地接受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爱与善,并且将爱给予他人,如此周而复始,再接受到更多的回馈。换句话说,基本的「施与取」的能力已经在我们的内在建立起来了,这个能力确保了我们能获得满足,并且促进了他人的愉悦、安适或快乐。心理学空间J w{ } L~v;m

7R%_\m)E.Ig!G0总结来说,和我们自己维持良好的关系,是爱他人、容忍他人与理解他人的一个要件。如我所致力阐明的,这种与自我的良好关系,有一部分是在对他人友善、关爱与谅解的态度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那些在过去对我们很重要的人们,与他们的关系已经成为我们心智与人格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在潜意识心智的深处,可以将对父母的怨怼清理到某个程度,并且原谅他们曾经让我们遭受挫折,那么我们将能够与我们自己和睦相处,能够真正去爱他人。

Lg SOe0cC'gQ0

Ul+qT d }A:pJM0

m v2`!c|2~s2~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Klein klein KLEIN 修复 罪疚
12
«Klein1933 儿童良心的早期发展 梅兰妮·克萊茵
《梅兰妮·克萊茵》
Klein 1936 断奶»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