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作用
作者: 史瓦兹Schwartz / 21669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1月22日
来源: 《卡桑德拉的女儿》 标签: 卡桑德拉 移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Q;b EH} b9u y&n}0移情作用

s#}/R(wO5Q*M+^4m0

8lK:Y_]fw D_0卡桑德拉的女儿》/史瓦兹Schwartz

9n:Y$e3lW'}.kl t0Ce0

!cL"spXO0分析时间的发明所带来的新变化,是有机会详细探讨所有出现在治疗过程中的感觉,这论题在星期三精神分析学会受到广泛探讨,在冗长的论文中,为广泛的医学支持者解释分析现象。在一九一二年的一篇理论性文章中,佛洛伊德提及“几乎谈不完的移情话题”来形容以往和现在显示于病人与治疗师之间而如今可见的动力关系。心理学空间Vqg7Z{

心理学空间%ZK^H"y#rU {Y

在治疗心理痛苦上,这是第一次病人对治疗师的反应清楚成为治疗的一部分。在催眠里面,病人和治疗师关系和谐三致)是必要的。在分析治疗里'关系不再只是用来治疗,而其本身的形式、结构和本质就是被观察的对象,且关系本身就是用来观察潜在痛苦症状能否治疗的依据。正如佛洛伊德在一九〇八年星期三精神分析学会里提出的:“移情的变化决定了治疗的成功”。

@|"|~k&JT0心理学空间|$y:T5^-]

但在分析时间里,移情反应的出现不一定明显可察。在佛洛伊德对精神分析开业医师的忠告里,他提出一项基本原则,医师不要去审查自己对病人的话自然产生的反应:

'~!r8t\#_R7O0
心理学空间;pVo4DNY6Y:z D

就像病人必须陈述自我观察时所发现的一切事物并抑制所有逻辑、情绪厌恶感不做有选择性的陈述一样,医生为了达到解释,并了解潜意识所隐藏的数据,也必须让自己处于在可运用任何听到的陈述之位置,不可用自我审查来代替病人已经放弃的选择。公式化的说法就是:他必须把自己的潜意识变成接收体,来接收病人的潜意识讯息。心理学空间5t9X~b(N&q?k Hb

'EQ!L9Rh6i~8vs0问题还是,要怎么做呢?分析者怎么把他的潜意识变成被分析者的潜意识?大家会猜,什么时候分析师会说:“你好像以为我会像你姊姊一样利用你”或者“你好像以为需要向我保证,就像你需要向你焦虑的母亲保证一样”?实际上,移情的过程通常不会这么直接。心理学空间ul:z#z A

心理学空间&Wmf7z#V LNDkR

一位接受佛洛伊德治疗的女士,养成固定送花的习惯,直到佛洛伊德终于觉得有义务请她别再送花,而这种拒绝让女士极度沮丧,随后在探讨她的情绪时导引出她的过往回忆。女士七岁时父亲拒绝给她钱买画复活节蛋的颜料,后来她帮父亲跑腿买东西时,从找回的零钱中拿了六便士买下颜料并藏起来。父亲检查找零后,问她是不是拿了钱去买颜料,女孩否认,但被哥哥供出。父亲要求严厉处罚她,而执行者是不情愿的母亲,这惩罚让女孩心情沮丧。她对惩罚的描述是:“这是我生命中的转换点。”这顿惩罚也让她从又野又活泼变得害羞又胆小。心理学空间i:GG%kEP?

/IiP:Et m im0探讨其它佛洛伊德也牵涉其中的给予和接受事件,了解到该女士沮丧的原因。就如佛洛伊德所叙述的内容一样:心理学空间Ird`2|1JF4x5A

~ne y,\h M.s/CQ0h!]9dT0她三成半时非常喜欢一位保母,而这保母爱上一位医生,并常常带女孩去医院看他。显然那时候小孩目睹了各类性行为,不确定的是小孩有没有看到医生给保母钱,但确定的是为了让小孩保密,保母给了她几个铜板,并在回家的路上买东西给她(可能是零嘴)。很有可能的是医生偶尔也会拿钱给小薇。然而由于忌妒,小孩还是向母亲供出保母行为。她炫耀式地玩弄铜板,使得母亲禁不住问她:“那些钱从哪儿来的?”保母于是遭到解雇。心理学空间(P6Fh_0BZ+l

/K O H(c _7Y)r&Y!z.@&X0探讨早期事件所牵涉的意涵,显示出小孩了解到金钱是爱情的媒介。尽管父亲拒绝让她买颜料,然而从父亲处拿钱对她来说是向他表达爱意的方式。“因此她父亲的惩罚等于表示拒绝她的爱——羞辱——结果让她精神崩溃。”心理学空间$@Z-y ~ ^pL_:T%j-Y

心理学空间~P%B-UUQn

佛洛伊德的内文重点在于送花的方式让他觉得有必要请她停止。这是治疗中清晰可见的移情作用。花不是用两人可以拿来当笑话的方式赠送,也不是用佛洛伊德会持续接受的方式赠送,或是用佛洛伊德可能会问她原因的方式赠送,而是以让佛洛伊德觉得有义务制止她的方式赠送,结果导致以前被父亲拒绝时的绝望情绪再度发生。这件事的微妙处在于佛洛伊德依照这义务感来行动,且接下来的治疗法是用她和父亲无法达成的方式,与该女士一起解决再生的感觉。心理学空间 lD)DSmT P3t-H

1H^;s V3`,x)\UY0移情再演是旧经验的新版本,且添加了情感、情绪和感觉,而这些情绪现象正是移情作用引人注意的特征【1】。分析师在倾听、投入和吸收受分析者所说的话时,所产生的情绪可能是很强烈且有时很让人困扰的,也因此会出现一种恐惧,恐惧分析师在反应自己被病人所引起的感觉时,会用自我审查来替代。就像佛洛伊德在一九一二年说的:“但是如果医生会采取用他的潜意识作为分析工具的立场,他自己必须符合一个高度的心理条件。他可能不能容忍自己有任何抵抗,以免这抗拒会把潜意识所察觉之事排拒于意识外。”这样来说,理想的分析师应该是个受过完整分析的人,已经解决自己的所有冲突,而且原则上会完全开放地接受他对病人的所有感觉,不论这些感觉有多么大的冲突,他都不需否认或逃避。由于这原因,伦贝格为所有分析师做分析训练的提议在一九一〇年被接受,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运用于所有精神分析训练计划中。

"mN*@O l'E0心理学空间~/yE'v8O'q

然而事实证明,感受性强的分析师必然会和受分析者一起经验复杂感情,而要如何处理这种复杂情感很难有清楚概念。佛洛伊德的观点是分析训练会让分析师达到一个状态,在这状态中,只有得自病人潜意识的讯息会有反射:“对他的病人而言,医生应是不透明且有如镜子,只对病人映出病人的影像。”佛洛伊德特别强调要保持一种叫做“节制原则”的分析感受性。如果允许用日常对话来进行分析,并要互相坦白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有这种经验”'这可能会摧毁分析工作所需要的不对称状态(译话:分析者和被分析者地位不平等)。场所没发展成探索受分析者对分析谈话本身的经验和他们的困难经验与冲突观点,反而可能成为熟人暗中交换往事经验的咖啡店,而非提供机会来检视潜意识的陈述模式之场所。心理学空间UE.u+m\8xw h D

心理学空间h*Za2U8z4voMJ8o e g

我们花了两个世代的努力才了解接受过完整分析的分析者之观念,并且只对病人反映他所接收的而非他自己的感觉,亦即精神分析所谓的镜子模式是个空想。从费伦契的互相分析实验以来,精神分析治疗法得以了解分析的中立原则和节制原则,尽管这些原则在早期精神分析中很有用,却不是保持分析关系互相但本质不对称性的问题之解决方法。也就是说,在分析者和受分析者之间的共同反应中,分析者的感觉不只被认知,而且是移情关系的重要部分,没有这种感觉,分析无法进行,就像佛洛伊德觉得有义务拒绝花一样,也正如艾龙(LewisAron)所说的:“自我揭露是必然性而非选择性行为。”

h2D$Z Ya?0心理学空间M~$ud9W `)D

移情作用是所有精神分析治疗法之关键核心,也包括阿德勒和荣格的分析治疗法。阿德勒在他的著作中轻视移情作用的重要性,但在否认这术语的同时,却又对它的重要性保留敏锐警觉,在一篇讨论治疗关系的文章中他写道:“我一再在病人身上期待同样的态度,那就是根据他的生活规划对周围的人所显示的态度,以及更早时对家人所显示的态度。”对阿德勒而言,导致精神官能症的核心驱力是关系上的失败:“最后总是会发现,关系失败的核心问题在于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阿德勒没注意病人的字面意义,转而注意潜意识讯息:“......相反的,『我』从病人在一个状况的行为方式和动作,来解读他的更深层意图。”阿德勒照惯例接受潜意识作用的重要性:心理学空间3Y$j5k7YKV"G"t

心理学空间cI9Q?n0KMM

不是病人要对我们说谎,而是我们必须学会认知人类的意识思想和潜意识动机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而一个公正且其同情心的局外人,可以在这鸿沟上架起桥梁。不论这个局外人是心理学家、父母或老师,都应该学会将个体多多少少由潜意识努力的目的所表达的客观事实当作基础,来解释人格

:@ q7`$i7y0
心理学空间-D8I!A N'xHhj

用精神分析后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阿德勒的理论之有趣处,在于个体致力透过解决阻碍交往的潜意识冲突,并朝向关系做努力:“我们拒绝承认人是孤立的,并拒绝人以孤立的身分被检查。”在阿德勒的治疗法里,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透过移情作用向治疗师透露,治疗师扮演有如母亲的角色,帮助个体和他的环境建立连系。虽然阿德勒对移情作用的理论不像佛洛伊德那么重视,但是两人在用法上是一样的——作为治疗过程中的必然部分,必须把移情视为病人过往失败关系之潜意识讯息。

:f4h)w5l a&c0心理学空间P3Z)H-]uR.o)d Q

同时由于荣格对潜意识本身有着强烈兴趣,因此在移情现象上发展出许多重要的修正和替代理论。虽然佛洛伊德视一般心理作用为仅是潜意识地发生,荣格却预见潜意识是一座海洋,包含众多生命,而意识只是其中的一座岛屿:心理学空间a/vM'FM?Z5]

心理学空间QE{M"Ux0S\

不论意识有多么深广,必定只是潜意识这个大圈圈里的小圈圈、被海洋包围的小岛;而且就如同海洋一样,潜意识可无止境并自我补充地生产丰富的生物,且超越我们能测量的丰裕。心理学空间 ^)tauID;J(q

o{ m4P |Q0荣格处理移情作用的方法比佛洛伊德谨慎,因为对荣格而言,潜意识的内容包含全人类历史中潜在难以抗拒之过往经验。以这个观点出发,荣格得到一个他长久以来有兴趣的精神异常过程模式,在这模式中,意识消退,留下无助的个体去面对出于潜意识的混战。荣格之所以会得出这种佛洛伊德没有的模式,也许和他在童年期的精神异常经验有阙,而这经验使他能体验到恐怖的心理混乱状态之存在。荣格清楚地区别出佛洛伊德的移情概念和他自己的移情现象观念,佛洛伊德的概念是一套发生在分析对话里的感情状态,而荣格的移情现象是更复杂且令人质疑之集体潜意识的表达,也就是混杂于个体心理学中之原型影像心理事实。

djk iH|5vH K0

,l%K:_&H-q} ]4^6q0隐藏于荣格和佛洛伊德在移情本质争议背后的是,两人的潜意识作用本质根本不同。在佛洛伊德建立的心理学里,潜意识是为了了解心理作用的统一概念,潜意识是佛洛伊德洞察内心世界的核心,然而这点却常在口语中的使用、甚至包括佛洛伊德自己的不精确临床思考所混淆。在佛洛伊德发展出来的最具体模型里,潜意识不是一个名词——潜抑事物之储藏室——而是用来描述心理作用的普遍、重要特质之形容词。在佛洛伊德的心理学里,不只是某些心理作用是潜意识的,心理作用本身就是潜意识的。

[:E _0B~q&ni)Kv0心理学空间6Ii5XE#Owyj _|q*v

藉由一些非正式的轶闻,我们都知道人类大部分心理作用是发生于意识之外。问题的解决方法“出现”、想法“浮现行“突然”想起要做某事。语言的学会是完全在意识察觉的范围外。我们的感觉潜意识地出现在不同状况里。佛洛伊德把他对这些寻常事物的观察,转为他研究人类心理生活的重要部分。意识成为内在知觉器官,藉由它,我们可以察觉自己内在的潜意识作用。这种意识和潜意识作用关系,常出现在艺术里,但发生于科学发现的次数也一样多。

f@CwhqH6p6G2@)U C]0

4f U#e{5|5_!Y:_lK0费米(Enrico Fermi)是位多才多艺的物理学家,在一九三〇年和一九四〇年代期间有很多著名的物理学贡献,最有名的是他在中子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的慢速中子特异高度反作用力的发现。该发现的前身牵涉了众多混乱和显然矛盾的实验的吸收了解。为了找到答案,费米必须听从他的潜意识。

E%H5\HN*{ ^ H2~0心理学空间*V*J |9F%A0b

一天,费米想到接下来的尝试应该是在中子束中插入一块铅版,作为中子吸收体。但是他发现自己犹豫不决。其实他可以拿旧铅版来用,但他偏偏要别人用机器小心做出新铅版,接着又找到其它不把铅版放进去的借口,最后实验不能再拖了,但是就在他开始行动时,他突然停止了,并且告诉自己:“不,我不要这块铅版放在这里。我要的是一块石蜡。”石蜡不会吸收中子;它会让中子慢下来。犹如费米后来描述整个过程:“就是这样,没有任何预警地,没有事先经过意识的考虑,我马上拿了一些剩下的石蜡板,放进本来要放铅版的位置。”

CO+{F9E0GV/W S!V%?5_k0心理学空间ibDs#J3U&H]1rD

费米的经验是科学发现史中的许多,类似故事中的一个,而且用佛洛伊德的心理潜意识作用语言模式是很容易了解的。费米已经吸收了无数微妙的线索,而这个知觉经验在他心里潜意识地受到处理。作用的最后阶段是让经验整合以达到意识状态。他藉由倾听自己的犹豫、困扰和拖延来完成让答案“出现”的阶段。他不要中子吸收器,他要的是中子调节器。心理学空间#Ls6Ba3f~0q)^3y$IB

%?H4j4WZu)ZtSk8PJ0佛洛伊德把意识定位于高度组织的内在知觉作用模式,允许我们能够在外在知觉讯号下,察觉到心理潜意识作用的整合行动。这样一来,佛洛伊德的心理作用就是潜意识的模式,而这模式成为神经处理外在讯号和(潜意识的)整合成心理现象之间的直接连系。相反地,荣格将潜意识视为名词而非形容词。在荣格的心理学里,潜意识不仅是压抑物的储藏室,还是全人类的(潜意识)回忆之储藏室。心理学空间E }*]H-txW%S3QI

心理学空间iR pC)zEl+f?D

以荣格称佛洛伊德是唯物论者的角度来看,他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神话和符号可以唤起我们很深的神秘感,而这可清楚显示荣格的心理学必定强调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面。在婴儿早期阶段便可代代相传的集体心理学。如果父母间的有关新生儿的第一个问题是:“是男的还是女的?可这必将传给新生儿的一堆有关他的性别,与性别和他刚生于其中的文化之关系的潜意识讯号之一小部分明显讯息。如此一个人便可以描绘出一个类似的机制,以传达集体潜意识的原型内容。透过姿势、立场、声调和语言的习得,一切皆是潜意识地传达、潜意识地被成长中的婴儿所吸收(所有心理过程都是潜意识的),婴儿吸收文化意涵,而这在后来的成长中,可受到神话和符号的强力唤起,且潜意识地表达于梦境,或表达于对感受强性之分析者的移情作用里。这会是所谓的唯物论或人格精神分析师,可以用来了解荣格观点的一个方法。心理学空间["O%s,Ph

心理学空间1wEFuy&u

但荣格认为,这样的解释会丧失了他企图将之界定为人类心理核心部分的重要灵性层面。对于求教易经作为刺探潜意识工具时所牵涉的偶然因素——丢三个铜板——在他的辩护中,荣格拒绝尝试对机会元素做进一步解释:“企图让无理性现象符合先入为主的理性模式之拙劣教学法探讨,是我极讨厌的事。”荣格坚持宗教和心灵经验本身的重要性,他把心灵经验,包含偶然发生的无理性,视为人类心理的本质且不能缩减的要件,一个必须以它自己的术语当作事实来接受的特质。心理学空间lul)F~#X I^ g

UCBI7u"F \E7M0荣格是许多人中,第一个主张除了佛洛伊德所说的用途外,精神分析还有其它的用途。荣格要把精神分析归位于哲学之延伸,而本书可说是企图把精神分析归位于西方传统科学之延伸,是了解人类内在世界的一个方法。所以这三种学问是互补的程度科学热中理解、宗教超然存在,而哲学着重价值,然而,这三种学问是如此不同,因此很难对它们的类似性和相异性达到共识,尤其是在临床功效的问题上。

J[!jzUN p0心理学空间d%or*Eu9MK

集体分享潜意识作用对荣格的重要性有临床上的成果。第一,荣格对分析关系里一对一移情作用的重要性,比佛洛伊德还不拘泥。就像他所叙述的:“当移情作用只是较温和的、尤其是几乎是察觉不到的时,我本身总是很高兴。”对荣格而言,病人对治疗师的感情之个人化移情作用,可以是强烈、轻微或根本没有呈现的,而且他主张这不仅不需要、甚至不可能要求治疗——根据病人的潜意识结构,这种感觉不是有出现就是没出现。对荣格而言,移情作用(个人化的)之变迁不是决定治疗成功的因素。

QQ X~r9Bce$]8J?0心理学空间#LU:H,Mo7lU

然而,在另一方面,当他对移情作用——病人对治疗师的感情——保持轻松态度的同时,他也对反移情作用——治疗师去感觉病人的能力——的中心地位绝对坚持,特别是医生绝对要接受病人的痛苦,和来,自病人潜意识作用的强烈情感。

J#x$t AKU0心理学空间$O2a VxT7Ztr

超越专业上一成不变的真诚参与是绝对必要的,当然,除非医生比较喜欢以逃避自己的问题来置整个治疗过程于险境,而这种问题已变得越来越急切。医生必须走到主观可能性之极限,否则病人将无法跟着做。

;b+K B6{:h(B5k0心理学空间`6ouvDAa

荣格强调治疗师要持续接受病人的痛苦,用这种方法他才能真正吸收痛苦,许多他预期的古典精神分析发展当时并未出现:认知反移情作用的重要性,并视为临床上的工具,协调的重要性,和处理协调时会必然产生的纠缠困难。但是,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概念和它以移情作用表达的方式,也就是说,荣格的社会心理学,至今依旧没受到古典精神分析该有的严肃对待。

i8^/| ~*Y ww|}0

6j(]Q uaci$E0系统化探讨主观情感在分析关系里所表达出来的移情作用,已为现代西方认识论引起持续不断的质疑。其中最常见的是对暗示的质疑。病人特瑞比(Trilby)服从治疗师斯文加利(切克括巴)的暗示,结果是病人所说的话皆不可信。就像一九三年弗里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催眠治疗回顾里所写的一样:

b}Y~(N]0
心理学空间WdIgF v#q,p }6r

但是,当病人来寻求精神分析治疗的时候,我并不支持所有的病例皆受自我暗示影响的看法。我主张的是,他们不是知道就是猜到即将用在他们身上的方法,或者很快地他们便受到问题的暗示性的影响。这不能说他们没有被质疑,当他们说出梦境时会被问到有没有想到其它的事;他们的口吃和犹豫被解释为必须克服的抗拒。审查者在质疑时必须找到与他的科学信念一致的东西;他寻找——也找到了。心理学空间 `J/dM+um/tC

?k@6S6N1N'I:l/h f m0事实上,弗里德兰德的描述是真的。分析师提出的问题是有选择性的口吃和犹豫可以解释也可以不解释,分析师事实上也许有所感觉,并因受分析者的响应而证实。但是问题不是这种事有没有在分析时间里发生。它们是会发生的。重要的是,它们如何被处理以及随后推论出的理论。

xxYJR r!Q0

UHr:_Jm0对佛洛伊德而言,暗示是病人对医师的移情反应之特殊例子。佛洛伊德引用催眠就是最好的暗示典范,来主张主体的可暗示性不是因为催眠师的神秘力量,而是因病人对催眠者这个权威对象的喜爱或敬畏之(移情)反应。催眠者利用移情作用添加某些东西到病人的潜意识作用里——做某事的指令。然而,在精神分析里发生的是相反之事。精神分析师利用病人的移情反应,取走潜意识作用里的某些东西——反抗和遗忘的记忆。催眠者将移情作用完封留置;精神分析师分析移情作用以致其消失,让病人摆脱过往经验的潜意识重复,也包括对权威对象的喜爱或敬畏。心理学空间]zo0g.pA!ZZ

[ H(`(I3ry0一九一七年,佛洛伊德于维也纳大学发表的精神官能症通论的演讲中,花了很多时间详述有关他主张暗示是个混淆性角色的概念:心理学空间v fMat!y0b

心理学空间HTnFzaQ&^^

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当我承认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本质上是建基于移情作用,亦即建基于暗示时,你们便会问为什么我们不采用直接的方式,你们会把这个问题联结到一个疑问:如果暗示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我们是否还肯定心理发现的客观性。心理学空间tMs\ M#Wv

心理学空间P?-ySCg

对佛洛伊德而言,答案就在移情作用的分析。

9mBr?c)m2m2V-~2T0

5G/w1Y'O6a | nE%W.W1H0在其它暗示治疗里,移情被小心保存并且完封不动;在精神分析里,移情本身便是被治疗的对象,而且它的各种形式会受到不断分析。在分析终结时'移情本身必须被消解;如果成功且持续成功,这成功不是建基于暗示,而是建基于暗示的帮助并克服内在反抗,病人本身会完成内在改变。

F&?Z1`P:An3H0

THE8JiTM0弗里德兰德接受的是十九世纪传统科学和医学训练,对他而言,单单暗示的存在就足以因内在世界不可避免受败坏而导致诊察失格。因为一般人普遍相信,智慧是科学和医学的正确实践,所以暗示能够被讨论、诊察和自我对待的事实是无法被接受的。心理学空间]0H^ EmO%fft

心理学空间/W l(m2bXII~-M4a

如果暗示可作为病人的陈述其实并不可信的原因,接着出现的问题就是分析师报告的可信度。佛洛伊德报告的核心点,在于他断言必须要请那位女士停止送花的感觉。但是,除了佛洛伊德的话以外,我们要怎么知道他有这种义务感?事实上,他又是怎么知道自己有这种感觉?也许他感觉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而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他所说的感觉,甚至相信他和那位女士之间所发生的事?总之,我们干嘛相信佛洛伊德所说的话?从一开始对精神分析所产生的质疑,就是这类主观报告的可信度、科学可复制性和客观性的质疑。心理学空间0S VR2iHn

心理学空间wE:c9q-]p+H BLE!Q

然而,佛洛伊德的拒绝送花事件给人相当程度的可信任感。接受这说法的读者觉得佛洛伊德不只述说事实,也在述说某些和我们相关的事,以及小时候可能经验过的被父母所拒的痛苦。这个报告有个令人熟悉的题日,《孩童说的两则谎言》(Two Lies Told by Children) ,佛洛伊德利用精辟的小说手法来述说故事,而大多数的人会毫不怀疑地认为他所说的是事实。心理学空间{O@)v3I

Z"Rd&J9rh0对于那些认为人类的情感本来就不可信,且不相信小说和诗词是人类知识来源的人,精神分析的主张是永远也不会让他们满意的。精神分析对人类情绪和感情世界的理解贡献,对这种人而言,只不过是另一种杜撰——即使不是真的“杜撰”,也只是主观的,而且人类经验是不可信赖的,并且和传统上结合自然科学知识发展而来的客观且可靠的报告相反。心理学空间!l{y3K%sm5PJ,R

心理学空间 _jtkCAjP/x

移情再演和传达方法的问题,集中在对精神分析所掀起的怪异新认识论的质疑:在任何的状况下,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人类情绪和感情世界吗?用这种问法,答案似乎是明显的。我们当然可以,在每天的待人处事时我们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如果答案如此明显,为什么这种知识的可靠性会被高度否认呢?

y(T [9`L~)~Z0心理学空间P'\T'BpR

我们必须更专心地回顾西方对人类主观的怀疑。例如“不要情绪化”、“但那只是我的主观想法”或是“我想可以......我是完全客观的”,这类陈述都在告诉我们,十九世纪的理性观念依旧支配着我们的谈话。人类内在感情的毁谤会不会持续影响西方社会公开和私人谈话,这是个需要历史趋势来解决的问题,这不是精神分析的能力所及,但是,在公开诊察人类情绪世界方面,精神分析是唯一认真对待我们的情感——把感情当作可以相信和了解的经验——的学问。心理学空间Juk/~9[4G j'A

心理学空间$^$H!B6?+_8K^

精神分析的问题不是无法再制或暗示被假定的混淆角色。而是在分析的遭遇和所有人类遭遇的真正特质,因为那没有再制性和暗示。精神分析要回答的问题,依旧是我们从分析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有学到任何有用、可靠并有趣的知识吗?

IPZc)`0心理学空间u,Q@D7e}0f!b!Rlig

当然,对在分析时间中的移情再演的系统化探讨,在巩固它成为我们的知识学问上,是个有价值的附加物。但简而言之,精神分析还有一个必须做的重要理论贡献,那就是对身为人类的我们有个理解。

}p tY @d_0心理学空间7\|+OD|R0Y \ s

有关人类心理的普遍陈述——自然法则——已经证明很难得到。这是有理由的。普遍法则只有所有时间和地点的行为都一样时才能得到。化学元素自身拥有的相异特质皆归因于宇宙中每个电子“正好”跟其它电子一模一样的事实。但是当宇宙历史到达有生命出现的地步,新的物质就无法再用普遍法则来了解。有机体之间没有办法“正好”一模一样。一般生命体的细胞结构,也许是生物学的一个普遍性。但是,和具有运动中物质普遍法则的物理学相反,生物现象是简单、具体且特定的知识。

.S.nn;l7{_&Zc/A^l2i0心理学空间x J`+~F#MDMc

心理学比生物学更缺乏一般性。离开子宫的人类婴儿比其它的物种还需要更久的时间长大,人类是在自己特有的社会环境中交互影响的产物,而这正如学会语言一样。虽然人类拥有共同的生物能力,对这些能力的具体认知,也是每个个别历史的成果,在独特的发展背景中。我们知道我们是不同的。

(^y!KjkR7Wh\ r0

5Ge _6R uo0然而,精神分析是有一般法则可以提供的学问。苏格兰精神分析师费尔本在一九四六年完成的公式,就是人类的真正本质是在根本上追求关系。精神分析的历史一直是挣扎于费尔本的定理和佛洛伊德的前提,源自十九世纪的心理学架构,人类在根本上是追求快乐的。美国精神分析师米歇尔(Stephen Mitchell)所称的关系、冲突心理学和动力、冲突心理学之间的挣扎,其实是关于构成人类基本原则的争论。透过临床经验的累积,现代精神分析的挑战在于发现我们对人际关系有生物需要,这种需要如果没有被满足,便可能导致深远且无法弥补的危险,不论是在心理上或身体上。随着精神分析在二十世纪的发展路径,它同时挑战一个西方社会中最受保护的迷思人类天生孤独一个必然引起精神分析内忧外患之挑战。心理学空间xk]y#NQ$o2H

心理学空间M^+b.]8C4J

【1】在专门著作”程,分析者与被分析者的情绪反应本身就是专家讨论的主体。治疗师对病息的情绪反应统称为反移情作用(counter-transference),包括许多不同的情绪过程:投射认同(project identification);治疗师拥有案主无法对自己拥有的感情;互补反移情作用(complenentary counter transference);治疗师拥有重要人物曾对案主拥有的感情;协调性反移情作用(concordant counterference):治疗师拥有案主对自己的感觉之反射感情。心理学空间{Lm&A5cu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卡桑德拉 移情
«移情:整体情境 移情反移情
《移情反移情》
移情与反移情»
延伸阅读· · · · · ·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