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语思考,可能影响你的道德感
作者: 廖容英 / 7916次阅读 时间: 2014年8月21日
来源: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标签: 语言心理学 道德感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用外语思考,可能影响你的道德感心理学空间H+sK xR$`g RT

■「如果杀一个人可以救五个人,你愿意吗?」这个抉择问题让「不可杀人」的律法跟 5 > 1 的简单数学正面对决,理论上每个人要做出决定都一样困难,不会受到其它因素影响,例如叙述的语言。我们倾向认为自己遵守的是同一套道德标准,不过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实情不一定如此。他们进行了一连串实验,发现受试者使用外语思考的时候,比较可能牺牲少数,满足多数。

&pc-M3hrb0
114317147

Image: marin.tomic/Getty

)LF Y(tmq)D0

Q2t-cLFvCw6v0编译|廖容英

hyDg|Y7D ?4Zo0

a'V,H0L.};P5F0这篇论文发表于4 月 23 日的《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ONE》。论文共同作者,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心理系教授波亚兹.凯瑟(Boaz Keysar)表示:「我们认为道德选择反映了我们的某些本质,不会被不相干的因素影响,例如母语或外语。但研究显示语言确实会影响。」

,G/uc6s!Duc6E[Qn0

t:mw ] V I4^2L.ZUc0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到互相影响的两种心理机制——直觉与情绪,以及慎重与计算,这项研究也不例外。两年前凯瑟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以第二语言思考的人,面临风险时比较平静自制。语言的运用不够流畅,似乎促使人们慎重思考,降低「损失」的感觉反应。

,w`I@N0心理学空间&cN B:m[NYm;D

他们改编经典的「电车问题」。原本的问题是,假设五个人被绑在电车轨道上,如果按下开关让电车换到另一条只绑了一个人的轨道上,这样只辗过一个人,会不会比较好?凯瑟改编的「桥梁问题」比较诉诸本能,他们问受试者愿不愿意把一个人从桥上推下去,让电车停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容易受情绪影响,在「电车问题」选择辗过一个人的受试者,通常不愿意把人推下桥。凯瑟与研究团队认为,如果语言确实会影响情绪,那也就会影响选择。心理学空间O5`e4P2_+A:I

$|.XyT)h(_{0研究结果证实了他们的预测。接受试验的 317 名男女学生,母语和第二语言分别为英语/西班牙语、韩语/英语、英语/法语以及英语/希伯来语,以母语阅读时有 20% 的受试者选择将人推下桥,以第二语言阅读时则跃升至 40%。心理学空间PBp(]H bi%?
论文共同作者,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Pompeu Fabra University)认知科学教授艾伯特.科斯塔(Albert Costa)也进行了相同的研究。科斯塔的受试者是 725 名学生,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研究结果更为显著:以外语回答问题时,有 44% 的学生选择牺牲一个人,以母语回答时只有 18%。心理学空间(L~5_6|5j9M?:s$i

在「电车问题」(左)与「桥梁问题」(右)作出功利选择的比例,黑色为以母语思考,灰色为以第二语言思考。图片来源:Costa 等人/PLoS ONE
心理学空间b#Ubu"O#q L(NT

心理学空间F}Ye0X|!D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心理学助理教授费尔瑞.卡许曼(Fiery Cushman,未参与研究)专门研究道德选择,他表示这项实验的结果很可靠,影响显著且两组受试者人数都很多,能够反映实际状况。他也认为这项研究可以窥见决策时各种力量的拉锯,进一步的研究或许可以探讨语言差异是否也会影响日常生活的道德判断机制。心理学空间$TN$q]!F*n-L Q7A)m&txJ

3`%E$O4M1b8W0研究人员目前还不知道为什么受试者会有这种反应。以外语思考时,或许有某些因素导致情绪波动降低,也或许以比较不熟悉的语言沟通时,人们倾向理性思考。凯瑟表示:「我们的情绪最初是以母语建构的,母语语汇的情感连结就是比较强,不过现阶段我们只能观察结果。」

2X$p,Vi p*X2@~-i0心理学空间:R&K IYOcD

不过研究人员让学生回答「电车问题」时,不管以什么语言叙述,选择都很相似。假设外语会促进理性思考,应该会有更多学生选择牺牲一个人。心理学空间6u$N6E1d#rd

H0]FpU-r0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心理学助理教授凯瑟琳.寇德威哈里斯(Catherine Caldwell-Harris)专门研究双语能力,目前也正在进行关于决策的实验。她表示,许多数据都显示第二语言的情感共鸣比较小。某些研究发现外语的粗话似乎比较不引人反感,带有强烈感情的字句引起的生理反应也比较小。寇德威哈里斯说,有些受试者表示,他们想保持距离时会使用外语,触动情绪时则会转回母语。这跟使用哪种语言无关,这是我们学习的结果。我们的情绪是透过母语形塑,我们第一次与他人互动、争执或表达爱意时,通常是使用母语,母语语汇承载的情感连结本来就比较多。如果我们能够同样自在地使用另一种语言,最后这种语言也会引起同等的情绪。也就是说,精通第二语言的人,相对于比较不流利的人,在「桥梁问题」比较不容易选择牺牲一个人。不过凯瑟仍然认为不宜太快下定论。目前观察到最关键的重点是以外语思考会提升自我认知。他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就算人们不完全知道使用外语会产生什么结果,至少他们知道选择可能会改变。」

p.un}] de.@0

4DJ$E w7d0——————
7pQ k,IKK4E%^0研究出处:Think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Could Sway Your Moral Judgments心理学空间qp;\+y n
译者:廖容英 科教中心特约写手,从事科普文章编译。
zr!I{ Q#z0责任编辑:Kerina Huang

+S"Vww:v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语言心理学 道德感
«語言如何形塑思考? 语言认知心理学
《语言认知心理学》
语言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