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依附》短评
作者: 李孟潮 / 9565次阅读 时间: 2013年9月14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s1iT)B"WN)K0情感依附》短评

1A%\ KKu+J.lS?7b |(_0

W0hQ!uJk(];El%k4b0

y.N4~C:ul)v0

#g]7BB)JYO{ i0《情感依附》一书是武汉的中美精神分析班老师塞恩伯格的著作。

x6`O!u:R3\ra"h0

v5F@7ab&Yi t0我当时去参加中美精神分析班做翻译的时候,认识了这位老师。

E XB)`B-lW0

7WE D6f Si0之所以去做这个班翻译,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自己学点东西。心理学空间A-[7Y+`j7ET

^ qT4P1h$Q0武汉中美精神分析班是非常有特色的,很多老师都是自体心理学的背景。

4W+VW Mt0心理学空间$\K*Y,G%u`c;g+c {2z*BQ

如塞恩伯格就是在科胡特当年主持的精神分析学院受培训的,他有几个督导师都是当年和科胡特创建自体心理学的人。心理学空间+E:dY9OR,FK

"mz7b I7})Sv5g3f`0可惜我后来忙于博士学习就没有继续参加。心理学空间 Eq2uH)eO:a Z-pH

3w)F @7_u'h0塞恩伯格老师非常敏锐,督导时候往往一下子凭直觉就抓住个案特点。心理学空间/h9c2T"|.E q~

C m/T0U;D Ib!E [#YS7}0同时他做发展心理学的科研也蛮老道。

EpH8U1kQOh0

Yu+AV)iL0《情感依附》这本书就是少数的发展心理学的终身研究。精神分析界的另外一个终身研究国内也翻译过,叫《怎样适应生活》,VAILANT研究,程文红翻译的。心理学空间W7l2?S!S*w+\

心理学空间SP5i6C/J'r$m!Ob

《情感依附lives across time》是BRODY研究,持续了30年,几代学人共同进行。心理学空间!Ma)kmmP&Lm

Z8aX[L |0当然研究结果,并没有石破天惊的发现——早年养育和一个人发展有密切相关性,尤其是影响依恋模式、防御机制等等。心理学空间v4c_^^^bc C"u

%A~b6u.tG4k0但是这本书关键的看点,对专业者来说,是研究的设计、研究方法和呈现研究结果的方式。心理学空间Bg_(Cd4H:[ t

心理学空间)m/_JuWFO;j)v

我觉得这本书除了临床工作者和来访者可以看看以外,其实也蛮适合心理学系的老师和学生看看。心理学空间$n*m(r(L1h I!R

心理学空间)B5FDp!ZDU

好多人以为所谓科学研究,就是玩弄统计方法,结果动不动上个结构方程,神经网络。但是研究设计,对资料收集者的培训却很差。写论文也动不动一堆不必要的图表。到了结论部分,却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貌似科学,实则忽悠。

T!Eaga0

7l_'yDVO8F.H0而《情感依附》中,作者们缓缓道来,自己参与研究的过程、动机,研究个案不仅仅是选择几个量表快速收集一下数据了事,还有多角度访谈,直接观察,录像观察等等,呈现结果也用了最适合描述此类研究结果的方式——语言叙述。当然也有数据和图表,但是都是适可而止。

M vYW5ZH0心理学空间]1k{*GNB TS @Wb

然后,这就成为了一本大众和专业人士都可以阅读的好书。心理学空间`Z1zCB@Th

心理学空间 w"gCu Z8r$l

这本书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几位国内精神分析界大牛的序言和后记,反应了国人对此问题的思考。心理学空间'Se:?@6^FA

o:S/Rc#^ Q0心理学空间Po"cC*{s*PW!J] |.G

;L[/]uW3e]n0精神分析师们惯于从临床现象就逆推发展心理学规律,以弗洛伊德为代表,这种逆推的结果很可能是符合事实的,但是方法很有问题。后来精神分析界和发展心理学界有很多交流,就有了很多更靠谱的研究,Brody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8Xw2}:b,H|+?3~2c0

f1Az"Mo0

OTR0@2w&T*q0

-\`(~RQt0e'D-}0这本书的翻译没什么好说的,译者之一是作者塞恩伯格的太太,其他几位译者也是中美班上塞恩伯格老师的督导组的成员,都是比较有经验的治疗师,而且此书语言本来也不复杂。

MdI3pl,u0

MB"cy:nK3E0

[OEh/eD"J)Ow0心理学空间u3}:r-isg P#q

心理学空间 XzuRc X]:Ny1t

心理学空间7\7I&J]WR9C.PJ` { f

没有主题词列表,也可以理解,因为本来原书就只有少数几个主题词,没有多少学术搜索意义。心理学空间;aBtCe fK a:C1^

心理学空间W$wJ-f0?n

心理学空间\QX+a_D!r

心理学空间"yU.d#y&h#zN.A,Y+D&g

唯一不足的是副标题《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听起来好像是想搭《家庭会伤人》,《为何家庭会伤人》这一类书的顺风车,而且有点隐约地谴责父母的过错。这在“政治”上有点立场不正确,举个例子,分析师GROTSTEIN写文章,说某些家庭动力会产生替罪羊,家中的孩子承受家庭苦难和创伤,就形成了精神病人格障碍,这本来是很多临床者的认识,结果文章发表在《国际心理治疗杂志》上,却遭到了批评,批评观点就是认为这种观点在“政治”立场上会引发争议。

({"qBv3a~/q0

/]*G raoa |:MO0

t*o:Z ~K@\r0心理学空间-qwX"xj

这本书还有个用途,就是用于教授“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学生们看故事,更能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是如何得出的。心理学空间&R|q^wD

心理学空间X1lU6WVWn"C5d6@n~

心理学空间i&S1c7Lt1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当事人中心疗法》译者前言 书序
《书序》
限制故发展,凝位而昭明《发展与罪恶》书评»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