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的烛火
作者: 吴俞萱 / 4399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月21日
来源: 放映周刊 标签: 塔可夫斯基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塔可夫斯基的烛火
9k i ~a@q0文 / 吴俞萱心理学空间 p J-R]%eTX.HA
心理学空间!e0KB:e u*Cy*G
一阵风吹来,从黯黑的森林深处吹来,迫你返回那个再也无法返回的童年。你艰难地跨越及膝的、刮肉的草丛。一切还在前头,你想。一扇玻璃碎裂,一只鹰疾飞出来。深处的风再度吹来,你无暇顾及脚上的伤。你还不知道,每一次返回的徒劳就像草的波澜无能将你缠附,你仍在向前走去。每一片叶子在你身后落下,每一阵风同时止息。你费力地拉动门把,木门紧紧闭上。你转身走掉。木门缓缓开启,母亲的脸从深处浮现,你始终没有看见。
亲爱的塔可夫斯基:
BZ@ Mg"U0
o J A:Ra0你的电影如此静默。静默使我转过身,面向自己。我不断想起,我还小的时候,世界也还小,它对我说很多很多的话,告诉我最美丽的东西,最肮脏的东西。那些在我眼里,都成了连续,连续不断的声响──关于我那样的年纪,无法识破的秘密。我从没想过,世界也对别人说话吗?当我越来越老,世界也跟着沉默起来。我毫不怀疑,那些太小的时候听过的秘密,就是我的一生。而我依然,没有识破。
/R$g$B!U*_t0心理学空间$D#ZI@8QK8rr a
是不是每一阵风,都是我们太小的时候,听不明白的那些,母亲的耳语?你电影里的少年伊凡、画家安德烈.卢布列夫、飞向太空的科学家、深入禁区的潜行者、客居异乡的诗人、身为人父的演员,他们都在外界的乱败与内心的罪疚之中,遭逢身心的双重流亡,被那些逝去的脸孔击垮,为了追寻一种完整的存在而深陷乡愁。如同道德的苦行僧,没有一刻不在重新赎回生命的孤独,且没有一刻不在守护精神的纯净与深刻。就像《乡愁》里与你同名的诗人安德烈所说的:「不是疯子,只是充满信仰。即使疯狂,却接近真理。」
w;Y3L Q#ZE0
tp5@A/{1_-F0
心理学空间P|TR oUz3`d

q?Ty7p!tSX0此刻,我听着你喜欢的《马太受难曲》,想起你在《镜子》里演出其中一幕,你躺在医院床上,右手轻握一只纤细的小鸟。而你病危的那段时日,有只小鸟每天早晨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停在你的手上。是不是生命总以最静默的方式相应,像你的第一部长片以一棵树开头,你的最后一部电影以一棵树结尾,如此神秘而无可抵赖地相互守候?
e {:O4M6gA3P/Q0
3w*s6jk:t)Q0s9P0清醒地背负苦难,无限追问生命的本源,你是《乡愁》里弓着身体、手捧烛火的孤独诗人,来回于边界之内,不让掌心的火光熄灭。你在试探中前进,每一步履都像刚从地狱之门离开那样艰难困顿。你知道只有保持恒定,凝炼激情,才能呵护梦想和命运的火焰,将暴风隔绝在专注的目光之外。就像海德格指称的诗人,你在世界的黑夜更深地潜入存在的命运,用自己的冒险探入存在的深渊,并用歌声把它敞露在灵魂世界的表达之中。心理学空间6W|'HZy&D

心理学空间[&L.I*? {"d(~0q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塔可夫斯基
«《蓝色茉莉》––生命无法承受之忧郁 心理电影评论
《心理电影评论》
《她》,一段现代又古典的孤独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